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当暴君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92节

当然,如果是单纯的这样发招募函,并不一定会有多少人来,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金融学院是做什么的。

但是,如果加一个补充条件就会有很多人趋之如骛了。

什么补充条件?

凡是在金融学院,毕业后,可以加九品官职。

不要觉得九品官职小,这可是有正式品阶的,吃皇粮的。

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三日,大明日报的头条就刊登了这个消息。

当天下午,北京大学门口就挤满了人。

接下来几天,顺天府、保定府、真定府一共80个举人,进入了北京大学金融学院。

只要人来了,一切就好办了。

怎么个好办法?

当然是集体做培训。

本身银行刚开设,许多事情并不复杂,只需要集体培训一段时间,让所有人依葫芦画瓢,遵守规则,基本上也就可以上岗了。

这件事就是按照这样在往前推当中。

不过,在八月八日这一天,皇家银行正式宣布对农民开放贷款,每户家庭最高可贷款9两。

按照每亩田一两的价格来核算的。

还款方式当然是按照按照半年一次偿还,无法偿还者,则收回田产。

办理贷款的方式也很简单,由贷款者、卖田者,到银行筹办签字,银行直接将钱支付给卖田者。

此后田产归贷款者,由贷款者按期偿还,如果逾期超过两期无法偿还,则执行违约责任。

这个消息在八月八日刊登到了报纸上,立刻在顺天府引发了轰动。

所有人都奔走相告,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崇祯大一早收拾了一下,就跑到皇家银行对面的茶楼坐着了。

理论上来说,今天可是大日子,银行正式向民间放贷,通过民间良田重新分配的市场需求,来拉动银行业务。

这绝对是崭新的一页。

银行业务一旦真的铺开,将会带来以下几个巨大的改变。

一、催生延伸职业,例如银行经纪人。地主要卖地,不是谁都愿意进城的,就有一批经纪人可以下乡挨家挨户办理业务。

但是因为刚开始仅仅涉及到田产,田产本身的利润不高,所以首批银行业务员的薪酬肯定不高。

但是,大明朝游手好闲的人太多,能有收入,已经谢天谢地了,这个时候谁还嫌弃呢?

二、一旦形成全民意识,等大明进入商业社会,技术进步,创造更多产业后,将会引来喷发。

甚至国家在出动军队收复故土的时候,可以以银行的形式发布国债。

总之,一旦银行业起来了,商业的爆发就不远了。

崇祯一边喝着茶,一边在到处观察。

下面有人在运输水泥到城外,城外正在建造更多的学校,甚至还有体育场、歌剧院,马球场等等。

现在的北京城,可比三年前要热闹许多。

由于朝廷搞基建,游手好闲的人是明显少了不少。

等到中午的时候,银行门口已经挤满了人,都在了解银行最新的贷款政策。

甚至有地主老爷举着牌子,牌子上面写着:有良田可卖。

有人现场就拉着地主老爷进去找人办理了贷款业务。

当然,由于这里面涉及到大量个人信息,所以,这一天,国税局的人都出动了。

你王老爷说你下面有田,我怎么可能相信你?

国税局都有统计登记,所以,今天银行里格外壮观,国税局的人一个个在核对个人信息,核对完再登记贷款者的信息。

总之,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作。

为了维持治安,崇祯一大早上就调动了京卫军来银行附近驻点。

眼看着下面乱成一锅粥,崇祯悄悄跟王承恩说:“你去跟侯世禄传个话,让他把下面的秩序整顿一下,这里是银行,不是菜园子,要讲规矩。”

“是!”

王承恩立刻便出去,找到了侯世禄。

自宣府案后,侯世禄就被调回京卫营了,听说王承恩的话,立刻便行动起来。

大概半个小时后,银行门口的秩序总算被整顿好。

一些围观的吃瓜群众也被“安排”到远处。

而朝中某些大臣也早早出来围观,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

他们依然无法接受银行这种新鲜的东西,都觉得这其中隐患太大。

前宣府总督沈棨就在人群中,应该说他现在的名字叫李清臣。

他戴着帽子,遮住脸,没有人认出他来。

他注视着银行,心里想着,陛下真是在改天换地啊!史书中从未有过这样的记载!

如果不是他见识到了水泥路的便捷,被如今皇帝的文治武功深深震撼住,他也绝对会认为银行是瞎扯淡。

现在的沈棨,应该说李清臣,心里不会再有其他想法,他很快就会上路,南下,潜入安南,去完成他的任务。

到晚上银行关门的时候,大概有80个人办理完了买卖贷款。

那些手里扎着田,入不敷出的地主老爷,心里也高兴坏了,终于可以把田都出售出去了,只要出售到100亩以下,每亩的税就只需要0.09石了,这样就不会亏本了。

崇祯松了一下口气,总算是多方共赢的局面了。

他也打道回了皇宫。

总体来说,还算顺利。

三天后,那些在北京大学金融学院培训的80个人,就去银行去实习了。

这下大家才真正知道“金融”是什么意思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八月底。

顺天府的田每天都在重新洗牌,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而前线也传来消息了。

什么消息?

卢象升快到京师了。

建军节马上就要到了。

第118章 第一个战略闭环,金融农业与大明粮食储备局

银行和农业结合,崇祯给这个产业取了一个新名字,叫金融农业。

八月九日,大明日报的头条就刊登了“金融农业”的概念。

一时间,北京城大街小巷都开始热议起来。

皇帝亲自取了名字,小老百姓们当然都觉得新鲜有意思。

有人出门就问:“金融农业,你参加了吗?”

还有人逢人谈论这“金融农业”,虽然还有许多人并不知道“金融农业”到底是什么东西,但大家就觉得新奇,而且是天子提出来的。

八月十日,大明日报头条依然是“金融农业”,但是这一次不是介绍“金融农业”是什么了,而是提到金融农业对大明朝的影响。

什么影响?

当然是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有了田。

不乏赞美之辞:开天辟地,恩泽万民,四海祥和,国泰民安……

八月十二日,银行门口的人明显多起来,门口甚至专门摆设了引导排队的木栏,有不排队的,就被京卫军拖出去,扔到人群外。

慢慢的,大家也养成了排队的习惯。

崇祯坐在皇宫里,每天都有人来给他专门汇报银行的事。

这一天天,买田的人逐步增加。

证明这个模式有效果啊!

接下来,复制到其他地方去就可以了。

八月倒是过得还算顺利,整个月北方的几个省的省府都在准备皇家银行办事处。

金融学院实习生也见证了京城皇家银行业务的迅速崛起。

在八月中旬的时候,第一批银行经纪人正式上岗了,人数不多,也就三个人。

这三个人都是什么人呢?

都是之前在北京城做倒手买卖的,能说会道。

分别叫张奎,李二,刘大行。

本来以陈子龙这读书人的性格,自然是要去找读书人来的,可是发现丫的一说要做的事情,大家都不愿意来了。

最后崇祯就给了建议,去找那些专门以倒手买卖为生的人来,陈子龙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找了这仨。

可没想到啊,皇帝居然亲自接见了这三个人。

这三个人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见到当今天子。

简单了闲聊了一些,便让三个人去了皇家银行上班。

崇祯对陈子龙的道:“这用人,大可不必拘泥于才学,毕竟银行是新生的事物,许多人还等着它垮掉呢。”

“陛下教诲得是,臣必当铭记于心。”

用那三个人肯定也是有原因的。

首节 上一节 92/10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集美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