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第249节
刘阳发现这样一个审美,真的是放四海而皆准,古今中外大部分人都是有这样的审美,特别是咱们国家的人,在这汉朝的时候就是以白为美!
就像何晏被称之为美男子,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何晏的皮肤长得白,像曹操那样一个又黑又胖的家伙,可是从来都没有被人称赞过仪表!
自古至今,因为男人审美的偏好,所以女人对皮肤白皙也有近乎偏执的追求,咱们现在的女人有些人为了买化妆品买到破产,古人也不稀奇,传闻中,一两从西方进口的高档胡粉价值四到五石麦子,折算一下,够当时一家四口吃一年的,而且价格稳定,有人买过来当硬通货用,所谓的胡粉就是铅粉,当时的美白化妆品。
曾经有一个神话传说,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极美,很喜欢吹箫,有个屌丝青年名叫萧史,以箫为媒,抱得美人归,二人吹箫时“有凤凰至,穆公为作凤台以居.〃之”,后夫妻飞天而去,因此有“乘龙快婿”一词,但历史上的真相是,萧史为了勾引弄玉,除了苦练杀敌本领,还举家购买了一些水银,在家炼了一些轻粉(当时是很高档的美白化妆品)送给了弄玉,估计是配方没把握好,弄玉用了以后就……挂了,萧史也就没脸活着了,跳崖而去。
不只是三国时期,换到更早的时期,咱们古代人也是以白为美,自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咱们华夏民族美丽女子的特点之一就是都有白皙的皮肤,最早《诗经》就说,“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鄘风·君子偕老》)、“有女如玉”(《召南·野有死麕》)、“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卫风·硕人》),说的是美女都很白,如白玉、如凝脂,白而细腻。
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战国人宋玉形容美女说:“¨〃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到了唐朝的时候,诗人形容美女:“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到了宋朝的时候,词人形容美女:“身材儿、早是妖娆。算风(吗的的)措、实难描。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都来、占了千娇”(柳永《合欢带》)
到了明朝的时候,《西厢记》里崔莺莺“恰便似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
到了清朝的时候,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美女“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类似描写其他美女也是这样的措辞。.
第920章
清朝时期的女性鉴赏专家李渔,就是那个五十岁以前不生儿子,很郁闷,在五十岁生日当天感叹:“岁当知命却茫然,止受心交一字怜”,过后却狂生七个儿子的李渔,专门写女性小说和戏曲的,曾经写了一本论述女性之美的专著,其中有一句话:“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而缺陷独在肌肤者”(《闲情偶寄》之《声容部》)。
由此可见,咱们这个民族,从先秦到清朝,均以皮肤白皙为女性美,而且越来越过分。
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的观念,女人的美丽一定要有白皙的皮肤呢?
有一方面是因为古人认为白就是富,包含着一种羡慕的心理。在古时候,最早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状400态下,大多数人都会头顶着炙热地阳光在田里劳作。久而久之,人们的皮肤自然会被晒得乌黑。但是,从部落形态演变为由多部落所组成的国家形态,在这的社会形势发展之下,必然会演变出不同的阶级。而且,这阶级的划分,随(cfbf)着国家的制度完善而两极分化。所以,当富人有钱有权地兼并土地,以至让很多穷人无田耕作。所以,这就催生了佃农等职业。而有权有钱的人家,他们大多数是出钱,亦或者是利用权势来压迫无权无势的人来帮自己干活。所以,他们在长期没有经受阳光的炙烤之下,皮肤自然也不会像其他人那般黝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肤白自然也成为富人的象征。
另外一方面就像刚才那些诗词里面说的一样,人们对于肤白的追求之下,文人对人的形容,也会受到其影响,翻开对人物外貌形象描写的书籍来看,这些文人笔下的美人大多数肤白的,而且是以“白玉”和“白雪”为其中的衬托之物。
不同朝代,人们对于美人的描写大多是“肤如白雪”,“如玉”之类的描写。而且,因为每一个朝代所流行的东西不同,在晋朝等朝代中,人们对美男子的追求,似乎也有点倾向于病娇,比如何晏,还有那个看杀卫介,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
当然最根本的是,男性对于择偶的判断标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男性在择偶的时候,认为肤白的女性会显得年轻一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肤白的女性较肤黑的女性的来说,前者的皱纹会更加的明显。也因此,男性会以此来判断出大致的年龄,以及生育能力。
这有科学的解释,人衰老除了岁月的变迁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日晒,同一个年龄的女人有的老的快就是因为晒太阳晒得太多,皮肤就会加速衰老,像扶桑有一个女神,就是沐村拓哉的老婆,年轻的时候也是大美人一个,后来喜欢上了冲浪,风吹日晒,就加速衰老……
第921章
尹雪儿娇笑道:“夫君,对待这小儿,你这个办法真的很好,在此之前,曹操想要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待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就没有强迫他,夫君你现在的意思是,让何晏改姓刘吗?”
