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当暴君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332节

天启年间,他就和袁可立不和。

袁可立攻打辽东半岛立下大功,被提拔总管海军总府衙门,位列御前,这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海军总府的官员正在快速组建,朝中无数投机分子前赴后继想要去和袁可立套近乎。

朝堂格局又在悄然发生变化。

一旦东南的郑芝龙受阻,红夷人和诸海盗做大,朝廷海军未必能清扫海域。

袁可立的海军总府威信受损,自然就无法壮大了。

这些都是朝堂权力斗争的那些事。

过了片刻,皇帝的眉头才舒展开,笑道:“诸位想不想知道这两份快报上说了什么?”

诸位御前大臣道:“请陛下明示。”

皇帝道:“国姓爷此次立了大功,击败红夷人,全歼海寇!”

众人一听,立刻道:“恭贺陛下,吾皇万岁。”

“还有一封,李性忠,抓住了叛贼周可言。”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一次竟然收获如此之大。

韩爌心头一沉,脑中百般思绪急转。

没想到海军的这一仗打得如此顺利!

看来袁可立的威信……

想到这里,韩爌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心中顿时有数了。

“且说国姓爷,诸位这次认为当如何赏?”

阎鸣泰第一个站出来,因为他和郑芝龙有私交。

阎鸣泰说道:“陛下,臣以为,郑芝龙立下大功,实乃我大明栋梁之才,此等人才放在地方上实在浪费,可以调回北京授予官职,委以重任。”

“哦?”崇祯看了阎鸣泰一眼,这老小子居然说到朕的心坎儿上去了,“委以何官职?”

阎鸣泰道:“位列九卿,参论机要。”

好!崇祯其实早就跟郑芝龙想好后路了。

郑芝龙扔在福建,完全是尾大不掉的存在。

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调离福建,直接调来北京,以后也要监管。

郑芝龙此人野性难驯,必须要放在眼皮子底下。

就说这一次,郑芝龙的捷报中,就有一点让崇祯非常不满意。

俘获了一百多荷兰人,没有杀!

这摆明着是不想把后路走绝,还想着跟荷兰人日后和解做生意。

这一点,是皇帝决不允许的!

但是,韩爌就有不同的建议了。

第400章 国正,则民正!

韩爌出列道:“陛下,臣也有一言。”

“但说无妨。”

“郑芝龙海事经验丰富,若是调到北京任职,难免人才浪费,但他此次又立了大功,可以调到海军总府衙门,加兵部侍郎衔,任职海军同知府堂,如此,既升了官职,又人尽其才,于陛下,于大明,皆有利。”

韩爌这么说绝对思想不单纯。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他知道,一旦郑芝龙被调到海军总府衙门,必然会造成和袁可立的对立。

要知道,同知府堂可是海军总府的二把手,郑芝龙自己家大业大,又有国姓爷、南安公爵位,还有战功在身,凭什么服袁可立?

如此一来,就相当于给袁可立扔了一个烫手山芋。

英国公张维贤道:“陛下,臣也赞同韩阁老的说法,朝廷正是用人之际。”

李邦华也出列道:“陛下,确实如此,臣也赞同,福建水师正好可以编入海军总府衙门做统一管制。”

阎鸣泰道:“陛下,臣以为还不到时候。”

崇祯道:“孙爱卿,你以为如何?”

一边一直没有说话的孙承宗出列,说道:“老臣以为,先加兵部侍郎衔,具体官职牵涉到事务繁杂,不可轻做决断。”

崇祯点了点头道:“还是孙爱卿说的有理,便加郑芝龙兵部侍郎衔。”

众人见皇帝已经表态,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道:“陛下圣明。”

“至于李性忠的功劳,军委会按照军功审定提拔即可,朕就不参与了。”

“是!”

散会后,崇祯单独让孙承宗留下,然后将郑芝龙的捷报给他看了。

崇祯道:“你如何看?”

