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376节
田贵妃说那么多,其实就是在帮坤兴公主的忙,皇帝答应了这一点,其他的皇子皇女,她也就不争取了。
要不然的话,她知道周皇后会不高兴。那可是管后宫的,她也不想和周皇后有冲突。
她能帮坤兴公主,原因其实也简单,不只是两人关系不错,更因为她才是受后世那些价值观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崇祯皇帝在田贵妃这边待了没多久,那些宫女内侍就把手机里面关于信号塔和倭国情况的资料抄好了。
于是,他便没有多待,传旨科技伯宋应星觐见。
549 不征之国
让崇祯皇帝有点遗憾的是,宋应星不在京师。
相对其他京官来说,宋应星是比较特别的。
他如果在京师旳话,一般在兵仗局,或者是在大明皇家科学院,不固定,完全看宋应星自己想去那里,这是崇祯皇帝给他的特权。
另外,宋应星还可能不在京师,有可能在天津造船厂那边。
崇祯皇帝交给宋应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蒸汽战船和蒸汽伪铁甲战船的改造。
虽然原型机在早几个月前就已经有了,可要真正能实用,还是有不少工作要做的。而这个事情挑大梁的,就只能是宋应星。
传旨的人跑出去一趟,发现宋应星不在京师之后,便回报崇祯皇帝。
这让崇祯皇帝有点遗憾,也很感慨,类似宋应星这样对于格物学掌握得比较全面,能挑动大梁的人,还是太少了。
宋应星的那几个朋友,虽然志趣相同,以前也对格物学感兴趣,却没有宋应星这么深入,因此只能是给宋应星打打下手,并不能挑起格物学方面的大梁。
“希望在这次的格物学专项科考中,能发现一些人才,让朕惊喜一下吧!”崇祯皇帝喃喃自语,随后,便吩咐传旨召见锦衣卫指挥使。
李若琏回京之后,倒不会像宋应星这样乱跑。一般情况下,都是待在锦衣卫衙门的。就算有事,也有手底下人去跑腿。
因此,崇祯皇帝一传旨,李若琏便第一时间赶到了。
在李若琏见礼之后,崇祯皇帝看着他,笑呵呵地说道:“卿看着比以前精神多了!这出京是辛苦了!”
“此乃末将之本份!”李若琏听得有点奇怪,自己又不是回京之后第一次见皇帝,怎么现在才说这个话?
这么一想,他就明白了,便连忙又奏道:“陛下但有吩咐,末将上刀山下火海,亦无畏惧!”
皇帝的近臣,比如他,王承恩,王德化等人,拍皇帝的马屁,不要太正常了。此时的他,也没什么不好意思,一个马屁就上去了。
崇祯皇帝果然听得很高兴,便对他说道:“卿有如此想法,朕心甚慰!”
顿了顿,他便收了表情,转而严肃地对李若琏说道:“朕还真有一个差事,极为重要,关系我大明朝未来的战略,暂时不能公开,需要卿秘密去办妥了。”
李若琏一听,顿时心中一惊,是什么事情,竟然这么重要?
包括之前的整顿地方,监督保定总督麾下军队整编等等,这些可都是大事,也没见皇帝这么郑重的!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严肃地回奏道:“陛下尽管吩咐,末将保证办好差事!”
崇祯皇帝听得很满意,对这个李若琏,他是真得满意的。
不但在原本的历史上,是为大明尽忠的,并且这一世重用他之后,交给他的事情也能办得妥当,很好!
心中这么点评之后,他便对李若琏说道:“建虏已经派人去倭国,想要联合倭国一起对付我大明。卿要亲自走一趟,汇合海军总兵郑芝龙,把这事办妥当了!”
一听到这,李若琏顿时心中一紧,连忙回奏道:“陛下放心,末将就是死,也不会让他们联合起来的!”
建虏是大明最凶悍的敌人,而倭国的实力也很强,如果让他们联合起来,那大明刚好的局势就有可能又会变得恶劣起来。
他心中这么想着时,却万万没想到,崇祯皇帝却是摇摇头说道:“非也,朕刚才说了,你和郑卿两人,是要去办妥建虏和倭国联合的事情,就是促成他们联合,让倭国出兵!”
“……”李若琏一听,顿时愣住了,他甚至都有点怀疑自己听错了。可是,看崇祯皇帝的表情,似乎又没有错。
崇祯皇帝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想不明白,便给他解释道:“倭国和我大明为敌,如今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可这个仇,朕是记着的。要征服倭国,与其朕派兵去倭国征战,不如把倭国兵力引出来,更容易剿灭,再去征讨倭国,便会容易很多!”
