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当暴君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641节

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而来,顺者昌,逆者亡。

每一个个体都将被那个小小的蒸汽机卷入到时代的洪流中。

新的世界已经开始向世人露出了它瑰丽的轮廓。

东方的太阳此时此刻就在海平面上,它的光芒没有人能够掩盖住,所过之处,黑暗无处遁形。

抬头看着远处的冉冉升起的浓烟,张凡用手掩了一下帽子,一阵寒风从前面吹来,如同无数细小的刀片从脸上切过。

皇帝的圣驾从长城回来了。

中部军区的动员令就像飓风,席卷整个北直隶,吹到山西。

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长城外,一队队大部队组成一条条漫无尽头的洪流。

30万人浩浩荡荡北上,破开冰雪的阻挡,涌向辽东,涌向国家需要他们的地方。

无数人向家人告别,去到远方。

北京城内的报纸头条好几版都是关于这一次动员令的。

有经常在辽东做生意的商人,毫不掩饰地说,这一次关外将改天换地,那里蕴藏着大量的商机。

看着在大街上行走的人,张凡心中也一阵感慨。

世界正在变得紧密。

古典时代的世界,人们的生活是分隔开的。

因为人口流通的少,所以形成了不同地方的方言。

而当生产力开始提升,交通、商业开始变得发达,人口的流动将会加快。

地方与地方之间,通过商业被连接起来。

人们也将开始感受到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

至少这种感受,正在当今的大明朝萌芽。

这就是民族主义的萌芽。

回了紫禁城,到了乾清宫,红娘为他脱下身上的大衣。

张凡有些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这段时间连夜的赶路,连夜的奔走各方,不停去给各部军团长打鸡血,不停访问各级军官,甚至普通士兵。

这种情绪上的疲惫甚至比不停地干体力活还要累。

“臣妾让御厨房去准备一些膳食。”

现在每次出去,张凡都带着红娘,身边的许多琐碎事情倒是不用他操心了。

“你也坐下来休息吧。”张凡一把拉住红娘,“王承恩,去安排一下。”

“是。”

王承恩刚下去,袁可立便在外面求见。

“让他进来。”

袁可立手中拿着几份文书,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西北紧急军情。”袁可立平静的语气中,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凝重。

崇祯接过来快速看完,脸色阴沉了下来。

连续一个月的大雪,阻断了河西走廊的各条道路。

也就是说,嘉峪关外的敦煌,现在与大后方失联了!

敦煌有2万守兵,这是目前长途补给的极限兵力。

一旦后方与敦煌阻断,2万人的粮食就会成为大问题。

洪承畴还给来了应急方案。

什么样的应急方案?

很简单,很原始。

高价征调民夫,用铲子铲雪,然后用小车一车车推过去。

这只是其中一条军报。

第二条军报是青唐蒙古人发动对西宁城的进攻。

当年除吴三桂,为了加强西北的防守,崇祯派遣吴三桂麾下得力干将吴国贵前往西宁城驻扎。

同时给了他一万人马。

这几年他在西宁倒是尽忠职守。

但是瓦剌人自上一次固始汗大败后,残余势力明显不甘心,经历几年休养,又开始在西北活动了。

这第二条军报中说进攻西宁的瓦剌人至少有数万之多。

崇祯的手指轻轻在椅子的扶手上敲打。

那些游牧民族就是这样,一次两次胜利,无法彻底毁灭他们,他们就会散落在你到不了的地方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要不然怎么会以本朝开国之时,太祖成祖兵锋之盛也无法消灭蒙古人。

而且当年的大汉和匈奴打了百年之久,也是这个原因。

实际上,漠北蒙古和皇太极一同西征,此时的西北局面,比崇祯眼下看到的军报还要复杂得多得多。

只是,今年的大雪延迟了太多情报的传送。

崇祯一下子就再次感觉到了危机四伏,正是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那种不安全感。

仿佛黑暗从四面八方朝他涌来。

他站起来,走到地图前,剑眉紧紧锁起来了。

“去将卢象升调回来。”

第742章 举世皆敌?那就打!

皇帝下达了两道命令。

一、调卢象升回京师。

二、调郑芝龙去广州,严密监视南海局势。

现在可不只有辽北、西北战局可能有变。

南海的局势也很紧张。

欧洲人不可信,他们的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信。

他们可能随时翻脸。

不能对他们有任何期望。

有些政策最多只是能够拖住他们,当做缓兵之计。

日本的战场,就交给郑芝豹去清扫。

不多时,王承恩安排好御膳回来了。

崇祯说道:“御前议政。”

所谓御前议政,就是召集御前大臣商议军国大事。

御前大臣包括内阁、军委会、户部、吏部的一把手。

这里面包含了行政、军政、财政、人事四大块。

这四大块基本上囊括了整个国家的各个方面。

不过,御前议政的时候,崇祯还会再加几个人。

例如他一般会宣召柳如是做议政记案。

还会让陈子龙来参与,毕竟皇家银行承载着很重要的经济调解功能。

下午两点的时候,大臣们都到了乾清宫前。

小太监将大臣们身上的披风解开,收到一边。

众人进来了乾清宫后,立刻觉得暖意十足。

行完礼后,皇帝便说道:“毕爱卿,开始说财报吧。”

毕自严出列说道:“是。”

他先是呈递了一份崇祯十年的财报奏表,随后说道:“崇祯十年,朝廷农税征收2000万两不变,全年商税增加到2987.66万两。”

他此话一出,其他人都惊叹起来。

因为崇祯九年中央朝廷的商税收上来的只有2000万两。

崇祯十年几乎增加了1000万两。

从这一点说明各地的商业正在快速发展。

在推广开银钞后,交税更加方便。

而且商税的改革,也明显有了很大的成效。

毕自严继续说道:“北京制造局净收入800万两。”

“苏州制造局从去年的300万两,增加到600万两。”

“南京制造局也达到了600万两。”

“铁矿局收入500万两。”

“煤矿局收入800万两。”

“盐引收入800万两。”

“银行收入500万两。”

“粮食局收入500万两。”

首节 上一节 641/10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集美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