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116节
星辰大海也好,七海扬帆也罢,都需要无数的老百姓的支持和认可。
新中国,能够创造举世瞩目的奇迹,不就是在14亿老百姓的一起努力下,做到的么?
天慢慢黑下来,崇祯就住在以前的代王王府。
参谋长快步进来,单膝跪地道:“陛下恕罪,万丹伟征带着5000人从东城门突围逃走了。”
崇祯道:“无妨,立刻组织追击,守住各个要道,他逃不了。”
“是!”
崇祯举着蜡烛,站在地图前,正在观察地图。
过了一会儿,卢象升来了:“陛下,第一批粮食已经抵达锦屏山,预计后天可以抵达大同城,一共3万石。”
大同镇现在有20万人,3万石粮食相当于360万斤,分下去平均每人可以分18斤粮食。
每人每天省着吃,吃一斤,可以吃18天。
南边还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在往雁门关运输,再进入大同镇。
这个进度还是可以的,基本能够稳住大同镇的情况。
下一步,三路大军就要开始在大同镇清扫残余的蒙古人了。
这个时候,得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
如何借助?
分两步。
一是在大同城鼓舞人心,让大同城的老百姓自发的行动起来。
二是让人通知大同镇各个城堡,朝廷已经收复大同,并派兵前去,现在全力抓捕蒙古鞑子。
第二天,大同城的街头就贴满了邸报,说书先生在茶楼上说书,中心思想就一个:皇帝陛下说了,朝廷会全力支持大同府,咱们一起重建家园。
一时间,大同城街头那可是奔走相告啊。
劫后余生,人们的热情度高涨。
大家开始帮忙处理城外那些逝去的人的遗体,在大同城城外十里的地方挖大坑,一起埋掉,然后竖立一个纪念碑。
秩序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
下午的时候,城内又传出一个好消息:明日会发粮食!
没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加振奋人心。
第三天,在御林卫后面出发的粮食,终于抵达了大同城。
一大早,就有人敲锣打鼓:发粮食啦!发粮食啦!
有小孩从屋子里探小脑袋:“娘,发粮食啦!”
大家拿着家里的斛、锅、碗、瓢、盆就往城外拥。
后来得知是挨家挨户的发,不必出城去领。
就看到一些御林卫的士兵拖着车,车上装着不少粮食,就挨家挨户敲门。
大同城的老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军队的善意。
这也是来自皇帝的善意。
这叫社区送温暖。
第147章 朕将你全家抄斩
大同城的老百姓很开心,大家都很感激皇帝。
是不是大同城收复了,蒙古军溃败了就完了?
当然没有!
这才哪到哪!
应该说,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啊!
真正的困难是什么?
是大同镇的民生。
冬天来了,在战火的冲击下,民生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粮食现在是最重要的。
为此崇祯准备了100万石粮食,他必须让大同镇的老百姓平稳度过这个冬天。
只有熬过这个冬天,整个大同镇的秩序才能平稳下来。
如果粮食供给不足,死掉一半的老百姓,这对崇祯来说是非常大的震荡。
保住整个大同镇的老百姓,以后要重建大同镇这个边军军镇,将会事半功倍。
攻下大同城的第三天,卢象升前来做了汇报,汇报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这一次大同城击杀的蒙古军一共有21360人。
万丹伟征一共才3万人,他自己带着5000人突围,估计死了一批人,在其他卫所、城堡,零零散散分布着一些蒙古军,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主力溃败,能逃的都在逃了。
二、左路军一共击杀了土默特部28964人。
土默特部一共才十几万人,三万大军占总人口的20%了。
这一次土默特部估计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三、右路军的尤世威已经抵达阳高城,并且一部分明军已经将北线的长城要道封死,现在蒙古人想出长城是非常困难的。
接下来,就是分兵出击到大同镇各个城堡,在民众的协助下,清扫余孽、搜捕万丹伟征了。
十月十八日,大同城收复的第六天,所有的遗体全部处理完,街头的血渍也清理干净了,一个人被送到皇帝的行宫。
谁?
