首页 > 军事历史 > 他,改变了大唐

他,改变了大唐 第192节

“小王有一言,还请诸位静听。”

李毅先拱手,先是让周围正在议论纷纷的大臣们都停下来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随后就开始说道:

“方才那位大臣所说言之有理,不过这些都不过是杞人忧天,这些困难,在我大唐所经历的劫难相比较起来,实在是算不上什么的,小王常常听说,贞观元年,父皇曾在渭水外不费一兵一卒就喝退当时不可一世的突厥可汗,当时我大唐之为难比今日之时百倍有余,我大唐若是处处都投鼠忌器,怕是早就没今天的江山社稷了。若是担心我大唐不能灭亡高昌,担心薛延陀、高句丽会趁机犯边,担心吐蕃不听劝告这些问题,那不等同于认为我大唐必败无疑了吗?”

李毅说完,方才产生了质疑的那些大臣们,一时间情绪激动了起来,说道:

“我大唐数十年来未尝败绩,陛下丰功伟绩可比秦皇汉武,大唐国运昌隆,怎会必败无疑!我等只是觉得此事不能有差错,周王殿下,可不敢说这话的。”

李毅一瞧,看来这些大臣们求生欲望还是很强的嘛,自己没有去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只是偷换了一下概念和话题,这些人立马就上套了,要知道李二可是非常好面子的人,也是对自己的才能极为自信的人,而大唐也确实在他的手上国力蒸蒸日上,目前处于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程度,一对一单挑谁都不怕,要是大臣敢说大唐必败无疑,那真的就是在找怼的了,李二当面不说,私下里肯定看你不爽,给你穿小鞋都是李二心情好的,心情不好找个由头直接就给你外放了,当然,你要是有真才实学那另当别论的。

一时间大臣们纷纷撇开关系,一顿马屁就拍起来了,那边魏征看到眼前一幕不由得眉头一皱,站出来就对着李毅拱了拱手,那些议论的大臣们赶紧安静了下来,李毅一看有点慌,赶紧行礼,对方可是自己的老师,主要是被魏征怼怕了,要说在大唐自己最怕的就是魏征了。

“周王殿下所言极是,只不过,周王殿下似乎不曾说道点子上吧?若是平常事情,一往无前倒是无所谓,但是涉及到江山社稷,大唐的黎民百姓,不说万全之策,也总该有个上策,依周王殿下所言,派遣大军雷霆之势覆灭高昌,此举没有问题,犯我强汉者虽远必株,西昌若有不忠之心,他高昌灭了也不足惜,薛延陀也确实如同周王殿下所言,若是陈兵边境,再加上覆灭高昌,薛延陀断然不敢再有异动的,高句丽虽不可攻,但凭借幽州之防线,也不足为惧,如今唯一无法确定的,乃是西北之吐蕃,松赞干布此人,能在舞象之年一统吐蕃,整合诸羌,雄踞一方,拥兵数十万,此子当得上天下之豪杰,如此之人,心性必然孤高,他一心求娶大唐公主,甚至于不惜出兵松州以此威逼,若是这次只是出使吐蕃示好,却不提和亲之事,松赞干布估计不会善罢甘休的,焉知他不会再出兵松州呢?周王殿下,若是无法解决此事,你的安排又能成功几分呢?”

魏征说完,边上不少大臣们都是深以为然的点头符合,李毅心里也是很服气,要说魏征能使贞观第一名臣,看问题眼光很独到,一眼就瞅到了事情的真正难题在于安抚吐蕃,关键问题就是松赞干布没那么好安抚,他一统吐蕃,还如此年轻,乃是天下少有的豪杰,他下定决心要迎娶大唐公主,在被第一次拒绝之后,还出兵松州,沿途吞了不少的小国,还让他真的把松州打下来了,这在李世民当政的年间可是天下少有的事情,虽然后来又被吊打了回去,还遣使入唐赔礼道歉了,但是不代表松赞干布就臣服了啊,这一次大唐又拒绝了松赞干布的求婚请求,若是再安排一个使臣去安抚,到时候松赞干布再要求请婚,你说答应还是不答应啊,答应的话大唐就要和亲了,李毅做了这么多都白费了,不答应的话,松赞干布表面笑嘻嘻,说不定转身又来打松州,吐蕃要是这个时候动刀子,那西突厥可就有胆量下场跟大唐扳手腕了,西突厥一下场,薛延陀搞不好也要下场,接下来不用说的了,高句丽起码要吞幽州,一套连锁反应下来,那就是雪崩了。

