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544节

朱青一张脸苦得都快挤出水来了:“徐相公,真的不是草民想涨价,伙计们的月钱越来越高了,这东京城的房价还在涨,这些就算了,我整个七月,从南方运回来的粮食,少了一半,但我日常的开销却还和以往一样,不涨价,我没活路!”

朱青的情况,是现在东京城所有粮商都面临的。

货源短缺,那些大酒楼来拿货,朱青都不敢大量供给。

毕竟酒楼里拿货价,比市场价要低,他就这么些货,市场上有的是人要。

事实上,这几个月,运往东京城的粮食,被朝廷控制住,直接回到了靖康二年的水平。

这是为了防止下半年来的缺粮,将粮食的入口收窄了,才能长久一点。

引起担忧是在所难免的,商人们想涨价,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朝廷要压价,肯定也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商人做生意是要赚钱的,不赚钱,他肯定不会把生意继续做下去。

就说朱青,此时就在心里骂徐处仁不给他们活路。

这样,他只能回去减少人员了。

徐处仁道:“不能涨价,本官给你设立一个特殊时间,今年,朝廷的运输价格,本官给你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你要维持原价。”

徐处仁显然已经掐指算好了的,朱青的粮价从三贯每石涨到四贯每石不合理。

他的运粮费占比是十抽二,根据他7月运回来的货量来计算,将运粮价格压三分之一下来,不说他能和之前赚的一样多,肯定可以节省出一笔钱,够他活下来。

“不仅如此,本官还能保证,粮食供应方的价格,不会上涨超过三成。”

朱青听后面露难色:“这……草民还是亏本。”

徐处仁面色不悦:“国难当头,朱员外莫非要发国难财不成!”

徐处仁当场质问,吓得朱青一身冷汗,连忙道:“如此,草民分文不涨。”

朱青心中非常清楚,朝廷能保证供货方上涨不超过三成,那这个供货方肯定是朝廷的商社无疑。

徐处仁也不再说什么,朝廷还是需要朱青这样的粮商的,把他们压太狠了,谁来卖粮食?

按照与朱青达成的协议,朱青的粮铺注定要在接下来半年有一个大丰收。

货源充足的情况下,压低价格,客户当然会首选这里。

这是在逼迫其他粮铺降价,硬性从粮商手里压利润下来。

徐处仁自己也算过,即便这样压,也绝不会真的压死那群粮商,他们完全有实力支撑半年。

这半年时间,交州会源源不断有大批量粮食进入荆湖路和京畿路,来缓解粮食的压力。

将这事办妥后,徐处仁非常自信地跑到皇帝那里汇报了一遍。

“这事交给徐相公,朕是放心的。”

这是皇帝给出的赞扬。

见皇帝似乎并不太上心,徐处仁有些奇怪了,皇帝不是一直都很关心粮食的吗?

怎么最近一段时间,心不在焉的?

总是在观稼殿里摆弄他那些奇怪的庄稼。

徐处仁倒是也拿了一些,交给陈旉在官田里试种,但他还是非常好奇,皇帝怎么对这些东西格外的执着。

难道这东西能喂饱大宋百姓不成?

“上次给你的种子,都吩咐种下去了吗?”

“都种下去了。”

“全部种下去,过三个月,就会成熟了。”

“是!”

徐处仁也不知道皇帝所说的成熟到底是指什么成熟,长出来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帝这样神神秘秘,激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

看着正在忙碌的皇帝的背影,徐处仁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皇帝似乎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比起刚登基那时候的锋芒,现在的皇帝,在面对许多事上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从容。

徐处仁心中叹了口气,只有他能深切体会到,治理一个泱泱大国,有多难!

他能体会到皇帝的不易,那种万钧加于一身的重任。

最重要的是,新政虽然依旧在全力执行,但上上下下,却有很多很多问题和矛盾。

新派也在分化,保守派隐藏起来,披着新派的外衣,伺机而动。

江陵府事件暴露出来的不仅仅是宗室问题,还有军方。

朝廷改制所带来的利益重新配置,令无数人露出了嗜血的獠牙。

改制中的理念冲突,利益冲突,在皇帝和首相看不见的地方,都是血淋淋的,那里将人性之恶,体现得淋漓精致。

但又不能简单定义,那种残酷的现象,对大宋是完全无利的。

每天,全国各地,都有无数的奏疏送到政事堂,也有奏疏直接送到皇帝那里。
首节 上一节 544/10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密战无痕

下一篇:领主大闹历史三千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