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

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 第182节

“臣王陵,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回去告诉李斯他们,把稽粥的人头收好了,等到在咸阳城四大城楼楼头上,大声宣达我大秦北伐将士战功之际,再把稽粥的脑袋巡视给百姓看。

此外,东胡人的国书,也在那个时候念起来,三十万肥羊,和十万头牛,扣除一半归于朝廷,赏赐三军将士以外,其余的全部恩赐老秦人。”

“喏!”

王陵一字不落的记下,嬴胡亥想了想,则提笔写下诏令,随后交给了王陵。

王陵退出房间,看到皇后站在走廊上,急忙拱手拜了拜,这才退下。

看着王陵在暴雨中纵马远去,蒙蕙心里总有些不舒坦。

“皇后不喜欢沛县人?”嬴胡亥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蒙蕙身后。

“陛下可曾看过此人和那逆贼刘邦是什么关系?”

嬴胡亥忍不住乐道:“那也是以前,现在的沛县人,忠心于我大秦,比什么都重要。”

“更况且,此人本事不弱,为人刚正不阿,臣许给他高官厚禄,他实在是没有作乱的必要。”

“罢了!”蒙蕙摇头,雨水声逐渐变小:“就让那些异族人等着,这一路上往咸阳去,还会遇上多少贪官污吏。”

嬴胡亥从身后抱住了皇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皇帝的行辕在雨后的清晨再度上路,但是这一次,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越发靠近咸阳的原因。

还是因为皇帝在这里动作的太大,一路上再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嬴胡亥偏向于,这或许是某些人的善后动作做的比较到位,所以便没有人再度来告御状。

不过,四千锦衣卫,到了三川郡的时候,却已经分散出去整整一千五百人。

没有人来告御状,并不意味着皇帝相信这些地方官员做的事情没有问题。

终于,在二月末,皇帝嬴胡亥以蜗牛般的速度,回到了咸阳城!

朝议开始。

第一件事情,就是商议改年号纪元。

这事情是吏部侍郎淳于越提出来的,大秦既然已经恢复周代的礼制,重新恢复谥号和庙号,那年号也应该恢复,这才说得过去。

始皇帝时代,是直接才用始皇帝多少年这样的纪年办法,而此前都是周天子某某年这样。

嬴胡亥自然不会逆着来,天下读书人都到咸阳的情况下,只要不是十分过分的事情,嬴胡亥都会许诺。

帝座之上,嬴胡亥目光含笑,看向淳于越:“爱卿既然首推恢复年号,不妨为朕选定,如何?”

淳于越拱手拜道:“臣领旨,陛下北灭月氏,平定匈奴,天下大定,又兴科举,为天下读书人开龙门,故而献上年号曰:太初!

太初者,天地之出世,万物新生,日月星辰开始运转。

陛下即位之后,我大秦天下焕然一新。

无论是从官职,还是从疆域,对外战争,又或者是改变世卿世禄制度的科举制度,无一不是更古未有,所以臣冒死进言,陛下之年号更定,可为太初!”

“太初!”嬴胡亥看向淳于越的眸光中,不免带着几分笑意,这老小子,很会拍马屁啊!

太初!

这可是非常高大上的意思,绝非寻常帝王敢采用。

“孔鲋爱卿,你意下如何?”

孔鲋拱手出列,拜道:“启奏陛下,淳于越所言有道理,陛下开创政治体制,科举制度,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况,太初言符其实!”

“李斯?”

李斯也拱手出列:“臣附议!”

嬴胡亥目光看向礼部尚书冯弃疾:“爱卿之意如何?”

冯弃疾为先朝老臣,他见如此多的人都赞同,倒也不好反对,但这种就是自周代就传来的古代制度,皇帝有意遵行现代制度,倒是令人心中敞怀。

这天下读书人,就没有几个不向往古制。

“臣附议!”冯弃疾拱手道:“陛下有遵从先代古制的念头,乃是我大秦兴盛之征兆!”

“如此,那礼部那边就草拟令书,准备签发下去,传告天下,大秦恢复纪年,去岁为太初元年,今年则为太初二年。”

“臣等遵旨!”礼部一般官员齐声喝道。

“陛下!”蒙恬拱手出列:“北伐大军已经尽数归来,三军将士翘首以望,天下百姓更是聚会咸阳,想要见一见这空前的盛况。

臣决议,不如在军功宣读完毕以后,于咸阳城外阅兵,以彰显我大秦军威,震慑天下宵小之辈!”

“准奏!”