虽然关键就在于高句丽了,魏征既然能想得到,李毅当然能想得到了,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给足松赞干布面子,要知道松赞干布要的是什么?他并不是真的贪图大唐的公主美色,他连大唐公主啥样子他都不知道,他要和亲,要的是找大唐借势来发展自己的力量而已,你就是抱一头猪,说那是大唐公主,松赞干布都不介意的!

只要明白这一点,那么事情就好办了,遣使入吐蕃,一方面要带上大唐回赠的厚礼,另一方面就是要带上李二的诏书,写什么内容?册封松赞干布为吐蕃王,御赐印玺,另外就是要让松赞干布和李二陛下扯上点关系,当不了女婿没关系,可以当个养子,侄子啥的多吧,我们送不了公主,我们可以送皇子,送宗亲少年过去啊!跟他松赞干布来个桃园结拜啥的是吧,这不就完事了吗!要的面子有了,要的势也有了,松赞干布这个人的目的就达到了,不可能再来背刺大唐的了,那纯粹是给别人作嫁衣裳,对于松赞干布来说,有了大唐的势力,接下来就是要整合尼泊尔,羊同等等这些周边的小国,将注意力放到西域去,这才是正理,大唐巴蜀之地地势险要,关隘众多,易守难攻的很,松赞干布断然不会选择背刺大唐这么没有把握的事情了。

说白了这就是要收吐蕃为朝贡国,并且还给足面子外加册封的那一种,没有公主给个皇子跟你结拜成异性兄弟,要是你乐意,赐你姓李也没问题的嘛,当然多半不太可能,松赞干布又不是阿史那(东突厥可汗,被李二赐予李姓),阿史那要是有的选,你看阿史那愿不愿意姓李。

俗话说的好,朝贡乃是结盟的最高级形式嘛!

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都扛下来

李毅把自己的想法一说,而且还正儿八经的分析了一波松赞干布的意图和想法,实际上这些东西李二多半是看得出来的,只是大家谁都不说而已,李毅在这里说出来,实际上就是明目张胆的宣扬吐蕃威胁论,希望李二能够在有生之年对吐蕃动动刀子,不说打上青藏高原,来个有史以来固有领土,起码也要对吐蕃下点猛药什么的,让吐蕃在之后不至于对大唐造成太多威胁,等之后的皇帝上位之后,也方便处理吐蕃的问题。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李二能不能听得进去,那真的不好说,毕竟这个念头,比起小小吐蕃,西突厥,薛延陀和高句丽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李毅这边说完了,边上的大臣们一下子又炸了,这会子讨论的那就更加激烈了,当时就有不少人站出来驳斥了:怎么可以让皇子或者宗亲才俊去吐蕃这种蛮荒之地,和这些蛮夷们称兄道弟呢,还结拜兄弟,这个不行,光是想想就丢人。要说还是和亲好,从宗亲女子里找一个封为公主,和亲吐蕃,让松赞干布来当女婿,这才比较稳妥!

李毅一听气的那叫七窍生烟啊,为了稳住吐蕃,去跟松赞干布当表面兄弟你嫌丢人,把宗亲女子送去给松赞干布当老婆,你就不觉得丢人,还非常的稳妥了?

倒也不是这些大臣们想法奇葩,毕竟有疯狂和亲的汉朝在先,又有五胡乱华的混乱历史,汉人政权也在这个时期也多会因为各种原因去和亲蛮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从道统和宣传上,压根就没有人觉得和亲是丢人的事情,反倒觉得很稀松平常,就连李世民、刘彻这样的千古帝王,都会使用和亲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大臣们会这样子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在他们看起来,宗亲子女,那都是政治工具,筹码而已。

李毅心头冒火,跳出来就喝骂道了,你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啊,那草原上可汗还有西域诸国们的国主们,不都是一起认我父皇为父,还上表请奏尊称父皇为天可汗,当时怎么没见你们说丢人,这个称号不能要啊?这会子只不过是为了权宜之计,给松赞干布随便封个头衔,送点礼物而已,又不用和亲,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下子互相就炒了起来了,这些小部分的大臣们很顽固,之前没有能和亲成,失去了吐蕃这个坚定的盟友就让他们很失望了,现在情况如此危险,和亲才是最稳妥的方法,说什么也不愿意用李毅这个成功率明显低了很多的方法。

