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109节
正在想着时,就听到都察院左都御史黄道周求见。
崇祯皇帝心道,来得正好,便立刻召见。
不一会,黄道周就到了文华殿,在见礼之后,便立刻表情无比严肃地奏道:“陛下,微臣听闻陛下要设立什么武备堂,还要亲自出任祭酒,不知可有此事?”
这个事情,本身就是崇祯皇帝特意让人散发出去的。武备堂虽然还没有成立,但是风声应该已经传遍京师了。
对此,崇祯皇帝当然不会否认,当即点头道:“确有此事!”
黄道周一听,顿时严肃地立刻奏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武夫当道,便是祸患丛生,国之危也!”
崇祯皇帝一听,便冷着脸问道:“卿的意思,如今是太平年间?”
“……”黄道周一听,顿时就哑然了。
不过身为文官体系中的代表,他绝对不能坐视武官的地位一下拔高这么多,便避而不答崇祯皇帝这个问题,而是说道:“陛下,进士出身,尚且不能直接成为天子门生,而武夫却能如此,试问天下群臣,该如何处之?以后以文治武,可还能行之?武夫当道,绝非国家、社稷之福啊!”
换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文官原本是通过殿试,这样算是天子门生,可这种事情,其实是文官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又不是真得是其老师!
而武将这边,皇帝是祭酒,那武备堂里面的武夫,是可以堂而皇之地认为,他们才是正宗的天子门生。
这样的事情,文官不炸才怪!
174如厕这么久
码字不易,还请到起点支持正版,谢谢!
比如说催着前线决战之类的,但是,这种事情还是和那位微控专家有区别的。
崇祯皇帝这边,是钱粮无法支撑,还有臣子的怂恿,如此种种才会干涉前线,非是崇祯皇帝的性格,觉得自己的指挥更厉害而去干涉。
至少刚才的谈话中,崇祯皇帝都表示自己没有带兵打仗过,如何能当校长!
因此,刘伟超也就没有和崇祯皇帝说微控专家,运输大队长的事情。
崇祯皇帝这边,得到了刘伟超的这个建议,心中欢喜,也就没有多聊,断了视频通讯后去盘算这事了。
刘伟超则返回屋内,因为在屋里不方便接电话,他是出去接的。
回到屋里之后,他就发现,他弟在玩手机。于是,他便问道:“模拟测试能考90分以上了?”
刘伟越一听,放下手机,苦着脸说道:“哥,这么厚一本书,这么多题目,要背下来真得是太难了!”
“那你不想要驾照了?”刘伟超坐回自己的位置,然后问身边的弟弟道。
“想啊,要不然我早回家去了!”
刘伟超一听,便认真地说道:“那就认真地记,要不然,科目一都考不过,你还想要驾照?”
说完之后,看到弟弟苦着脸,他便继续说道:“我看你是根本没有好好学,下意识地就觉得这个考试太难了!其实吧,我告诉你,这个科目一考试不要看着是要考90分以上,其实很简单的!”
“哥,都说我脑子没你灵光,读书没你好,你认为简单,可对我来说,太难了!”
“屁!”刘伟超一听,有点想打人,提高了一点声音道,“难不成你是捡来的?自己不好好学,还尽找理由了!”
“不是,真得,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都这么说的,说我连你的一半都没有!还有其他人,也都是这么说的,说我们的家学习天分,都在你身上!”
听到这话,刘伟超不由得稍微愣了下。
自己和弟弟相差四岁,而村小学只有到三年级,然后就要去乡中心小学念书的,为此,自己就没有和弟弟同过校。
以前的时候,自己一直读书,对弟弟关心不够!
弟弟的成绩差,本来以为是他贪玩,笨是肯定不笨的,至少在他手工方面,就远比自己要巧,就喜欢折腾东西。
他的成绩之所以不好,很可能是被自己,被老师,被其他人打击,就下意识地抗拒学习,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一块料了。
这么想着,刘伟超就不提以前的事情,正色对自己的弟弟说道:“其实这个真不难,你试着理解地去记,不要死记硬背,来,我们一起!”
