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962节
年龄大了,不像以前那样可以肆无忌惮冲凉。
等洗完澡,才慢慢开始用膳。
柳如是在一边说道:“各地的无线电都收回来了。”
“都怎么说?”
“地方产生了一些冲突,有一些人受伤。”柳如是答道。
“陛下,要不要礼部出面,将这些地方的人问责?”
“问不了责的。”崇祯说道,“这件事礼部又不是在台面上光明正大的让他们去做,若这个时候礼部出来,就把事情性质上升了。”
他想了想,补充道:“对于舆论的应用,礼部要做到不着痕迹。”
“我是担心,冲突被扩大,有心之人在里面故意把事件更加对立,一旦失控就不妙了。”
皇帝说道:“我知道你的担忧,礼部不要明面上参与进来,但是,可以接住各地的报纸,去斥责对民众动手的治安人员。”
“另外,这件事到这里,基本上算是达到效果了,可以慢慢撤回来了。”
“对了,撤回来不要强硬地撤,让他们自己慢慢消散,跟各地的组织者交代,务必要做好事后的处理工作!”
“好,我会跟他们说明的。”
崇祯突然问道:“有出现冲击商社和商行的吗?”
“有。”
意料之中。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
第1117章 将资本家摁在地上来回摩擦?
在这场舆论战中,一定会出现局部失控的现象。
没有人能绝对控制宏观事件的细节。
正如社科院的王夫之所说:在发生大规模冲突的时候,有几类人会将事情推向极端化。
一、投机分子们。他们会出现政治利益,而站出来,迎合大多数人,借此在大多数人中取得好的名声,从而为自己增加威望。
例如有人一定会迎合那些热血青年,说他们愿意听的,但实际上这些人自己未必认可自己说的。
只要大众爱听就行,这就是赚钱和为自己提供声望的好机会。
这部分人很聪明,一般都是读过书的人。
他们深知迎合大众可以获利。
他们在这中间推波助澜。
二、一定会有一些很穷,且又坏又懒的人,参与进来,举着政治正确的大旗,借此机会,对商社和商行打砸抢夺。
这些人并不蠢,他们知道这样可以获利。
他们只是纯粹的懒和坏。
三、有一群头脑发热的人,被第一种人持续煽动,然后开始盲目地冲击。
当群体的激情高涨到一定的地步,原先的理智就开始失控。
王夫之总结了这三点。
并且他还写了关于这件事的总结给皇帝。
崇祯看完王夫之写的,不由得感慨,王夫之就是王夫之,不愧是历史上出名的思想家。
他总是能很快抓到事情的本质。
人是一种动物。
早期的智人可能出现在250万年前。
人类文明也不过诞生了几千年而已,相对于智人的诞生时间,实在太短。
所以,人类身上还保留了太多原始狩猎时代的习惯。
例如在狩猎时代,人类为了提高野外生存,大脑会对周围的事物做出快速判断,并将这些东西标签化,以此来推断环境的危险程度。
是否继续前进,还是撤退。
所以,贴标签其实是人类在漫长的狩猎时代进化而来的思维习惯。
但是,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社会开始诸部变得复杂,许多事情的真相已经不是眼睛看到的那样了。
然而,人类的思维习惯还保持着看见之后,贴标签的习惯。
所以,一般人如果不经过思维的深度训练,根本无法察觉到自己是不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被利用了。
或者说,一般人极其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二级理论中。
例如这一次的游行中的一些人,一定会认为资本家就一定是坏的,一定是罪恶之源,就应该把他们吊死。
你看,这里的资本家,就被贴上了“坏”这个标签。
然而现实情况是,大明朝有无数商人,有许多商人每天起早贪黑,也就赚那么一点点钱而已。
而且,还有一些商人,通过辛苦打拼,总算生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他们将粮食分配到各个需要粮食的地方,让许多人吃上了饭。
从社会公德上,他们的行为反倒做了好事。
却被一部分人也贴上了“坏”的标签。
一般人是不会去思考或者分辨这些的。
什么叫假大空的理论?
就是那种上来就说这个一定是坏的,那个一定是好的,那个是一定有用的,这个是没用的,有些人该去死……
他们不会去了解底层逻辑运转。
事实上,崇祯也多次跟李岩说过,国朝要在意识形态上遏制资本,但绝对要好好利用资本,要好好和这些资本达成合作关系。
站在他这个21世纪的人的角度来看,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股力量,企图解决人类的饥荒、疾病,企图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好。
其中包括宗教,包括佛学、儒学。
然而,事实上就是这些都没能解决饥荒、疾病,也没让人类生活变更好。
倒是资本的出现,快速以残忍的速度拉动这个世界,在鲜血中屠杀,最后出现一批遏制资本的力量,达到某种平衡后,人类进入21世纪。
21世纪的人类,在各个方面,全面碾压过去的时代。
当然,生活在21世纪的人类,一定会说我们活得多累啊。
然而他们不知道古代一场瘟疫就可能夺走他们的命,或者他们会天天待在田里被地主压榨,又或者活活饿死。
所以,资本这东西,要好好使用它,同时管控住它。
这对整个国家都是有利的。
六月下旬的时候,各地的报纸开始走上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对某些治安队的暴力行为提出点名批评。
当然,同时对那些冲击商社的人的行为提出批评,并且各地官府也开始逮捕那些随意冲击、打砸商社的人。
与此同时,报纸上大面积出现了对资本家的点评。
这就是他张凡的套路。
资本不是要抬头吗?
来来来,看看民心对你们是什么态度?
来!都给朕仔细看清楚,民众对你们是什么态度?
看清楚了吗?
看清楚了吧!
知道自己的角色和地位了吗?
这种手段,比朝廷仅仅用司法去惩罚,要更加威慑力。
为什么?
逻辑何在?
告诉你,资本真正忌惮的不是皇权,而是民众,是联合起来的民众。
资本的利润来源于市场,市场是由民众组成的。
资本的手段是对上弱化官府管控,对下分化民众。
然而,张凡让这些资本家看到了一点,目前大明朝的民众,他们分化不了!
因为最核心的民生产业,都掌控在朝廷手中,资本分化不了!
进入六月底,各地的官府报纸开始杀入这场舆论战后,一些地方的牛鬼蛇神也开始被陆陆续续收拾掉。
到了6月25日,大理寺公布了陈志等人的处罚结果:处死。
并且上海的治安司开始查封陈志等人商社,并且开始查处其中一些偷税漏税、作奸犯科的事。
一条条罪名在接下来被陆陆续续公开。
民众要的不就是这个结果吗?
依然官府的结果开始公布,有游行自然也就慢慢开始消退。
到了七月的时候,各地基本上都停了。
这次事件,几乎将资本推到前台上,被许多人吊起来又抽又打又骂。
丁在年:“我没有想到,狗皇帝居然能用这一招,无线电波,竟然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管控。”
第1118章 大明朝的威慑平衡?
王夫之在他的《大明阶级史》这样记录了关于“太子案”。
他写道:太子案的起因是日益崛起的资产阶级一次野心勃勃的权力阴谋,这件事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揭露了资本家对官僚的腐化。
但王夫之随即又写道:太子案中,皇帝在国朝建立了一种新的威慑平衡,既在朝廷的主控下,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威慑,大游行,让资本家第一次尝试到了除了朝廷以外的第二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