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当暴君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704节

主要还是粮食和交通,以及改善农村的现状。

至于陕西能否成为轻工业制造中心,崇祯暂时没有报太大指望。

毕竟关中的自然资源开发过度,材料不足。

倒是湖广省和四川省在这方面的资源明显更加雄厚,到时候由这两个地方承接,完全可以满足对西域的供应。

听完后,官员们还是一阵迷茫。

崇祯也仔细听了官员们反馈的问题。

各种问题都出现了。

例如铁矿局说自己找到的铁矿有限。

农务司说陕西每年的粮食无用消耗非常大。

商务部说陕西的私人商社数量很少,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做生意。

而所有的问题都在指向一点:陕西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穷,太穷了。

官员们几乎在喊穷。

投了那么多钱进来了,还是喊穷,还是没有成效。

前几年,施凤来就带着一群官员去湖广省和河南省分别做过考察。

武昌作为经济特区,是内陆经济模式的前沿重镇,本身就是准备打造成标杆,让各地学习的。

官员们去武昌和开封考察之后,只有一个结论:这两个地方……太他妈的的有钱了!

粮食充足,商业发达,轻工业发达。

而回到长安,只有一个感觉:穷!太他妈的穷了!

这几年,施凤来和伊尹也是想破脑袋搞发展。

伊尹说道:“陛下,臣不敢隐瞒必须,咱们这些年,向武昌学习,向开封学习,但进步依然有限。”

说到这里,大家都很迷茫啊。

皇帝你说的那些目标大家都知道,可是具体怎么实现呢?

崇祯说道:“你们都记住,做事不能照葫芦画瓢,你们得分析事物内在的逻辑。”

“施凤来,武昌你也去过了,开封也去过了,你说说这两个地方有那些优势,这些优势有什么相同点?”

施凤来说道:“陛下,开封和武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粮食产量丰富。”

他说的没错,开封地处中原,河南是粮食大省,早些年的新政,李岩担任河南布政使,把河南的农业治理得仅仅有条,这些年开封快速发展其实就是李岩当时在任的时候打下来的基础。

而武昌的西面则是江汉平原,鱼米之乡。

湖广熟而天下足,这是明朝的谚语,不是说着玩的。

“所以你们就在陕西各地搞农业,这是正确的。”

“大力生产日用品,也是正确的。”

“老百姓现在赋税很轻,能吃饱饭,但是手里没有多少钱。”

“你们想修水泥路,但是发现水泥路的工程里,许多工人饭吃不饱,因为粮食有限,这些都陷入到死循环中了。”

皇帝平静的声音传达到每一个人耳朵里,大家都期待地看着皇帝,都希望皇帝能指出一条明路来。

那到底有没有解决陕西困局的办法呢?

当然有!

崇祯这一次来,就是为了激活陕西省!

第810章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技术革命的作用

陕西现在很符合古代的农业社会的小农经济形态。

就是农民自己把田种好,刚刚够自己吃,也不会拿去卖,交税也有的交。

一句话,自给自足。

目前陕西状态稳定,但就是缺乏活力。

北京社科院的人发表过期刊,说陕西人比较保守,对新政的意愿不高,满足于现状。

这个观点还被不少大臣接受了。

例如内阁大学士、陕西巡抚施凤来就承认了这个观点。

而刚刚进入北京大学的新一代学霸王夫之则发文公开反驳这种谬论。

王夫之表示,陕西之所以不温不火,其实还是受限于粮食产量。

他一句话就犀利地指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

粮食的根本原因,其他的都只是表象而已。

但是朝堂上的人沉迷于地图炮。

关于地图炮,可以追溯到周朝。

中原诸侯国对楚国、秦国等诸侯国的蔑视。

到了秦汉也一直没有消除。

隋唐自然也免不了,什么关陇军事集团,什么河北集团等等。

宋朝的时候,地图炮更是在朝堂上开出来。

司马光就曾经公开表示南方人一肚子坏水,尤其以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政治投机分子吕惠卿为例。

到了大明朝,呵呵,南北对立就更严重。

现在朝堂上有不少南方人,他们看到陕西这些年不温不火,当然就会说北方人不适合经商。

这就是扯淡了,山西晋商可是很有名的。

山西这些年把盐、茶叶、丝绸运输到宁夏、甘肃。

甚至现在嘉峪关的某个军官能喝上茶,也得感谢山西商人。

山西商人能吃苦,能长途跋涉。

那陕西为什么不行?

要知道,汉唐陕西可是天下的中心,商业自然也是十分发达的。

崇祯看着这些官员,他说道:“诸位不要急,也不要气馁。”

“朕知道诸位很辛苦,一直在想着办法解决问题。”

“朕这次来不是白来的。”

“你们知道武昌和开封粮食多,所以老百姓有大量的余粮,于是各地都有粮商收粮食去卖。”

“而陕西,连修水泥路的时候,商人都没法提供多余的粮食给老百姓吃。”

“归根结底,就是粮食不够,又要从陕西运输粮食到甘肃和宁夏,留下来发展经济的就自然不多了。”

“朕知道你们心里有怨言,为什么一定要用陕西哺育甘肃和宁夏?”

“朕必须说明一点,长安在未来,一定是大明朝最大的府城之一,它可以和南京、北京、苏州并列,甚至它的规模不必武昌小。”

“无非是现在遇到了一些难题。”

“如何解决?”

“现在从武昌也修了水泥路到陕西,粮食还是无法满足陕西。”

“依朕看,打通交通本身没有问题,只是交通的效率还不够高,多修几条路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且未必能快速解决一个省的粮食问题。”

“所以,要增加新的交通方式,一种效率更高的交通方式,将陕西的粮食充裕起来,这就是突破口。”

施凤来说道:“陛下,您说的新的交通方式是……”

“就是朕在信中跟你说的,北京科学院很快会有人过来,你们不必担心。”

“陕西的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

众人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疑惑,但听皇帝的话,逻辑上是没有问题。

现在通了几条主干水泥道,但根本不可能满足整个陕西省。

要知道,陕西省有11个州府,数百个县。

在农业时代,自然是陕南更好一些,有大量的良田、茶叶,还有各类农作物。

但问题就出在给甘肃和宁夏调度粮食上。

调度粮食,有大量的浪费和损失,给原本就不富裕的陕西雪上加霜。

见诸位还是疑惑,崇祯说道:“北京现在正在修铁路,陕西铁路局也将成立,一旦铁路修建完成,从江汉平原的粮食,将源源不断运输到陕西来,不会有问题的。”

“陛下,为何铁路?”

“等修好了诸位就知道了,诸位现在先把心放在肚子里。”

为什么说铁路修好了问题迎刃而解?

你想想啊,两条铁路来回,可以开条十几班列车,源源不断托运。

人工托运有风险,人工还要消耗粮食,而且还慢。

铁路一上,陕西的粮食还愁?

粮食问题一解决,再把徭役一步步取消掉,还愁?

人类社会里有几个重要节点。

这几个重要节点是制约社会形态的关键点。

一是生产力。

二是信息技术。

当生产力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平均每天生产的商品更多。

当信息技术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交流效率空前提升,商业的成本降低、效率增加。

首节 上一节 704/10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集美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