嬴胡亥是真的再度高看蒙恬一眼,这种办法他都能想的出来,是真的牛皮,而且极度超前了。

“此外,军功宣读,共分为十日时间,臣已经在咸阳城四个城门外铺满地砖,到时候除了各军将士列阵以待外,外围则是宴席。

但凡是我大气百姓,人人都可参加,军中将士也一样是一边参加宴席,一边听军功。”

李斯似乎是有些不敢示弱的看向蒙恬,拱手出列道:“臣已经排列好每天念到的将士名字,而当天不会被念道的,则在下列的宴会中饮酒听功。”

“秒极!”嬴胡亥忍不住抚掌道,“我大秦有你二人,为朕之左右肱骨,左右臂膀啊!”

“陛下,那科举一事,又当如何?”户部尚书内史腾拱手出列道,大秦所有的高官,似乎都在憋着一口气,要纷争向前。

第277章 定科举

“诸位爱卿多方朝议,定下三种策略,其一:科举首创立,所有参与考试的人,全部录用。

朕之意,便是不想天底下有滥竽充数之辈,为我大秦官吏。

这样的人,身居高位,则天下必乱;居庙堂之远,为地方官,则为祸一方。

所以,此决议废止,怎可所有参与的人,都全部录用?

但,天下总有怪才,或许科举不行,并不代表他无所建树。

朕可在科举放榜之后的第三天,于章台宫静坐,但凡有觉得自己心中韬略,不可以科举表意之人,都可来章台宫求见朕。

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陛下为求天下贤才之心,臣等惊服!”

嬴胡亥又道:“第二种办法,则是诸子百家等额录用,六部官员,多出自于诸子百家。

这样的做法看似公平,可是诸位爱卿可曾想过,这天下非儒即墨,说的是儒家和墨家之人最多。

如果这样做的话,那就相当于儒家和墨家将会有诺大的一批人才无法一展胸中抱负。

此非是朕之过?

也不可!”

“第三种,朝廷根据官员需求,规定一定数量,若今年需新晋官员三千,则录取三千,明年需两千,则录取两千。

此办法颇为中肯,只是诸位爱卿可曾想过,天下读书人,齐鲁大地为首,人数也众多。

如果只是单纯的按照这朝廷需求的官员数额来录取科举士子,那无需测试,便也知道官员皆出自于齐鲁。

其余地方的读书人,又该如何?

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

朕立科举的目的,是为天下读书人开龙门。

天下!

齐鲁读书人,并不能就代表了天下!

天下者。

繁华之所,是天下。

不毛之地,亦是天下!

尔等可明白朕的意思了?”

朝堂之上,诸公面有愧色。

李斯率先拱手出列:“陛下,若是如此,那便以天下四十余郡为基础,根据每一个郡的读书人多寡,而划分下来一定的录取比例,可否?”

嬴胡亥道:“若是如此,自然也可,但是切记,考生户籍所在之地,需追溯三代,保证不是科考前夕,临时找人改换户籍。

此等欺瞒行为,朕深恶痛绝!

但,如果有人改换户籍,比如此人从齐鲁之地,往西南之地而去,因为两地读书人区别很大。

他至少需要在西南之地待上二十年,方才可用西南之地的户籍参加科考。

否则的话,便一并算为原籍科考。”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听罢,只觉得这科举在皇帝心中,早就已经被划分的无比细致。

可是他们又哪里知道……考试移民这种现象,在嬴胡亥前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早就已经屡见不鲜了……

“那陛下,春闱在即?”蒙恬拱手出列道:“可是即刻拿出方案来?”

嬴胡亥道:“初次科举,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纰漏,这个无需担忧,等到科举考试结束以后,从考生的户籍一看,再做定论不吃。

倒是科举试题,诸公拿出来的,朕也看过。

武举为朝廷挑选将官,自然以武功取胜,弓马娴熟者优先录取。

文举,则需要以文章取胜,目前为止,我朝堂之上,看过科举试题的,也就是你六部各自的尚书。

按照科举的分流,六部各自设置分流,单独出考题,此办法不错。

毕竟,我朝朝政分流吏、户、礼、兵、刑、工,你们各自所需的人才,自然也有区别。

所以,科举开考前,你们六部也要做好各自的宣传,让天下读书人选择适合自己仕途走进去。”

李斯拱手道:“陛下,朝堂之上如此划分六部,但州郡之下,县所,如果依旧按照县令、县丞、县尉、县监划分,恐怕有所失。

何不将州郡治所,也如此划分?”

“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当。”内史腾拱手道:“若是如此的话,那只怕冗官靡费过大,到时候官员人数增多,人浮于事,反而令国立亏空,长此以往,岂非灭国之忧患?”

刑部尚书赢将闾也拱手出列:“臣也以为此举不妥,依照我大秦目前的局面来看,虽然一郡之地中,划分为郡守、郡尉、郡监三人,分别执掌一郡事务。

但是天下四十余郡之中,多数郡之中,却只有郡守一人,实则是人才颇为缺少。

首节 上一节 182/14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