大同府知府马士英!
马士英这一个多月都在什么地方?
他就在大同城里,乔装打扮躲起来了。
即便是皇帝进城了,他依然躲着,蓬头垢面,装成小老百姓。
他是今天被人认出来了,随后被御林卫带到了这里。
当时马大人准备混出城去的。
马士英这个人啊!
在历史上是个卑鄙无耻的奸臣,这是没法翻案的。
正统历史上,北京沦陷的时候,他已经从大同调到江南去了。
虽然最后没办法,殉国了,但特么的在江南没有干一件好事。
不过历史多是复杂的,历史上的马士英暂且不提。
就说他在大同知府任上,就说现在。
马士英此时就跪在崇祯面前。
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把头埋起来,一言不发。
崇祯坐在上面,他面前摆放着一份名单。
那是大同镇各个城堡、卫所的官员的名单。
“其他人呢?”
马士英顿了顿,道:“回陛下,能走的都走了。”
“什么叫走了?”崇祯的脸色明显阴沉下来,“那是逃!那是弃城而逃!那是把朕的老百姓丢弃了,自己逃走了!”
“朕将大同镇交给他们,在关键时刻,就第一个逃走!真是大明的好官员!”
崇祯站起来,提到这件事,心头就一肚子的火。
“朕问你,大同城的城墙,怀仁县的城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陛下息怒,这件事,很复杂。”
“你给朕直接说,把话说清楚,朕不想听太多废话。”
马士英颤颤惊惊道:“陛下,这件事是兵部以前的烂账,陛下今年年初已经在朝堂处理掉那些人。”
“张宗衡呢?”
“张总督他……”
崇祯冷笑起来:“看来张总督在大同镇做了许多事啊,连马知府都不敢说他,马士英,朕可曾亏待你?你这个大同知府的位置,是谁给你的?”
马士英连忙道:“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
“那为何现在提到张宗衡,你支支吾吾起来?”
“陛下!实在不是臣不愿意说,而是臣不敢说!”
“你有何不敢说的,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大同镇已经死了那么多人!”崇祯语气突然加重了,“连防御的城墙都是偷工减料做的!你们好得很!这么大的事,没有一个上报的!”
“陛下!”马士英痛哭出来,“陛下,这大同镇从大同城到威远堡卫所的百户,都收了张宗衡的钱,臣来的时候,接手大同府,已经彻底明白,整个大同镇,他张宗衡一手遮天。臣没有任何证据,如果参奏张宗衡,臣将以全家老小的性命做赌注,臣无能,臣做不到!”
“陛下!您不可能将大同镇几百名官员全部撤换,这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不仅如此,朝中还有人与张宗衡有着密切的来往,没有人敢动张宗衡,因为没有人承担得起这个后果。”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大同镇所有的官员,全部拿了张总督的钱,好啊!真好!拿了钱,在关键时刻就跑!”
“没有人敢动张宗衡,是因为没有人承担得起这个后果?”崇祯怒道,“那现在大同镇的后果,谁来承担!死了那么多老百姓,谁来承担这个后果!”
“朕就让你们看看到底有没有人敢动他张宗衡,有没有人承担得起这个后果!朕就是要让大明所有人知道,官员不行就换!天王老子朕都要动!朕这一次就把大同镇所有官员全部换了,不!全部砍了,他们就算逃到天涯海角,朕也把他们抓回来正法!”
“陛下,您的想法总是长远而宏大,愚臣无法猜度,愚臣让您失望了,已经无颜再面对陛下,更不能再为陛下效命,请陛下惩罚愚臣。”
“朕再问你,你为何躲在大同城,现在又为何逃出去?”
“大同沦陷,所有官员都提前逃了,愚臣也曾想逃走,但身为大同知府,愚臣还是留下来了,愚臣什么都做不了,已经无颜再面对陛下,只能选择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