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90节
说到底,就是要加速大学的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理论是从学术层面走出来的。
将新学的教材审批完后,崇祯就让人送到礼部去了。
今天实在有些乏,也懒得再多动脑筋,崇祯转身便去找皇后周婉言。
造船的事,明天再说吧。
等崇祯到坤宁宫,看见周婉言正在自己织衣,果然如史料上记载一般心灵手巧。
周婉言是小家碧玉类型的妹子,性格温和,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坤宁宫织衣绣花。
历史上的周婉言其实挺可怜,堂堂一国之母,经常穿的都是补丁衣服。
不过那是历史上的事了。
“夫君,你来了。”
“婉言,你又在织衣。”
“懿安皇后最近画了一些好看的画,我想着把它们绣在衣衫上面会很好看,就自己动手了。”
崇祯发现一边竟然还摆放着北京制造局新研制出来的纺纱机。
没错,那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珍妮机。
去年的时候,北京制造局在穿越者崇祯的图纸启发下,就做出了初版。
周婉言这里的就是初版。
珍妮机是普通纺纱机工作效率的8倍,只是这东西还有些地方要做微调,徐光启跟崇祯说今年9月可以正式量产。
发现皇帝在看一边的珍妮机,周婉言道:“王承恩跟我说北京制造局做出新的纺纱机,臣妾好奇心来了,便借了一台过来,夫君不要生气哦。”
崇祯将周婉言抱在怀里,感受到柔软的身体,鼻尖闻到她身上特有的体香:“你喜欢什么,以后就跟王承恩说便是,这些小事朕怎么会生气呢。”
“夫君,你日理万机,还跑到臣妾这里来……”周婉言说话间,脸上已经飞起两朵红云。
“理万机是谁,朕可不认识她呀。”崇祯已经完全变了一张嘴脸了,平日里跟大臣的那一套,在周婉言面前全部都不见了。
“夫君说什么呢,臣妾听不懂。”
“婉言,你知道吗,经常保湿,对皮肤好,滑嫩滑嫩的。”
周婉言眨巴眨巴眼睛看着崇祯:“嗯?”
崇祯明摆着老流氓欺负女生的嘴脸,继续道:“婉言,朕有许多话想对你说,但又发现话到嘴边,就堵住了,没办法啊,只能嘴对嘴对你说了。”
崇祯穿越之前28岁,在这里过了三年,现在心理年龄应该是31岁了,而周婉言呢?
才19岁。
这是臭流氓典型的调戏小女生啊!
“夫君,你为什么在脱衣服?现在才傍晚哦,夫君的身体……”
周婉言话还没说完,两片樱桃小嘴已经被堵住了。
过了一会儿,就莫名其妙到床上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周婉言的呼吸声明显加重,周围到处都是她的体香。
青丝贴在娇嫩白玉一样的脸蛋上。
“夫君累不累,要不要换一个姿势,臣妾在上面。”
“不用,就这样挺好。”
云雨之后,崇祯就留在坤宁宫,和周婉言一起吃晚饭,而且今晚直接就在这里过夜了。
“懿安皇后的画越来越漂亮了,她最近经常去北京大学的艺术学院。”
崇祯轻柔地抚摸着周婉言的长发道:“婉言要不要出宫去逛一逛?”
“夫君倒是提醒臣妾了,秀英说咱们可以在宫外开一家卖女子衣服的店,这样就会有很多人可以穿上更好看的衣服了。”
“要很多人穿上更好看的衣服倒不必亲自开店,朕倒是有个想法,现在北京城外正在兴建的歌剧院,等建成之后,可以把你们设计出来的衣服拿过去做展览。”
周婉言顿时眼睛一亮:“这样真的可以吗?”
