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728节

为了实现这一点,赵括特地安排的一辆炸药车去楚国方面炸毁,从而让景阳获得一个错误的信息,觉得赵括确实是打算攻陷下蔡城。

这样一来的话,景阳就会把所有的主力部队全部都集中在城池里面,再也不会放出哪怕是一兵一卒去支援东侧大营。

果然在当天晚一些时间,又一个值得庆贺的喜讯传来,楚国军队的东侧大营也同样被击破了。

唯一一点和西侧大营不同的是,东侧大营的守将屈奉并没有像昭仲一样选择自杀,而是汉国将军项燕的说服下,选择了带领所有屈氏族人兵马投降了汉国。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对于景阳来说又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打击。

同时对于其他的楚国将军而言,这个消息同样也是一个心理上非常非常严重的震撼。

到这里楚国的三大家族之中,就已经只剩下了依旧镇守在下蔡城之中的景阳和景氏一族了。

想当年三大家族纵横楚国那是何等的辉煌,可是现在却只剩下景阳一个人苦苦支撑,而这一切的发生仅仅只不过才过去了两天的时间而已。

如果说是慢慢的衰落,那大家其实还都可以体谅一下,但是现在这种几乎是光速坠落一般的衰落就绝对是让所有人都感觉到胆战心惊了。

毕竟连三大家族这种楚国的支柱都一根根的接连崩塌之时,谁又知道楚国的末日是不是就近在眼前呢?

作为楚国军队的主将,景阳原本应该在这种时候发表一些讲话来稳固一下楚国军队将士们的士气,但是这个时候的景阳显然并没有心情这么做,反而是把自己关了起来,在书房之中谁也不见。

景阳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在自我消解压力,也是他平时的习惯,但是他并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习惯却在这个时候给楚国将士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大家又不知道景阳平时的习惯是怎么样,大家只是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就下意识的觉得景阳这应该是被赵括打的自闭了。

眼看着战场的形势如此的不妙,主将又被赵括打的自闭成这个样子,楚国军队将士们的士气自然是一跌再跌,跌跌不休。

而在另外一方面赵括所率领的汉国军队,这是越发的士气昂扬的。

毕竟面前两座大营一座城池,看上去就是相当不好惹的样子。

但就是这种非常不好惹的防线,却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被汉国军队给攻克了城外的两座大营。

如果说连楚国也就仅此而已的话,那么真正的胜利不是已经近在眼前了吗?

第3天,所有的汉国军队将士们都是斗志昂扬,他们早早的就起床,吃完早餐之后在城外列阵看,向了面前的下蔡城。

赵括同样也是站在主将战车之上,笑着对周围的汉国军队将军们说道:“如果可以的话,今天把这座城池给拿下,我们将来也能够省下不少的麻烦了。”

赵括都这么说了,周围的汉国将军们自然也是一个个纷纷主动请战,想要夺取这最后的功劳。

赵括十分淡定地点了几名将军的名字,让他们作为先锋军,其他没有被点到名字的将军们自然也是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纷纷觉得自己和这一次的大功劳恐怕要失之交臂了。

对此赵括也是一笑而过,毕竟现在汉国的将军数量确实是相当多的,你不可能说让每一个人都领兵上去夺取这个头功,那肯定是只能挑选一些比较有潜力,同时赵括也比较看重的年轻将军去做这个事情。

在这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选,那就是项燕。

项燕现在已经成为了汉国项氏的组长,作为一个曾经的楚国人,他的身份可以说是比较敏感的。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赵括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并不打算派项燕去在这一场剿灭楚国的战争之中出战的。

事实上赵括甚至在出征的时候都不想带上项燕,可是项燕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却主动的找上了门来,告诉赵括说他现在已经是汉国的臣子了,理当为汉国征战。

不仅如此,项燕还表示,即便是在面对楚国的那些老部下旧熟人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的手下留情。

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在昨天攻击东侧大营的进攻中,项燕一往无前可以说是攻克东侧大营的最大功臣。

不仅如此,项燕还成功地说服了屈奉投降,这也是大功一件。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俗语了。

在历史上,楚国灭亡之后,曾经有一位叫做南公的人十分悲愤的说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里面的“三户”说的并不是三户人家,楚国也不可能被秦国征服之后就只剩三户人家了。

南公的意思是,虽然我们楚国的王族熊氏已经被秦国人灭亡了,但是还有剩下的昭景屈三大家族,总有一天他们会为楚国复仇,灭亡秦国。

再后来秦始皇听到这句话之后,立刻就采取了十分残酷的镇压手段,将这三大家族的后裔全部都杀了。

但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后来推翻秦王朝的并不是这三大家族,而是来自于另外一个当时在楚国来说还算不上顶级的项氏家族。

这就是所谓的人算不如天算。

但不管怎么说,项氏家族在这句俗语都比不上屈氏家族,就足以证明这三大家族在楚国之中究竟是多么的有名望了。

所以屈氏家族能够投降汉国,绝对能够让汉国更加方便地收服楚国的人心,这是比战争获得胜利,要更加让赵括重视的事情。

赵括目光落在了项燕的身上,然后又朝着其他的几名先锋将军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好了,去结束这场战争吧!”

第1107章 攻破下蔡景阳身亡

战争进入了第三天。

如果是在以前的话,第三天的战争甚至都还算不上是热身,毕竟那个时候的攻城军往往连城外的护城河都没有填平。

但是对于现在的汉军而言,第三天的战争竟然已经可以尝试进行收尾了。

下蔡城外同样也是引来了淮水作为护城河,但这一次,汉军也终于拿出来前两天隐藏着的东西。

上百艘船只浩浩荡荡的沿着淮河的河面而来,很快就在汉军的帮助下驶入了护城河之中。

随后,汉军的将士们就在这些船只所搭建的“浮桥”上飞速越过,来到了城下。

赵括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勾动。

如果是换做别的城池,这么做的成功性其实是不高的,但是在下蔡城的话就没有问题。

船只从哪来的?

