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第254节

公元614年,解决叛乱后的隋炀帝又准备发起第三次远征。结果,大量士兵在调往前线的路上就私自逃离队伍,官员用斩杀叛军427者以衅鼓的办法,仍然无法阻止军士逃亡。隋炀帝索性不等计划中所需的军队到齐,便下令再次进军平壤。这种不要命的架势,终于让高句丽方面感到害怕。于是在外交上主动服软后,隋炀帝终于可以宣布自我胜利,代价则是全国人口锐减200余万户,各地农民起义四期。边境上的突厥和被隋朝征服不久的吐谷浑也开始兴师问罪。国内的贵族与官僚们自然在候继续支持隋炀帝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

最终,建国时间并不(cfbf)长,还处于上升期的隋朝,便在外敌进犯与内战分裂中猝死。壮志难酬的隋炀帝,也在逃往南方的江都扬州后,被愤怒的乱军杀死。

相比隋炀帝的悲惨结局,取隋朝天下而代之的大唐要好看不少。但即便是武功赫赫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对高句丽的战争中损失不小。而战争的起因也是因为高句丽阻拦新罗等国的使节到唐朝朝贡,影响了唐朝在东北部的外交平衡布局。

仅太宗时期的第一次征伐,便动员了十万唐军与新罗、百济、奚、契丹的外族部队。同样兵分两路,水陆并进。

公元645年2月,唐军暗渡辽水,同时派水军从旅顺口一带登陆,两军会师后进抵鸭绿江,封锁了高丽与辽东地区的联系。第二年5月,整个辽东为唐朝占据。此后,唐军进攻高句丽重镇的安市城,并有另一支部队在高丽包围了平壤城。但在野战中屡屡取得大胜的唐军,却始终无法攻克坚固的城池。进入秋季,北方草原上的薛延陀入侵,担心后勤告急的唐太宗不得不下令撤军。

唐朝此后与回纥等铁勒诸族灭了薛延陀,稳住了北方防线,才再次准备东征高句丽。公元 年,唐太宗令牛进达率兵从海上、李世勣率兵从陆路攻打辽东半岛,第二年自己也亲自上阵,到辽东前线指挥战斗。但这次远征依然无功而返。之后,唐太宗自己也在某次远征中突然病死,继任者就果断暂停了对半岛地区的用兵。

第951章

当时唐朝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一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而用小部队经常发起对高句丽人的袭扰,让对方无法按时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

到了公元660年,唐朝再次出兵半岛,攻灭了与高句丽联盟的小国百济,从而在战略形成了包围之势。公元666年,已经疲惫不堪的高句丽发生严重内乱,唐朝才再次进行大规模远征。第二年9月,被隋唐军队围攻无数次的平壤城终于被攻克,高句丽国王出城投降。唐朝才终于在半岛乃至整个东北方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若非唐朝后来再次因与新罗的冲突而爆发战争,其在半岛的秩序维护上都做的非常到位。

当然,在对待高丽问题上,更为出色的应该是更早的汉武帝。

汉武帝他公元前 年出兵前已经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取得了优势。不仅将北方的河套地区吞并,还在漠南与漠北的数次交战中取得胜利。向西,汉朝的势力已经进入西域,从而在战略上完成了对北方匈奴人的包抄。因而在决定出兵由燕国遗民建立的卫氏朝鲜时,汉朝在北方边境上的压力并不很大。这点与隋炀帝及唐太宗第一次远征时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

但由于汉武帝时期的连年在北方与南方用兵,黄河也数次泛滥,汉武帝在组建高丽远征军时也采取了非常规手段,将囚徒大量征召入伍。他的作战计划与后来的隋唐两代大体一致,一路军队从辽东陆上进军,一路从山东渡海到高丽的后方夹击,其中仅水军就有五万人之多。

虽然在初期遭遇到了高丽军队的顽强阻击,水陆两军的统帅也多有不合。但汉朝军队依然用更为雄厚的兵力与作战经验,用一年时间,攻灭了卫氏朝鲜。

攻灭卫氏朝鲜后,汉武帝在高丽半岛的北部建立了乐浪、临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加强对当地的管理。但连年的用兵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损耗了汉朝的国力与民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朝不得不从汉武帝的攻势战略转变为防御态势。到东汉建立后,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人才利用这样的机会开始扩展势力,并最终成长为隋唐两代在东北方向上的劲敌。

·· ·····求鲜花· ·~····

相比明清两代拱卫京畿的必须,汉与隋唐两代所面对的高丽问题,更多的是出于对整个东北方安全形势的考虑。在那个近现代外交概念尚未问世的年代,以中央统治者自居的中原王朝,往往会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维,作为世界观的出发点。因而控制半岛地区的势力如果对朝贡体系表现的不够恭顺,就可以被视为一种不服中原王朝既有秩序的苗-头。

.... .. -.......

