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袁术?可我想当曹贼

我爹是袁术?可我想当曹贼 第46节

阎象眯着小眼,布满褶皱的脸上露出老顽童的笑容,这真的把他乐坏了。

鲁肃、刘晔包括赵凡许褚几人也都干嘛上前捏入口中,他们也算是见证者了,同样他们对楚枫更是佩服。

“主公,您真乃神人也,世人无解的毒盐在您手中,竟然化腐朽为神奇,非但无毒而且变成了精盐,”

“老夫,老夫已经无法语言形容。”阎象激动地胡须乱颤,此刻他依旧难以平复自己心情。

太厉害了,简直太厉害了。

而品尝的刘晔几人也是眯着眸子,用着佩服、兴奋等等神色看向楚枫,接着几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此盐问世,将乃天下万民福祉!”刘晔朗声感慨了句,紧接着看向楚枫问道:“不知主公可曾为此命名?”

“不过区区食盐罢了!”楚枫摆手。

“主公过谦了,此盐远胜海、湖、井三盐,乃颠覆历史性的一刻,又岂能草草了事。”鲁肃很是郑重。

这种东西问世,不光光是收益,还有名声,堪比圣贤的名声。

“主公,我看此盐细如金沙,洁白胜雪,不如就叫雪花盐吧!”阎象抢先开口,一脸兴奋之色。

这玩意一经采纳,那他就是名垂千古之人。

想来后世史书将载:建安二年,平乱将军楚枫研制精盐,功盖古今,其麾下主簿阎象进言命名:雪花盐!

“那就叫雪花盐吧!”

楚枫点头,不以为然,到是他们几个兴奋的不得了。

“主公,眼下当尽快煮制雪花盐,渡过当前难关,并且此雪花盐炼制过程,当如同工匠营那般封锁一切消息途径。”

刘晔连忙建议道。

“只是渡过当前难关?”楚枫轻笑,接着眯着眸子冰冷道:“江东孙策欲坑害与我,岂能就这么算了?”

“之前坊市中盐价几何?”

“回主公,如今连年战乱,盐价一涨再涨,再加上董卓等人私铸小钱,以至于当下坊间盐价高达六千钱每石!”

“乡下村里盐价可能稍微低些,也得五千以上,不过如今百姓多以物易物,少有用铜钱购买。”

鲁肃接话解释了句。

“这么高?”楚枫皱眉,

一石等于百升,一升就是六十钱,五口之家每月他要是记得不错,应该需要食用十五升【约合今3300克!】

这么算下来一年不得万钱?

“粮价呢?”楚枫又问道。

“欸,主公啊,天灾人祸,何来粮价可言,若非主公赈济灾民,恐怕江淮之地粮价亦需数十万钱。”

鲁肃感叹摇头,又补充道:

“若是早前,黍米约两千五百钱,大麦和粟米约两千钱左右,只不过战乱年间,粮食算是有价无市!”

听着鲁肃说完,楚枫捏着下巴。

“我知道了,子敬,开凿矿盐交由你去办,利用刚才我说的步骤,立刻开始煮、晒、过滤等,

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增产,满足各地郡县雪花盐所需的同时,务必做到增产、增量。”

楚枫极其郑重安排道。

“诺!属下这就去办!”鲁肃应下。

“哦对了,生产时可将过滤步骤分化成1-3次,如此盐的品质粗细略有不同,可分为上、中、下三品雪花盐。”

“上品最佳,以每石万钱售给豪门望族,中品八千钱售给地方权贵,下品五千钱售给各地百姓。”

“购盐方式,治下百姓可以工代赈,世家权贵则需以粮、铁、兵器、战马等物资等价交易。”

“另外,在雪花盐推广出去后,即刻安排细作铺天盖地的推广,让大街小巷流传,以能吃到上品雪花盐为身份象征。”

“我要让东吴孙策和广陵陈登知道,什么才是手段,什么才为敛财,什么才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楚枫声音冰冷,五指依次紧握。

孙策自己找上门来,自己又岂能视若无睹?既然开打,那就不要留情,一拳给他废去半条命。

“诺!”鲁肃点头,却又迟疑道:

“主公,肃有一事不解,过滤不难,为何要分上中下三品雪花盐?如此岂不是降低收益?”

