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160节

赵括并没有着急的立刻进攻陶邑,而是先让一名在之前投降的魏国官员作为使者,向陶邑城内的魏文带去了一封劝降信。

魏文的动作很快,一个半时辰之后,那名当做使者的降官脑袋就已经高高的挂在了陶邑城头。

看着这名降官的脑袋,赵括耸了耸肩膀,脸上并没有任何挫败的表情,而是十分淡定的下达了命令:“明日开始攻城。”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赵国军队对陶邑城发动了十分猛烈的攻势。

陶邑城之中虽然只有一万出头的守军,但这毕竟是一座人口将近二十万的临时发动了大量青壮,成功的将守军扩充到了五万多人。

不仅如此,魏文更亲自坐镇城防前线,每到危急时刻便会率领亲卫队出现,赵军几度攻上城墙都被打退。

这一幕也让赵括不由得发出了感慨:“都说魏国人是一触即溃的软蛋,但是如今在这座陶邑城看来,魏国人的战斗力其实也是不可小觑的呀。”

赵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距离最后的期限已经不过只有一天了。

赵括的表情多少有些遗憾,因为有好几次赵军距离夺取陶邑城真的就差那么一点点了。

李牧已经有些按耐不住了,对着赵括说道:“君候,既然我们已经有办法攻克这座城池,那为何还要在这里白白的牺牲和浪费人力呢?”

赵括看着李牧。

脸色渐渐的变得严肃了起来,过了好一会之后才说道:“本侯问你,如果我们就一直这么包围着这座城池,你觉得陶邑城之中的人会怎么想?”

李牧沉思片刻之后说道:“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去攻破这座城池,是黔驴技穷了。”

赵括笑了起来,说道:“确实有一部分的人会这么觉得,但是也会有另外一部分的人觉得我们有可能会有什么阴谋,这会让他们更加的提防。

所以我们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伤亡,要让这座城池之中的魏国守军觉得我们是真的不惜代价的正在全力攻城,这样他们在千辛万苦的守住之后,才不会怀疑我们有任何的正在对付他们的计策。”

顿了一顿,赵括继续说道:“虽然这样子会付出一定的牺牲,但是只要能够攻克陶邑的话,这样的牺牲就是值得的。”

几天的攻城下来,赵军的伤亡已经逼近一万,换做别的城池来算的话那简直是亏到姥姥家了,但考虑到陶邑的重要性,赵括觉得即便伤亡再多了两三倍都可以接受。

李牧这才恍然大悟,心悦诚服的说道:“君候果然高见,臣明白了。”

陶邑城墙之上,一身戎装的魏文大步前行,巡视城防。

许多魏国军民看到魏文到来,纷纷行礼,魏文也不摆什么架子,看到伤兵还会特地停下来拍拍对方的肩膀,温言安慰几句。

“二三子都放心吧,还有最后一天时间就要到停战协定上约好的时间了,大家再坚持住,胜利的曙光已经向我们招手!”

一名士兵有些不解的问道:“大人,我们并未打赢赵括,怎么能算是胜利呢?”

魏文看着面前这名魏国士兵,忍不住笑了起来:“武信君赵括自领兵以来那么多次战役从来没有一次是没有取得胜利的,我们这一次让武信君赵括没有带着胜利回家,难道还不是我们大魏的胜利吗?”

魏文抬起头来,朝着周围正在翘首以盼的众多魏国军民高声道:“大家放心吧,胜利就在眼前!”

在魏文说话的同时,赵括同样也在说话。

“许叔,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

许历答道:“正是,而且刚刚得到的消息,魏国信陵君率领八万援军从大梁前来,明天中午应该就能够抵达陶邑城外。”

赵括先是一愣,随后不由失笑:“这位信陵君莫非是怕本侯言而无信?

来了也好,那就让他做个见证吧。”

许历试探性的问道:“君候的意思是”赵括点了点头,平静的说道:“今夜夺城。”

第271章 里应外合

夜晚的陶邑很安静。

虽然战国时代礼乐崩坏,但最基本的一点点人道主义还是有的。

每当战事结束之后,赵军就会派出一群民夫来到城墙之下将所有的尸体都搬走,一起掩埋。

也正是因为如此,站在陶邑城墙之上放哨只会闻到一些淡淡的血腥味,并不能感受到白天那种惨烈的战况。

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除去火把照耀的范围之外,城墙外一丈的地方就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够看得清楚了。

这对于陶邑的守军来说并不是问题,毕竟赵军从来都没有发动过夜袭。

这一夜,城墙上的魏军多少都有些心不在焉,不但巡逻的力度明显减少,甚至还三三两两的聚集,开始窃窃私语。

“依照停战协定,明日赵军就要撤退了。”

“真好,唉,不瞒你们说,之前几天赵军攻城那个疯狂的样子真的吓到我了。”

“是啊,不愧是天下第一强国。”

“武信君调教的兵马果然不同,我原本以为我们至少能守两个月,但以之前的态势而言,我觉得我们最多能守一个月。”

“一个月?

你怕是在说笑,若非是大家都知道停战马上到来所以一个个奋力死守的话,这两天怕是都要失守了。”

“唉,等这一战结束之后,我打算举家迁去楚国投奔亲戚,毕竟楚国是唯一一个和赵国不接壤的国家了。”

“我也想去,可惜没田地也没亲戚啊。”

突然,一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传来,随后火把的光芒照到,一位年轻魏国将军带着几十名亲卫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众多刚刚正在聊天的楚军士兵纷纷起立,表情之中都带着几分惊慌。

值夜班被上司捉到,这可是违反军令的大罪啊。

“将军!”