(推荐新书《从拒绝给小舅子买房开始》

老家房子拆迁,得到1500万拆迁款。

丈母娘要求刘阳拿出1300万给小舅子买房,不然就让女儿跟他离婚……

选择1,拿1300万给小舅子买房,跪舔扶弟魔妻子,奖励1300亩绿色草原!

选择2,拒绝给小舅子买房,跟妻子离婚,奖励1300套特区房子!

哗啦啦,1300本房产证堆成山!)人.

第952章

因为在现实的时空,刘阳被高丽棒子恶心坏了,所以他这次下定决心,一定要灭掉高丽棒子,不灭掉高丽棒子,誓不回军!

要灭掉高丽棒子,首先就要灭掉高丽棒子前面的公孙度!

刘阳大军前锋是关羽和张飞,此外还有岳飞岳云张宪他们的5万人马!

总共15万人马,就准备雷霆一击,彻底平定东北亚!

公孙度原来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称霸东北亚,自封为辽东王。

曾经有人把公孙政权称之为三国时期的第四国,实际上是给公孙家族贴了颜面。

实际上25公孙家族总体战力很差,跟1000多年后的东北王作霖完全没法比,差的老远老远!

公孙度可能还稍微好一点,到了他孙子公孙渊,完全是被司马懿吊打,而司马懿则被诸葛亮吊打,可以说公孙政权幸好是占据在穷乡僻壤的辽东,如果真正的是在中原地区,充其量也就是个袁术,轻轻松松就会被灭掉!

不过,在历史上,到了公孙度孙子公孙渊的时候,反复的在魏国和吴国之间跳来跳去,惹人讨厌,仿佛就像后来的高丽棒子一样!

看来公孙度其实也有相同的基因!

在历史上,在辽东王公孙度死后,接替其出任辽东太守的是其子公孙康,曹操在击败乌桓之后考虑到辽东地远,加之军力受损严重并未乘机讨伐辽东。当时辽东的统治者公孙康也很识时务的斩杀袁氏兄弟向曹操纳了投名状。辽东单于速仆丸与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公孙康,跟随他们的还有数千名骑兵。有人劝曹操乘势追击,曹操说:“我将让公孙康送来袁尚、袁熙的人头,不必再劳师动众。”便从柳城班师。袁尚逃到辽东后,便同袁熙商量说:“现在到辽东,公孙康必然见我,我一个人为兄长亲手杀了他,并且占领辽东,还可以用来扩大自己。”公孙康心里也打算捉住袁尚来邀功,就事先在马棚里安排了精强勇猛的士兵,然后出来邀请袁尚、袁熙。袁熙心中起疑,不想进去,袁尚强迫他进去,袁熙就同他一道进去。还没来得及坐下,公孙康喝让伏兵捉住他们,让二人坐在结冰的地上。袁尚对公孙康说:“没死的时候,忍受不了寒冷,能给我们坐席吗?”公孙康说:“你的头颅马上就要走万里路,要席子干什么用!”于是斩杀袁尚、袁熙,连同速仆丸的人头一起送给曹操。将 领中有人问曹操:“您已退军而公孙康杀死袁尚、袁熙,这是为什么?”曹操说:“公孙康一向畏惧袁尚、袁熙,我如果急攻,他们就会合力抵抗;缓和时,他们就会自相残杀;是形势使他们这样做的。”曹操封公孙康为襄平侯,授任他为左将军。

在公孙康在位时期,辽东公孙氏颇为强盛,于建安十四年大破高句丽,攻陷其国都,又设置了带方郡(后来的北高丽京畿道、并忠清道之地),起兵讨伐韩濊,扬威高丽半岛。.