刘阳摇摇头说道:“他还是姓何吧,我在这方面不想勉强他,刚才恐吓他,也就是因为这个兔崽子竟然敢拦住我,别的倒没什么……”
说实话,刘阳觉得何晏太弱智了,只是外表长得好看,没资格做自己的儿子。
在刘阳对这个时代的人们的观察,就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遗传的力量还是相当强大的,何晏身上还是流着何进父子的血,所以何晏在权力斗争中也像何进那么弱智!
为什么说何晏在权力斗争中弱智?
何晏后来的追随曹爽的时候,没有识破司马懿的伪装,让曹爽被司马懿击败,曹爽死了以后,何晏顿时失去了靠山,立刻又向司马懿示好。司马懿便命他参与审理曹爽同党的工作。何晏以为这是司马懿给他将功补过的机会,所以极为卖力,把当初与曹爽有往来的人,全部都列在名单上,然后呈给司马懿,并巴结地说,这七姓当诛。司马懿却说,只有七姓?何晏诚惶诚恐地说,只有七族。司马懿摇头,不该有八族吗?何晏冷汗直冒,一张脸更加煞白,声音颤抖着问,难道还有我?司马懿很满意地点点头。这次何晏终于把自己作死了,死得特别窝囊,还遭人骂。
这个何晏连最基本的识人之能都没有,从前到后都没有看出司马懿豺狼野心,为虎作伥与虎谋皮的下场是非常凄惨的!
何晏的祖父何进就是如此,当初没有认清汝南袁家真正的嘴脸,被袁绍坑死了!
……
刘阳看到何晏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起何晏的祖父何进,在三国演义乃至三国志的正史中,何进虽然贵为大将军,却被袁绍玩弄~于股掌!
·· ·····求鲜花· ·····
咱们很多人看历史,都相信书本上所记载的,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就是东汉帝国灭亡的罪魁祸首,宦官政治,也被当作东汉政治腐败的重要标志。
其实公平来说,虽然东汉末年的宦官们,就像帝国腐烂躯体里的蛆虫,加速了政权的败亡。不过,将政权灭亡的责任推给他们,有点委过之嫌!
.... 0 0
透过历史的迷雾看得很清楚,十常侍之乱从头至尾都是由士族集团作为幕后推手,导演的一场政治动乱,袁绍就是最重要的骨干分子,十常侍其实是事件的受害人!
拨云见日,刘阳一眼就看透,十常侍之乱应该叫“袁绍之乱”,是袁绍一把推倒了汉帝国的危墙!
十常侍之乱中,何进就像个弱智一样,被袁隗袁绍叔侄玩弄于股掌之中,就像是后来何晏被司马懿父子像傻子一样耍!人.
