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548节
也就是说,除了杨侍郎和李员外郎。
都是贾府的亲戚!
“叔父!”
冯一博有些无语,叹道:
“那些都是党争失利的旧党,你保举他们,不是和圣上,还有内阁诸公作对吗?”
他希望贾政不要再多事了,免得连累宫里的元春。
可贾政竟然还有些书生意气……
不对,应该是陈腐酸儒之气。
自以为一腔衷心,做的却都是湖涂事。
冯一博也是没预料到,他竟无知到这个地步。
“我……”
贾政被说的愣了一下,随后却还嘴硬道:
“可他们都是学问精深之人,只因站错了队,就要排除异己,此非君子所为啊!”
见他依旧固执己见,还内涵景顺帝和内阁不是君子!
冯一博不由叹了气。
看来也只能从根源入手,也就是要扭转他的思想了。
想到这,他耐心道:
“我知道叔父一心为国,但并非学问精深,又或道德之人就对国家有利。”
这话一出,贾政就不同意了,皱眉道:
“不任人唯贤,难道要任人唯亲不成?”
这样的二极管思维,冯一博都被气笑了。
“圣人治国,要考虑很多,不能单纯的说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说到此,他顿了顿,正色道:
“甚至是亲是贤都不重要!”
贾政被圣人之言熏陶一辈子,哪里听得了这样的话?
“啊?”
他先惊讶的出声,又质疑道:
“既不任人唯亲,也不任人唯贤,那如何任人?”
当然是先找听话的了!
再亲再贤,不听话的有什么用?
冯一博这么想,却还是没好意思直说,只道:
“唯志同而道合者,方可同舟共济。”
顿了顿,又怕自己太委婉,贾政听不懂,于是还补充道:
“如今天下承平日久,贪弊丛生,所以想要有些作为,就需要众多和圣上一条心的臣子才行!”
贾政听了,依旧不认同,摇头道:
“一博,这我就要说你的不是了!”
说着,还拿出长辈训示的模样,抿嘴道:
“你年纪还轻,岂能如此想圣上和满朝诸公?再说,臣子不是都要忠于圣上吗?”
我和你说现实,你跟我谈理想?
冯一博第一次理解,什么叫鸡同鸭讲。
“岂不闻‘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乎?”
一着急,冯一博连之乎者也都出来了,还道:
“既然叔父说臣子要忠于圣上,那圣上弃之不用的人,叔父又为何要保?”….
说到此处,他一字一句的道:
“叔父如此,岂非不忠?”
这话就有些诛心了。
可贾政并没当回事,还摇头道:
“保举贤明就是忠君之道。”
冯一博立刻抓住他话中的漏洞,笑问道:
“按照叔父所言,谄媚君上就是佞臣,那满朝文武都不听圣上的才对?”
这是用他二极管的思维反向提问。
“这……我自然不是这个意思。”
贾政闻言,顿时有些傻眼。
不过他想了想,就摇头晃脑的道: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左。”
这话是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写。
冯一博身为探花,自然通晓。
可惜屈子虽忠,却也免不了被人排挤流放的命运。
“叔父说的没错,‘择子莫若父,择臣莫若君,,所以求忠求贤都是为君之道。”
他故意在“为君之道”四个字上,加了重音强调,又道:
“而为臣之道则是做好自己的本份,让圣上看到你的贤德,以期圣上择你。”
说到这里,他才转入正题,道:
“而不是干涉圣上用人。”
贾政闻言,还挣扎道:
“举荐贤明,不就是让圣上知我德行?”
他觉得自己举荐了贤德之人,就是他的贤德。
“所以,他们也是老臣,若是贤明,圣上为何不用他们?”
冯一博闻言,也只能用魔法打败魔法。
说到此处,还似笑非笑的看着贾政,又问道:
“是圣上看不出他们贤吗?”
贾政其实在听了此事后,就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
只是囿于心中根深蒂固的认知,才撑到现在。
他一直嘴硬,并非不知有错。
只是不想否定这么多年自己的坚持。
可两人你来我往,绕来绕去。
贾政也已经到了极限。
尤其最后这句诛心之言,对他的杀伤力太强。
确实!
贤德与否,不是他说了算。
而且皇帝觉得你贤德,你才贤德。
自己自作聪明,还以为是忠君爱国。
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
保举之人都是皇帝厌弃不用的。
若是平时,他可能还要和冯一博再论八百个回合。
可想到景顺帝都派人敲打了,贾政终于再无心思争辩。
整个人一时都有些颓然,瞬间好像又老了十岁。
冯一博一看他这个状态,就知道……
贾政的心态也崩了。
这样的酸腐之人被皇帝敲打,很难再维持信念。
不过也好,这下自己也能放下心了。
至少他不会再胡乱保奏。
也免得将来牵连元春不说,还可能卷进新贵旧勋之争。
这边留下贾政独自冷静,冯一博就奔着前院去了。
贾珍、贾琏、贾蓉等几个贾族小辈,早就在此等候。
见他来了,忙又让人去喊贾赦。….
贾琏吩咐完,还疑惑道:
“二老爷怎么没一起过来?”
冯一博一到荣府,他们就得了信儿。
只是听闻他先去见了贾政,就在这边侯着。
现在却是冯一博自己过来,贾族众人自然都有些疑惑。
上一篇:大秦:融合子羽,步入陆地神仙
下一篇:大秦:熊孩子说书,皇帝们求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