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第194节
兖州之变表面上看起来最直接的理由是,曹操杀死兖州当地的名士边让,东汉时期的名士绝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子弟,这些名士有很多虽然不做官,但是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某一个庞大的世家大族,所以他们也是一般的统治者所惹不起的,比如说黄月英的父亲,虽然一直没有做官,但他是襄阳名士,背后的皇家也是根深蒂固,所以刘表对他也是非常尊重的。曹操杀边让这一举动让兖州当地的世家大族都恐慌起来,与其说是吕布攻取了兖州,还不如说25是站在边让一方的世家大族发动了对曹操的突然袭击,让曹操处于了非常不利的局面。
此时此刻,代表着世家大族利益的袁绍也看准时机,表示可以帮曹操一把,但需要曹操把自己家眷送到自己这边作为人质,实际上就是要让曹操依附于他,正当曹操犹豫不决的时候,是程昱力主曹操不要屈居人下,才坚定了曹操的决心,曹操利用自己非凡的军事能力,平定了兖州之乱,获得了对兖州世家大族的胜利。这一事件让曹操意识到,要巩固自己的阵营和统一北方,对于反对自己的世家大族,绝不能姑息纵容,对于袁绍也绝不能卑躬屈膝。
而且曹操随后在东汉末年的这盘大棋上面下了很重要的一个棋子,那就是汉献帝刘协,当时的东汉朝廷已经名存实亡,对于很多诸侯而言,汉献帝的作用只是名义上的,所以很多诸侯对于汉献帝是不屑一顾,但是曹操却能够抓住机会,“尊天子以令不臣”,用这种手段打击反对自己的世家大族,拉拢亲近自己的世家大族,从而完成统一北方的霸业,这不能不说是曹操的妙策,反观袁绍却不能听取谋士沮授的建议,先一步迎取汉献帝,从而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全面被动。
曹操治理政治方面的思想,跟东汉时期的儒学完全不一样,他推崇商鞅韩非等法家,这是他对付世家大族最有力的武器,他在北方推行的屯田制度,尽管有安抚流民和屯田养兵的初衷,但同时也有同世家大族争夺土地资源和劳动者的目的,当时曹操麾下很多人反对屯田,不是没有看到屯田的好处,而是不想让屯田这个事情影响到自己所在的世家大族的利益!
曹操另外一方面,他唯才是举,破格使用人才,是为了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现象。
跟曹操相比,他那个倒霉儿子曹丕所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为了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对世家大族的一种妥 协和让步,这也是曹魏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
曹操在关中河东郡监管食盐的买卖,是为了换得农耕用具和牛马以招揽流民,削弱关中诸将,也是为了打击地方的世家大族。
曹操推行了各种政策,从总体看来,都是为了打击一部分封建腐朽的世家大族,团结更多的寒门庶族,也对普通的自耕农老百姓很有好处,所以他的统治才会安定!
不像袁绍,他对于世家大族十分的纵容,只是团结了在人数比较少的世家大族,却得罪了更多的寒门(只是没有高官显贵的中下层地主)和自耕农老百姓。.
第580章
现在再说回到甄宓这个女孩。
刘阳就问道:“那抛开对于袁绍他们在冀州的政策的不认同之外,你个人是喜欢袁熙这个人吗?”
甄宓非常果断的摇摇头说道:“不喜欢,他这个人无才无德,纯粹是靠着他家族,不然的话,他什么都不是!