孙承宗立刻就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

让郑芝龙杀掉所有红夷人,这是皇帝之前的命令,但是郑芝龙却没有照做。

这明显是有抗命的嫌疑。

这是居功自傲的表现之一。

这若是放在先帝时代,倒也没有什么。

但放在当朝这位有汉武雄心的皇帝面前,就是一根刺扎来了。

孙承宗心中感慨道:郑芝龙也算是人才,有心报效朝廷,但他后面终究家大业大,终究不愿意抛弃那些财富,所以选择和皇帝在这方面讨价还价,但他并不了解皇帝的个性。皇帝很大方也很舍得,但是,皇帝已经决定的事情,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的。

这是在触龙的逆鳞啊!

便在此时,王承恩小跑进来道:“皇爷,顾大人在外面求见,说是已经拟好了最新的一批法案,需要您过目一番。”

“让他进来。”

“是。”

不多时,顾炎武便进来了:“微臣参见陛下。”

“免礼。”

“陛下,这些是最新的法案,已经呈递给所有部堂大臣看过,综合了各方建议,但目前争论依然很大,每一份法案臣都列举简化版,也做了批注,请陛下过目。”

顾炎武手中有多项方案。

例如《商税法》、《合同法》、《刑法》、《民事法》等等。

其中《商税法》引发的争论是最大的,因为此事关乎到重新定义商税,牵扯到的利益太深。

王承恩将这些法案接过来,放在皇帝的御案旁。

崇祯也没有急着看,而是道:“朕在与孙大人商议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也一起听一听。”

顾炎武道:“是。”

这一年的顾炎武才二十岁,已经在立法院做了两年半的博士。

相比来北京之前,他变得更加成熟而睿智。

江南神童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

而一边的孙承宗却看出了端倪,皇帝明显非常喜欢顾炎武,此时商议郑芝龙的事情,将顾炎武留在这里,看来是要栽培顾炎武。

崇祯将郑芝龙的捷报给顾炎武也看了,后者站在一边,没有插话。

孙承宗接着刚才皇帝的问话,他说道:“陛下,老臣以为,郑芝龙毕竟是海寇投靠朝廷,郑芝龙本人深受皇恩浩荡,对朝廷忠心不假,但他下面的人,一个个都是常年在海上刀口舔血的,桀骜不驯,若是现在全部编制到海军总府衙门麾下管制,天武军与东南水师必然生出间隙。”

崇祯点了点头,显然是赞同孙承宗的看法。

孙承宗继续道:“郑芝龙不遵皇命,虽然有罪,但也不能以罪论处,否则刚立大功,又受责罚,人心晃动,于局面不利。”

“老臣认为,先调郑芝龙及其家人回北京,再让海军总府衙门给李性忠一道军令,让他以朝廷的名义,征讨红夷人。”

崇祯越听越满意,孙承宗果然是孙承宗,句句都说到点上。

为何要先征讨红夷人?

因为矛盾要尽量往外转移,不要把矛盾扔到内部了。

一旦矛盾扔到内部,天武军就会与郑芝龙的人发生摩擦,到时候朝廷要如何处置,就是个难题了。

毕竟郑芝龙现在有大功在身。

既然郑芝龙不愿意杀荷兰人,干脆就让天武军以朝廷的名义去执行。

待平定荷兰人后,再回头来整顿东南海域也不迟。

崇祯的思路基本上也是如此。

这是眼下处理这个局面最好、也是最稳妥的手段。

崇祯点了点头笑道:“爱卿深得朕意,那就按照这般来,就由军委会给海军总府发敕令,秘密筹备攻打红夷人之事,至于还需要多少战船,就听李性忠和袁可立的吧,咱们就不干预前线了,提供资源即可。”

孙承宗道:“陛下圣明。”

崇祯又道:“顾炎武。”

“臣在。”

“你有什么想说的?”

顾炎武道:“陛下,微臣资质尚浅,不敢多言,但陛下问及,微臣献丑。”

“臣年少在江南也有听闻,东南沿海商人出海,需向郑一官缴纳钱两才可通行,当然,郑一官的战船的确为他们提供了海上的庇护,免受海寇侵扰。”

“但微臣认为,此时当为朝廷之责,陛下锐意开海,朝廷海军自有庇护大明商人出海之责任,而商人亦有义务向朝廷缴纳出海商税。”

“如此看来,郑一官是代朝廷在收税,而进入了私人口袋,此乃问题之根本。”

顾炎武三言两语便切中问题之要害根本,让崇祯和孙承宗都颇为欣赏。

首节 上一节 332/10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集美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