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259节
是辽东密探送来的信。
皇太极正在大规模筹集粮草,眼下是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
但是具体要攻打哪里,密探并未探查出来。
虽然没有探查出来,但很明显,目标就是北府。
皇太极不愿意在辽东坐以待毙,而北府城的兴建,无疑是阻断了他向西的战略,他做梦都想除掉北府。
除掉北府,便能顺势南下,夺回元上都城,将战线拉长。
崇祯年初便开始调集五万京卫军到元上都和北府城,皇太极不可能不知道,但他还如此大规模调集粮草,说明他非常有信心。
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有信心?
难道就是因为建奴军装备了大规模的燧发枪?
崇祯心中疑惑,随后,他便将孙元化招来。
“臣拜见陛下。”
“免礼免礼。”崇祯道,“最新的火炮批量生产如何?”
“已经制造出十门,全部检测过,暂无问题,尚需再制造十门做测试,以防万一。”
“不必了,将这十门送到北府城,交给马世龙。”
“这……陛下,为了以防万一。”
“无妨,让战争去检验它们吧!”
“是!”
“此事为绝密,不准对外说出去。”
“臣知道了。”
十门开花弹火炮,要对付骑兵,已经有一定规模的杀伤力了。
更何况,此时的北府城京卫军中有一万神武卫火枪手。
皇太极要是真敢来,就让他见识见识开花弹的威力!
宣府外,元上都城。
最近元上都城的汉人明显多了起来,派过来的官吏们连中午吃口饭的时间都没有,因为太忙了。
太多人要登记注册,否则就不能领良田,也不能领牛羊,连房子可能都没有。
城内忙成狗,城外累成狗。
御林卫军帅马世龙正在元上都城内外的校场上非常粗野地骂着:“兔崽子们!就你们这幅鸟样,还想跟着老子去打建奴,女人都打不过!快一点!速度太慢!这才五米高,你们看看自己,爬得跟个娘们儿一样!三分钟之内,所有人必须通过,不然全部不许吃饭!”
众人大声吼道:“是!”
一个御林卫士兵飞冲过去,站在宽大土墙前,后面的一个御林卫士兵奔跑过来一脚踏在他的肩膀上,向上一跃,一只手抓住了土墙最上面,然后下面的人抓住上面人的脚,借力飞爬上去,一跃而过。
上面的人再翻过去。
如此这般的训练,对于御林卫来说,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只是,这种训练要不断加强,要将记忆刻在肌肉里。
三月底的时候,草原上已经可以看见大片大片绿色,远方吹过来的风也变得温和了。
前面一匹快马飞奔而来,拿人翻身下马道:“马帅,关内有10门火炮运过来,需要咱们派人去接应一下。”
“还要咱们派人?兵部的人是吃狗屎的!这运输军需是老子这种在前面冲锋打仗的人该做的吗!”