第922章
早在中平六年四月,汉灵帝驾崩,西园中军校尉宦官蹇硕计划按汉灵帝遗愿,拥立王美人之子刘协为帝,不过难度很大,何皇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在宫门外结集大军,摆出一副随时杀进宫里的架势。蹇硕软了,只好宣布拥立何皇后的儿子十三岁的刘辨为帝,史称少帝。
刘辨登基后,何太后临朝听政,何进与太傅袁隗共 录尚书事(即辅政大臣),袁隗就是袁绍的叔叔。
袁绍指出,要想整治天下,就要选拔贤良,铲除宦官势力。何进非常赞同他的意见,诏袁绍为司隶校尉。在袁绍的推荐下,包括逄纪、何颙、荀攸等一批士人,成为何进的心腹,其实这些人,除了荀攸等少数人,大部分是听命于袁绍的。
这是袁绍为代表的士族集团第一步,向何进推荐士族精英分子,为铲除宦官集团做准备。
何进掌权后,蹇硕害怕何进报复,想联手常侍赵忠、郭胜等人,对何进实施暗杀,结果赵忠、郭胜却把蹇硕的计划悄悄透露给了何进,何进不费吹灰之力,就捕杀了蹇硕。蹇硕一死,斗争本该结束了,但袁绍的一席话,让事件风波再起。袁绍提出要对宦官们实施无差别灭绝政策,以防后患丛生。
何进性情懦弱,没有主见,马上就听从了袁绍的话,立刻找妹妹何太后商议,没想到被何太后一口拒绝了,宦官统领后宫是惯例,你把他们都杀了,以年轻的郎官代替,先帝刚刚去世,你让我一个寡妇,日夜跟小郎官们混在一起,这算怎么回事?
之前就说了,何进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没主见,权力比能力大,一听妹妹这么说也有道理,不由犹豫起来。
袁绍的第二招失效,他怕何进改变主意,决定趁热打铁,再拱拱火:“欲诛其放纵者。绍以为中官亲近至尊,出入号令,今不悉废,后必为患。而太后母舞阳君及苗数受诸宦官赂遗,知进欲诛之,数白太后,为其障蔽。”
何进想搞个折中方案,只诛杀为首几名宦官,袁绍说,现在如果不斩草除根,将来必定后患无穷。可惜又受到何进的母亲和弟弟的阻扰,袁绍第3招又哑火了.. .....
接着,袁绍又献出了一个计策,一个祸国殃民的计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太后不是不同意吗,你也不好违抗懿旨,那就引外兵入京,通过他们来胁迫太后!
何进这个家伙根本就没有政治眼光,根本不知道袁绍这个计策包藏祸心,一面给董卓下令,引西凉兵入京,一面派王匡和鲍信回乡招募勇士。
(推荐新书《从怼哭校花母亲开始》
刘阳重回高三,看到校花没考第一,被母亲当众打骂羞辱!
他怒怼校花母亲:“你是母鸡,就不要逼她成为凤凰!”
“1.5她是你亲人,你却把她当成练废的小号,你枉为人母!”
“你给她生命,可你不把她当人,她就能把命还给你!”
校花母亲哭了:“别怼了,我又当妈又当爹容易吗!”
美女主持人直播后,引起无数学生和家长强烈反应……
他考上华清大学,却被学姐污蔑咸猪手,他怒怼……).
第923章
何进被袁绍怂恿,摆出那样的姿势,何太后害怕了,下令把太监们遣散回家,太监们也开始自救,他们一边找何太后、舞阳君(何进之母)及何苗(何进之弟)求情,一边集体登门,在何进面前哭倒一片。
到了这个时候,何进在不该软的时候又软了,动了恻隐之心,劝太监们说:“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今董卓垂至,诸君何不早各就国!”董卓马上就到了,你们赶紧回家吧。
袁绍不25能让自己的如意算盘打翻,就又疾言厉色地对何进说:“交构已成,形势已露,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旱决之乎?事久变生,复为窦氏矣!”再不行动,你就要遭遇当初窦武被宦官反杀的悲剧了!
何进还是没有听袁绍的。
结果袁绍这家伙不甘心,利用自己是司隶校尉的身份,假冒何进的命令,让各州郡迅速抓捕宦官们的亲属。
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宦官们终于反击了,他们诈称要与何太后做一次告别,又进入宫中,又以太后召见为由,将何进骗入嘉德殿,就在这个地方,宦官们砍下了何进的人头!
