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震惊了诸天万界 第342节
众人将目光投向了带队的统领身上。
此人想了想道:“不急,秦军只是到了溟溟泽,为的就是搜寻单于的主力。找不到单于,秦军自会退去。
而楼兰国离秦军千里之遥,加之秦军不识此边地理情况,别说打我们,就是能找着路都难!”
“攻下楼兰,先抢点东西在说,不能让我匈奴人的血白流了!”
众人听了皆山呼万岁,大声喝彩。
都快打完了,哪有不继续的道理。
于是加紧进攻楼兰国。
一天后……
楼兰国终于坚持不住,城门被破。
匈奴大军蜂拥而入。
沿街砍杀楼兰人。
见什么就抢什么。
一时之间楼兰城内,凄惨之声不绝于耳。
无数楼兰人被杀于墙边。
楼兰人的财富被匈奴人洗劫一空,女人被匈奴人掳掠,准备带去西域腹地。
“苍天,为何要这样对待楼兰!”
“月氏大族,尚且不劫掠我楼兰国,匈奴小族竟……”
“噗!”
无数的楼兰人哭泣哀嚎,向天祷告。
他们楼兰乃是小国,生活在罗布泊湖海的四周,老老实实本本本分分。
并未进攻侵略其它部族,怎么就会招来如此灾祸。
“快逃吧王子,匈奴人是魔鬼,他们连强大的月氏都能打败,我楼兰要亡国了!”
“王子殿下,带人去追月氏,跟着月氏部族向西逃,能逃多远逃多远。”
楼兰王子被亲卫们簇拥逃出城。
骑着战马向西而行。
没出五百米。
这时隆隆之声传来。
回头向南望去,只见一支黑甲黑衣的骑军队伍呼啸而来。
他们像一阵龙卷风。
顷刻而至。
下一刻,长弓满月,无数的黑色透着寒芒的箭矢飞射进了匈奴人的队伍之中。
被楼兰人视为魔鬼的匈奴骑兵勇士尽数落马。
这时只听到城内城外的匈奴人发出惊恐害怕的叫声。
“王子快走!”
亲卫催促着。
但是楼兰的王子脸上却是升起一股暖洋。
“不,不用逃了,我们或许有朋友!”
朋友?
月氏杀回来了?
可是,四周哪里有月氏军队的影子。
楼兰王子伸手指着城头被砍掉下来的匈奴旗帜,城头上新换上了一杆红底黑边的大旗。
那旗帜上写着一个象形大字,无人知晓是什么意思。
但是匈奴人看到那杆旗帜,尽数胆寒逃跑。
“杀回去,快,我楼兰还没有亡,匈奴人完了!”
第301章 匈奴逃出河西
从河西达到西域乌孙这地,有一段挺的荒漠。
其中又有一段,因季节而来的风沙暴区域。
每年的秋至冬这个季节才有。
太冷了不会有,太热的时候也不会有。
只有这个时间间会时有时无。
穿行于这条漫漫长道间,偶尔会让人丧失性命。
此时匈奴单于挛鞮七出带着大军还有淄重口粮来到了这里。
望着四周荒芜的景象,来不急唏嘘一声。
这时身后便奔来了全身带血的骑士。
“报……单于,秦军一万骑昨夜猛行军,追上来了,单于快……走!”
说完,这名匈奴骑士,轰然落地,气绝而亡。
秦军追杀过来了。
连夜奔袭。
好快!
好迅捷!
“撤,快,丢弃口粮淄重,轻装前行,立即进风暴长廊!”
挛鞮七出已经看到了远处掀起的满天沙尘。
一万多秦军战骑杀来。
也非是现在匈奴所能抵挡的。
“杀,不要管这些淄重!”
荆虎一马当先,带着三千虎豹骑冲在了最前方。
本来是督战的,结果抢在了众军前头,朝着匈奴人的屁股后面就是一顿猛冲猛砍。
虞子期要放过匈奴人,但是他荆虎却是不会。
所以他带着虎豹骑,紧追不舍,冲杀不停。
要他封堵所有匈奴人的去路,不留一下后患。
虞子期只派二千人继续跟着荆虎追击。
然后对众将道:“收拢匈奴人留下来的牛羊马。这些可是我军在河西腹地立足的根本!”
“匈奴早就不足为虑了,不必放在心上。”
“我大秦要的是河西跟西域,生存下去,屯守好河西,才有资本向西域踏出另一支脚!”
众将闻令,纷纷开始收拢起了匈奴人遗留下来的淄重。
整个河西归了大秦,如何治理,如何扎根,才是王道。
才是大秦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无疑,在这里活下去,才是根本。
活下去便离不开这些牛羊马。
河西少有可耕种之地,大部分地区还是以放牧为主。
秦军秦民来了,也无法改变这一个大势。
所以牛羊马便是关键所在。
远比砍一两个匈奴人的头重要。
一天后,荆虎带着人折回。
他也未能拦住挛鞮七出。
毕竟匈奴人一心想逃,你是追不上的。
而虞子期已经带着主要的将领,开始考察起了河西西部地区的地势山岭还有河流水泽。
很快章平带着粮草到达了军营,此时王翳彻底拿下楼兰的消息也传了回来。
“将军在画何物?”章平看着虞子期在地面上画来画去问道。
虞子期道:“这是我最近在附近查看地形后所得,自古,无边无关则无防。我欲先在河西建关所一两座,以绝河西与西域。
事无备则忧,有备则无患,我大秦虽强,不惧宵小敌患,但是难免会有人大意,而铸大错!”
章平点头道:“将军是想修长城,建关城,以防西域之敌!”
虞子期丢下手中的石头,拍拍手道:“没错,不管是月氏还是匈奴,万一他们有一天在西域混不下去了,会不会东返?”
“万一西域有强敌,他们知道东边我大秦的富庶,会不会来觊觎!”
“反正短时之内我们无法西进,不如趁机在这里修筑一条关隘长城,以隔西方。
如此进可攻,退可守也!”
众将深以为然。
修城修关,这是龙腾的老传统了。
富强之时建关设卡,穷弱之时,方可有应敌之墙以安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