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第242节

这里是薛仁贵的计谋,他前进到乌海干掉吐蕃一万来人,他算出吐蕃一定会判定唐军这样的速度攻击,一定是轻装部队,而粮草辎重肯定是放在后方了,吐蕃一定会马上集中兵力去找唐军的粮草,因此他的军队集结会仓促,而且这是吐蕃和土谷浑的联军,而他到达郭待封防守的地方的时候,郭待封是据险而防守,以益待劳,用2万军队剧险要防守当住20万军队,抵挡一段时间没问题,这时候薛仁贵再杀回来,薛仁贵的军队是乘胜而回,鼓励他的将士是去救兄弟,而且是救粮食去了,那是利用人的最发达的食腺神经去调动部队,等到薛仁贵回,吐蕃那是疲惫之师,薛仁贵从后面出现,郭待封再出来,这是前后夹击,10万人灭吐蕃20万就OK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说运送辎重麻烦,因为他想的就是把吐蕃军勾引出来,然后就地全部解决,薛仁贵之前可用2000人干掉好几万人过,这是多么周密的计谋啊!

有人问了,兵法曰“军马未动,粮草先行”,薛仁贵这不是犯兵家大忌吗?他是犯了,但真正的艺术型军事指挥家是因地制宜的使用计谋的,可见薛仁贵的计谋强到的何等地步,按照安排,吐蕃基本就栽在这里了,可是因为一个人,这一切都成设想了……

那个人是猪队友,就是薛仁贵的副将,名将郭孝恪的二儿子,郭待封,也就是给薛仁贵看粮草的那个,郭待封是名门之后,并且出争前官位甚至比这个农民出身的薛仁贵还高,凭什么当他的副将啊,所以书上就写了“多违节度”,总违反命令.. .....按照开始的计划实施,薛仁贵先打到乌海,胜利了,砍死一万来人,这下一步就完蛋了,郭待封没听薛仁贵的,继续带着粮草前进,薛仁贵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差不多就预感要完了,他再带部队回去接郭待封,在平地上让敌人的优势兵力给包围了,那就彻底完了,他下令让郭待封快点走,郭待封不听,就慢慢走,等快到了乌海了,还没碰上薛仁贵呢,人 家吐蕃的20万军队真出来了,郭待封的部队全部暴露在平原上,这把粮草辎重全丢了。薛仁贵听到这个,也就知道基本完蛋了。吐蕃纠集40万军队与薛仁贵剩下的几万无粮草的军队决战,王师大败,薛仁贵全军覆没,不过吐蕃同意了薛仁贵的和解的请求,我想吐蕃也应该是被唐军“最后的决战”打的损失很大,否则他们没理由不直接处死薛仁贵。.

第880章

本来薛仁贵这场战争完全可以压制住吐蕃,但副将猪队友的原因,功败垂成,如果按薛仁贵的计划来,能够打败吐蕃,估计也不会发生92年之后长安被攻破的惨景了。

大非川之战战败的根源其实还是源于唐朝的府兵制度的过时,和唐朝的第三代将领的匮乏,至薛仁贵,裴行捡后唐朝第三代将领几乎断代了,像后来的张守硅,薛讷,阿使那忠这些将领在薛仁贵死了将近20年才展露头脚,大非川之战前期选将当时成为唐朝最头痛的问题,以当时的情况看,主将的选择薛仁贵是绝对正确的,关键还是在于副将的选择,郭待封曾参与过灭高句丽之战,不过是做为李绩的副将,当然可以看成25朝廷重点培养的对象,实际上在灭高句丽战役上面郭待封并无实质的战绩,而大非川之战将其用为薛仁贵的副将也理所当然的是为了将其栽培!