答案是从汉国所控制的中原地带来的。

这个时代的中原水网密布,从魏国的都城大梁城出发可以抵达中原任何一个国家,在魏惠王开凿鸿沟之后又把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成功的联通了起来。

魏惠王当年之所以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在于沟通商贸,但如今这条水道却被赵括利用了起来,变成了进攻楚国的便利水道。

原本赵括是打算等到进攻楚国都城寿春再拿出来的,只不过赵括也没想到楚国人居然选择了主动出击在下蔡城迎战汉军,所以赵括也就大手一挥,直接在这一天就让这支“汉国水军”登场了。

这支水军是真正意义上的水军,因为汉国的海军如今也在紧锣密鼓的筹集之中。

有了汉国水军众多船只的帮助,汉军将士们非常容易的就渡过了护城河。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好不容易振作起来打算指挥城防的景阳顿时博然大怒,喝道:“弓箭手呢?

给老夫不惜一切代价,压制住这些该死的汉国人!”

景阳这个时候其实也已经没有了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够寄希望于楚军将士们能够凭借着英勇的战斗力来顶住汉军的攻击了。

至于防止火药这一次,汉军并没有给景阳任何的机会。

在之前,汉军是直接用大车推着,堆积在城门处然后瞬间引爆。

但是景阳发现了这个作战方式之后,他就让楚军看到大车之后先来上一轮火箭,看看能不能引爆再说。

可问题在于,如果汉军不用大车来装载火药了呢?

作为负责具体指挥所有攻城事务的“前敌总指挥官”,李牧在进攻之前就已经十分明确的发布了命令:“快去给我搞一千名精锐来,每人身上背搞十斤炸药,每座城门全部都安排上,本将军倒要看看这楚国人要怎么弄!”

在李牧的命令下,汉军四千精锐就这么不显山不露水的夹杂在进攻城池的众多部队之中,悄悄的朝着城门靠近。

战斗十分的激烈,时不时有犹如雨点一般的弓箭从城墙之上落下,射倒诸多汉军士兵。

这么激烈的战斗之中,很容易就让人忽略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断有人悄悄的把一些看上去相当不起眼的小袋子丢到城门处。

这些小袋子之中装的正是李牧所要求的那每人十斤的炸药。

时间慢慢的过去,城门处的小袋子也是越来越多。

终于,有一名楚军的弓箭手注意到了这一点。

这名弓箭手思考了片刻,觉得这个时候如果继续上报怕是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弓箭手就拿出了早就已经准备好的火箭,朝着城门处已经开始堆积起来的那一大堆小袋子射了过去。

或许是因为太过紧张的缘故,所以在弓箭射出去之后,这名楚军的弓箭手才来得及去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引爆了这些炸药之后,城门会变成怎么样?”

还没等弓箭手想明白这个问题,燃烧着的火箭已经落在了城门处。

下一个,一个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瞬间响起。

浓重的冲击波伴随着滚滚的烟尘立刻就在所有人的视线之中传开,城池之中站在指挥部的景阳更是猝不及防,差点当场摔倒。

景阳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极其不妙的预感,几乎是立刻就吼叫了起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没有任何人回答景阳的话,但是所有人脸上的惊恐都已经证明了一点他们都已经想到了那是什么东西。

城外的汉军主阵地上,赵括轻出一口气,笑了起来:“从今往后,战争真的要被我们改写了!”

炸药的出现,绝对是一种跨时代的进步。

今后,任何城墙都会变得不再安全,人们将会被迫离开城墙的庇护,发展出新的战争方式。

那当然就是热兵器!在这方面,赵括作为一个穿越者,自然是要独领这个时代的风骚。

别的不说,火枪的大规模制作已经在墨家工坊之中悄然展开了,等到灭亡了楚国之后,赵括再好好的考虑一下,究竟用哪一个异族来作为火枪的面世之战!就在赵括思绪飘飞的时候,站在赵括身边的李牧脸上同样也是露出了得意的表情,笑着说道:“大王啊,你说这要是以后咱们一座座的城池打过去都是这么轻松的话,岂不是整个地球都会在几年的时间内被我们占据了?”

赵括闻言,不由失笑。

占领一个地方其实并不算难,难的是怎么去长久的统治一个地方。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为什么难?

举一个例子就知道了。

在历史上的大秦王朝,从最南端的南海郡传送一个消息到咸阳,需要七天的时间。

这还是最紧急情况下的通讯速度,在正常情况下,一来一回的时间至少要一个月。

一个月的时间会耽误多少事?

这不用想都能够体验出来。

假如有人在南海郡叛乱,那么消息传回来咸阳先要七天,然后咸阳城发布命令镇压传回去又是七天,这要是万一南海郡当地的军队打不过叛军,从大秦王朝内地调集兵马南下的话,即便是再怎么紧急调动各种物资、民夫,那也得两个月起步了。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中原王朝在应对叛军的时候都显得格外迟钝的原因,没办法,就是因为信息传递的滞后,还有就是军队调动的速度实在太慢。

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不管再怎么强大的国家,真正能够控制并且统治的地域也是有限的。

所以有些人说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不喜欢对外扩张,那其实都是瞎扯淡,主要是因为真正能够控制的地方都已经被控制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地方都是很难控制,或者说是控制住之后付出大于投入的亏本生意,所以就都算了。

就好像是历史上的元朝开创者忽必烈,忽必烈在继承了蒙古大汗的位置之后,干嘛要把蒙古帝国分出四大汗国来?

首节 上一节 728/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