双方僵持不下,吵闹不休,边上魏征倒是若有所思没有说话,太子李承乾也站出来帮着李毅说了两句,李承乾本人对于和亲也好,不和亲也好,都没有什么意见,他在乎的也就只是称心而已,当然了,出于和李毅同一阵线的缘故,帮着李毅说话,不过太子下场也没有,大唐的大臣们一个个都是吃了秤砣一样的,李二皇帝都干怼,你一个周王加太子就不敢怼了?不要开玩笑咯。

李二那边也在举棋不定,见到他们吵的心烦,正好饭点也到了,挥挥手就让大臣们都先退下,去偏殿用餐,等吃完了饭,到时候再商议,随后自己就站起来离开了,那边长孙无忌看到这个情况,就赶紧跟着李二身后过去了,房玄龄也跟了过去。

边上诸臣们还在议论纷纷着,互相探讨着关于此事的自己的看法,李毅虽然知道没有那么好解决,但是没想到反对的力量这么大,现在李二举棋不定之中,想要让李二最终拿定主意,那就得下猛药了。

太子李承乾是指望不上了,李二对李承乾的好感度以及不如以前了,虽然也有在上涨,但是想着让李承乾去说服李二,这个不太保险,而最保险的人选的话……就是魏征了!

李毅想到这里,见到前面魏征也打算跟着房玄龄后面一起过去找李二,不敢怠慢,赶紧就去喊住魏征了。

魏征看到李毅拉住了自己,也不着急,那边李毅拱了拱手,就请了魏征到一旁叙事,未免有人在事后嚼舌根,诽谤自己拉帮结派,笼络大臣啥的,李毅顺带着还把李承乾跟带上,三人一起就到了边上去了。

那边魏征也不废话,就让李毅有什么话直说,如果能够说服他,他就帮着李毅去说服李二。

李毅一听,好家伙,明白人,自己也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就开始说了。

之所以自己认为出使吐蕃能够成功,而且不和亲肯定比和亲来的要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之前说的很明白,松赞干布的目的性很明确,只要达到目的,而且能够面子上好看,就算不和亲,松赞干布也肯定能接受的。

第二:我和禄东赞私交不错,这个因为有点特殊,刚才在殿上不好说,估计也只能私下里和父皇说,而私交不错的原因,主要也是阴差阳错,让禄东赞那家伙以为自己是支持和亲了,仅此而已。如果由我写封信给禄东赞,让禄东赞帮忙说服松赞干布,再加上认松赞干布为养子或是安排一个宗亲才俊去和他结拜之类的,面子给足了,关系给到位了,让松赞干布可以拉起大唐的虎皮干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十有八九就能成功了!

第三:从汉以来,我们都是和亲,但是和亲也并不一定真的能够起到作用,每每两国交战,被率先斩杀的总是那些和亲的女子,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被自己父亲,兄弟给推到了屠刀,这些女子何辜呢,国与国之间,向来以利益危险,一个女子,就真的能左右局面了吗?这一点,寻常百姓看不清楚,父皇和魏征你们肯定看得出来啊!

李毅这边说完了,那边太子也是连连符合,魏征倒是没有表示什么,就是点了点头,说了一句:

“看来周王殿下是铁了心的不想和亲了,既然如此,征帮殿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之后若是出了什么事,殿下可都要一力承担,这份责任,你总得担得起。”

李毅没有多想,当即就应允下来:

“这是自然,不管什么事,我李毅,都扛下来了!”