妾身对这样的人一开始就不想嫁,只是妾身的家族迫于袁绍的压力,没有办法,只好嫁给他了。
这还要多谢谢刘将军,如果不是你,妾身现在可能就真正成了袁熙的妻子,就没有自由……”
说到袁熙这个人,他在历史和演义上都没有存在感,好像就是他的哥哥袁谭和袁尚的陪衬,他在这两个兄弟之间争夺冀州之主关键战役中,而站在弟弟袁尚的一面,大概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共同的母亲都是刘氏,跟袁谭的生母不是同一个母亲,所以他才做出这样的选择。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个袁熙的下场很不好,他弟弟袁尚兵败,投奔他,他们兵败又投奔乌桓,乌桓被曹操打破,他们兄弟逃到辽东公孙康那边,公孙康不想惹麻烦,就把袁尚和袁熙两个人的脑袋砍了,交给曹操。
袁熙本人没有什么出息,但是他的妻子和儿子在历史上却大有表现,让袁熙的名字为人所知。
这一切都是起源于一个说法,曹睿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而是袁熙的儿子。
很多历史学家都在怀疑这个事情,完全可以从曹睿的出生时间来推测他到底是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
曹操曹丕父子攻破邺城霸占甄宓开始算,半年之后曹睿就出生了,就算再怎么早产,也不至于半年就出生了,除非甄宓早就怀了孩子。
曹丕对这个事情早就心知肚明,他知道这个曹睿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可当时曹植有了孩子,他曹丕没有,当时争夺储君之位正激烈的时候,有没有子嗣也是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曹丕当时就捏着鼻子承认说曹睿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在曹操去世之前,曹丕表现得对甄宓和曹睿都很好,一旦曹操去世之后,曹丕马上就翻脸了,他对甄宓进行冷遇,把曹睿从一个王变成了侯,他一直以来对曹睿都非常冷淡,根本就不像一个亲生父亲对儿子的态度。
就从曹丕的态度上就能够鲜明的看的出来,曹睿一定不是他的亲生儿子。
曹丕随后拼命临幸各个妃子,希望生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可事与愿违,生下的儿子全都先后夭折,等到他快驾崩的时候才愕然发现,只有这个该死的曹睿年龄最大,其他的亲生儿子都只有几岁,根本不(的了的)能传承他的大统。
曹丕很不想把自己的曹魏江山交给曹睿,可当时还有一个人一直竭力的支持曹睿传承大统,这个人就是郭皇后,也就是郭照郭女王。
因为曹睿的母亲甄宓被曹丕赐死之后,曹睿孤苦无依,当时郭女王膝下无子,就把曹睿认了过来,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抚养,所以郭照郭女王也希望曹睿传承大宝。.
第581章
到了袁绍和曹操一决雌雄的官渡之战,袁绍觉得自己兵精粮足,同时还要对世家大族的巨大影响力,只要自己振臂一呼,曹操后方有很多世家大族都会跟他交相呼应。
袁绍没有听沮授和田丰的话,非要跟曹操大决战,也是因为曹操后方有很多人给他写信,想要投降,所以这也助长了袁绍自大的气焰。
曹操确实处于非常不利的处境,曹操本来派刘备到徐州去迎击袁术,结果刘备却拥兵自立,并和袁绍勾结,成为曹操东翼的大敌。曹操手下的很多官员和大将也暗中与袁绍勾结,他们伺机而动摇摆不定。孙策也想借此机会突袭许都,夺取汉献帝到自己手中。 刘表尽管按兵不动,但也借机策反曹操手下的大将反对曹操。同时在许都又发生了以国舅董承为首的,企图推翻曹操的巨大政治阴谋。在官渡前线上,曹操在一个卫士也被策反企图刺杀曹操,一切的情况都表明袁绍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所有的局势都对曹操极为不利。特别严重的是,相当一部分的百姓也受到袁绍的影响,竞相向北方迁徙。面对这种困境,曹操也一度产生了退军保卫许都的想法,荀彧及时用“先退者势屈”的道理,坚定了曹操坚持下去的决心。
为什么曹操曾经一度会面临这种分崩离析的局面?
这原因很简单,因为曹操通知的地方本来有很多世家大族,他们本来就是半公开的割据势力,除此之外袁绍他们所在的汝南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拥有非常强的政治影响力,所以会导致很多世家大族叛离曹操倒向袁绍。
但是,曹操毕竟还是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发展方向,而且相对于兖州之战的时候,现在的曹操一定能够镇定自若的面对各种不利的局面,他采用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迅速镇压了许都以董承为(cfbf)首的反叛集团,另一方面从官渡前线抽身返回后方,调动优势兵力击败了刘备,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曹操又争取了南阳张绣的支持,稳定了自己的后方。曹操充分利用能够为己所用又有影响力的人,把他们派遣到各地安抚四方,比如曹操把刚投降过来不久的臧霸派遣到徐州,用来稳定东方的局势;派遣钟繇、卫觊振抚关中,用来笼络诸将;派遣一批名士到袁绍的故乡汝南郡做县令,比如说文武双全的满宠,用来抵御袁绍对自己后方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这些手段,曹操稳定了自己的后方,这为后来的在官渡后发制人、出奇制胜,击败袁绍创造了条件。
官渡之战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军事上战胜了袁绍,实际上是曹操对于世家大族的一次完胜。官渡之战曹操获胜后几年后,袁绍的势力日渐衰微,而曹操则乘胜追击,彻底扫清了北方抗拒自己的势力而统一了北方,世家大族的代表袁绍输给了反对世家大族的代表曹操,历史的车轮终于向前又推进了一步。.
