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当暴君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364节

而且崇祯的语气平易近人,这让现场的气氛很随和。

由于周围高大的建筑,崇祯的声音回响在四周,大部分人还是听得清楚的。

“朕记得第一次到北京大学讲话,是崇祯二年七月,北京大学刚刚建立不久,第一批新生刚入学。”

“转眼五年过去了。”

“这五年,北京大学走出去了许多大明的栋梁之才,你们将来也是大明的栋梁之才。”

“有很多人心中依然有疑惑,朕为什么要创建北京大学?”

“国子监不是也是朝廷官学么?”

“为何朕还要多此一举,再创办北京大学?”

“朕今日可以明确的回答你们,过去的任何一所学院,都无法满足大明朝未来对人才的需求。”

“唯有北京大学,唯有南京大学,武昌大学……唯有所有的新学,才能支撑起未来的大明!”

现场一片安静,无数人的目光都汇聚在皇帝身上。

年轻的皇帝,沉着有力的声音响彻在四周。

“未来的大明,是一个强盛的大明,是一个富裕的大明,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大明,是一个气象万千的大明!”

“我大明朝有两万万人,有两万万辛勤而勇敢的百姓。”

“每一个人,都怀着对未来的向往。”

“未来的孩子,都会像你们一样,进入学校,饱读诗书,去了解,去探索,去思考这个世界。”

“少年强,则国强!”

“你们有很多人心中一定有疑问,未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未来似乎很遥远,很模糊,看不见,摸不着。”

“朕今日来告诉你们,不远的未来。”

“新农政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但是否意味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就结束了?”

“没有结束,朝廷依然会全力持续不断地发展新农政,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清楚地认识到,让全天下的老百姓吃饱饭,是朕肩头上的责任,也是朝廷诸公肩头的责任,更是你们肩头的责任!”

“朝廷还会大力推动新工业,各省都会大力推行,诸位都是读过《国富论》的,知道新工业,包括纺织、冶铁、炼钢,还有蒸汽机。”

“前不久,内阁刚刚颁布了开放海禁的政令,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无数船只,从海上运载粮食、水果、香料、布匹到大明朝。”

“同时,对水泥路的建设力度只增不减,各省都要全面启动新道路的建设。”

皇帝说的这些话,可以说信息量非常大。

例如农业、工业、贸易、交通基建等等,每一个大的概念下,都蕴藏了无数的商机。

为什么皇帝要在这里说出来?

因为政策是朝廷出,新的商业模式是国企来打造,但是,更细分领域的商业,更基础的劳动力供给,都必须私人商社来完成的。

国企和私企的关系,是相互配合的关系。

国企搭建框架和脉络,私企细化完善。

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需要这些人,需要他们知道他们将来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这是商业时代开启的必然。

毕竟,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第436章 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

就目前而言,北京大学的学生,出来之后,工作肯定是包分配的。

为什么?

因为大量的国企缺人啊!

新政在持续扩大,持续深化,朝廷的编制还会再增加。

还有大量的地方需要用到人。

仅仅一个北京大学肯定不够。

好在现在各省的省府都已经有了大学。

听皇帝说了这些,下面的学生都群情激动。

大多数年轻人还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他们在大学里潜心学习,研读古圣经典,并且对皇帝的诸多著作日夜钻研。

兵家经典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等等。

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论语》等等。

法家经典,道家经典。

各类史书,工科书籍,数学,物理学,光学,西洋翻译的书本。

包括《日心说》、《欧罗巴文艺复兴》等等,甚至还有欧罗巴的历史。

明朝的时候,已经有很多老外过来了,例如王徵就编译《远西奇器图说》。

天启七年在大明朝出版,主要叙述西方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静力学知识。

包括地心说,重心及其求解,求水体积、浮体体积,比重,简单机械及其联合使用。

这也说明,明朝的确不算排外。

西洋学说在士大夫阶层也是很受待见的。

并且因为明朝的印刷行业非常发达,许多书籍都可以快速推广开。

当然,他们不仅读了中外经典,还有皇帝的各种书籍。

包括《国富论》、《矛盾说》、《经济学原理》、《物理学常识》、《化学元素》、《金融改变世界》、《心理学》、《民论》等等。

下面这群学生,是一群已经接受了新思想的新一代。

他们对这个世界更加好奇,也更加希望参与到皇帝的新政中,用自己的能力,去改造这个世界。

他们是张凡忠实的拥护者,是从精神层面拥护的那种。

崇祯刚才说话的语速非常快,语气也抑扬顿挫,极具感染力。

这种演讲,他前世就有经历过。

前世的张凡,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最年轻的高管,是一个个人综合能力极强的人。

等一口气说完后,他的语气突然放缓下来。

“你们的梦想不应该只是锦衣玉食,更不应该只是专权弄事。”

“大明朝,此时此刻,便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遥远的西方,还有许多国家,他们也在不断的变强。”

“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

“若有谁阻止新农政,朕绝不姑息!”

“若有人阻止商业之发展,朕亦不姑息!”

“若有人盘剥百姓,鱼肉黎民,朕亦绝不姑息!”

“诸位也见过这些年,朕为了推行变革之决心!”

“朕在这里指天发誓,谁若阻挡大明朝之变革,朕必诛之,天亦诛之!”

皇帝的语气是从缓慢,逐步加快,最后飞快。

一口气说完后,下面是鸦雀无声。

这一部分是表决心,表态度,为众人立心。

什么心?

变革之心?

这绝非是热血上涌的空话。

从社学会、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国家的宏观情况。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属于基础,社会中的人民是土壤。

后世的伟人不是说过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如何理解?

古代政体的诞生,是由民间经济决定的,双方是切合实际情况的。

当经济变了,政体必然要改革。

例如大明朝开国初年,战乱之后百废待兴,最需要的是恢复农业。

但到了明朝末年,民间商业其实已经极具发展了。

这个时候士农工商都和明初已经完全不一样,经济基础变了。

但大明朝的政治结构却没有任何改变。

这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严重脱节。

最典型的就是,民间商业发达,但朝廷没有完善的商税法,也没有专门管理商业的部门。

基于这些原理,变革是永远存在的。

因为一旦进入商业社会,一旦进入工业时代,经济基础是会一直发展的。

当经济基础一直发展的时候,上层建筑就必须灵活做出调整。

所以,变革也是一直存在的。

可能今日之新政,十年后,就成了旧政,需要更新迭代。

张凡这是要做什么?

这是要将变化,深深印刻在这片土地上。

只有变,只有不断的突破自我,才能更强,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首节 上一节 364/10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集美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