第五百九十五章 就你出使吐蕃了

看着魏征走到后面去找李二了,李毅心里就放心了,稳了稳了,这把铁定稳了,有魏征出马,这个事情就十有八九就定下来了。

边上李承乾看来也是这么想的,很是开心的就笑开了花了,开始在李毅边上就自说自话了起来,商量着要怎么去找称心,从哪里开始找,要带着指纹去找那个吐蕃少年等等这些话了,李毅心想可赶紧拉倒吧,吐蕃那么大,而且也不知道称心到底是去了吐蕃,还是中途下车跑路到乡下去避难去了,说句老实话,李毅对于还能不能够找到称心真的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这个局面下,自己要是称心绝对就跑路了,真当称心对太子李承乾是真爱不成啊?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哦,你李承乾喜欢上的男人也恰好就喜欢你,同性恋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试想一下,加入你在大街上走着,突然有个男人跟你表白,想爆你菊花或者让你爆他菊花,你可愿意啊?肯定当对方是傻子啊!称心那还不是因为李承乾你是太子才跟你的啊!

李毅想的有些恶劣和龌龊,当然这事情也就自己心里想一想,是不会说出来刺激李承乾的,李承乾本来就够惨了,自己还是不要给他太大的打击才好,称心目前没死,对于李承乾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了,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来的好,万一要是打击过了头了,让李承乾又朝着历史路线发展,那多不好啊,对不对,现在的李承乾就挺好的,温良恭谦,当上皇帝不说是英明的君王,但起码是个仁君,能当守成的仁君就不错了,剩下的就交给大臣们就完事了,大不了自己到时候在举荐几个历史名臣,什么狄仁杰啊,薛仁贵啊之类的了解一下。

李毅口头上自然是安慰和鼓励李承乾,太子哥哥不要放弃啊,一天没找到称心就一天不能放弃啊,这么安慰之下,没准等到李承乾当了太子之后,都对称心念念不忘,然后天天针对吐蕃,找个机会给吐蕃灭掉去找称心,不也是挺好的吗!

当然了,只是想想而已。

外面诸臣们被安排去吃饭了,吃饭的时候也依然是议论纷纷,这时候也别管什么餐桌礼仪了,李毅心里大定了,也就没打算去跟着搀和再讨论什么了。

等到大家吃完了饭,就在偏殿里就坐等候,这一座就是半个时辰过去了,期间有其他的大臣被李二召见喊进了书房,之后也没见有人出来,李毅知道肯定是书房里的类似小内阁正在讨论此事呢,人说最难熬的时候就是等待的时候,这可真的一点都没说错啊。

不过也没有再等太久了,那些大臣连同这李二就一起出来了,这时候皇帝在现场,大家也不好意思问同僚们刚才在里面说什么,有些话显然是不合适拿到明面上来说的,要不李二怎么会趁着这个机会在书房里开个小范围会议呢。

李二来倒不是让大家再继续讨论的,而是来宣布最后的决定的。

一行人回到了太极殿之后,李二就直接下命令说了:

经过讨论决定,高昌王麴文泰密谋不轨,勾结西突厥,图谋反唐,如此忘恩负义之辈,大唐必举兵征讨,诏令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为副总管,率步骑五万及突厥、契苾之众征讨高昌!

诏令:携带各类丝绸茶叶,珍玩书画出使吐蕃!中书舍人王玄策为使,携皇帝诏命,封松赞干布为吐蕃王,赐玺印,黄金千两,享藩王待遇。

李毅听到这里心里头就稳多了,不过下一句一出来,李毅当场就懵了。

李二继续说了:

“毅儿,你跟随王玄策一同出使吐蕃,到了吐蕃,与那松赞干布结拜为兄弟,让礼部那边也安排人跟着一起去,礼节要周到,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办了,朕是很放心的。”

你可赶紧拉倒吧!还就交给我办,我就一个通风报信的,封地在洛阳,泱泱大唐中一个非著名小皇子而已,这么要紧的国家大事你就放心交给我啊?!

只不过话到嘴边上李毅就停住了,再看看边上魏征一脸风轻云淡的表情就明白了之前魏征说的让自己来负责的话了,神特么你魏征直接把事情扔我头上扣下来了啊!

关键这事情你还没法子去说,主意是李毅自己提出来的啊!

李二那边说完了,大家都很震惊,没想到陛下最后还是决定采纳了周王殿下的方法了,不过最后选择让周王殿下一起去吐蕃,这才是最让人震惊的事情,不过边上就有人说了,这才是正常操作好吧,这事情既然是周王提的,那周王殿下肯定是心里打过腹稿了,有万全之策了啊,况且,整个大唐看来,哪个皇子,宗亲少年能有周王殿下这般的机灵啊,让周王殿下去办这个事情,成功率更高一点吗!

