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下无双 第485节
“陛下,为何刘备对益州念念不忘呢?”
袁舟对于刘备了解的很多,但都只是限于刘备崛起了之后,才逐渐了解到了一些刘备的事情,但是刘争就不一样了。
刘争对于刘备的了解 ,可就不仅仅是现在刘备表现出来的一些事情了,更多的是,刘备后来,被很多人研究之后,所逐渐深入了解的一些事情。
他看了看袁舟,想了想之后,便开始冲着袁舟问了起来。
“爱卿,你对刘备了解吗?”
刘争这么一问,袁舟一听到刘争的话,倒是略微一愣,不过还是想了想,继续冲着刘争回答。
“了解一些,刘备身为我军大敌,心腹大患,我们的探子对他多有探查,搜集了关于他不少的情报。”
“那你应该知道,他是幽州涿郡人吧。”
“嗯,刘备,还有他的两位结义兄弟,都是幽州人,他是中山靖王之后,也算是皇族后裔,听说还是汉帝的皇叔。”
刘争听着袁舟说起了自己对刘备的了解,但是说的都是一些不太详细的信息,都是一些袁舟从别人的口中了解到的 一些关于刘备的信息。
知道的,自然不如刘争那么详细。
所以刘争又马上冲着袁舟详细的说起了关于刘备的一些事情。
“了解了这么多,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人呢?”
“应该是一个仁义之人。”
袁舟将自己的理解,告诉了刘争。
可是刘争却是摇了摇头。
“他应该谈不上仁义。只不过是会伪装吧,伪装一辈子,也能够真的假戏真做了。”
“刘备确实是中山靖王之后,可是,中山靖王一百多个儿子,传承到刘备这一代的时候,基本上,家族能够给刘备带来的,已经没什么东西,他能有今天,依靠的完全是自己。”
第九百三十七章 扛把子刘备
说起刘备,刘争不禁就想起了自己了解过的一些东西。
其实三国志上,对于刘备的身世描写,并不是特别的详细,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先主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其作者陈寿,曾经在蜀汉当官,也算是刘备的官员,多少对刘备有一些旧情,所以吹捧一下刘备,将刘备塑造成一个家境贫寒、织席贩履、身处逆境、却又胸怀大志的上进好青年,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参考一下其他的一些注解,就可以知道,这里面有的内容,有一些颠覆性的东西。
刘备从小丧父,跟着母亲长大。父亲在死之前只不过是县城里的一个小官吏,并不能够给刘备的家庭带来多大的余资。
不过,刘备虽然生父早亡,但是刘家的宗族势力,在当地却是印象力极大。
一来是,刘备的身份,乃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皇族后裔,刘胜是西汉的人物,刘备则是东汉,这其中相差了几百年。
几百年的繁衍下来,刘家在当地的印象力根深蒂固,尽管刘备失去了父亲,但是有宗族的势力在,刘备年轻的时候,也不可能穷困潦倒。
这一点,从刘备能够在十来岁的时候,跟随公孙瓒,同宗刘德然一起拜师卢植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没有一点势力的话,是不可能拜在卢植的门下的。
而通过公孙瓒的一些事迹可以发现,公孙瓒求学的地点,是洛阳,可以知道,刘备年轻的时候,是和公孙瓒一起在洛阳,求学于卢植的。
先不说,从幽州的涿县到洛阳,这中间有多远,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没有任何收入,全靠家里的资助,在外求学,这是多大的一笔开支。
如果刘备年轻的时候,穷困潦倒的话,所谓的织席贩履之辈,是不可能负担的起,他前往洛阳游学的费用的。
就当时的背景,就相当于现代的山沟沟的里的村里人,跑到京城去游学一样困难。
既然刘备不远千里从幽州跑去洛阳求学,还是找的当时很有名气的大儒卢植当老师,应该学会很多的东西,成为一代名家吧。
诶,还真不是,刘备应该是一个学渣。
刘备在洛阳没有好好求学,应该和后世的那些个富家子弟一样,不务正业,天天夜店泡妞,只不过当时的洛阳应该没有夜店,刘备估计只能天天斗鸡斗狗,留恋于青楼。
这一点,从当时在洛阳一同求学的公孙瓒身上也能看出来,公孙瓒和刘备在史书上的记载都是,略见书传,意思 就是粗通墨。
跟着卢植这样的老师,学的却这是这水平,怎么看都是给老师丢脸了。
富二代的钱,也不是无限的,也都是家里给的,刘备跟着自己的堂兄弟刘德然在洛阳逍遥快活了几年之后,盘缠应该用的差不多了,所以总归还是要回家的。
回到了涿县老家的刘备,应该已经成年了,弱冠之年,差不多就得自己开始谋生了,宗族不可能庇护资助一辈子。
在洛阳游学的那几年,刘备见惯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又结交了很多权贵朋友,刘备的心早就已经野了,自然不可能安分守己。
桓灵时代,地方秩序崩毁,邪教蔓延、流贼丛生;此时离黄巾之乱爆发,还剩不足三年。
为了维护地方治安,许多地区自发成立、或雇佣流民武装,类似后世的团练。
这玩意儿在东汉叫“郡贼”;在民国时叫“保安团”,指靠出卖武力,收取保护费的土匪集团。
刘备回到了涿县老家之后,就打着自己洛阳游学生的名号,靠着当时信息不灵、群众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大环境,开始招募徒众,组建非法武装集团。
