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743节

但赵括并不觉得自己改变历史是一件坏事,岳飞当年并没有能够真的挽救靖康耻,而赵括却可以让华夏族真正的称雄这个世界!王翦当然不能理解赵括的话,所以他只能点了点头,没有继续开口。

过了片刻之后,赵括平复心情,淡淡的说道:“王翦啊,你还是不愿意投降大汉国吗?”

王翦微微点头:“王翦非常感激国主的赏识,但王翦毕竟是一位秦国人,大秦虽然已经灭亡,但王翦却不敢背弃老秦人这个身份。”

赵括看着王翦,微微摇头:“你啊,格局格局小了!”

王翦沉默。

赵括继续开口:“你也是看过朕给你的那张世界地图的人了,你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上可是有着很多很多不同的国家和民族。

他们和我们华夏族是不一样的,他们如果见到了我们华夏族的话就会想要杀死我们,统治我们。

你知道如果华夏族被敌人奴役和统治的后果吗?

到那个时候,我们甚至都不能被称为华夏,只能被迫的融合进其他的民族之中,成为其他民族的一部分!”

在历史上,西方其实也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几乎和秦汉同一时间崛起的帝国,叫做罗马帝国。

可后来呢?

后来的罗马帝国被征服,被统治,罗马帝国的子民们虽然依然存在,但他们已经变成了意大利人,法国人,希腊人不再有罗马人了。

华夏族若是也被外族入侵,自然就是这种结果。

元朝的时候,把人分成四等,南方的华夏族是最下等的“南人”,几乎就和啊三国种姓制度之中的“贱民”一般无二。

如果不是朱元璋建立大明,华夏族的屈辱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赵括淡淡的说道:“你看看我们周围的夷狄羌胡吧,他们其实也是一个个民族,但和我们华夏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明,我们有!凭借着我们的明之光,我们征服了他们,把中原完全变成了我们华夏的土地。

但是,你觉得这就足够了吗?

不够,远远不够。

如果我们华夏人就这么固步自封,就这么蜗居在这一亩三分地之中,迟早会有更加强大的敌人到来并摧毁这一切,让我们华夏终究难逃被奴役的下场。”

王翦听到这里,表情终于不由动容,过了好一会才道:“所以,国主打算怎么办?”

赵括呵呵一笑,道:“怎么办?

那当然就是趁着我们还强大的时候,主动出击!”

赵括朝着身后的侍卫示意了一下,顿时一张新的世界地图就在桌子上铺开了。

赵括伸手在桌子上指点着:“你看,这里是青藏高原和西域,足以成为我们华夏族中原地带的屏障,以及前进基地!朕将会征服这里,然后从西域继续向着西方进攻,去征服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再从青藏高原南下,去征服南亚次大陆,把这片富庶的地方彻底的纳入我们华夏的治下。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敌人变得强大了,开始反扑了,那我们怎么办?

我们可以放弃西亚、中亚、南亚甚至是西域,退回到我们的中原腹心地带,继续的修养生息,寻找重新再来的机会。

只要我们能够给后世的子孙们打下足够大的江山,那么将来的他们在面临危机的时候就能够拥有足够多辗转腾挪的空间。

这样,华夏族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机会就会变得更高,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不会白费,更不会让我们的明灭亡!”

赵括的话说得十分的斩钉截铁,慷慨激昂,让一旁的李牧一脸的激动,若不是考虑到太尉的身份,李牧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开口叫好了。

王翦的表情同样也是发生了变化,但是过了几秒钟之后就平静下来。

王翦道:“所以说,国主的梦想就是给大汉国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吗?”

“大汉国?”

赵括笑了起来:“你能问出这句话,就说明你其实还不够了解朕。

这个大汉国,确实是朕的大汉国,但归根结底,它是天下所有子民的大汉国,是华夏族的大汉国!大汉国的强盛,并不是只能让朕和皇族受益,恰恰相反,他能让所有的华夏族人受益。

这才是朕想要看到的事情,什么秦国、赵国、楚国?

这种国别之分,对于朕来说太过狭隘,早就应该去打破它了。

华夏民族的建立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到了现在,让天下有了三千多万华夏人。

这种局面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必须要继续的发展下去,让这三千多万人将来变成六千万,九千万,一亿甚至是更多!记住,在民族的面前,所谓的国家只是小义!真正的民族,才是大义!”

这番话说完,顿时就对王翦造成了极为强烈的冲击。

王翦第一次失态了,口中喃喃出声:“小义,大义?”

一直以来,王翦都是以作为一个秦国人而自豪,并且将其他国家的人视为敌人,这也就是为什么被俘虏了这么久之后,王翦依然不愿意投降的原因。

但王翦却万万没想到,今天赵括给他上了一课。

当一个民族被分裂成几个国家,在国家小义和民族大义之间,究竟要选择哪一个?

赵括看着王翦,淡淡的说道:“你有才能,这是朕知道的事情。

你的才能究竟要不要为华夏族所用,这是你能决定的事情。

好好想一想吧,是从此就这么籍籍无名的老死,还是为了我们华夏族的将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都已经要过去两年的时间了,你也该做出选择了。”

说完这句话之后,赵括拍了拍王翦的肩膀,站了起来,朝着大门走去。

李牧看了一眼王翦,同样站了起来,紧随赵括身后。

赵括走到大门处,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呼唤:“陛下,请留步!”

赵括停下脚步,转身看去。

王翦站了起来,紧走两步,在赵括的面前跪下。

“王翦愚昧,今日受陛下点拨方才恍然大悟。

若是陛下不弃,王翦愿意加入陛下麾下,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赵括愣了一下,看着面前的王翦,随后脸上渐渐的露出笑容,最后大笑出声。

“好,好一个王翦!朕很期待,你将来在战场上为大汉冲锋陷阵,为华夏族开疆拓土的英姿!”