第953章

公孙度公孙康在的时候,还算老老实实地在辽东一带发展,到了公孙渊就在魏国和吴国反复横跳,最终导致灭亡……

历史上,公孙康死后,因为公孙康那两个儿子年纪还小,成为辽东地区统治者的却是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公孙家族随着公孙恭继承辽东太守开始分裂。但公孙恭这个人性情懦弱,好像是一个天生的太监,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长大以后,发动政变夺取了叔叔公孙恭的辽东太守之位。辽东的内乱让一直想插手辽东的魏国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当时魏国侍中刘晔认为辽东从汉末就开始割据,而通往辽东的陆路被险峻的山岭阻隔,又有波涛汹涌的大海,今天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进行讨伐,以后这个家族世代传袭就更难征伐了。魏文帝却否定了刘晔的建议,因为就在这年曹休南征孙权失利,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在这种形势下魏国不可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远征。

曹魏政权还没有开始征讨辽东,而辽东的公孙渊却蠢蠢欲动。公元222年陆逊在夷陵之战大胜刘备。公元228年,陆逊率败曹休取得了石亭之战的胜利。这两次胜利之后,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建立孙吴政权。作为辽东的统治者公孙渊知道魏国迟早会解决辽东问题的,而要对抗强大的魏国就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盟友。公孙渊的目标投向了地处江东的孙吴政权。而孙吴政权多一个牵制魏国的力量自然求之不得,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很显然,公孙渊的小动作没有瞒住魏国。公元232年,魏明帝命令汝南太守田豫督青州众军从海道进攻辽东,幽州刺史王雄从陆路进兵辽东。在这时散骑常侍蒋济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凡是没有企图吞并魏国的地方豪强,都不算叛变的臣子,不应该轻易兴兵讨伐,讨伐而不能制服,等于驱使他们成为叛贼。虎狼当道,不问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除,现在辽东之地,世代归顺,每年都向上交纳税赋推举孝廉,既没有失职的地方也没有不缴纳贡物的事情。我们并无征讨的理由,况且即便是得到了辽东也不能为国家带来好处,如果没有成功反结怨失信.〃。”魏明帝并没有听取蒋济的建议,命令大军全力东征,但这次征伐却无功而返。

到了公元 年2月,公孙渊派校尉宿舒奉表向吴国称臣,孙权大喜过望。得到辽东,首先可以威胁魏国的侧翼,减轻吴国的军事压力,其次辽东出产的战马是地处江东的孙吴政权最缺乏的战略资源。孙权随即派张弥率军万人,持金宝珍货,九锡备物,渡海授公(吗了赵)孙渊为燕王。孙权想不到的是,公孙渊反悔了。

跟后来的高丽棒子行为高度相似的公孙渊,认为吴国太遥远了难以依靠,他又贪图吴国带来的财物,遂反叛吴国,派兵斩杀了张弥,吞没其兵资货物,再次向魏国称臣。魏国也认识到无法在短时间里解决辽东问题,也顺坡下驴,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再次确认其对辽东的统治权。.

第954章

不过,除了对高丽半岛的不断用兵,还有一种你想不到的方式,让与高丽地区素无接壤的宋朝也耗费颇多。由于北面对着强大的契丹人,所以大宋的国际声望,对于当时远在半岛的高丽高丽王朝来说,微乎其微。但是在宋代外交史上,高丽却是不能忽略的一章。对于宋朝来说,高丽是对抗北方契丹人的重要助力。每次对外战争失败后,宋朝庭都会四处遣使,邀请海外国家前来朝贡。这是宋朝君臣为了张扬国威,不得不玩的柔远人策略,用意在于粉饰太平。高丽人心领神会,拎着土特产就开船前来,领取宋朝皇帝赏赐的大红包。但历史上的高丽王朝虽有与辽国战争,却从未与宋朝合作,进行军事行动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使节在开封的朝廷上使用嘴炮,一个劲的替宋朝皇帝吊打契丹,回到老家后才继续岁月静好。直到北宋灭亡,高丽王朝也没有派出过一兵一卒。

可以说,纵观历史,高丽半岛的风吹草动,绝对是能够让中原大一统王朝神经敏感的存在。虽然这些问题的轻重缓急并不想同,但无一例外的需要王朝统治者们为此下足血本。若是一个王朝连北方边境都还没有安定,就深入高丽泥潭,无异于慢性自尽。

