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风流小地主

大唐风流小地主 第680节

镜子成像的原理很简单,表面光滑,具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折射光线,利用的是光线的反射原理成像。

而玻璃本身并不具有反射光线的能力,玻璃只有透光性。

所以决定镜子是否清晰、能否成像,与用不用玻璃并没有关系。

使用玻璃,一是因为便宜,二是因为玻璃的平整度,容易镀膜形成镜面,三是因为玻璃本身能够保护镜面。

后世一般的镜子,是在玻璃的反面增加一层反射光线的镀膜。其实我们看到的镜面,是那层镀膜反射的光线,而非玻璃本身。

所以,同样的原理,李忘忧只需要将镀膜,镀在铜镜上,也是一样的效果。

早期的镜子,就是在玻璃上覆上一层锡箔,然后倒上水银。水银会溶解锡箔,形成锡汞齐。而锡汞齐便会附着在玻璃上,形成镜面。最后再镜子背后,刷上一层红漆保护镜面就行了。

李忘忧小时候,家里的镜子背面都有红漆,就是这个方法制作的。

而他献给李二的这面铜镜,也是如此。

不同的是他没有用锡箔,而是用了银。

水银溶解了银,形成了银汞齐,在将银汞齐镀在平整的铜镜表面,便形成了亮闪闪的银色镜面。

之所以用银,当然是因为银汞齐更亮,反射率更好。而后世用锡的原因,那就更简单了,便宜……

若是用银来造镜子,恐怕能用得起的人就不多了。

但李忘忧又不缺钱,自然是怎么好怎么来,铸造了那么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献给李二。

当然,这办法也不是李忘忧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华夏老祖宗们的智慧。

明代的《天工开物》一书中,便已经记载了以此方法制作镜子,“水银能消化金银成泥,似镀物也。”,其效果与后世的镜子没什么区别。

当然,银汞齐也是有毒的,不过只要不吞食,并没什么影响。

用这办法制作出的镜子,效果也是好的出奇。

这面前所未有的巨大镜子,直接镇住了大唐一众君臣,一个个都傻乎乎的,站在这面巨大的镜子前面发呆不已。

而那位扬州朝集使,更是已经失去说话的能力了。

僵硬的扭头看看黯淡无光的扬州贡镜,再看看眼前这面巨大,光可鉴人的镜子,这种云泥之别的差距,让他实在不知,此时应当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

良久,李二才像回了魂,嗓音低沉开口道:“子忧,你这铜镜,真乃神器也!朕很喜欢!”

而程咬金、房玄龄这些大佬,则一个个面露羡慕之色,看向李忘忧的眼神,都充满了赤裸裸的怨念。

这样的镜子,他们也想要啊……

608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李二寿宴,原本各州进贡铜镜,百官进献铜镜的流程,全都被李忘忧这面惊世骇俗的铜镜给搅乱了。

有这面铜镜珠玉在前,其他那几百面铜镜,瞬间成了垃圾,让一贯喜爱铜镜的李二,再也提不起丝毫兴趣。

李二在这面铜镜面前,驻足了许久,才依依不舍的让开了位置,让群臣观赏。

毕竟他也知道,这面铜镜是李忘忧献给他的礼物,日后想怎么照怎么照,今日却得先让大殿之上的群臣们过过瘾。

为了不让人意外碰坏了这面“珍贵无比”的铜镜,李二还是朝米拓招了招手,示意他安排几名内侍太监,守在这铜镜旁,小心被人给撞坏了。

“诺,大家放心,这铜镜但有丝毫闪失,你砍了奴的脑袋!”米拓身为内侍省省监,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可李忘忧献上的这面铜镜,却真的将米拓给吓着了。

要不是自己必须服侍在李二身边,米拓都想自己提把鄣刀,守卫到铜镜旁边去了。

而为了抢夺“照镜子”的机会,一众大唐最顶级的大佬们,差点没因此打起来。

老流氓程咬金,很不要脸的凭借自己的武力优势,挤占了第一个观赏自己全身像的机会。而其他尉迟敬德这些国公,倒是没有这货脸皮那么厚,只能乖乖跑去后面排队。

如同后世春运抢购火车票一般,一众大唐百官勋贵国公大佬们,很快按照官品,自觉在那面镜子面前排起了长龙,准备依次观赏。

就连那位扬州朝集使,都厚着脸皮跑去排队。至于之前质疑李忘忧的话语,他早就不敢再提起了。

程咬金虽然抢到了第一的位置,对着镜子“搔首弄姿”了半天,但还没过足瘾,就被身后的一众大佬出声轰他离开,莫要一个人霸占铜镜。

这老货即便脸皮再后,也抵不住百官的群嘲,只能无奈闪身。他身后的长孙无忌立刻上前,对着镜子左顾右盼,整理自己的衣衫……

李忘忧对这群没见过世面的“土鳖”很是无语,不就是面镜子吗?至于吗?

不过这群大佬的表现,倒是让李忘忧相当满意。

就连这群大老爷们都如此表现,那么大唐的贵妇们、小娘子们,见到这镜子,会是何等状态?

你说,这样的镜子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贯铜钱吧!

两千贯铜钱那是成本,四千贯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客户的购物心理。

愿意掏两千贯铜钱买镜子的客户,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贯。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

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做铜镜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李忘忧脑海之中,忍不住浮现出了电影《大腕》里的经典台词,倒把自己给逗乐了。
首节 上一节 680/11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召唤传说

下一篇:法兰西之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