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22节

他一直不敢联系刘伟超,可心中却一直挂念着刘伟超那边,可以联系的话,当然是第一时间去接了。

宫女内侍都是按照惯例,在他和刘伟超通话的时候,都会被他赶出去。

只是一接通,崇祯皇帝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应试之事,可是妥当了吧?”

38 日子越过越好

话音刚落,就看清了视频中,一脸微笑着的刘伟超,崇祯皇帝便知道,肯定是没问题了。

果然,就听刘伟超回答他说道:“那是当然,笔试满分,面试的时候,他们问的技术问题,我全都知道!”

一听就是很厉害的意思,崇祯皇帝不由得欣喜说道:“真得么?太厉害了!”

不知不觉间,他也会和普通人一样夸人了。

“那是!”刘伟超也有点自豪地说道,“要不然,当初投简历的时候,我也不会投他们的架构师职位!”

“架构师?”崇祯皇帝听了,有点好奇地问道,“这个是什么,很高的职位?”

刘伟超听了一笑,给他解释道:“不是说很高的职位,而是必须要懂得很多,能牵头做一些事情。就如同你的首辅,能统筹做好一件事情。”

这个比喻,崇祯皇帝听懂了,当即惊讶道:“你的年纪如此年轻,就有如此本事了?”

刘伟超用了首辅的比喻,崇祯皇帝自然就想到了首辅是怎么样的。

在崇祯朝之前,首辅都是老大爷之辈担任的。

而崇祯朝的周延儒,37岁担任首辅,是最年轻的大明首辅了。

可刘伟超也就二十出头,因此崇祯皇帝便有此一说。

听到这话,刘伟超当即哈哈一笑,随后便回答道:“不是说了么?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我年轻又怎么了?对了,那个银行参与面试的人力资源部的人,也对我资历有疑惑!”

顿了顿,刘伟超转动手机,让崇祯皇帝看他桌子上堆着的一本本厚厚的技术书,什么从入门到精通,xx宝典,xx大全,xx大师之路等等。

与此同时,他继续对崇祯皇帝说道:“这些书,我都看过,很多内容,我都有过实践,已经掌握了的。”

“真厉害!”崇祯皇帝看得赞了一句。

不过没等他仔细去看那些书,刘伟超就转回手机,看着他继续说道:“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的家乡在山里,条件不是很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我从大二开始就去实习,努力学以致用,不敢有一丝懈怠。我相信,我的努力肯定会有回报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但没有看不起,反而有一种共鸣,因为他其实也是这么想着,并一直努力去做,不敢有一丝懈怠。

于是,他便又一次赞扬了刘伟超。

说完了这个,崇祯皇帝终于给刘伟超说他的事情道:“朕已经让王德化去抓吴昌时了,就让他去收拾文官。至于朱纯臣,虽然朕也很想立刻抓了他。但是他世代公爵之位,军中门生故旧遍地,且他还掌着京营,朕暂时觉得还是不能动。等勇卫营赶回来之后再动手,你看怎么样?”

刘伟超听了,认真地想了下,当即点头说道:“我觉得你做得很好啊!方方面面都有考虑到,就和下棋一样,连对方的反应都计算在内,你就不会失败,对不对?”

崇祯皇帝被夸,也是高兴,当即笑着说道:“呵呵,那就祝我们以后都越来越好!”

“嗯,日子都过得越来越好!”刘伟超听了,也是高兴地回应道。

随后,双方都是带着不错的心情挂了通讯。

刘伟超开始收拾东西,考虑搬家了。

因为那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离得很远,在城东。而他住城西,不搬家的话,自己又没有车,光是挤公交上班就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来回三个小时,有点伤不起。

至于地铁,还在修建中,至少还要等个一两年才行。

也是这个打算,他在面试完了之后,还逛了下软件开发中心那边,有一个农民村,房租不贵,单间大概是600左右。

刘伟超坐在那里,环顾四周,不由得自言自语道:“张哥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张哥,名叫张伟江,是他的大学学长,也是合租的同伴。

其实,说是合租并不准确。

当时刚来这里时找房子,刚好遇到了张伟江。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一起打过一次篮球,就认出来了。

知道刘伟超找房子,张伟江就直接让刘伟超过来和他住。说他租的房子大,闲着也是闲着。

刘伟超没好意思,硬是每月给房租,平摊水电。

张伟江拗不过他,就一直这样了。

前几天的时候,张伟江去出差,因此这段时间,一直是刘伟超一个人住。

按照之前的说法,他该回来了,应该就在这两天,时间上也刚好。

“走之前,请张哥吃个大餐吧!”刘伟超心中想着,“虽然他不差这个,可自己至少要尽下心意。对自己好的人,可不能忘了的!”

看看时间,他没舍得点外卖,下去找吃的了。

而崇祯皇帝,明显就比较劳碌命一点了。

和刘伟超视频完了之后,崇祯皇帝就继续开始批阅奏章。用了晚膳之后,依旧是批阅奏章。

总之,每天的事情,基本上不是商量国家大事就是批阅奏章,全年无休的那种。

到睡觉的时候,崇祯皇帝去了田贵妃那边。很欣喜地看到田贵妃的脸色越来越好,只是会被田贵妃追问查害她儿子事情的进展。而后就是趴他的怀里,一次次地反复听后世的那首曲子。

对于这个曲子,显然也非常吸引她的兴趣。这让崇祯皇帝想着,是不是让刘伟超多给点后世的曲子?