“见过将军!”

士兵们心中忐忑的朝着面前的魏国将军问好。

年轻的魏国将军名字叫做刘晓粱,他身材不高脸庞也有些黝黑,一双不大的眼睛显得炯炯有神。

单从这个时代并不常见的三字名就能够知道这位将军其实是出身于底层,是魏国军中极为稀少的那种从基层一步步拼杀上来成为将军的人物。

在这几天的陶邑守卫战中,刘晓粱也是每日奋战在第一线,战绩出众,极得众人的爱戴。

一旦陶邑能够成功守下来的话,这位刘晓粱将军的升官晋爵必然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刘晓粱环视众人一圈,点头露出一丝笑容“都还好吧,不必如此严谨,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

看着刘晓粱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众人顿时放下心来,七嘴八舌“将军,都挺好的,就是晚上没吃饱。”

“军粮太少了,不够吃啊。”

“武器和甲胄也破了,都没人修补。”

大家都忘记了刚才的害怕,甚至开始抱怨起这些天的一些让人不满的地方。

刘晓粱带着微笑,看着面前的这些脸上洋溢着笑容的魏军士兵,突然开口道“动手。”

刘晓粱话音落下,刚刚还和城墙上的魏军士兵们勾肩搭背的亲卫们突然拔出长剑,朝着毫无防备的同僚们杀去。

短短片刻时间,城墙之上的魏军士兵们悉数倒下,鲜血静静的在地砖上肆意流淌,慢慢没入缝隙之中。

一名浑身上下散发的浓郁血腥味的军官走近刘晓粱,轻声道“将军,都杀完了。”

刘晓粱点了点头,轻声道“开始吧。”

军官拿起了城墙上插着的两支火把,放在胸前不停的朝着城外的黑暗交叉挥舞。

片刻之后,黑暗之中突然出现了许多人影,这些都是赵国的士兵,他们静默无声的在黑夜之中潜伏,在接受到讯号之后来到了城下。

刘晓粱一挥手,几根长长的绳索就沿着城墙被抛下,众多赵军士兵立刻开始攀登。

片刻之后,一位赵军将军出现在了刘晓粱的面前,看了一眼城墙上横七竖八的尸体,然后朝着刘晓粱走来“我乃李牧,请问阁下就是刘将军吗?”

刘晓粱点头,看着面前的李牧,正准备说什么,突然脸色一变。

不远处的城墙上传来了惊慌失措的喊声,显然已经有人发现了赵军。

李牧笑着拍了拍刘晓粱的肩膀“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交给我们吧。”

刘晓粱看着李牧快步离开的身影,心中想起的却是那个自己深爱的女人。

三年前,还是一个小军官的陶邑本地人刘晓粱偶然间认识了一个来自赵国、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年轻女子,他收留了对方,并产生了情愫,然后两人成亲了。

在成亲之后,刘晓粱的仕途开始变得顺遂,有时候碰到一些麻烦也会莫名其妙的就被解决掉,顺利得好像是被上天眷顾。

直到赵军包围陶邑之后,已经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并且已经怀上第二胎的妻子突然向刘晓粱坦白,她其实是来自于赵国的间谍,是武信君“夜莺”系统之中的一员。

可想而知,刘晓粱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的内心是如何的痛苦和挣扎。

于是他上了城墙,不停的战斗,希望能够缓解这种痛苦。

但最终,刘晓粱还是选择了家人,选择了背弃楚国。

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刘晓粱是宋国人,后来刘晓粱变成了齐国人,再后来刘晓粱变成了秦国人,现在的刘晓粱则是魏国人。

既然陶邑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就被这么多国家所掌控,那刘晓粱当一个赵国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就是刘晓粱,一个献出陶邑的降将心里经历的抉择过程。

片刻之后,激烈的喊杀声开始在城墙之上响起。

远处,赵括看着突然变得嘈杂的陶邑城头,忍不住笑了起来“李牧应该得手了,传令下去,全军出击!”

赵括一声令下,无数赵军士兵从赵军大营之中杀出,举着燃烧的火把朝着远处的陶邑城冲了过去。

又过一刻钟,在吱吱呀呀的一阵让人牙酸无比的摩擦声中,紧闭已久的陶邑城大门朝着赵军彻底敞开!

第272章 什么,赵括拿了陶邑?

陶邑之中的守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如赵军,之所以能够抵挡这么几天时间,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陶邑城那高大的城防。

因此当赵军犹如猛虎下山般的杀入陶邑城中时,整个攻城战的结果也就彻底注定了。

在一个时辰的战斗后,魏军在陶邑之战死。

魏文死后,剩下的魏军再无斗志,纷纷朝赵军投降。

在停战协议的最后一个晚上,赵军终于攻克了陶邑!翌日中午,刚刚回国的信陵君率领一支魏国援军赶到。

对于信陵君的奔波,魏国之中其实有不少人是不以为然的。

就连信陵君的几名心腹也在暗中劝说过信陵君:“君候,武信君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攻克陶邑的,您又何必如此奔波呢?”

对于这些好意的劝说,信陵君并没有任何的斥责,只是说了这么一句话:“武信君乃天下第一名将,对于武信君来说,没有不可能!”

如果说之前的战争还只是让信陵君从其他方面了解到赵括的厉害,那么灵丘之战中第一次和赵括的对抗就让信陵君完全明白了赵括为什么能够这么多次击败秦国的武安君白起。

首节 上一节 160/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