我们再回顾一下,明朝,朱元璋实在不该为了笼络藩属国高丽,把高丽列为十五个“不征之国”之首,这给子孙埋下祸端,至万历年间,丰臣秀吉基本统一倭国,开始大规模向高丽用兵,并企图经过半岛侵占我国东北以至内地,引发了明朝抗日援朝(万历壬辰)战争。明、朝联军与倭国艰苦作战七年,互有胜负,及待丰臣秀吉病死,倭国国内不稳,明军在露梁海战中一举消灭日军主力,才取得战争胜利。但明朝的援朝作战,国力消耗巨大,国库空虚,时文记载:“万历二十四年,时高丽方用兵,国用大匮。是年三月,乾清、坤宁二宫火灾,欲营建二宫,因财乏而不能办。”穷得连皇宫失火都修不起了。到了明末,水旱蝗灾连绵,民饥人相食,流寇蜂起,进剿无兵,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轻易推翻了明政权。(cfbf)同时,明朝也无暇顾及其他战略方向的安全,使东北女真族的努尔哈赤所部割据建立后金政权。明军进剿努尔哈赤时,要求高丽出兵,高丽却不记明“壬辰拯救”之恩,推三阻四,还暗通后金,用“两端外交”两边讨好,敷衍明朝,毫无信义可言。尽管明朝的抗日援朝战争是反侵略性质的、正义的,但从史实来看,这一战争对明朝的拖累是致命的。

到了清朝,中日甲午战争缘起,是高丽东学党起义引发内乱,倭国借机干涉,登陆半岛,作为高丽宗主国的我国不得不加以保护,进而引发战争。我国甲午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仅赔付大量白银,还割让宝岛、辽东半岛(后以钱抵换),使清政府国力大伤,一是严重降低了国际地位和国内执政的合法性,英法俄德借机调停,摄取在我国的权益,加快了我国殖民化进程;二是革命党人彻底丧失了对清廷维新改革的希望,成为国民革命的直接动因。

纵观历史,如果一直把高丽半岛当成藩属国,就会一直被高丽棒子各种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完全变成我们的领土!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损人利己恶心人,这种人不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群可怜虫!).

第955章

就像隋唐时期无法容忍高句丽的做大一样,辽东作为一个割据势力,始终是曹魏政权的心腹之患,迟早要解决,随着时局势演变,辽东公孙政权危机浮现。首先是三国争霸的总体局势发生了变化,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蜀汉攻势至此告一段落。同年,孙权征合肥也以失败告终,魏国的南部防线基本上稳定了。公孙渊却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孙权为了报复公孙渊,联络高句丽袭击辽东。

此时魏明帝曹睿干脆在雪上加霜,再次将讨伐辽东提上日程,公元237年7月,魏明帝任命毌丘俭为幽州刺史,率领幽州诸军及鲜卑、乌桓军屯驻与辽南,准备武力征讨,同时征调公孙渊到洛阳。公孙渊当然明白魏明帝的企图,他拒不奉诏,同时起兵反抗。双方在辽隧爆发激烈战斗,恰好辽东地区下大雨,十多天不停,劳师远征的魏军形势严峻,毌丘俭作战失利,魏明帝只得下诏退兵。第二次征讨辽东之战又失利了。公孙渊在胜利之后得意忘形,自立为燕王并设立百官。

公孙渊得意没多久,因为蜀汉的诸葛亮死了,南方没有忧患,魏明帝召回在南方领兵的司马懿,向他询问征讨辽东的方略。

魏明帝曹睿首先问司马懿,公孙渊会有什~么对策?

司马懿说:“事先弃城逃走,是上策。凭借辽水抗拒我大军,这是中策。坐守襄平是下-策。”

魏明帝又问:“公孙渊会采用哪种?”

司马懿回答:“只有聪明人能正确估量彼此实力。预先弃城,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他定会认为我们这次孤军远征不能持久,一定会先在辽水抗拒,再退守襄平,这是中计和下计”。

魏明帝问:“往还需要多少时间?”

司马懿说:“去百日,回百日,攻战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时间足够了。”

当问需要多少兵力的时候,司马懿回答道需兵四万。

当时许多大臣认为四万人出征保障后勤极为困难,司马懿反驳道,征讨辽东需行军四千里,这种长距离行军虽说是企图奇兵取胜,但也需要有足够的实力,不能只考虑军费。

·· ·····求鲜花· ·····

魏明帝曹叡对司马懿有信心,到了公元 年正月,司马懿正式启程讨伐辽东。

公孙渊得知司马懿进兵的消息后却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为了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公孙渊又向吴国称臣,并请求吴国进行北伐,以缓解辽东的压力。辽东的使者来到吴国时,吴人纷纷要求杀了他们为张弥报仇但孙权听取了大臣羊衜的建议厚待辽东,并派秘使前往辽东。

.... ... 0

得知公孙渊向吴国称臣后,魏明帝也颇为担忧,问蒋济,孙权会派兵救辽东吗?