听到这个话,李若琏立刻想起了太祖皇帝当年的旨意,在《皇明祖训》中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其中就包括了倭国。
不过他再一想,太祖皇帝都显灵过了。如今皇上做出这个决定,肯定也是取得太祖皇帝的同意,那这个《皇明祖训》中的规定,也就没什么用的了。
再退一步说,安南也是不征之国呢,可还不是被大明占领了那么多年,如今名义上,也依旧是大明的领土,是为安南都统使司。
想明白了这一点,他再去想崇祯皇帝的话,便感觉很有道理了。
李若琏毕竟是武将,对于军事方面,懂得也不算少。崇祯皇帝的计划,至少在兵法上是大善,引蛇出洞,围而歼之!
他在想着时,就听崇祯皇帝又对他说道:“太祖皇帝对锦衣卫当年能事先传回倭国即将入侵的消息,大加赞扬,觉得这是锦衣卫做得最好的事情之一。那这一次的事情,你要能办好了,也肯定是流传后世,以为历代锦衣卫之榜样!”
他不能说后世对锦衣卫的这个事情,非常肯定;因此就改口说是太祖皇帝所说,效果应该差不多。
果然,李若琏一听是得到太祖皇帝的肯定,顿时那叫一个激动,立刻就表示,就算他死了,也要把这事办成。
当然,这个时候的他,压根没有一点对策,就只是在喊口号而已。
这一点,李若琏自己激动之后也立刻想起来了,顿时,心中就咯噔了一下。
万历年间,锦衣卫能传回倭寇即将入寇朝鲜的消息,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锦衣卫,遍布天下。因为嘉靖年间倭寇肆虐的原因,因此连倭国那边都有派过去过。
可在这崇祯朝,最初那些年,不止是锦衣卫,包括东厂一起,都被眼前这位皇帝给打压了。撤销京师以外的厂卫,就算在京师的厂卫,那也遭到了禁足。
虽然到了后来,崇祯皇帝又开始启用他们这些厂卫。但是厂卫的势力那可能那么快恢复,更不用说,影响倭国那边了。
如今倭国那边,连个什么情况都不知道,皇帝交代下来的这个差事,到底该怎么办,真得是个问题!
他正这么想着时,却听崇祯皇帝对他说道:“这里有倭国最近几年发生的大事,还有接下来这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卿好生看看,了解倭国的局势,以及对倭国势力的了解!”
“……”李若琏一听这话,不止是愣住了,还是傻眼的那种。
他确信他自己听得很清楚,崇祯皇帝说有倭国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神仙能算未来之术吗!
这也能有?
不过转念一想,李若琏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太祖皇帝啊!
没错,肯定是太祖皇帝告诉当今皇上的,要不然没法解释!
这么一想,他就恍然大悟了。
这时候,内侍刚好把一份资料转交了过来。
于是,李若琏立刻恭恭敬敬地接了过去,非常恭敬地那种。
这世上,有几个人能得到这种太祖皇帝预言下来的内容!
崇祯皇帝这边,又从御桌上拿起一份资料,对李若琏说道:“这是海军总兵郑芝龙的资料,卿也要好好看看,如此方能和他合作,把这事给办妥了!”
李若琏听了,又是一惊。对于郑芝龙,他还在整理消息,感觉这个郑芝龙很不简单。
锦衣卫这边,先前就有密探去闽地那边活动了。当然,这个事情,郑森是不知道的。随着传回的消息越多,他就越吃惊。
不过此时,听崇祯皇帝的意思,好像他这边有更全的消息,一想估计也是太祖皇帝给的,也就不奇怪了。
崇祯皇帝看到他又接了这份内侍转过去的资料之后,便微皱着眉头说道:“朕商量之后的想法,是最好让郑芝龙能假装成为建虏和倭国的内应,为倭国出兵提供方便。等到大明和倭国以及建虏真正开战的时候,再以奇兵打击建虏和倭国。只是如此一来,就需要郑芝龙演好这个戏,怕是不容易!”
李若琏听崇祯皇帝的话,顿时又注意到,皇帝说他这个是商量之后的想法,于是,李若琏又立刻脑补,这绝对是和太祖皇帝商量后的想法。
要不然,如果和其他官员商量的话,以自己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怎么就没收到一点风声?
他这么想着时,就听崇祯皇帝还在那说道:“朕就想着,一个简单的情况,比如怎么让倭国和建虏相信,郑芝龙会背叛大明,这个事情就不容易!如果要演一个苦肉计,来一处打黄盖的戏码,时间上怕又来不及!”