曾经刘仁轨上表提拔薛仁贵长子薛讷为薛仁贵的幅将,不知什么原因被朝廷否决,以至于薛郭两人的矛盾显现出来。

薛仁贵是个伟大的军事战术家,而郭待封除是郭孝恪的儿子以外,他的能力实在让人怀疑。根据大非川战前薛仁贵的分析和整个战役的具体部署,可以看得出,薛仁贵是对整个战局有着一个相当客观的分析,在薛仁贵出兵的同时,唐以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牵制吐蕃在西域的兵力,与薛仁贵遥相呼应,可见,唐廷为此次征战下了一番功夫。

薛仁贵使“围魏救赵”之法,同时西域布置的兵力起牵制作用,战略部署也可谓高明。速战速决的战法在青海高原的广阔地带是对唐军有利的,而郭待封开始不听命令,擅自将部队带出屏障,后来以樟气和高原反应为理由将粮草缓慢押运,导致整个战役的蹦盘,其主要责任是无法推卸的。

大非川惨败具体有三个原因,一将帅不和,郭待封违反薛仁贵的命令,使运行的很顺利的计划失败。

二没有群众基础,唐军是土谷浑作战,吐蕃号称40万,吐蕃最盛时常备军才46万,而且多在西域四镇和吐蕃国内,所以这40万军不可能全都是吐蕃人,除苏毗、羊同外,大部分应当是吐谷浑人,邀击郭待封的20万军,也当多是吐谷浑军由此也说明吐谷浑国内亲吐蕃的占绝对势力。

三高原反应,中原人登上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的时候会发生身体不适的感觉,唐军的士兵也如此,所以战斗力打折扣!

可惜啊,大非川之败是唐初第一大败,这个大败的名号就这么硬扣在了薛仁贵的头上,许多不了解的人只会知道这大败是薛仁贵打的,而不知330道究竟是怎么败的。

战争之后,薛仁贵说了一句话:“今岁在庚午,星在降娄,不应有事西方,邓艾所以死于蜀,吾固知必败。”在古代如何人都有相信算命的一面,薛仁贵在战前就料到会失败,可是他为什么还要去呢?一个字,忠,其实他完全可以诈病,诈伤,诈年龄大为由不出战,只因为他对大唐帝国的忠心使他毅然挂帅,哀哉,惜哉。

咸亨元年也就是 年8月大司宪乐彦玮到军中查核实情,唐高宗念及以往的战功,将薛仁贵免去死罪,贬为庶人。.

第881章

不久之后,唐朝再次起用薛仁贵经略辽东,薛仁贵继续在辽东任官数年,至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675年,薛仁贵因别人犯罪受到牵连,被贬官至象州,在被贬期间,薛仁贵协助州官,治政安民,首先平息了匪患,又动员富户救济灾民,当久旱逢雨之时,又率领农民拦水浇田,其它打抱不平、调解纠纷、敬老爱幼等仁风义举枚不胜举,州民感之不尽。当薛仁贵奉命再次出征离别象州时,州民当道跪留,哭声震天。当次年得知薛仁贵病故时,州民建庙建冢以祀,感恩戴德。

开耀元年也就是公元681年,唐高宗想念了这位和他有几十年交情的“朋友”了,于是命人把薛仁贵叫到长安,当他见到薛仁贵,夕日英姿飒爽的白袍将军已经皱纹满面了,岁月沧桑,君臣相见,自然感慨万分,高宗李治激动地说:“想当年在万年宫,要不是你的话,我早就成鱼食了。你还北伐铁勒,东征高句丽,汉北,辽东向王朝臣服那都是你的功劳啊,虽然你有过错,但是我怎么能忘记你呢。有人说你当年在乌海城下故意把敌人放跑了,我对你遗憾的只有这件事了,如今西部边境不安宁,瓜州沙州道路已经不畅通了,你怎么可以继续当个地方官而不为我去指挥军队呢.〃。”

唐高宗感人肺腑的一翻话使薛仁贵欣然接受,已经年近七旬的薛仁贵又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永淳二年也就是公元682年,突厥酋长阿史那骨笃禄招集突厥流散余众,扩展势力,自称可汗,于永淳元年据黑沙城反唐。同年,单于都护府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因犯罪被囚),闻阿史那骨笃禄反唐,便诈称检校突厥部落以自效,趁机投奔于阿史那骨笃禄。阿史那骨笃禄因阿史德元珍熟知唐朝边疆虚实,即令其为阿波大达干,统帅突厥兵马,进犯并州与单于府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