周婉言担心也是有道理的,明朝的女子社会地位非常低,连她这个皇后都绝不敢有这种想法。
“朕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朕说行就行。”崇祯溺爱地轻抚着周婉言的长发,“以后每一季都可以出一款新的衣服,各地的人来展览。”
见周婉言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崇祯也为她开心。
人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既然妹子有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当然要全力支持。
就像张嫣喜欢绘画,崇祯就鼓励她以后多去艺术学院一样。
第二天一大早,崇祯就坐着马车出宫了,他要去北京制造局。
第115章 大明战船
一大早,军委会、科学院的核心大臣就在北京制造局门口恭候多时。
昨天晚上徐光启就收到了皇帝的传话,让他准备好大明朝目前所有的船的文档。
以大沽口和杭州湾作为反面教材,海禁在以后肯定是要逐渐打开的。
海禁其实很难真正全面禁止人们不出海,反倒造成了朝廷海防的空虚。
你还别说,在正统的历史上,崇祯十年,就在南中国海域爆发了明英之战。
什么是明英之战?
当然是大明朝和英国之间的海战,大明水师对战英国海军。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明朝胜利,英国被迫赔款2800两(约182万元)。
是不是觉得英国战败,还赔款了,大明朝很牛逼?
的确!
这场战局是值得被记录下来的。
不过,历史的真相永远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不能用一加一等于二的思维去看历史。
因为历史也是有逻辑的,任何一场历史事件都和时代脱不了关系的。
七年后,也就是崇祯十年的海军胜利,只不过是天朝海军最后的光辉。
欧洲的海上军事实力随着欧洲大陆三十年战争重新洗牌,以及火器的提升,开始爆炸式增长。
而且,随着这场战争的胜利,南中国海域的郑氏集团越发壮大,变得不可遏制,台湾海域的局势也变得十分复杂。
无论是对未来的焦虑,还是对眼下南中国海域那些不受朝廷节制海盗的忌惮,崇祯都需要开始布局海上了。
国家的战略,不能等对方打到门口才开始制定,那样就晚了。
崇祯从马车上下来,诸位大臣行礼道:“臣等参见陛下。”
“都免礼吧,进去说。”
北京制造局的建造越来越完善。
工部下属的火器局已经全部搬迁到北京制造局,大明朝目前所有的火炮、火枪、刀、铠甲等军备,都在这里生产制造。
崇祯快步进了议事厅,大臣们分坐两边。
桌上摆着目前大明所有船只的建造文档。
徐光启说道:“陛下,目前清江督造船厂有匠人5360人,去年造船600艘,其中海船50艘,河船550艘。”
他说的清江督造船厂是大明朝官方直营的造船厂。
是明成祖朱棣一手打造出来的。
当年郑和下西洋,需要巨量船只,朝廷就在南直隶和福建设置了两个造船中心。
其中南直隶的清江督造船厂规模最大,据说有四个总厂,82个分厂,厂区沿河运绵延延展,长达23里。
可见明朝船只的建造之发达。
据说明朝半个世纪就有3万多船下水。
不过,发达归发达,但真正要进入海洋时代的合格战舰,却比较少。
这件事现在不敲定下来,崇祯就会被杭州湾和大沽口的缺口搞得睡不着觉。
崇祯道:“河运的船先放到一边,咱们今天只讨论海船。”
有制造底子,崇祯不必过多担心,产能绝对是充足的,河运的船只无非就是做漕运,漕运虽然重要,但只要几条主干的水泥路能打通,连接中原和四方,大明朝的交通运输会有质的飞跃。
反观漕运,仅仅是大运河,就设置了十来万人,而且已经没有继续往上提升的空间了。
所以现在重点是海船。
现在袁可立在山东,也急需大量的战船重新组成舰队。
徐光启道:“目前海船每年制造出约50只,最小的长约八丈,最大的有十六丈。”
“用新的度量。”
“是,目前海船每年制造出约50艘,一号二号俱名福船,势力雄大,便于冲犁,长有50米,吃水二丈(6.6米)”
“二号福船,吃水最少一丈(3.3米)”
“三号哨船,又称草撇船,长有15米。”
“四号冬船,也叫海沧船,吃水七八尺(2.475米)、”
“哨船与冬船比福船小,便于攻战追击,海沧船吃水七、八尺,风小亦可动。”
“五号名鸟船,六号名快船,船与快船又称开浪船,开浪船又更小,吃水三、四尺,容纳三十到五十人,便于哨探!”
“福船上装备大发贡、碗口铳、鸟嘴铳、喷筒等大小火器。”
徐光启可谓是介绍得非常详细了。
崇祯道:“目前登莱的战船主要是以什么船为主?”
“回禀陛下,主要以海沧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