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当暴君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211节

皇帝也装作不反驳的样子,让太监把奏疏都收了。

大家一看皇帝收了奏疏,便连连再次歌颂英明。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废除了,肯定就结束了,新立肯定是没有了。

倒是英灵殿已经建好了,以后在科学、文学、物理学、治国等等方面有杰出贡献,去世后,都可以入英灵殿。

武有忠烈祠,文有英灵殿。

中华不需要衍圣公,需要的是代代为国尽忠的英雄。

至于孔胤植最后如何处理呢?

第258章 乖乖听话了

自然是有处置办法的。

先是颁布圣旨废除爵位,查封孔府。

这事进展得非常快,七月二十日,大明日报头条就是相关新闻了。

每一条罪名都列得一清二楚。

孔府被查封,其余人全部贬为庶人,自己自生自灭去吧。

民间一时间群情激愤,痛骂孔胤植。

七月二十一日,孔胤植、孔兴燮被判发配戍边。

这样就完了?

当然没有。

七月二十三日,身在南京城的魏忠贤接到了皇命,迅速北上,负责押送孔胤植、孔兴燮抵达边关。

魏公公,要照顾好人家哦。

咦?你手里为什么拿着鞭子和蜡烛?

……

孔府之事,总算是顺利收尾。

关于衍圣公被废的公文,很快就下发到各地,一时间,真如同惊涛骇浪一般。

而被废的原因也公之于众,罪名也一同罗列。

按理说,孔府被封,在整个天下仕林都会引起极大的不安。

不过朝堂上的大佬们也说啦,皇帝会另择贤德再做册封的。

几天过去了,没啥动静。

皇帝,说好的另立贤德呢?

你咋没有动静了?

在这件事上,崇祯采取了一个非常老套,倒是很有效的手段:拖字诀!

此事就拖着,拖着拖着就没影了。

鉴于最近事多,没有动静也属正常,大家也没有集体奏疏。

在张凡的忽悠下,大臣们还都傻傻地认为接下来很可能是孔贞运继承爵位。

而刚从牢里被释放出来的孔贞运却老实得很,绝口不提爵位的事情。

倒是在七月二十五日,无锡的消息传过来了。

孔闻謤已经被抓起来,正在押往北京的路上。

无锡城内,老百姓夹道欢迎王师。

那里的儒生,突然之间开始歌颂朝廷新政,歌颂当今天子乃环宇八荒的圣君。

奏疏上来说,王师进城,老百姓高兴极了,家里许多人一大早起来,拖家带口去县城,喜迎王师。

无锡也是一片其乐融融。

大家都开心的很咧。

连现任东林书院的东林先生叶茂才都歌颂起皇帝陛下来。

东林书院对外宣布全力拥戴新政。

到这里,朝廷自然开始写公告,向全天下宣布,并且赞扬东林书院的气节和大格局。

甚至皇帝还册封了叶茂才为一品的光禄大夫。

其他地方一看东林书院都开始歌颂朝廷新政了,有些读书人便受到了影响,开始审视新政。

自古便是如此,权威对舆论和人心的把控强且有力。

不过也并非全部如此,敌视依然存在。

例如江西这种明朝学霸聚集地,就有不少人信奉东林,就有不少人开始重新反思自己。

后来顾炎武就此现象说过一句颇为批判的话:支持新政固然是好的,但也侧面说明了他们本质的蠢。读了那么多书,思想和认知却被一个书院所左右,而没有自己的认知。

黄宗羲甚至将这个案例放到了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的社会心理学领域里,根据皇帝所写的《社会心理学》做专业分析。

此时的人们看到的是东林书院的迷途知返,听到的是东南越来越多和谐的声音传来。

但他们并不知道,无锡的欢呼声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七月二十日的时候,洪承畴就把无锡县给包围了。

当天晚上,无锡城破,暴雨倾盆的夏夜,一条又一条的街道被染红。

这场雨太大,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并不专业,无锡城内的水已经到大腿这里了。

有人躲在屋子里,不敢出去,外面惨叫声如同森罗地狱的恶鬼在惨叫一样。

不多时,就发现屋子里的水竟然变成了红色!

用火光一照,就能看到,外面大小街道的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人头浮在红色的水上,眼睛还瞪得大大的,跟上水流的方向,向前面飘去。

没有人知道这一夜无锡到底死了多少儒生,只知道许多人后来回忆,邻居突然很久没有出现了。

和平和重生的背后,伴随着血与火。

据说,被册封为光禄大夫的叶茂才在那一夜之后,其实已经精神失常了,只是勉强维持着表面,让一切看起来都正常而已。

而崇祯这里呢?

他收到的却是洪承畴的喜报,绝口不提死亡人数。

为此,崇祯写信将洪承畴臭骂了一顿。

报喜不报忧,张凡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

死亡人数和残忍的过程不能被公开,但你得让皇帝知道,要不然你想干啥?

很快,叶茂才被送往来北京的路上。

官方通报,东林书院因年久失修,暂时关闭。

基本上这个暂时关闭,就是无限期的关闭了。

至于以后什么时候打开,不得而知。

时间推移到八月的时候,南直隶的腥风血雨尚未因为东林书院的结束而结束。

据洪承畴的奏疏表示,还有一部分反贼逃到了苏州府。

崇祯立刻给了洪承畴指示,以温和的方式执行。

洪承畴收到皇帝的密信后,有些惊讶。

温和的方式?

但他不敢有疑惑,只能照办。

为什么现在会以温和的方式来对待苏州了?

凡事得讲谋略,讲方法。

议和是方法,主战也是一种方法,甚至模棱两可也是方法。

朝廷新政颁布,就是先礼后兵。

意思就是,朕现在要命令你们这么来,注意哦,朕不是跟你们商量哦,朕的话不是用来质疑的,是用来执行的。

过了一段时间。

咦?

不执行?

好,砍了!

朕不要你觉得,朕要朕觉得。

继续砍!

于是从四月下旬开始,到七月下旬,南直隶基本上是腥风血雨的。

杀人,从来不仅仅是为了杀人。

杀人最大的作用是警告!

被鲜血染红的水,吹在脸上是红色的风,刺鼻的空气,足不足以警告了?

别说宁国府了,现在苏州府,松江府的地主老爷们已经人人自危。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之前不采用温和的方式多跟他们沟通呢?

沟通了啊,朝廷的政令都发布了,人家不听。

有些事,是一定,且必须,把脑袋堆起来之后,他们才听你乖乖说话的。

苏州是大明朝最繁华的城市,比南京还繁华,其实崇祯是真的舍不得。

首节 上一节 211/10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集美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