备受刘备器重的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应该就是这个时候,加入刘备的社团的。
这一点,可以从关羽的身上得到验证,关羽本不是幽州人,他是河东解县人,因为在老家犯了罪,舍命逃亡才来到了幽州涿县。
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就是,在老家犯了事,跑路到了幽州,看见刘备这个社团里招马仔,关羽本就狠辣,很快就加入了刘备的社团,依靠自身的勇武,混到了社团大哥之一的位置。
有了地盘和人手之后,刘备也可以说是不愁吃喝了,愁的就是一个身份问题了。
所以他的社团要洗白,从黑变成白,倒也很简单,那就是军功。
正巧又赶上了张角这个倒霉蛋子,居然搞什么起义,幽州也有好几股的黄巾贼,于是刘备就带着自己的人马,开始了剿灭黄巾贼的活动。
而刘备剿灭黄巾军的时候,这个时候担任幽州刺史的人,却是刘焉。
早期的刘备,一直没有在幽州有什么进展,甚至很多军功,都被刘焉给克扣了,因为刘焉觉得刘备这家伙的身份有问题,所以刘备才会去冀州投靠自己的老师卢植。
他们也是在这个时候结下的梁子。
后来的刘备,一直都因为这个事情,对刘焉颇为记恨,只是一直都找不到机会来报仇。
现在实力壮大的刘备,终于找到了机会,又哪里会不将这个面子找回来呢。
集结兵马,就是为了一举击溃刘焉,从而让刘备一雪前耻。
刘争将自己对于刘备的一些理解,告诉了袁舟。
此时的袁舟才明白了这其中的道道,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陛下,难怪刘备在这个时候对汉中下手啊,拿下了汉中,益州对于刘备而言,也就是囊中之物了。”
袁舟不禁冲着刘争开口回应了一句。
刘争却是笑了笑。
“哈哈,这只是我自己的猜想而已,刘备或许也是看上了益州地大物博,收复益州的话,对于他们有极大的作用,也可以用来牵制我们,所以益州对于刘备很重要。”
“既然这样,那我们更加不能够让刘备得到益州,袁舟你立刻下去给我传一道命令!”
第九百三十八章 袁尚来使
“让,黄忠和甘宁,立刻北上攻取上庸!孙坚接替他们镇守荆州。”
上庸城,其实隶属于汉中,是汉中的地方之一,汉中很大,治下有九县,近三十万人口。
而且这里常年没有战乱,风调雨顺,吸纳了不少荆州的流民。
所以人口一度上涨许多。
上庸这个地方,在后来,还被从汉中郡分离出来,独立成一个郡。
当然,如今还是属于汉中的。
之前刘争占据了荆州之后,并没有让自己手下的兵马,继续趁胜追击。
只是让他们固守荆州,防范其他势力的进攻。
毕竟荆州之北就是豫州,这里可是连接着京畿之地 ,也是朝廷重兵把守的地方。
左边的汉中郡,也是一个不分的地方,有五斗米教的张鲁镇守。
相对于其他地方,张鲁镇守的汉中,是一个比较麻烦的地方。
因为其他地方顶多也就是一些军阀,在军阀统治下的一些兵马。而张鲁这个家伙,乃是政教合一。
一方面是利用五斗米教的宗教势力来管理治下的百姓,另外一方面又有足够的军队,在这个时候镇守汉中各地。
可以说,一方面是在政治上统治着这些百姓,另外一方面,又在思想上蛊惑着这些百姓。
这导致着汉中地区的百姓,很是稳定,毕竟精神上的控制,才能够让百姓不那么造反,对于张鲁的五斗米教,都比较崇拜。
说起来的话,这张鲁的五斗米教,也是华夏大地上,后来道家的先祖。
是龙虎山道教的祖辈。
五斗米教,听这个名字就能够想的到,他们的教义大体上和道教差不多,入会的方式,也很明了,就是只需要你供奉五斗米,便也跟随学道。
传道的方式,类似于张角,也是符水救人,治病求神。
这一点,多年之前的刘争就清楚了。
当时张宁带人在刘争的隔壁零陵郡的时候,为了发展信徒,逐渐将自己的触手,伸到了汉中的地盘去,只不过,张宁这些黄巾军的残党,也没有在张鲁手下的五斗米教的人占到什么便宜。
这个张鲁或许在历史上并不怎么出名,但是他有一个爷爷,却是十分的有名。
他爷爷名叫张道陵,是正一道的创始人。
许多影视剧作品之中,张道陵被吹捧成了一个神人,道教也是经由张道陵和张鲁等人的传播,逐渐在这华夏大地上开花,变得越来越有名望。
甚至在后世之中的某些朝代,一度成为国教。
刘争的设想,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攻取上庸,上庸距离汉中的郡治南郑并不算远,只要攻取了上庸城,便是拿下了攻打汉中的据点,到时候刘争只需要增兵上庸,也能够让汉中这个地方,比较难受。
而此时的刘备等人,正在从三辅之地出兵,南下攻打汉中。
刘备攻打汉中,可比刘争要困难一些,他们从长安附近出兵,南下去往汉中,路途要比刘争这边前往汉中更远不说,路途还不好走,都是山路。
山路行军,地域曲折,粮草不好运输,这是一大劣势。
所以刘争这边,并不急着去攻打汉中,刘争在等,等刘备的人马和张鲁进行一波消耗之后。
刘争再出手,这样一来的话,他还能够出其不意的截断刘备的退路,到时候,可以说是瓮中捉鳖了。
黄忠和甘宁镇守荆州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他们对当地的形式都十分的了解,有了黄忠和甘宁出兵,前去攻打上庸,想必并没有什么问题。
这一点,刘争甚至都不会有什么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