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徒弟是长乐公主 第475节
不得不说,吐蕃王的确是捏住了博陵崔氏先嫡支的命脉。
被大唐所驱逐、否认的前博陵崔氏嫡支,迫切希望能够重返荣光!
跟蛮子合作固然会让名声扫地,可若是连身份都成了贱民,那名声又有何用?
“大王既是这么说,若崔某还不尽心尽力,那就是不识好歹了。请大王放心,崔某这就去联系其他五姓七望,令他们速速筹集军粮!”
他们博陵崔氏手里掌握着五姓七望的“罪证”,在这种情况下,五姓七望除了被他们要挟,乖乖掏出粮食,怕也没有别的选择。
只要不逼着五姓七望明面上站队,五姓七望就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当然了,崔先生也没打算彻底得罪这些前盟友,他打算也给他们一颗甜枣吃。
“崔先生要自己去?”吐蕃王明显猜到了崔先生的意思。
崔先生说道:“毕竟是去借大批的军粮,数目不小,只是书信或是让仆从去,他们必是不会答应的。还需崔某去一一见了他们后方的主使者,与他们一一做通了工作方成。”
原本他是打算每家只借一部分,只要数目别太少,差不多就成,只不过,有了吐蕃王的这番话,他是打算全力以赴了。
吐蕃王也看出了崔先生的态度变化,忍不住问道:“崔先生,你与本王交个底,你觉得,你能说服他们拿出多少粮食?”
“想要攻下幽州,没有一两个月,甚至更久,怕是不成吧?”崔先生反问道。
吐蕃王不得不承认对方猜对了。
“你说得不错,原本本王只准备了三个月的军粮,但来的路上就耗费了不少,还有一些,却只能省吃俭用。”吐蕃王叹道。
“这就是了。十万人,一个月的消耗,至少是二十万担粮食吧?崔某就冲着这个数去说服他们。”崔某回道。
二十万担粮食?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但若是有了这批粮食,吐蕃大军的确能有更多的时间来与幽州军耗着。
“那就请崔先生多费心了,本王等着崔先生你的好消息!”吐蕃王想了想,对崔先生说道。
“公子,我们真要去做说客啊?”次日清晨,骑着一匹马,只带着三个仆从的崔先生,准备绕路先去北地其他地方。
若是超过十人,或是吐蕃人的长相,想要绕路进入大唐境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崔先生这长相、气度、言谈举止,一看就是大唐人。
加上主仆都算上才四人,所以,他们绕路从其他地方进入大唐,是完全可行的。
他们的第一站地,是先去找了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地方就在幽州境内的清河,这里是清河崔氏的老家。
虽然清河崔氏早就通过这些代,将“触角”伸向了大唐各地,甚至也有一些出海之人、去其他小国之人,但清河对于清河崔氏来说,依旧是很重要。
所以跟范阳卢氏一样,清河崔氏也有专门的长老负责老家的事,祭田连绵,一片片的房屋形成了祖屋。
在清河,有专门的一条街,都是清河崔氏留在老家的几支族人在住。
不过清河崔氏的长老,却没住在县城里,而是住在了近郊的一个大宅子里。
说是大宅子,其实这里就是一个看起来戒备森严的城堡。
因凡是传承久的世家,都曾经历过不止一两次长久的战乱。
所以凡是世家,哪怕是小世家,在“根”所在的地方,往往都建有城堡。
这城堡,往往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城池,外面有护城河,前面有吊桥。
说是城堡,里面也像是个大庄子一般,有一些田地,可以在自己种植一些高产的粮食,可以养一些鸡鸭鹅。外围是高高的几层,既是房屋,也是储兵之处。
清河崔氏作为五姓七望之一,自然也是如此。
崔先生带着两个仆从,四人骑马抵达城堡外面时,崔先生就道:“去叫门。”
吊桥是吊起来的,若是里面的人不放行,他们这四人也没办法游进去。
“里面的人可在?我家主人乃是博陵崔氏子弟!还请向你家主人禀报!就说,博陵崔氏的崔七郎到访!”
随着这一声喊话,里面的人顿时就听到了。
听到的人也迅速将这个消息传递给了里面的主人。
住在这里的长老,名叫崔游山,他微微蹙了下眉,坐在椅子上却没动,只自言自语道:“博陵崔氏?崔七郎?哪个崔七郎?”
若说他认识的那个崔七郎,不是死在了流放途中吗?
若说是现在这个博陵崔氏的七郎,他都不认识啊,对方为何会突然出现?
“你可看清外面的人了?”崔游山问道。
仆从恭敬回道:“老爷,小的看了,似乎……似乎有些像过去的那位崔七郎。”
过去的那个崔七郎?
崔裴良?
这么说,当初崔裴良其实没死在流放途中?
甚至其他被流放的博陵崔氏嫡支子弟,也大多存活下来了?
也是,博陵崔氏可是与他们清河崔氏一样,都是五姓七望之一,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后手呢。
“他们就来了四个人?”不过,出于谨慎,崔游山还是又问了一下。
“是,他们就来了四个人,骑了四匹马。”仆从忙回道。
“只来了四个人……好!”崔游山立刻说道,“请他们进来!”