李毅一听这不行啊,我才不要去吐蕃啊,当时就站出来打算说话了,打算推荐吴王李恪,他喜欢打猎,和各种游侠儿交际,让他去肯定比自己去合适对吧。

不过话还没说,上面李二就对着李毅说了: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一个保险,那就是另外写一封秘密的诏书让王玄策带着,万一要是松赞干布不乐意了,依然要求迎娶大唐公主的话,那就颁布诏书,命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至于文成公主是谁,是不是还是之前挑的那个,李毅就不是很清楚了,不过不管是谁,和亲是肯定不能去和的,这事情李二是想做个双重保险啊看来。

原本想推荐吴王李恪去的李毅,这会子也不说话了,吴王李恪虽然善于交际,但是这人太直了,有点愣头青的感觉,要是同样性子的话还行,但是松赞干布的话,如此年轻就有这么大的成就,那肯定是有点东西的,吴王李恪去万一要是出了事情,或者被松赞干布一个威逼,和亲了,那不就亏大发了!

不行,这么看起来,还得我自己去啊!

第五百九十六章 “集英社”的书都能送

李二既然已经决定下来了,连诏书都给你起草好了,那接下来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大家各司其职,各自去完成各自的工作了,侯君集自然是去安排军务上的事情了,大唐这几年但凡有对外战争,一般情况都是侯君集领兵出征,而且都是百战百善,可以说俨然就是继李靖之后的第二位军神,军功卓著,盖世无双啊,有侯君集出马,大家都是很放心的。

李毅则被人领着去了礼部安排事宜去了,而被李二安排成为代表大唐的使者的王玄策则跟着李毅一起去了礼部。

这还是李毅第一次和王玄策接触呢,历史上王玄策也是一个猛人,是能够跟陈汤平起平坐的那种猛人。

陈汤大家肯定都知道,是西汉时期汉元帝时期的一员猛将,当时西域有个郅支单于匈奴单于扩地千里,势力强盛,具体位置,大概在哈萨克斯坦地区,这就离得大汉非常的远了,仗着距离远自己实力也不俗,那个郅支单于就斩杀了汉使,杀了汉朝的使者,还出言讽刺道:“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

然后就是陈汤带兵万里追击,直接砍了郅支单于的狗头,也是很畅快,写给汉元帝的奏折里这样写到:“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意思就是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汉朝的历史固然让人爽快,但是陈汤还不是最屌的,最屌的在大唐贞观年间的人,就是王玄策了。

这家伙在贞观末年曾三次出使印度半岛,而在他第二次出使的时候,中印度当时叛乱,老国王被杀了,新任的国王害怕唐朝问罪,就半路劫杀,把使臣王玄策等人都抓了起来,除了王玄策其他人都杀干净了,王玄策之所以没死,是因为他自己逃出来了。

按理说一般人这时候就该回去大唐搬救兵来弄死印度了,但是王玄策没有,他也是一个狠人,直接翻越了喜马拉雅山脉去了尼泊尔和吐蕃,找尼泊尔借骑兵数千,找吐蕃借精兵一千,当时的吐蕃松赞干布已经是大唐的女婿了,和大唐有盟约,自然就借兵了,大唐虽然对尼泊尔的影响较小,但是吐蕃和尼泊尔是军事同盟,外加联姻状态,没错松赞干布这个人也娶了尼泊尔的公主,所以也借兵,说道尼泊尔,大家只要知道尼泊尔有亚洲普鲁士之称就完事了。

于是乎王玄策就领着这不到一万的蛮族骑兵杀回了中印度,直接给中印度灭国了,杀完了中印度之后,王玄策一想,这东天竺王也曾经帮助过中印度,那就是和我们大唐作对了,啥也没说,领兵就杀向了东天竺王,下一秒东天竺王就送牛马三万馈军,还送来了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异物,并送上地图,请求得到宽恕,王玄策这才罢兵回去了大唐。