第582章
官渡之战,为什么一直处于劣势地位的曹操会胜利,为什么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袁绍会失败?
很多人都提出很多看法,其中曹操的谋士郭嘉提出的“十胜十败之论”最为出名,其核心为袁绍凭借自己的四世三公的基础,标榜礼治,实则沽名钓誉、以宽济宽,继承东汉朝廷纵容世家大族的腐败政治,不可能不败;而曹操则依靠一群能臣干吏的支持,政治上提倡法治,与腐朽势力某些世家大族针锋相对,用迅猛而残酷的手段和措施,去对抗这些腐朽的世家大族势力,最终必然获得胜利。
其实曹操的成功,就跟后世刘裕的成功差不多,都是利用寒门和自耕农的力量,扫荡了世家大族!
曹操和袁绍非常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对世家大族的态度,袁绍是一味的纵容和包庇,但是曹操对于反对自己的世家大族绝不手软,实行残酷的镇压,而对于其他的人则依据他们的能力和立场的不同,能够因才适用和唯才是举,所以他能团结大部分人。
曹操麾下的人才不像袁绍那样大部分都来自于世家大族,曹操麾下有很多人是来自于寒门,就是那种祖上没有人做过高官的中下层地主,其中有一个典型的人就是郭嘉郭奉孝,虽然颍川郡郭家也算是世家大族,但是郭嘉郭奉孝应该是那个家族的旁系子弟,跟郭图不太一样。曹操手底下还有一个来自于颍川郡陈家,标标准准的世家大族子弟陈群曾经在曹操面前说郭嘉这个人不能重用,其德行很低浅。但曹操不以为用意,用其才而不计其德,正是依靠郭嘉的屡出奇谋,才让曹操在与袁绍的对抗中摆脱了困境,从而奠定了北方霸主地-位。
此外还有一些人,他们本身代表了自身世家大族的利益,在曹操手下供职,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便是陈群。他曾在曹操面前提出了选材用人,应当从世家大族中选拔,对于这一建议,曹操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采纳,但是到了曹操统治的后期,这一做法有所松动。曹操后期在选人用人上执行了双重标准,一方面他继续选拔寒门为己所用,另一方面也照顾到了世家大族的利益。这一变化直接导致曹丕篡汉之后,正式推行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世家大族的势力愈发强大,而曹魏的统治基础也逐渐衰微,司马懿的胜利并不仅仅是司马氏对曹氏的胜利,同时也是世家大族对曹魏政权反击的成功。
·· ·····求鲜花· ·····
虽然曹操这个人很残忍,但是他的大半生都是为了整个大汉的长治久安,在同世家大族的势力做斗争,在夹缝中挣扎,在痛苦中生存,在磨砺中成长,在妥协中消亡。曹操发现自己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消灭了一个又一个反对自己的世家大族势力,但到了自己晚年,这群世家大族的人又来到了自己的身边,自己终究不能摆脱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和既定的命运,所以到了晚年他很痛苦,却无能为力。
0 .. 0
大家都知道的,虽然三国乱世终结于晋,而世家大族在历史的舞台上的表演还远没有终结,东晋时期出现的“王与马共天下”,标志着世家大族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已经可以和皇权分庭抗礼,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未必是真正的权力所有者,而世家大族才是背后命运的主宰。
……
刘阳虽然在屠城杀戮等方面非常不认同曹操,但对世家大族的态度方面,刘阳是非常赞同曹操,他对于世家大族的态度要比曹操更加坚决,他一方面要越来越严格的遏制世家大族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会积极的扶持寒门和自耕农的发展,严格推行民间推恩令,不让世家大族产生出来……人.