随后,就直接去了议事厅,让人去准备茶点,等着那位“崔七郎”进来。
等到“崔七郎”只带着一个仆从从外面走进议事厅,崔游山上下打量他,顿时露出惊喜之色。
“哎呀!竟真是七郎!七郎,快坐下说话,与我说说你是如何逃出去的,你父兄他们可还好?”崔游山忙说道。
崔裴良也没去管面前这人的惊喜,是真心还是假意,他一笑,先朝着对方行了个晚辈礼,随后才坐下,对崔游山说道:“伯父,一言难尽啊。”
随后,就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遭遇。
崔裴良自称,因着被流放的地方比较多,很多嫡支子弟都被分散开来,有的遭遇惨,有的则因为后手到位,而被替换了出去。
第六百二十八章 小皇帝的狗?
“……我家被救走的,除了侄儿,就只有侄儿的三哥、五哥,其余人都……”
这话说完,崔裴良的神情也略有些伤感。
但这话传到了崔游山的耳朵里,却仿佛是另一个意思了。
博陵崔氏光是崔七郎家,居然就逃出去三个人?而且还都是成年的嫡子?都是有点本事的?
看来,博陵崔氏前嫡支,也不是彻底完了啊,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想明白了这一点后,崔游山对着崔七郎就更加热情了。
一阵嘘寒问暖之后,两个人就开始了互相试探。
崔游山知道,能够让逃出大唐的崔七郎再次回来,还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这件事,一定不是小事。
再联想到不久之前他就得到的消息,吐蕃大军已兵临城下,在幽州关卡外盘踞了。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恐怕崔七郎这次来,就是来做说客的!
不过,博陵崔氏前嫡支虽支持吐蕃人,这在崔游山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毕竟博陵崔氏前嫡支已经在大唐境内无法立足了,想要重新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只能另辟蹊径。
支持国力强大的吐蕃王,在崔游山看来,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这个“不错”,是对着已经几乎一无所有的前博陵崔氏嫡支子弟而言!
对还拥有着一切的清河崔氏而言,那自然是下下选了!
除非是脑子进水,否则,谁会在眼下,就站队,还是去站现在的那位吐蕃王?
他们五姓七望一直关注着吐蕃的情况,若说吐蕃王前几年,那的确是有着明主之相,在崔游山看来,也没比李世民差到哪里去。
可就在三年多前,这位吐蕃王在长安城跟秦阳对上了,遭了雷劈!
这一劈,不仅让吐蕃王身负重伤、名誉扫地,还让吐蕃王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时机!
那三年,可以说,是相当关键的三年!
若没有这次的雷击,哪怕没能在长安讨到李世民的便宜,讨到大唐朝廷的便宜,但至少不会因为重伤而失去对吐蕃的管理权!
丧失了直接的管理权,只能躺在病榻上养伤,这样的一件事,对于一个年轻力壮的雄主来说,简直是极大的打击!
这打击,不仅是打击了跟着雄主的那些人,让吐蕃的政权变得有些暗流涌动起来。
更是让吐蕃王这个雄主,性情大变!
过去的吐蕃王,那真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雄主!肉眼可见,只要再过几年,怕是吐蕃周边的小国跟部落,都会心悦诚服地归顺吐蕃!
可现在?
吐蕃依旧是强大的,却已是隐隐透出了一点日落西山的颓态。
只不过这颓态不是那么明显,但五姓七望在吐蕃也要是有着一点情报来源的,通过分析,他们不得不承认,他们之前可能是看走眼了。
这种情况下,他们巴不得跟吐蕃人撇清关系,怎么会继续与他们拉拉扯扯,勾勾搭搭?
崔七郎活着自然不是什么坏事,可对方若是以为,来这么一趟,就能让清河崔氏答应做吐蕃人的内应什么的,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七郎啊,你这次来,可是为了吐蕃人?”想到这里,崔游山就没再继续敷衍下去,而是直接单刀直入,开口问出了这个问题。
崔七郎叹道:“伯父果然慧眼如炬,看出了侄儿的来意。”
“七郎,你与三郎、五郎既是逃离了中原,就不该在一两年之内再回来。时间长一些,待这里的人都忘却了当初的事,你们或是换个身份,或是在外面寻个地方东山再起,都可以。甚至我们其他几家,也一直在找机会为你们翻案。你们也完全可以利用手里的人脉,搜罗一些证据,待几年后,找个机会,未必没有翻身的机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而且,再如何说,你也是博陵崔氏子弟,身份贵重,你说,你们又何必与那些蛮人为伍?那些蛮人岂是好相与的?”
作为世家子弟,崔游山自然是看不上吐蕃人的。
哪怕是吐蕃王,在他眼里,也不过就是地位高一些的蛮人罢了。
崔七郎再次叹道:“伯父所言,侄儿何尝不知?可侄儿每每想起父母之死,想到其他兄弟姐妹,就心痛难忍。除了我们这些人,其他试图逃离的兄弟都被格杀当场,而侄儿母亲、姐妹,在得知被贬之后,就殉节了。光是我一家,就是上下六十八口人……这些人命,焉能用一句轻飘飘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来劝说?”
“至于身份贵重……我等现在流亡在外,还有什么名誉可言?除了复仇,别无他想!”
说完,见崔游山还想说什么,他更是懒得再装下去,直接说道:“况且,伯父真觉得,我博陵崔氏嫡支一脉,还能靠着唐皇翻案?让我博陵崔氏落败至此的,不正是那李氏皇帝?”
“因五姓七望曾联合其余世家,掀翻了前朝,你觉得,李氏皇帝上位后,岂能不对五姓七望有所忌惮?之前不过是怕步了前朝后尘,所以一直没有做什么,现在有了底气,必会陆续对其余世家动手。除非世家对那李氏皇帝俯首帖耳,但你们可愿做一个小小皇帝的狗?”
这番话说得,可是实在不客气!
上一篇:人在书中:开局绑定曹贼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