袁绍等人得到何进遇害的消息,带人杀进宫中,对太监们实施无差别屠杀,这场昏天黑地的虐杀,导致二千多名太监死于非命,当然也包括张让等十常侍在内。动乱发生后,董卓乘势劫持了逃难中的皇帝,从此,政权落入董卓手上。
从以上过程可见,所谓十常侍之乱,其实是袁绍一手挑起的事端,无差别屠杀宦官既无必要,也不可行。那么,袁绍为何要出此下策呢?他与太监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
袁绍对太监们的仇恨,来自于以十常侍为首的太监们,阻挡了豪门士族集团对朝政的掌控权。
整个东汉二百年的历史,其实就是围绕皇权,由豪门士族集团、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三大政治集团之间的博弈。桓灵二帝时期,随着皇权与宦官集团的联合,士族集团遭受重大打击,最典型的事件就是两次“党锢之祸”。
一般认为,党锢之祸是宦官集团对士族集团的血腥镇压,其实不然。祸端的起因是豪门士族集团过于强大,对皇权形成了严重威胁,皇权只能借由宦官势力,打击士族集团,这就是东汉末年宦官势力强大的原因。
宦官集团其实不能叫做政治势力,他们对皇权的依赖性太大,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利益集团,只是皇权的附属品。所以党锢之祸本质上是士族集团与皇权的矛盾,而不是与宦官集团的矛盾。但是士族集团不能把矛头直接指向皇权,这与儒家思想不符,打击宦官集团,说白了是士族集团的“指桑骂槐”。
说到这里,袁绍的野心表露无遗:干掉皇权的爪牙,让士族集团掌控朝政,实现士族集团与皇权共治天下的梦想!.
第924章
在十常侍之乱中,袁隗袁绍叔侄他们的计划有三步,第一步借助外戚势力,清洗宦官势力;第二步让士族子弟代替宦官,从此内外朝都被士族集团把控;第三步废掉外戚势力,让士族集团成为支撑皇权的唯一政治势力。
前两步计划在动乱中已经明确显露,假如这两部计划都得以实现,朝中是什么格局?外朝官一把手是袁隗,掌握决策权的内朝官,除了何进一名外戚,剩下的都是士族集团成员,本来能力就不足的何进,他能是士族集团的对手吗?
如此一来,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士族集团,准确地说,是以袁氏为首的豪门集团,到那时,袁家可就远不是“四世三公”了!
这就不难理解袁绍为何如此疯狂了,疯狂得连士族集团内部同仁,都觉得他不可理喻!
曹操认为皇帝只要不给宦官权力,他们立刻就是小绵羊,杀一两个元凶就可以了,召外兵诛杀宦官,必败无疑。陈琳也提出反对意见,以你的权势,杀几个宦官如同用大火炉烧几根毛一样简单,现在召外兵,就好比手拿着利刃,却把刀柄交到别人手中,国家大祸不远了!
这么浅显的道理,何进不懂,袁绍难道不懂吗?不可能的。曹操和陈琳的目标是剪除宦官集团过于膨胀的势头,以何进的实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做到,不需要大动干戈。袁绍则不然,他希望把事情搞大,大到要让皇权周边寸草不生,除了豪门士族集团!
所以,不是袁绍糊涂,而是他故意为之!
曹操、陈琳算不上豪门士族,所以他们的思想出发点跟袁绍不一致,一时也无法看透袁绍的心机。
这盘大棋背后,应该有当时的汝南袁家的家主袁隗的影子。
现在看起来,十常侍之乱其实就是袁绍出于私利,一手导演的政治悲剧。两个意外情况的出现,让袁绍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一是何进不听劝告,导致他被宦官反杀,群龙无首的中央军失去了对抗董卓的能力;二是动乱中少帝一行意外落入董卓之手,成了人质。倘非如此,袁绍的计划就成了!
那么,袁绍就是东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吗?也不能这么说,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早就掏空了帝国的元气,袁绍只是推倒那堵危墙的手,没有袁绍,这堵墙早晚也会倒塌。
那么,到底谁该为东汉帝国的灭亡买单呢?
(推荐新书《从拒绝给小舅子买房开始》
老家房子拆迁,得到 (吗的好)0万拆迁款。
丈母娘要求刘阳拿出1300万给小舅子买房,不然就让女儿跟他离婚……
选择1,拿1300万给小舅子买房,跪舔扶弟魔妻子,奖励1300亩绿色草原!
选择2,拒绝给小舅子买房,跟妻子离婚,奖励1300套特区房子!
哗啦啦,1300本房产证堆成山!).
上一篇:人在朝堂,女帝是昏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