第583章
当时曹丕是十分无奈,却也毫无办法。
更何况他们曹家向来有认养子的习惯,就像他们曹魏江山一个托孤大臣曹真,就不是真正的曹氏血统,曹真的父亲姓秦,原来是曹操的手下,为保护曹操牺牲自己,所以曹操就把曹真当成养子,视如己出,后来曹爽当然跟曹魏政权也没有任何血统关系,但是 他们就非常信任曹爽,可能是因为曹魏他们这边特有的传承,所以他们也没有把血缘关系看的那么重,所以曹丕最后还是让曹睿继承了自己的皇位。
所以有人就说,袁绍失去的皇位通过这种奇怪的方式又得到了传承。
曹魏政权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上天的诅咒,到了曹睿这一代,就已经彻底失去血统传承,等到曹睿驾崩的时候,膝下无子,就又找了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曹芳(因魏明帝曹叡的亲生儿子全部夭折,所以曹芳被曹叡收为养子,作为养子自小在宫中成长的曹芳,出生来历一概不详,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彰的孙子、曹操的曾孙,但只是可能)。
实际上到这个时候,曹操的血统已经没有了,那个时候是不是司马篡位已经没有什么人同情曹魏的。
为什么大家都不同情曹魏呢,不是因为曹丕篡汉,而是因为曹操之前的杀孽太重!
曹魏那么早就亡了,实在是咎由自取!
而且,曹丕想要篡夺大汉江山想让自己的统治更加稳固,就想要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就赞同了陈群提出来的九品中正制,结果这个也是让他的政权颠覆的一个原因,他推崇九品中正制作为选举人才的办法,完全的把他老子之前唯才是举的政策给推翻了,这无疑是开历史的倒车,像这种开历史倒车的例子在历史上不只是发生过一次,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很多政权都是为了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一味向世家大族示好,那样得到的政权就算暂时稳定一时,最后还是封建腐朽的,最后还是会被先进的政权所推翻,到了唐朝末期的时候也是如此.. .....
不管曹睿是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他是甄宓的亲生儿子是无疑的,所以甄宓就算死的很惨,总算有一个做皇帝的亲儿子给她荣光,也算没有死得很惨。
刘阳知道历史上这个女人的境遇,但是他不能告诉这个女人太多东西。
关于历史上每一个人到底有什么样的命运,刘阳心里明白就行,没有必要告诉当事人,因为这一切都被他改变了。
刘阳准备讨伐刘表,暂时就不准备过分惹急了袁绍,所以刘阳现在没有打算马上和甄宓在一 起,没有打算现在就纳甄宓为妾!
因为甄宓是183年的,今年也才16岁,还要再等上两年再跟她成婚比较好。
刘阳担心在讨伐刘表的过程中,会被袁绍偷袭自己的后路,就像之前那样,所以只是把袁熙的妻子甄宓弄过来是起不到任何威慑作用。
他该怎么办呢?.
第584章
刘阳派人把袁绍现在最宠爱的儿子袁买绑了过来。
在三国演义上大家应该能够注意到一个细节,当时刘备袭取徐州,曹操派兵攻打他,刘备派人向袁绍求助,可是当时的袁绍却因为自己小儿子得病,不肯派兵援助刘备,他麾下谋士田丰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垂足大叫:“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
这个不只是出现在三国演义里面,三国志里面也有明确的记载,可能袁绍不派兵还有他深层次的考虑,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25的,这家伙还是有妇人之仁,不会像曹操那样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可以舍弃,所以把他的小儿子绑架过来,还是能够阻止他进兵的。
这样一个事情就不太适合于对付曹操,只有曹操所有的继承人都握在自己手里,刘阳才能放心,但任何一个都还留在曹操那里,曹操就可以不顾其他作为人质的儿子的安危,就像当年在宛城逃跑的时候不会顾及曹丕和曹昂的生死。
刘阳这一次南征刘表,一如既往的做了掩盖的事情。
他表面上把大乔小乔姐妹收为妾室,大摆宴席。
因为洛阳城还没有完工,所以刘阳这次婚礼还是在长安城举行。
大乔小乔的父亲当时是跟着大乔小乔一起来到长安城的。
有两点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大乔小乔大实际上应该是大桥和小桥,因为她们本来的姓氏就带木字边,为了好听好看,就不用带木字边。
而且还有一点常识是,大乔小乔的父亲并不是东汉已故太尉桥玄。
很多的影视剧和野史上面容易把这个搞混,就因为桥玄和曹操有关系,所以他们就各种牵强附会,甚至说曹操以前在桥家见到过大乔小乔,对大小乔一见倾心什么的,实际上压根不是那么回事,桥玄根本不是她们的父亲。
说起曹操和桥玄的往事,让人很是感慨,曹操年轻时,任侠放荡,不修品行,不受时人看好,而曹操拜见桥玄时,桥玄却感到惊异,对他说:“如今天下将要发生动乱,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是你吗?”曹操因此常感叹桥玄是他的知己。
后来到了建安七年,曹操已经功成名就,成为了当朝丞相,权倾朝野,威震四方,可那时候桥玄老头已经去世了,曹操经过并前往桥玄的坟墓,感到凄怆并祭祀,亲自撰文说:“原任太尉桥公,品德高尚,仁爱宽容。国家感念您的训诫,读书人缅怀您的教诲。您的在天之灵,我们缅怀不止 。我从年轻时候,就去过您的府上,那时以顽劣的品质,接受您的会见。您对我褒奖称赞,就像孔子称赞自己不如颜渊,李生赞叹贾复。士为知己者死,我一直记着这句话。又想起我们的誓约:‘我死之后,你如果经从这里经过,如果不拿一斗酒一只鸡来祭奠我,车马过去三步以后,你得肚子疼不要怨我。’虽然是当时开玩笑的话,如果不是关系密切,怎么会说出来这样的话?怀念旧事,想起来就感觉凄怆。如今我奉命东征,驻扎在乡里,向北望着土地,心思在您的陵墓上。所以用薄礼祭奠您,愿您享用!”.