69岁高龄的薛仁贵带病冒雪率军进击,以安定北边,领兵去云州和突厥的阿史德元珍作战。突厥人问道:“唐朝的将军是谁?”唐兵说:“薛仁贵。”突厥人不信,说:“我们听说薛仁贵将军发配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还能活过来?别骗人了!”薛仁贵于是脱下头盔,让突厥人看。因为薛仁贵威名太大了,以前曾经打败过九姓突厥,杀过许多人,突厥人提起他都怕,现在看见了活的薛仁贵,立即下马跪拜,把部队撤回去。薛仁贵来了就是打仗的,哪里会因为受了几拜就客气,立即率兵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斩首一万多,俘虏三万多,还缴获了许多牛马,薛仁贵完成了自己人生最后一击。

 (好好的) 唐高宗永淳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公元 年3月24日,薛仁贵因病于雁门关去世,享年七十岁,国家为纪念他,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薛仁贵传奇时代结束了。

在那个历史时空,薛仁贵平定高句丽只是暂时平定,后来高句丽还是有很大一部分落入高丽棒子的手里,刘阳这一世,要让薛仁贵永镇高丽棒子!.

第882章

让我们纵观薛仁贵的一生,只能用“传奇”二字来形容。

首先看薛仁贵出身农民来看,在当时的唐朝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薛仁贵处在的时期是唐朝建国以后,不再像灭隋混战的时候需要那么多的勇士,而唐朝诸多名将中,如李靖,李绩,苏定方,裴行检等无不出身名门世家,在少年时期就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而薛仁贵不同,他只能靠自己到处学本事,在当官为将的仕途中也是如此,他全是靠自己。

然后看他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攻必取,战必胜,唯一一败责任也不在己,而是猪队友。

最后看政治才能,薛仁贵在辽东与象州任官期间留下的体恤爱民的优良表现才是最让人称道的事情。

猛将可以 做好父母官,可能就只有薛仁贵一个人。

因为这些爱民的表现,后世的小说家才一口气给他编了五代小说,写了他孙子的孙子的故事。

薛仁贵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忠,勇,谋,仁,廉来概括。

忠,在洪水中不顾个人危险救驾,预知必败之仗照样出征,年近古稀仍然领兵出征。

勇,薛仁贵上阵永远都是身先士卒,即使在他当上统帅之后他一样跟士兵一起冲锋,极大的带动了士气,使每战都变的轻松许多。

谋,读薛仁贵历次战争,生擒多(cfbf)位政权君主,多次以少胜多,主张兵贵神速,而且还编撰了兵法。

仁,薛仁贵在辽东和象州体恤百姓,发展生产,百姓感恩带德。

廉,薛仁贵清政廉洁,在别人看来衣锦还乡,修缮住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薛仁贵没有进行丝毫的修缮,他的家在1400年前是一个寒窑加一口土井,1400年后仍然是一个寒窑加一口土井,以至于现在他的家乡在讨论开发他的家为旅游景点的时候再是否该把窑洞装修的问题上争论不休。

薛仁贵一生都没有进入过中央的朝堂,一直都为唐朝边防工作,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威望进入朝堂获得更多的利益,可是他没有做。

薛仁贵是唐朝的爱国名将,官至左骁卫大将军、安东都护。终生喜穿白袍,因之,白袍即薛仁贵,薛仁贵即白袍。他为了保卫大唐社稷巩固和百姓安居乐业,戎马一生,出生入死,大战40年,功勋卓越。在朝鲜和象州的政绩也非常突出,他创造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一貌退万敌”、“良策息干戈”、“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等等赫赫功勋。