有些时候啊,历史比小说还要好看惊奇,并不是说着笑的。

李毅对于身边的王玄策那是相当的佩服的,当然了,比起大唐初年的其他的凌烟阁二十四臣来说,王玄策的功绩实际上还是小了点,以至于史书上都不怎么宣传他,毕竟当时天竺也就是印度,正式四分五裂的时候,如果不是喜马拉雅山挡着,打下来统治很成问题的话,唐朝早就随手给印度半岛给踩平设一个安印都护府了,简单来说印度的国力太差了,唐人基本没怎么把他们当作对手,所以王玄策的功绩在大家看来也是基本操作,没什么难度可言的。

这王玄策带着李毅来了礼部,很快就开始安排准备出使回赠吐蕃的礼物的事宜了,按照李二所说,那是丝绸茶叶,珍玩书画,这些都是大唐的特产,其他国家都想要的东西,对于吐蕃来说,也算是厚礼了。

丝绸茶叶,珍玩这些东西李毅无所谓,送也就送了,但是书画这些东西,李毅就要过问一下了,毕竟知识改变命运,知识也能改变国运啊!吐蕃后来之所以那么强,就是因为大唐嫁了公主,顺带送了一大批书籍和工匠的原因。

这次虽然没送工匠,但是送书也要看着送的嘛!

那边礼部还没列出要送什么书籍呢,边上李毅就说了,书画这些事情就不劳烦礼部来了,小王开了一家“集英社”里面书画都不少,小王来准备就好了!

礼部那边一听还有些犹豫,主要是怕李毅会送一些不符合礼节的书籍,李毅当即解释了,我就送一些儒家经典一类的书,传播我大唐文化,不是挺好的吗!绝对不会闭着眼睛瞎送的。

礼部那边还是没退让,就说了,要不我们这边准备一份,周王殿下准备一份,一起送好了。

毕竟这是人家礼部职责所在,李毅也就没强求了,答应下来。

半路上自己再去翻看下礼部送的是什么书,万一要是设计到冶金,工艺,锻造等方面的知识书籍,自己直接给他半路放下来不就完事了!

至于李毅,则回去“集英社”准备书籍去了,什么《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三国演义》等等这些小说都装上,高阳公主画的漫画也全都装上,有多少装多少!另外,一些儒家经典书籍,四书五经什么也都拿上,这都是妥妥的文化输出啊!

前前后后准备了两天,书籍装满了三个大车,而礼部那边也已经准备就绪了,李毅和王玄策就带着李二的诏令出发了,顺带一提,王玄策身上还装着赐婚的诏命,那是李二准备的一道保险,李毅本来说了让王玄策把这个诏令给自己装好了,那边王玄策就笑着说了,魏征大佬吩咐过了,这个诏命谁都不能给,尤其是你周王殿下。

李毅一听,有点语塞,好你个魏征啊,来这一手啊。

第五百九十七章 鬼谋深算武媚娘

“皇弟,此番出使吐蕃,路途凶险,吐蕃情况如何也未可知,皇弟一路上一定要多加小心啊,我这里有一套护心胸铠,皇弟给带上,平日里穿戴,若是有歹人袭击,也能保护皇弟无恙!”

胖胖的魏王李泰说着,就拿出来了一副铠甲来了,让边上侍卫递给李毅了,李毅一抱,神特么这么重的,还没等刺客杀了我,我特么要先被你的铠甲累死了哦!不穿不穿,还是我的棉布甲最拉风。

当然心里这么想想,面子上不能表露的,当即就表现的感动不已,随后将铠甲递给了身后的付二,然后就说了:

“皇兄放心,我此番去吐蕃又王玄策跟着一起,王玄策这人很厉害的,虽然现在没啥名气,但是有他在,我的安全还是……”李毅说着一愣,等一下,历史上跟着王玄策出使的好像死完了,就他一个人活下来了啊,卧槽,这么一想有点慌啊!

王玄策在边上听着很感动,虽然那一句“没啥名气”听着让他感觉有点奇怪,但是总体而言周王殿下还是在夸赞我的嘛!当即就感动的拱手说了:

“殿下谬赞了,但是只要玄策有一口气在,就一定会完成陛下的嘱托,也定当保护殿下的安危!”

“有劳有劳……”

这边大家说的火热,边上太子李承乾就把李毅给拉到边上去了,大家见到太子和周王殿下如此亲密,也都很知趣的没有跟上来。

李承乾将李毅拉到了边上,还没来得及说话,那边李毅就问了:

首节 上一节 192/4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震惊!姚广孝竟说我帝王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