听到这话,李若琏想起什么,顿时眼睛一亮,连忙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此事无妨,已经有了!”
“已经有了?”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有点疑惑地反问道,“你是说苦肉计?什么时候有的?”
550 封舟
李若琏一听,连忙提醒崇祯皇帝道:“闽地沿海的粮田,在郑家的势力范围内,几乎全是郑家的。那些地方,也要按照赋税情况进行清理,而郑家,几乎也是没有交税的!”
一听这话, 崇祯皇帝当然就想起来了。这个事情,还是花了点心思的,让郑森去做的。
当初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担心郑芝龙知道之后,心中会有怨气。
这还真是,如果郑芝龙以此为理由, 假装对大明心生不满, 从而和倭国勾结在一起的话,似乎也是说得过去的理由!
他在想着, 就听李若琏继续向他奏道:“末将就是担心,这个郑芝龙会不会假戏真做,到时候真得和倭国勾结到一起去了!”
建虏和倭国一勾结,那实力绝对会变得很强大。一旦朝廷对他们的战事僵持或者有战败的可能性的话,指不定郑芝龙会真得背叛朝廷。
崇祯皇帝一听他这个担心,倒是呵呵一笑道:“不会,对此,朕是有把握的!”
之前因为整顿地方的事情,担心郑芝龙会有怨气,那也只是担心他有怨气而不会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地为朝廷办事。至于他背叛朝廷,崇祯皇帝和刘伟超讨论过,至少郑芝龙是不会的。
不为别的,就因为郑芝龙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要不然的话,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拥有强大的水师, 还有隆武帝控制在手中,完全有能力和满清一争长短的。
可是, 郑芝龙没有,哪怕那个时候到处都是义军在对抗满清的时候,他却是选择了投降了满清。
除此之外,郑芝龙已经见识过蒸汽明轮战船的样船,崇祯皇帝和刘伟超都相信,以郑芝龙在海上这么多年的经验,肯定能知道,以后的海上,绝对是大明海军的天下。
他要是敢背叛朝廷,选择了和倭国真正勾结在一起,那可能一开始的时候,朝廷会比较被动。。但是,朝廷很快就能按照刘伟超所说,暴兵暴船,用科技的力量,还有综合国力来碾压他的。
一如刘伟超所说,郑芝龙其实是个商人,绝对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划算的!
此时,他胸有成竹地说完之后,又从御桌上拿起一封信,然后对李若琏说道:“这是朕的亲笔书信,卿给郑芝龙便可。至于你们最终如何行事,朕不管,你们自己商量着办!”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顿了顿又提醒道:“不过事情如何做,还是要以郑芝龙的意见为主,因为他对倭国的情况最是了解!卿把那份资料也给他看,让他加深对倭国的了解。朕相信,你们能办好事情的!”
“末将遵命!”李若琏一听,连忙答应一声道。
虽然崇祯皇帝说不管他们怎么做,可其实已经安排地差不多,为他们创造了好多条件。只是具体细节上,并不插手而已。
听完了崇祯皇帝的话,手中拿着一叠资料,还真别说,虽然李若琏此时还不知道具体的做事方法,可他却已经有了很强的信心,觉得可以完成这次的任务。
在崇祯皇帝交代完了之后,事不宜迟,李若琏便立刻收拾了东西,挑选了一些精兵强将,第二天就离开京师,坐火车前往登州,准备从那里出海前去和郑芝龙汇合。
铁路的修建,一直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京师到登州,是未来计划中比较重要的一条铁路,因此是优先建设的。不过有的路段还没修好,只是部分路段开通了火车而已。
李若琏的行程,除了坐火车之外,还是要快马赶路的。
他这边的事情,暂且不提。就说宋应星收到旨意之后,第二天就赶回了京师觐见。
崇祯皇帝一见他,倒也没急着说事,而是关心天津造船厂那边的事情,问宋应星道:“蒸汽铁甲战船的改造,还顺利么?”
宋应星原本就以为,崇祯皇帝召见他,估计是为了这個事情,因此,自然是有准备的,便连忙奏道:“回陛下,各类型的战船,皆有改造之后的样船,后续如何大规模改造,已经不是难题。微臣如今在做的,是按陛下之要求,如何改造封舟,正在实验中。”
大明朝的船只,最大的就是封舟。
崇祯六年的时候,朝廷要册封琉球国国王,特意建造了一艘封舟,长47米,宽12米,仓深16.5米,吃水4米,海面高度12.5米;和同时期西方最大的战舰“海上君王”号相当。
上一篇:隋唐:开局遭李娘子逃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