第585章
“我死之后,你如果经从这里经过,如果不拿一斗酒一只鸡来祭奠我,车马过去三步以后,你得肚子疼不要怨我。”看看桥玄和曹操开的那个玩笑,就觉得这个老头像是个老顽童一样的,十分可亲。
就让人有点憧憬,想要看到这一老一小当年是何等的相处,一定会非常有趣。
看到桥玄跟曹操开的那个玩笑,就会觉得桥玄这个老头应该是个很有人情味的。
实则不然,这个老头曾经做过一个让人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让天底下的儿子都很难接受的一个事情,就在公元 年,他的小儿子十岁时,一个人在外面玩,有三个人拿着棍子把他儿子给绑架了,估计是看他一个大官,钱肯定不少,而且儿子又这么小,一定很疼他,为了儿子,谁不会用自己的钱去换呢?但是桥玄不会!绑匪手里攥着桥玄儿子这张好牌,就在乔府阁楼上等桥玄拿钱赎人,桥玄当场拒绝。不久,司隶校尉阳球率领河南尹、洛阳县令包围乔府。阳球等人担心劫匪杀掉桥玄的儿子,没有下令追赶劫匪。桥玄大声说:“犯罪的人没有人性,我怎么能因为一个儿子的性命而纵容了国家的罪犯.〃!”催促命令追击。阳球于是攻击劫匪,桥玄的儿子也被撕票了。说得真好,不会因儿子的性命纵容国家的罪犯,看起来真是仁义,但是转而一想,难道把儿子救回来就纵容了罪犯?让儿子去死坏人也跟着自动投案?抓起来不就完了吗?从汉安帝时代开始,国家法律就没有被人当回事,无论是百官还是百姓,都没放在眼里,什么法律不法律的,性命要紧。如果这事换做是我们普通人,也就呼天抢地了,自认倒霉了,但是桥玄果然不是一般的父亲,他并没有去处理儿子的后事,而是第一时间上书灵帝,向灵帝谢罪,请求灵帝传令天下:“凡是有劫持人质勒索的,应同时诛杀,不准用钱财回赎,为奸邪开路!”这道诏书下发之后,天下再也没有发生这种事情了。
再看看历史上对桥玄的评价很高,说他性格刚强,不阿权贵,待人谦俭,尽管屡历高官,但不因为自己处在高位而有所私请,其人为官清廉,去世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被时人称为名臣,可问题是,人人都是为自己家族考虑的年代,他这样做,实在是太傻了,谁想做他儿子呢,他纯粹是被汝南袁家、弘农杨家那些人忽悠了,给自己家族争取利益才是根本,那些道德都是假的,一代名臣可悲可怜可叹!
而且,真的很难想象,他对别人的儿子曹操居然那么好,对自己的儿子竟然那么冷酷无情,好像这个小儿子不是他亲生的一样,人性往往就是这么复杂。
还好这个桥玄不是大乔小乔的亲生父亲。
大乔小乔亲生父亲这个梗是从何而来呢,《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大乔、小乔为“(的了的)¨〃桥公”之女,清代人沈钦韩在《两汉书疏证》一书中说:“桥公者,太尉桥玄也。汉制为三公者方称公。”沈钦韩的意思是,只有官至“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人才能被称作“公”,因此《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的“桥公”必为汉太尉桥玄。沈钦韩的说法被多方引用,几成定论,但实际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为什么说他说的没有历史依据呢?.
上一篇:人在朝堂,女帝是昏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