“还有,细作推广此物是何用意?如此大费周章岂不是……”鲁肃说完,用着费解的目光看向楚枫。

“在商言商,这些你无需知晓,照办便是。”楚枫摆手,有些东西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

但是他知道,当年路虎快要倒闭的时候,却因为一则广告翻身,传递了真男人就应该开路虎。

瞬间,华夏市场养肥了它。

而所有高档的东西,没有不象征身份的,因为阶层无处不在,至于性价比,那是下层人该考虑的事。

“诺!”鲁肃抱拳。

他发现,自己竟然有些摸不透这个年轻人了,说的好像他是个商人一样。

“子扬,你负责安抚各地百姓,另外立刻让所有县城官吏开放存盐。”楚枫又看向刘晔说道。

“诺!”刘晔郑重点头。

“阎象,细作及其他琐事就由你去安排吧。好了,事不宜迟,皆去落实!”楚枫沉声道。

PS:今天查资料用了挺长时间,一会熬夜码,明天补回来,有推荐票的兄弟投一下哈!

另外,非常感谢传奇哥的打赏!

(本章完)

第53章 课外解答:古代到底吃多少盐?

=============================================

第53章 课外解答:古代到底吃多少盐?

那啥,刚在码字,忽然看见很多书友评论说古人食用的盐太多了,贴下史料更正一些书友的概念哈!

《管子—海王篇》

桓公曰:“何谓正盐策?”

管子对曰:“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此其大历也。”

据出土文物实际测量,齐一升约合今205毫升,少半注释为三分之一,盐的堆密度分粗细,古乃粗盐,堆密度1.21立方厘米。

齐一升盐约等于今248克,

成年壮汉月食5.3升,平均每天约合43克。

女子合27克,孩童合16克,五口之家平均每人每天27克,整月五口之家约合四千克出头。

————

当然,这是春秋时期,并且齐国靠海,再看个两汉时期的。

————

《居延汉简》

居延又被誉为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共出土竹简数万片,其中记载了很多史学界需要的东西,

居延:“官卒十一人,盐三斗三升。”

居延:【盐出入簿:出盐二石一斗三升,给食戍卒七十一人。】

汉一升等于200毫升,以上述粗盐的堆立方来算,三升盐726克,日食24.2克,书里给的答案不标准,因为没有标准答案。

这里是成年男子月食726克,五口之家食盐量肯定是大于3000克的。

书中写了个数值,也算是特地指出里面的主角只是依稀记得一个数,因为这玩意研究史都很难给出定论。

至于古时候为啥吃这么多盐,个人简介,有误可指出!

其一,古代油、调味剂匮乏,

其二,古代粗盐里面含有杂质,

其三,古代劳力远大于如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夏天薅过草的都知道,薅完草衣服上都是盐斑。

体内盐会被蒸发出来!

所以老一辈从事重劳力口味都比较重,因为人无盐乏力,必须补充盐,干完活最好的就是喝盐水,但是古代没有。

所以,别拿今天去套古人,现在生活好了,都大胖小子,各种调味料无数,而且油、肉等想吃就吃,

那时候没有油、没有肉、没有五花八门的调味料、没有炒菜、全靠盐,不一样的。

现在让你去靠耒耜一锹一锹挖地,夏天暴晒薅草,没有所谓的调味料,没有肉食,没有油水,在看看你吃多少盐。

我估计你能把盐直接往嘴里塞!

当然,本书主要是想更正一些读者惯以为的常识,不想误导你们,史实是严肃的,但是也是费劲不讨好的。

只希望你们给些支持,鼓励,有不符合史实的地方随时提点,毕竟没人可以面面俱到所言皆对,

好了,不扯了,

凌晨四点多了,抓紧睡觉去了,明天还得上班!有月票、有推荐票、有钱的兄弟可以捧捧场不?

写实真的不易,给些支持吧,

晚安了,老北鼻们!

(本章完)

第54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

第54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秋,八月中旬!

首节 上一节 46/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金榜曝光我亿点实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