其子薛讷,官至大元帅、宰相;孙薛嵩,官至六州节度使、平阳王;重孙薛平,官至太子太保、han国公;玄孙薛从,官至上将军、河东县子。所有薛仁贵衍传的十二世裔孙四十七人和其它河东薛氏裔孙三百三十余位文武官员,为唐朝立国的二百八十九年,相继的二十一位皇帝尽忠报国,为我国历史的著名的“大唐盛世”建功立业。因此,薛家将是我国古代“爱国为民”的光辉典范。整个显示了以白袍薛仁贵为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闪跃着“白袍文化”的光辉。薛仁贵,一个让华夏民族骄傲的子孙,一个必须让人尊重的英雄。

刘阳召唤了薛仁贵,让他率领一部分来自大唐的汉军,跟岳飞一起联军,先占领一半的幽州,然后准备拿下高句丽和高句丽南边的三韩地区!

薛仁贵最大的作用,就是为了彻底灭掉后来高丽棒子的祖先,不要让他们恶心我们!.

第883章

那些棒子们居然认为,蒙古人是潮鲜族分支。韓国人没有过征服别人的纪录(韓国人似乎很看重这一点),可以说韓国(潮鲜)的历史就是一部窝囊废的历史,他们就迂回出击,和那些能征善战的民族“攀亲戚”,曾经征服过中帼北方的蒙古族和满族理所当然的是首选,于是上述两个民 族全部变成了韩民族的“分支”。“爱新觉罗”去掉“爱”和“觉”就是“新罗”,因此“爱新觉罗”的意思就是“勿忘新罗”或者“爱新罗”,说努尔哈赤的父亲来自潮鲜半岛,可稍具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爱新觉罗”出自满语,意思是“金”。韓国人籍此说“金”是韓国大姓,因此满族是潮鲜族分支!

而韓国人论证自己与蒙古人关系的依据就更可笑,韓国人新生婴儿屁股上有个青斑,和蒙古人一样,因此蒙古人是潮鲜族分支,可惜,这个蒙古斑是所有东亚人种共有的标记!

更好笑的是,某些韓国人认为孔子是韓国人,连西施都是韓国人。

他们把端午节从中帼人手上夺过成了“大韩民国”的文化遗产,光荣呀,“民族自信感”大增呀,以后可以以此为证据“考证”出韩民族文化对中华的影响。全世界都知道端午起源中帼,韓国人知道无法改变如此明显的事实,就说申办的世界遗产的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节”。韓国的端午节加上了荡千秋之类的特色,韓国自以为是总是有理的狡辩!可笑!汉城也有很多人过圣诞节,那是不是也要申请个“首尔圣诞祭”呢?过几年他们就会回过头来说端午节起源自韓国,然后传播到中帼。加上了”荡千秋”之类的特色,韓国应该伸请”荡千秋”的文化遗产而不应该以端午节的名义申遗!

为了突出他们文明的优越,韓国学者做了篇文章,乖乖,连大禹治水用的“神书”都是潮鲜半岛传过来的,对韓国学者的学术能力找不到语言形容了,惊如天人.. .....他们说他们的祖先檀宗,是我们祖先大禹的老师,是他教大禹治水的——呵呵,后来甚至进一步说他们的历史有6000年比中帼还长)韓国新歌剧《啊,高句丽!广大土好太王》,结尾是高句丽征服了燕国,燕国将高句丽的好太王供奉为主君,是一部典型的历史胡说剧,辽东在七雄时期属于燕国,秦始皇灭六国而统一中帼是世界公认的历史,还反咬一口说是中帼人歪曲历 史。秦始皇灭燕怎会突然之间变为高句丽王灭燕又突发奇想地出现在韓国的历史舞台上?庆幸的是,多数人还是有着清醒的头脑和良知,如果都按照韓国方式诠释历史,世界从此多事矣。

……

这些无耻可笑的棒子,还是从一千多年前就把他们灭掉,省得他们恶心我们!.

