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53节

刘伟超听了,便笑着说道:“那好啊,你那边准备下,回头先给我一批宫中礼服照吧!皇帝,皇后一路下来的正式衣裳。”

“好,朕记下了!”崇祯皇帝一听,一口应下,最后才挂了通讯。

99 头铁

古代和现在都是一样的,衣裳分正式与否,也就是礼服和常服。

所谓韩国的衣裳啊,倭国的和服,其实都是礼服的一种,比较正式场合才穿。

崇祯皇帝这边,自然也是一样,分为礼服和常服。

刘伟超先要礼服,就是比较有逼格的那种。上到皇帝,下到宫女内侍,全都盛装处境,而且是正儿八经的本职出镜。

这么一个系列发出来,绝对能吸引人气。

这种资源,别人要想搞到,那是要花大代价的。又是考古,又是做衣裳,还要找模特等等。

而所有的一切,对于刘伟超来说,就是零成本,这就是他巨大的优势。

这不,他说了之后,挂断了通讯,崇祯皇帝便立刻吩咐下去,定于明日中午,宫里所有人都要穿盛装。

至于原因,他是皇帝,无需解释。吩咐下去,也就一句话而已,照办便是。

随后,崇祯皇帝就赶紧传旨,让他最信任的那些臣子,哪怕在家待参的那几个,也全都统统召进宫里开会。

所有接到旨意的人都知道,皇帝这召见,肯定是为了当下这个局面。

而这种局面,就算是以前朝代,都是没见过的。哪怕是嘉靖皇帝大礼仪之争时,也没有如此严重过的。

更何况,那个时候,天下基本上太平,皇帝有足够的精力和筹码来应对那些臣子。可如今,天下大乱之际闹出这样的局面,真有点不知道怎么收拾!

王承恩,特别是王德化,更是惴惴不安。他们感觉,皇帝在这么大的压力之下,说不定会把他们这些家奴给丢出去平息这场风波。

没过多久,华殿内,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带着一众秉笔太监先到。随后,是西厂提督王承恩和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匆匆赶到。

再然后是兵部尚书孙传庭,最后才是左懋第和贺逢圣他们。

不管是先到的,还是后到的,一个个都没有说话。华殿内的气氛,显得有点凝重,或者说有点紧张。

他们能预想到,如今这场大风波之下,皇帝就算不震怒,脸色也绝对不好看,会要他们尽快解决事情。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崇祯皇帝驾到的时候,脸上压根看不到一丝恼怒或者惶恐之色。相反,崇祯皇帝那神情,似乎是胸有成竹的样子!

这一见之下,这些人就都好奇了。

眼前这个皇帝,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这么想着,他们赶紧先见礼。随后,便开始说正事。

只见崇祯皇帝表情终于严肃了下来,扫视群臣,对他们说道:“如今这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该是解决的时候了!”

说话间,底下人的脸色,他都看到了,明白他们在想什么,便又立刻说道:“朕已有腹稿,诸位爱卿,且帮朕参详一下如何?”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有点惊讶,作为首辅的贺逢圣连忙回奏道:“还请陛下示下!”

于是,崇祯皇帝便把刘伟超教给他的方法,稍微修改一下后的想法说了出来。

华殿内,就只有崇祯皇帝一个人的声音,在那侃侃而谈。

你说崇祯皇帝笨么?他其实并不笨,只是缺少一个导师,缺少有人对他的点拨而已。

全盘理解了刘伟超的意思,再用他自己的话说出来,让底下这些臣子看着,那真有那种圣明之君的风范了。

他说得这个方法,有妥协也有让步,但是还是有坚持原则,绝不纵容。

完全可以说,这一套方法,兼顾到了很多方面,甚至也考虑到了不同类型的人。

做一个事情,特别是一个大事,最怕的是什么?

就是非黑即白,不懂变通。不是走这个极端就是走那个极端。

如果这样的话,事情绝对不可能做得好!

崇祯皇帝以前其实就这样,相信一个臣子,就非常的相信。比如袁崇焕。

而一旦他不再相信别人了,那疑心病就会变得很严重。有人忽悠一下,他就能上当。

也是如此,崇祯朝的首辅更换之勤快,就和人上厕所的次数差不多了。

当皇帝,也是一门艺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好的。

而此时,崇祯皇帝的表现,就很不一样了。

在场的这些人,位居大明权力之顶尖,并不是那种继承,而是从底下历练上来的。

他们比原本的崇祯皇帝要更懂得兼容并包,因此,听到崇祯皇帝的这一番方案,都是下意识得点头,认可!

崇祯皇帝看到他们的反馈,心中也是高兴。

于是,他在说完整个方案的构想之后,便对底下这些臣子问道:“诸位爱卿,可有补充?”

王德化最是听得心花怒放,因为皇帝没有把他丢出去当替罪羊的意思,便连忙回奏道:“陛下之圣明高见,犹如太祖皇帝在世。奴婢佩服得五体投地,安能有其他乎!”