蒋济认为,孙权不会为辽东而出兵北伐的,现在孙权大张声势无非是为了欺瞒辽使和迷惑我方,但我们也要做好准备,辽东的登陆地点沓渚,据公孙渊的老巢襄平很远,但如果我军在辽东久攻不下,孙权很有可能派兵从海上来袭击我们。

……

刘阳回顾司马懿讨伐公孙渊那段历史,正好用来对付公孙度。人.

第956章

司马懿跟诸葛亮对抗的时候,虽然人马远比诸葛亮的多,却不敢跟诸葛亮对战,只敢做缩头乌龟,闭门不战。

但是,司马懿收拾公孙渊、孟达之流,则是势如破竹!

司马懿的大军兵贵神速,很快经过碣石到达了辽东。公孙渊立刻派将军卑衍、杨祚等率步、骑共数万前来迎击。辽 东军以辽隧为核心组织起一个南北六七十里的防线来阻挡魏军。司马懿看到这个情况立刻改变行动方案,决定以一部兵力多树旗帜佯攻辽隧防线,自己率主力绕过辽隧防线偷渡辽水突袭公孙渊的老巢襄平。当时很多将领对于司马懿的方案不了解。司马懿就向众将解释道:“敌军坚营高垒,如果我们进攻势必会师老兵疲,这样正中敌军下怀。现在敌军主力都留在这个防线上,老巢一定兵力空虚。他们看到我军去攻击老巢,一定会折返与我军交战,这样我们就能趁机大破敌军。”

果然如司马老匹夫其所料,当卑衍看到司马懿出现在自己后方时,连夜撤出了辽隧防线赶往襄平。司马懿看到辽东军惊慌赶来,立刻命令魏军发起进攻。魏军三战三捷大破辽东军。卑衍只得率军退守襄平。司马懿命令魏军挖掘堑壕对襄平进行围困。

当时,司马懿领兵攻打辽东的时候,正值七月,辽东大雨不停。这场大雨却令魏军喜忧参半。喜的是,魏军的粮船可以通过辽河直接运到城下,使大军不必担心后勤问题。忧的是,大雨一月不止,即便是平地都水深数尺,对于魏军的士气打击极大,三军将士都纷纷请求移营。司马懿却下令军中敢有言移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犯令,司马懿立刻将其斩首示众,军中才稳定下来。

公孙渊真是个废物,要是关羽领兵,司马懿必定不敢如此!

司马懿还下达命令,禁止诸将擅自出击,并允许城中的守军出城樵采。

这时军中的司马陈珪就向司马懿问道,从前进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停,半月之内就克坚城,斩孟达.. .....现在怎么打的这么迟缓。

司马懿回答道,孟达兵少但粮多,我军兵多却粮少,我军只能进攻,况我军当时兵力四倍于孟达,即便只有一半的胜算也得进攻,因为我们要与粮食竞争。现在的情况是敌军人数是敌众我寡,但粮食方面却是敌饥我饱,况且现在的雨那么大,我军根本无法进行合围,如果现在我军还不让其出城樵采那不是逼他们逃跑吗?我军从洛阳出师,不担心敌人进攻,就担心敌人逃跑。夫兵者诡道,善因 事变。我们现在的目的就是要让敌人安心的待在城中,不让其逃离。

雨停之后魏军立刻对襄平进行合围。魏军起土山,挖地道,昼夜不停的发起进攻。城中很快就弹尽粮绝,随之而来的是人人相食的惨剧。在这种情况下辽东军的将官也开始发生动摇,杨祚向魏军投降。.

第957章

被司马懿统帅的魏军包围那么久,公孙渊在无可奈何之下派自己的相国王建和御史大夫柳甫谈判,向魏军提出先撤围后投降的请求。

司马懿斩杀使者、拒绝了公孙渊的请求。

公孙渊只得再次派人向魏军谈判,并把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送入魏军。

首节 上一节 254/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朝堂,女帝是昏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