“马帅,说是孙大人亲口说让您派人前去接应,说这批火炮非同一般。”
一听说是孙承宗亲自发话的,马世龙立刻严肃起来。
他是被孙承宗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只服两个人,一个是孙承宗,一个自然就是皇帝。
马世龙立刻叫了一批人,赶紧去张家口去接。
第314章 新格局,崇祯与皇太极的对峙
崇祯虽然向关外调度了5万精锐之师,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相信北方会有一场打仗。
毕竟打仗这种事,越是高明的政治家,越隐蔽得极好。
就说皇太极要攻打北府这事,是绝密。
而崇祯之所以调度大军,完全是处于整个北方战略平衡格局的考虑。
漠南蒙古诸部的武装力量被打残了,南直隶事件后,大规模的儒生被发配进入草原,草原在崇祯四年下半年,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势不可挡的汉化进程。
这些消息传到沈阳,让皇太极几乎失眠了整整一个月。
因为一旦漠南蒙古进入大规模汉化,代表着皇太极西进的路程上将横出一块巨大无比的铁幕。
例如归化城的汉化,例如元上都城的汉化,例如北府城的营建。
这三座城市,将在草原上形成一个三角状的经济带,若是形成规模,将会有源源不断的农作物、牛羊、商品、人口和大规模的军队输入。
此后,漠南草原蒙古时代将彻底落幕,中原王朝的版图会向北边扩张数百里,俯瞰漠北,东震辽东,西望河套。
这是皇太极决不允许发生的。
同样,崇祯也决不允许,在漠南汉化序幕拉开后,有半点差池。
今日之局面,是无数将士付出鲜血和生命才换回来的。
两次草原之战,两次辽东之战,大同之战,死伤人数高达数十万,无数家庭破碎。
又调儒生、关内之民多达十数万而北上。
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决不可功亏一篑。
崇祯五年,三月十八日,盛京以西八十里。
一队队八旗骑兵正从远处奔腾而来,他们汇聚在主军营帐前,在指挥官的整顿下,排好了队形。
战马的铁蹄在地上踏出浅浅的印子,喷吐热气。
上面的士兵正在探讨着最近在辽河边的村子里的收获。
并且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感到兴奋,这代表着他们可以去掠夺财富了。
去年多尔衮的军队南下攻入朝鲜,满载而归,就引起了建奴内部不少人的羡慕嫉妒,战争重燃的声音在建奴内部甚嚣尘上。
再加上火器的大规模制造,以及红夷大炮的到来,都大大增强了建奴的信心。
而且皇太极在内部的权力清洗,也使大多数人受益,军队后勤明显变得更加清廉。
代善等人下野,新上台的高级军官,渴望建功立业,巩固自己的地位。
对外扩张的意愿更加强烈。
建奴内部分出两派,一派是大军挥师西进,直取广宁,一派是避开辽东战场,到蒙古高原开辟新战场。
最后,皇太极决定暂时避开辽东战场,西征蒙古。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前年的辽河之战,卢象升在辽河边打败济尔哈朗后,辽东局势从大规模会战变成了小型的较量。
自此,辽东出现拉锯局面。
这正是袁崇焕想要看到的,也是崇祯想要看到的。
袁崇焕向皇帝提出“筑城而守,蚕食辽地”的战略方针,得到了皇帝的鼎力支持。
什么是筑城而守,蚕食辽地?
就是不与皇太极正面冲突,以广宁为中心,开始修筑城寨。
在正统历史上,孙承宗和袁崇焕这师徒俩便是这样的战略。
这种战略早在北宋年间,由西北经略使韩弼和范仲淹提出来,为了对付西夏。
结果是什么呢?
经过近百年的修城,到北宋末年,宋朝差点就把西夏打灭国了。
若是没有金国南下的靖康之役,可能西夏就提前一百多年灭亡了。
而后世的鞑清,也有以为战略天才将这种战略运用得炉火纯青。
谁?
曾国藩!
他打太平天国就是用的筑城战略,步步为营。
为什么袁崇焕也用这种战略?
一场战争胜败,由多种因素构成。
其中有诸多偶然因素,也有诸多必然因数。
以目前辽东军的实力,如果要强度辽河,硬取沈阳和辽阳,取胜的概率非常低。
一旦战败,将会引发一连串的财务危机和政治危机。
这是国家大事,不是赌博。
所以崇祯和孙承宗都鼎力支持袁崇焕的战略。
经过去年一年的拉锯战,袁崇焕已经在辽河西岸经历了数座军事堡垒,将战线的最前沿推到了辽河。
而在这个过程中,皇太极也不是吃干饭的。
皇太极采取的制衡之策便是小规模多路骑兵快打的战术。
什么叫小规模多路骑兵快打?
就是将骑兵切割成数个乃是十数个小队伍,这样增加了灵活性和机动性,在辽河西岸,趁着明军修筑堡垒,便轮番进行快速打击。
这一战术的精髓就是绝不恋战,打完就跑,跑后,第二天又来,或者当天下午可能又会回来。
多队轮番上阵。
这一战术,起初让修筑堡垒的明军吃尽了苦头,甚至摧毁了好几次明军苦心修建起来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