崇祯皇帝一开始听得很是高兴,不过马上想起王德化的破事,顿时,好心情就没有了。

看了他一眼,没理他,让王德化有点尴尬。

其他人原本是想说什么的,可被王德化一说,也有点不好说了。

这王德化都把皇帝比作太祖了,自己要再补充意见的话,岂不是有点没有眼力,说皇帝比不上太祖,能力不行?

不过也有人头铁,想到什么会说什么的。

这不,就听孙传庭开口奏道:“陛下,这事后的廉洁督查,是由厂卫来做么?”

“嗯,朕是这么个想法!”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回答道。

在他的眼里,肯定是厂卫更受他信任了。

孙传庭一听,便立刻又奏道:“微臣以为,此乃都察院的职责,必须要让都察院也参与才好!”

说话间,他就直视着崇祯皇帝,压根没有不好意思的意思。

崇祯皇帝听了,看着他,也是直接说道:“朕信不过都察院!”

“那就解散都察院好了!”孙传庭丝毫不退让,又杠道。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说话了。

虽然崇祯皇帝不信任都察院,可是,要解散都察院,这好像也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

100 都察院

都察院,也就是以前朝代的御史台,被太祖朱元璋改为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明朝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为最高监察机关。

因此,明末官场的腐化,都察院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崇祯皇帝已经明白了官场的情况,自然不再信任都察院,便有此一说。

可是,作为文官的孙传庭,天然也是抵触厂卫代替都察院的。如今更是要没有都察院的事情,只让厂卫来监察天下,他当然也是不愿意的。

如果换成其他人,自己如今正和厂卫站在一条线上,厂卫也不可能对他有什么威胁,说不定在这当口就沉默了。

然而,就孙传庭的性子,他却最终还是选择了头铁,站出来反对了。

他这么做,有可能会得罪崇祯皇帝,也恶了厂卫。

要知道,厂卫三巨头,如今可都是在的。

说真的,孙传庭的反对,也让崇祯皇帝不愉快了一下。

不过他也随即想起了一个词:忠言逆耳!

想起这个,崇祯皇帝便在心中警觉,不能意气用事,只凭情绪处理事情!

贺逢圣和左懋第看到这一幕之后,便跟着附和孙传庭的意思了。有孙传庭在前面挡着,他们没有理由不跟进。

看着这个情况,崇祯皇帝沉默一会之后,便问他们道:“那卿等以为该如何?”

他的话音一落,首辅贺逢圣最先奏道:“老臣以为,该选用贤能执掌都察院,发挥都察院之职责!”

“因噎废食,不可取也!”孙传庭跟着奏道,“有病治病,都察院的人不行,换人便是!”

这一次,虽然孙传庭的话还是有点刺耳,但是崇祯皇帝还是点点头,承认道:“诸卿言之有理,可谁能执掌都察院?”

吏部尚书左懋第听了,便立刻奏道:“微臣举荐黄道周,当能服天下!”

一听这个名字,崇祯皇帝不由得一愣。

在他脑海中,第一时间便闪现出,这又是一个孙传庭,是一个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原因无他,黄道周曾多次指责崇祯皇帝,让他很是不高兴,也几次被崇祯皇帝处罚过。

最为有名的一次,是在杨嗣昌的事情上,崇祯皇帝呵斥黄道周是“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

而黄道周却反驳,说他在皇上面前敢忠言直谏被称作是奸佞之人,难道在皇帝面前阿谀奉承的人就是忠诚之士了吗?

甚至他还指责说崇祯皇帝忠奸不分,那么邪恶和正义混淆,如何治理好国家?

不用说,黄道周的话刺到了崇祯皇帝,连贬五级。

但是在第二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结果崇祯皇帝还记得黄道周当面恶心他,最终是把解学龙和黄道周都廷杖八十,永远充军广西。

一直到杨嗣昌死了之后,当初黄道周的预言都出现,局势更为恶化。崇祯皇帝终于想起了黄道周,也想用过他。

但是,黄道周最终却拒绝,回老家写书去了。

此时,听到左懋第举荐黄道周,往日的一幕便出现在崇祯皇帝的脑海中。

崇祯皇帝已经少了很多意气用事,认真一想,还真觉得,像黄道周这样的人,似乎更适合都察院。

他正在想着时,却听孙传庭又对他奏道:“陛下,黄道周能服众,由他执掌都察院,百官才会服气,否则事后只是厂卫督察,陛下之策,怕是难以推行!”

言外之意,就是说,崇祯皇帝刚才所说得这些策略虽然好,但是不发挥都察院的职能,不让一个有名望的人来执掌都察院,只是继续让厂卫凌驾百官之上而没有文官体系的都察院,那么如今这局面,怕是不一定会有改观。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也想起当初解学龙夸黄道周“身轻似叶,名重如山”。从这些方面来说,黄道周的声望确实很高,启用他,似乎能安抚文官一系。

首节 上一节 53/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开局遭李娘子逃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