第884章

事实上,韓国宣传的很多类似的古怪历史,都是来源于潮鲜王朝时期的一些毫无可信度的民间谣言或是“地摊小说”。

那蚩尤崇拜和那些“在野史学”呢?它们通常来源于潮鲜民族的檀君传说(类似中帼的三皇五帝)。

檀君传说出现的时间很晚,13世纪才首次出现在文献中,而兴起的时间同样是在20世纪初。

中帼人自汉代开始就一直尊崇炎黄,并将其当做民族先祖,延续~至今。

可是韓国人尊崇的对象则发生了变化,在古代,他们尊崇箕子;而近代,尊崇的对象则变成了檀君,相反,箕子则被-批判。

潮鲜半岛出现可信的史书的时间很晚,公元前 年的卫满潮鲜(燕人卫满逃亡到潮鲜建立的政权,后被汉武帝所灭)才勉强出现信史,在这之前的传疑时期,按传统说法是箕子潮鲜。

传说箕子潮鲜是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在商朝灭亡后带领商人遗民到潮鲜建立的国家,虽然仅仅是传说,但在潮鲜封建时期,这种说法一直被半岛统治者所推崇。

深受其观念的影响,1102年,潮鲜的高丽肃宗在牡丹峰下立箕子陵,后高丽,潮鲜王朝的历代君主都会对箕子墓进行定期祭祀。

与箕子传说不同的是,檀君潮鲜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高丽国国师一然所著野史《三国遗事》,据记载:天神与熊女的后裔檀君在尧即位五十年后即位,以平壤为首都,以潮鲜为号。

之后檀君统治了1500年。后来箕子潮鲜建立后,檀君隐居阿斯达山中成为山神,在1908岁时去世。

这是个典型的具有渔猎民族色彩的神话,而且这神话也没有否认檀君潮鲜的存在。在封建时代,潮鲜半岛的统治者虽也没否认有檀君这么个先祖,但一般也只是把檀君当山神祭祀,通常都认为是个神话。

而统治者对箕子潮鲜的重视程度比对檀君潮鲜要高得多,甚至一直有不少儒士对檀君潮鲜进行否认和批评。毕竟,在那个具有藩属关系的年代,潮鲜君主可以用箕子潮鲜证明自己是华夏支脉,不属蛮夷。在古典时期,能和”天朝上国”攀上关系可是非常荣耀的。然而到了近代,情况变了。

·· ·····求鲜花· ·····

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东侵,中华文明自身难保,稳固的宗藩体制逐渐被打破。从19世纪开始,中亚回部藩属被俄国并吞,缅甸和印支半岛被英法侵占,琉球被倭国控制。但潮鲜还是相对稳定,美国和法国几次侵扰潮鲜,都没有打破这个与中帼关系最紧密的藩属国的大门。但西洋人办不到的事情,东洋人能办到,明治维新后,倭国开始了侵略扩张,从1870年代开始,中日就在潮鲜半岛斗法,甲午战败后,清朝在潮鲜半岛被彻底扫地出门。就在这段动荡的年代,整个潮鲜内部思潮发生巨变:“天朝上国”的不堪一击,和“维新倭国”的朝气蓬勃,使得三韩大震,其国内亲清派日渐式微,对中帼的鄙夷情绪逐渐弥漫。人.

第885章

近现代的高丽更是棒子,西方传来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在棒子国兴起,某些激进分子甚至在报刊发文,认为他们棒子国应该效仿倭国,自强后攻伐中日,称霸东亚。

根据《马关条约》,潮鲜成为“完全独立国”,1897年10月12日,潮鲜高宗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以显示与清朝的平等地位。自大韩帝国建立以来,就一直处在日俄两大帝国主义国家的阴影中,尤其是当倭国野心日渐暴露,潮鲜人终于意识到了,这次自己是真的面临亡国之危。当年明清好歹也就是要个名义上的宗主权,而这次估计基业都完了,果然,1910年日韩合并,潮鲜亡国。

这段时间,民族主义情绪极盛的潮鲜人开始不断反抗。对于史学家来说,构造一个,“完全独立于中日”的潮鲜民族,以显示潮鲜“自古独立”,便成了一个重要任务。于是乎,在申采浩等史学家的努力下,整个潮鲜的历史观念发生变化,箕子潮鲜逐渐被否认,而更荒诞的檀君神话的地位被拔高,檀君被认为是东夷系扶余民族的起源,而潮鲜民族则是东夷的继承者。也是这段时间,大批充满民族主义色彩的“伪史”作品出世并大为盛行,现在所看到的一些历史传言,多半便出于此时。