笑声中,赵括正式将王翦收入麾下!

第1122章 出征西域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来自北方的各路骑兵源源不断的来到了帝京城。

终于,出征的日子到来了。

赵括一身戎装,昂首阔步,走出了宗庙之外。

在宗庙外,众多大汉国的臣子们纷纷跪地,齐声道:“恭祝陛下得胜归来!”

赵括看着面前的众多臣子,嘴角微微掀动,勾起一丝笑意。

“诸卿,朕知道,对于朕的这一次出征,你们的心中是有疑虑的。

为什么朕明明已经统一了天下,但是还要继续御驾亲征,还要前往如此遥远的西域呢?

今天,朕在这里就可以给你们一个答案。

确实,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朕既然已经平定了整个天下,那就应该好好的坐在皇宫之中,安心的享受就行了。

但是老祖宗们有一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

现在我们的大汉国固然是如日中天了,可是将来呢?

大汉国这么大的疆域,会不会让将来的子孙们觉得,我们只需要固守住这份疆域就足够了?

会不会让他们彻底的拒绝和其他外界的交流,会不会导致他们闭关锁国,最终脱离整个世界,最终变成落后的人群?

朕觉得,这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朕认为,现在的大汉国需要一个通道,一个能够连接大汉国和整个世界的通道。

我们大汉国之中的华夏族人,既然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为优秀和先进的明,那我们就应该把我们的华夏明给传播出去,就应该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沐浴在华夏明的荣光之下。

这样一来,当整个世界都是华夏明的子民,朕难道还需要担心华夏明会落后这种可能性吗?

所以啊,朕选择了出征。

这一次的出征,将会为我们华夏打开西进的道路,将会给我们华夏带来源源不断、数之不尽的财富!我们华夏将会从这一次的战争开始,彻底的成为引领世界的重要力量,让整个世界都在我们的脚下颤抖!”

赵括的话虽然平静,但是却带着某种莫名的激昂力量,在群臣的耳中不停的回荡着。

其实赵括也很清楚,这些大臣们的内心之中多半是不同意赵括看法的。

无论在任何时候,主张稳妥的人肯定是占了大多数,但是如果不主动开拓进取的话,又哪里来的机会呢?

当年的华夏族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小的部落,不也是凭借着炎帝和黄帝的开拓进取,才有了如今这遍布中原大地的三千三百万华夏族人吗?

作为开国之君,赵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把这种开拓进取的血脉彻底的融入到皇族的血液之中。

诚然,开拓进取可能会失败,甚至可能会赔上一切,但是如果不开拓进取的话,那么所等来的只能是慢慢的衰落,最终是灭亡!赵括宁愿让自己的大汉朝在开拓进取之中轰轰烈烈的死去,也绝对不愿意看到大汉朝和历史上的那些王朝一样,苟延残喘,以一个极为丑陋的方式结束。

这就是赵括,这就是大汉开国皇帝的心声!说完这番话之后,赵括大踏步走下台阶,在他的身后,李牧、李斯等人紧紧跟随。

苏厉早早牵来了一匹骏马,赵括直接翻身上了马鞍,用力一拉马缰,骏马顿时就希律律的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嘹亮的嘶鸣。

赵括马鞭一甩,高声道:“全军出击!”

赵括一声令下,十五万骑兵大军蹄声如雷,浩浩荡荡的开始朝着西方进发!在赵括的身边,这一次多了一个不寻常的面孔,这个面孔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被封为侍从官的王翦。

此刻王翦同样跟随着赵括纵马奔驰,心中也是心潮起伏。

王翦是和赵国的骑兵部队打过交道的,那个时候的赵国骑兵就以来无影去无踪的机动战术让王翦极为头痛,王翦也完全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竟然成为了这支骑兵部队之中的一员!“不对,这可不是赵国的骑兵部队,而是大汉国的骑兵部队!”

王翦在心中这么自我安慰,然后他就突然发现,好像他真的变得高兴了起来!十五万大军如此的大张旗鼓,就连在帝京城之中被软禁的七位大王都有所察觉。

秦国大王赢子楚的府邸正好可以远远的看到大汉国兵马的出征路线, 出于某种说不出口的想法,赢子楚十分兴奋的注视好一会这只骑兵,但是却最终确认,这确实仅仅是大汉国的骑兵出征,并不是什么叛军或者是秦国的兵马前来。

这不免让赢子楚有些失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转过头来,赢子楚突然发现站在身边的那名军官一脸的失望表情。

于是赢子楚忍不住开口对着这名军官询问道:“难道你就这么想要跟着去打仗吗?”

这名军官当然不可能是秦国人,是大汉国负责派来保护顺便对赢子楚进行监视的。

军官闻言顿时点了点头,他既然是大汉国的军官,自然对赢子楚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尊敬,只是表情十分平淡的说道:“作为一名军人,谁又不想在战场之上建功立业呢,更何况这一次我们可是跟随着陛下出征,如果真的能够有我的份的话,那归来的时候想必也是会有一份大大的功劳在等待着我的。”

赢子楚闻言不由哑然。

对于赢子楚来说,他其实是很难理解,为什么从赵国一直到大汉国,这些家伙一直以来如此执着地发动战争,但是最后却完全没有因为战争的缘故而拖累到国家。

要知道,在不少人的说法之中,秦国之所以最终被大汉国给吞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秦国年年用兵而且又遭受失败,最终国力难以为继才会导致灭亡。

首节 上一节 743/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