“好吧!”刘伟越将信将疑,便和他哥一起开始学习起来。
没办法,他非常想拥有驾照,将来万一有钱买车的话,能开车多好!
虽然有点抗拒学习,背书之类,但是此时还是认真地听他哥的话了。
……………………
第二天一早,崇祯皇帝这边,虽然很晚才睡,却也是精神抖擞地下旨召见京营总督堵胤锡,游击袁时中,以及勇卫营周遇吉,几个方面的代表都到期,和他们一起商议,成立武备堂的事情。
他把这个点子一说,堵胤锡有点犹豫,毕竟这种事情,以前是从未有过的。
崇祯皇帝设立武进士,这已经算是天子门生;如今要设立武备堂,亲自任祭酒,这是连文人都没有的待遇,指不定会被一大群人弹劾不合祖制了!
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崇祯皇帝所说,言之有理。用这种设立武备堂的方式,可以尽快加速京营的重整。不但如此,甚至还可能对全国各地的武人,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促使他们也努力想加入武备堂,成为天子门生!
如果没有武备堂,各地的将领,要么是祖传兵法,要么是自己摸爬滚打出来,要么自己去读几本兵书,终归是没有这种武备堂中教习更为有效!
对于眼下这种乱世,这个武备堂确实是值得拥有的。
这么想着,他便犹豫着奏道:“以陛下天子之尊任武备堂祭酒,这个实在有点骇人听闻,怕是引起世人非议,除此之外,微臣附议,这武备堂确实不错!”
袁时中、周遇吉等人听了崇祯皇帝的话,却是喜出望外,巴不得皇帝当祭酒的。不过他们长期被文官压制,或者说自从大明中后期以来,武人就天生矮文人一头,在这种心理上,他们听到堵胤锡的话,想着也有道理,便不敢说什么。
要不然,引得整个文人集团不满,那是处处都可以给武人小鞋穿,甚至都能拖累你打不了仗,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军队后勤,都是文人掌控,稍微用些手段,都能影响战事的。
这么想着,他们便有点遗憾,皇帝的这个提议,对武人来说,真得是太好了。但是,终归还是不现实啊!
可谁知,崇祯皇帝听了之后,却是态度非常坚决地说道:“这个祭酒,还能由谁来担任?以后大明高级武官,也都要在这武备堂学之。难不成五军都督府的都督都要成为谁的门生?公侯伯等爵位的也将是谁的门生?”
一听这话,堵胤锡顿时傻眼。
如果真按照崇祯皇帝这么计划的话,还真没人敢成为这样的祭酒,要不然,天下文武都出自一门,是要造反么?
换句话说,真按崇祯皇帝这样计划,那么这个祭酒就只能是皇帝亲自担任,其他人谁都不行!
可是,如果这个武备堂不是这么高级别呢?
堵胤锡正在想着这事,就听到崇祯皇帝又接着说道:“如今乃是多事之秋,可卿看看,又有多少世袭武勋可领兵打仗的?朕以为,非常有必要,设立这么一座武备堂,让大明武官重新提高自己,以免尸位素餐,养一群没用的废物!”
一听这话,堵胤锡不由得暗暗吃惊。皇上这一招,是还暗指那些武勋!这怕不是只为京营重整一事,而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他不得不承认,崇祯皇帝说得这话很有道理。
不要说那些武勋的第一代多厉害,可如今大明朝的武勋,基本上都是纨绔之辈,又有那位能上战场的?徒有虚名而已!
那些人,也该是整顿了!
而周遇吉等人听了,却是大喜。
皇帝这么坚持,并且还说明了非皇帝当祭酒不可的理由,那就是说,这个事情基本就成了。并且这样一来,那些文官也怪不到武将头上,因为这是皇帝坚持的!
并且,皇帝说得对啊,皇帝说得妙啊!皇帝说得理由充足,谁反对?