第二天,通政司又收到了一大堆奏章,经过内阁和司礼监分类之后,便摆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

有一大半是弹劾东厂和西厂的,特别是东厂最多。

不但弹劾他们欺压百姓,败坏朝廷纲纪,而且还有弹劾东厂提督王德化,说他贪赃枉法,收取孝敬等等。

文官中的那些御史言官,火力最猛,文笔又犀利,如果只是看这些奏章的话,绝对会认为东厂和西厂,王德化都是十恶不赦的那种了。

有点可惜的是,那么好的文笔,如今的崇祯皇帝,压根就不去尝试着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直接不看。

还有一部分奏章,全都是各衙门向他要钱的。名目很多,有很多也确实是真得缺钱。

然而,崇祯皇帝抄家得来的这些钱,紧紧地抓在手中,一点都不给,这些奏章全都留中。

与此同时,西厂提督王承恩也来向崇祯皇帝禀告了。

39 科举的反思

“万岁爷,奴婢在外面的眼线回报,读书人准备聚众闹事,说是要营救吏部郎中吴昌时!”

崇祯皇帝一听王承恩的禀告,顿时就怒了,想起刘伟超所说得话,当即带着怒气喝问道:“可是复社中人?”

王承恩听了一愣,不敢欺瞒崇祯皇帝,连忙回奏道:“奴婢听到这消息,第一时间赶来向万岁爷禀告。是否复社中人,还需奴婢再查!”

查吴昌时的事情,崇祯皇帝是交给了东厂去做的。

西厂这边,只是替他监听宫外消息,因此,他这边的消息没有让他满意,却也没有让他生气。

就听崇祯皇帝带着严厉之色交代道:“复社的事情,你给朕盯紧了。还有他们操纵童试一级的科举一事,也给朕去查,看到底有多少地方官员参与其中!”

“奴婢遵旨!”王承恩有点惊讶于崇祯皇帝竟然知道这么多他不知道的事情,连忙回应一声,然后又有点为难地说道,“万岁爷,奴婢手中事情不少,特别是暗查九莲菩萨一事,更是只能交给亲信手下去办。如今再详查复社的话,恐怕人手不够!”

西厂毕竟刚成立,人手有限,也能被崇祯皇帝理解。

因此,他听到这个话之后,便毫不犹豫地说道:“朕准你再招人手,看上谁就用谁便是!”

有了这句话,王承恩就有信心了,立刻答应一声,随后便退了出去。

看着他走,崇祯皇帝的视线便收了回来,落到了御案之上,堆成山一样高的各类奏章,眉头顿时紧锁起来。

这倒不是说崇祯皇帝看到这么多的奏章,心中叫苦。

而是此时的他,想到了一堆的破事,让他心烦。

朝中官员,崇祯皇帝已经看得很清楚,按照太祖皇帝那会的标准,都是剥皮充草的下场;

如今这些读书人,不好好读书,不想着忠君报国,却一门心思参与党争中,还要闹事,要营救接替了张溥的吴昌时!

如果不是遇到了刘伟超,那这种种一切,就是亡国之先兆吧?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心中不由得有点黯然,也有点庆幸。

天下大事,依赖这些官员,还有作为官员后备的这些读书人来处理,能处理得好么?

突然之间,崇祯皇帝第一次冒出了这样的疑惑。

等到下午时分,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王德化匆匆赶来求见,说国子监的学生去了东厂那边闹事,还得到了一些文官支持,要求他释放吴昌时,人数众多。

王德化不敢私自处理,就特意前来请求旨意。

崇祯皇帝一听,早上的气都还没有消呢,一听这个消息,顿时就怒了,一甩手,把留中的那些奏章全都推到了御案来处理?要不要朕把地上这些弹劾你的奏章,都一一批复啊?”

一听这话,特别是皇帝的雷霆之怒,王德化直接就跪了,额头上的汗,立刻流了下来。

本来的话,他其实是存了侥幸之意,想着是不是崇祯皇帝会退一步?

结果没想到,崇祯皇帝直接发飙了!

带着懊悔之心,王德化匆匆离去,他知道,自己这一步试探崇祯皇帝的棋走错了!

如今的皇帝,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了!

就在他走后不久,王承恩又匆匆赶来见驾,向崇祯皇帝禀告道:“万岁爷,奴婢打听到了一些复社的事情,觉得很是严重。”

“嗯?”对于王承恩,崇祯皇帝的态度就好了不少。

王承恩得到示意,便立刻奏道:“复社原本是以复古之文学为宗旨,可到后来,因为多是官宦子弟结社,他们利用父辈族中关系,互通有无,发展到凡复社参与童试,地方官皆只选复社中人过试。从崇祯三年到如今,其势力从江南已经发展到京畿之地了。”

顿了顿,他立刻补充奏道:“这些事情,只要找一个读书人,都能问到。甚至……甚至……”

“甚至什么?”崇祯皇帝听得生气,便语气严厉了不少,当即喝问道。

王承恩一听,不敢怠慢,立刻把听来的消息禀告出来道:“甚至有复社中人扬言,说周延儒乃是他们送上首辅之位的。谁要敢不加入复社,以后在官场上就寸步难行!”

“什么?”崇祯皇帝一听,顿时暴怒,一下站了起来。

一个社团,不但操纵地方科举,就等于是掐断了科举的根,而且还能影响到首辅的任免,不知不觉间把他这个皇帝都当了傀儡。这样的消息,一下就把他给激怒了。

甚至可以说,这个消息,和他听到刘伟超说他是亡国之君一样让他震惊!

这一刻,他才深深地认识到,原来朝局比他想象中还要坏得多!

虽然王承恩也强调了,这些只是他听来的消息,因为感觉太过重大,就先过来禀告,还没有核实。但是,崇祯皇帝心中却明白,这些肯定是真的。

因为刘伟超就曾说过,说那个复社领袖张溥人称“民间皇帝”,便是最好的证据了。

首节 上一节 22/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开局遭李娘子逃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