既然如此,把蚩尤这个传说的东夷首领当做自己的祖先,将传说中东夷的“文治武功”全部加在自己身上,这便也顺理成章了。

实事求是的说,韓国的学术界,教育界,以及绝大多数人虽然民族主义情绪旺盛,但也没到惊世骇俗的地步,除了关于檀君潮鲜外,韓国官方在其他方面还没有太过激。

“在野史学派”虽然妄图渗透正统,但也一直失败,并被大多数韓国网民嘲讽。

不过,这些人能有一定的市场,本来就说明这韓国的国民思潮存在一些问题.. .....

二战后,高丽半岛恶劣的地缘形式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甚,南北两方均需鼓吹民族主义以增强凝聚力,相比于南边,北边的作为更是令人咋舌:1959年,北棒子炸毁了箕子墓,并宣称箕子潮鲜是“为了借口侵略古潮鲜”而”凭空捏造”的事件。1993年,潮鲜竟宣称从檀君墓中发现了檀君夫妇的遗骨,当然,这未被除韓国外的其他任何国家承认。

后来韓国成了发达国家,阔起来的韓国人也想帮自己找个阔气的祖宗,于是1997年,檀君第一次被列入韓国教 科书内容。政府如此作为,为那些狂妄的“在野史学”派提供了生存土壤。

一个民族若想继续发展进步,着眼未来远远重要于幻想过去,但是,考虑到潮鲜半岛目前依然处于南北分裂,被强国包围的险恶处境,韓国人的这份偏执,也多了一份悲怆与无奈。.

第886章

刘阳特别交待一点,一定要灭掉三韩!

三韩是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其中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

大喊民国之韩即来自于潮鲜王国的末代国号大喊帝国,而大喊帝国的国号便来自于古代的三韩联盟,现在潮鲜民族的成员均称自己为“三韩子孙”,这一点和华人自称“炎黄子孙”的缘由相似。

刘阳的军令是,对于三韩人,女的留下,男的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否则全都处25以宫刑,然后罚他们做苦役!

而刘阳之所以这样交代,就是因为他对于后来的高丽棒子厌恶透顶!

韓国没有自己可炫耀的文明,先是中帼为宗主国,是中帼附属国;近代受倭国欺负,后来又被霉利坚那样,造成他们可笑的心理。

最为典型的要算韓国92年出版的教科书了,这部共分5章,一开头宣示韩民族的祖先在公元前8000年从帕米尔高原远涉迁移到了半岛,途中催醒了满洲的“红山文明”,哺育了中原的黄河文明,韩人并在公元前7000东渡倭国,创造了倭国文明……高丽棒子该有多么的无耻,就从他们虚构历史就能看得出来!

他们还野心勃勃的去汉化,就是割断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联系,韩城改首迩的闹剧刚刚过去,这不,几个韓人又开始张罗把“汉江”改为“韩江”了,“中医”被改名成“韩医”,并被作为高丽医学而拼命向世界宣传推广,大长今中针灸也被认为是韓人发明的。

(有些zzncgouza看清楚,这是事实,事实,事实,事实,不知道这有什么说好架空的,故意找茬,你是没有被骂死吧)

但潮鲜日报分明是报道了这个“发现”,并找到了个法兰西人作证,宣称要纠正世界人民的错误认识,把针灸还给韓国。这群狗杂的,怎么不把八卦图国旗也改了?八卦图可是正宗中帼文化,什么时候韓国不用有中帼八卦图的国旗,再来和中帼谈尊严吧!倭国人很自豪地说,我们的文化学习自中帼,但是我们发扬光大了,所以,有这种意识的倭国终究还是个强国。可是今天的韓国人否认了历史,忘记了中帼文明对自己的教化。

首节 上一节 242/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朝堂,女帝是昏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