于是,设立武备堂,皇帝当祭酒这个事情,至少堵胤锡是不反对了。
至于其他人,崇祯皇帝也不理他们,只要手中握着军权,就算那些文官再能扯,还能翻了天去?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趁热打铁,直接和这几个心腹臣子商议起武备堂该教什么,这也是他为什么把袁时中传来的原因。
一如刘伟超所言,武备堂的教学内容要从实际出发,博采众家之长,有正经的官军之战,也要吸收流贼的流动作战优势,还有根据后续装备方法的改进。
为此,崇祯皇帝甚至都带了堵胤锡、周遇吉和袁时中他们去了兵仗局,先去看了下库房里面堆得满满的新式盔甲,以及部分用精钢打造出来的燧发枪。
就目前而言,护甲已经能流水化式产出,产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但是,军械方面,包括燧发枪和火炮的产出,现在还在等镗床的大量应用以及蒸汽机的应用。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燧发枪和火炮的产量才能提高,质量也才能是最好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京畿之地的所有铁矿石全部要求送到京师,军器局的匠人,挑选技术好的,也都集中到京师,暂时都编入兵仗局内,扩大规模。
并在将来合适的时候,再以这些人为种子,增设扩产。
看着热火朝天的兵仗局,看着堆满了库房的新式盔甲,还有见到精钢为材料的燧发枪,试射之后,不管是哑火率的降低,还是射程,又或者精度的提高,都有了极大的改善,更不用说,火药方面的改进等等了。
如此种种,看得他们不要太兴奋。让他们有一种感觉,皇上这是春秋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训练出一支精兵,再加上如此精良的装备,一旦出战,绝对是力压敌人的。不要说普通流贼了,就是辽东的建虏,想要对抗这样一支精锐,也绝对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不过话说回来,囤积这么多精良装备,花费的钱财,估计也是天文数字吧?
难怪皇上之前抄了那么多家,敢情这钱都花到这方面了!
他们自然不知道,这里还有科技的进步,降低了极大的成本。要不然,就崇祯皇帝那些抄家得到的钱财,也不可能产出那么多,并且质量还那么好的。
175 乱世之根源
黄道周一听,顿时如中雷击,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自己本身就是进士,又在官场之中,岂会不知道如今的进士情况。
甚至可以说,对于大明进士培养之法的演变,他是一清二楚的。
明初二三甲进士分派于六部与翰林院见习者,入六部的称观政进士,入翰林院的称庶吉士。
从大明永乐二年开始,翰林院纳庶吉士,已演变成了专门的制度,时谓“馆选”,由内阁会同吏部、礼部在新科进士中选拔年轻貌佳、才优字好者入翰林院继续学习,三年后“散馆”(毕业)分授实职。
其余进士,就是观政进士了,分别去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甚至有的时候,连五军都督府都有进士观政。
一开始的时候,这种培养进士的方式也确实还可以,为新科进士到参政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方式就变味了。
首先,由内阁会同吏部、礼部进行的点翰林就开始充满了腐败,毕竟是他们说了算。偶尔有的时候,会用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但是,大多数是这些衙门的大佬说了算。
而观政进士这边,也同样如此,腐败丛生。
这些观政进士,都不想外放,想要留在京师为官。于是就千方百计地想去三法司衙门,因为观政有个潜规则,就是观政进士期限到了之后都会留在本衙门用。
除此之外,观政进士在实习期间,还可以请假,也就是说,人家压根就不观政,时间到了就直接授官了。
观政期限,也就三个月或者半年而已,这么短的时间内,又能掌握多少从政经验?
因此,这些新科进士制度,到了万历年间开始,就形同虚设了!并且里面的腐败横行,在进士还没有当官的时候,这种官场风气之下,就已经被腐蚀掉了。
不但如此,黄道周还知道,如今存在进士中的风气,到底有多差。
多数进士皆认为,他们二十年灯窗辛苦,才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这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中了进士,不就是该放松享受了?
还有官居极品的人,也觉得他们二十年仕途小心,始得至此地位,那是不是该为自己着想,谋求一些利益?
上一篇:隋唐:开局遭李娘子逃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