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489节
只有她这种做过布行生意的才知道,八倍到底意味着什么。
张记布行为什么可以买到25文钱一件,它的出货量充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很多时候,像李氏布行,有买卖也无商品,因为请不起人,李氏布行现在就只有李月娥自己每天辛辛苦苦织布。
李月娥要织一匹布,前前后后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且非常辛苦。
但是,若现在有了这个华兴纺车,同样的一匹布,只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
她的出货量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了。
不过张记布行能做大,还有别的原因,因为量足够大,供货商给的价格也低,最主要的是,因为朝廷背景,在运输方面也占尽了优势。
李秋娥站起来,好奇地观察华兴纺车,她对织布很在行,当场就看出了它的与众不同,不由得暗暗称奇。
李秋娥忍不住问道:“创造出它的人是何方神圣?”
“是一位高人,我们先不必追问是谁创造的它,有了它,能保证出货量。”
过去因为百姓们都很穷,就算有商品,也不一定买得起,但是最近几年,许多人也都渐渐有了钱,但是商品的生产供应其实是跟不上的。
主要还是生产的速度太慢。
有了这个华兴纺车,出货量会大大增加。
一旦出货量跟上了,李秋娥就有底气雇佣更多人了,那时候出货量会越来越大。
裁成一件衣服的布料价格是15文,人工10文,一匹布能裁制30件衣服。
以前一个月只能卖十五件衣服,一件卖50文,李秋娥自己亲自动手,无人工费用。
她一个月也就只能转525文钱,还不如在工地上干活,一个月的月钱有2贯。
不过这是她一个人的时候,以前她也是请了人的,只不过后来都被张记布行高价挖走了。
如果是使用这种织布机,她七天就可以织布一匹,七天可以卖出去30件衣服,每件衣服赚35文钱,她七天就可以赚1150文钱!
织布速度加快,她完全有底气把价格压下来,去和张记布行抢生意了!
看见李秋娥脸上的表情在不停变化,赵桓就知道她在算账。
作为商人,怎么能不算账呢?
同样,赵桓治国就是以经商那一套在治国,他的账也算的清清楚楚。
任何一个人,只要使用他这一款织布机,只有赚的,没有赔的。
他之所以找李秋娥,是因为李秋娥很符合他要找的人选。
一、生意人。
二、快要破产了。
三、出身平民。
四、毫无背景。
赵桓之所以要做布行的买卖,是因为衣服是大宋百姓出了粮食以外,第二重要的。
他要在商业上做一个合格的标杆起来,扶持一个大宋富豪。
将这个富豪的致富故事写成传记,广为流传,去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商业之中,去创造财富。
这个富豪要求是最底层的出生,生活已经很艰难。
而李秋娥就非常符合这个人选。
赵桓继续道:“那500贯,只是我们的见面礼,我会再追加500贯,在李氏布行的股份占比中100抽五十一,李氏布行所有经营权皆在你手中,我不过问,每年告诉我财务状况即可。”
“当然,需要任何帮助,随时可以跟我说。”
100抽51,对于现在艰难的李秋娥来说,完全是赚的。
她在乎的不是占比,而是李氏布行的招牌,这是她夫君为她留下来的,她必须要让李氏布行存活下来。
“为什么选我?”
“我是一个商人,当今天子登基第六年,大宋商贸空前繁华,粮食那是朝廷管控的民生,制约太多,唯有衣着,有大利可图,而我本人,因为家族事业繁忙,并无闲余时间去经营,所以需要找一个人,我之前也说了,张记布行与朝廷官员瓜葛太深,我不想掺和进去,选你,是最好的选择。”
李秋娥看着赵桓,他能从赵桓眼中看出真诚。
当然,要演出这种真诚,对于已经在朝堂上和大臣们玩了六年的皇帝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赵桓补充道:“我已经在城东南买了一块地,那里作为李氏布行的纺织厂,对了,这种华兴纺车,我们是有专利的,属于他,永盛商社麾下第一科学大师叶崇。”
叶崇憨厚老实笑了笑:“其实都是赵官人的点拨。”
李秋娥又是一怔,这个赵官人,全身上下都透露出一种贵不可言的气质,又非常神秘,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一个平民妇人,除了一个小铺,什么都没有,对方又能图自己什么呢?
在《李秋娥传》中,那些写书的作者,只会将李秋娥描述成一个吃苦耐劳,遇到生活的磨难,不服输,迎难而上,从最基层创造一个商业神话的传奇女子。
他们并不会提及李秋娥是受到某位权势人物的帮助,这样才会鼓励那些渴望财富的人前赴后继。
将李氏布行抓到手后,赵桓也没有多少其他事要参与进去了。
毕竟华兴纺车已经被制造出来,就等着大宋纺织业的空前爆发。
张记布行为什么可以买到25文钱一件,它的出货量充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很多时候,像李氏布行,有买卖也无商品,因为请不起人,李氏布行现在就只有李月娥自己每天辛辛苦苦织布。
李月娥要织一匹布,前前后后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且非常辛苦。
但是,若现在有了这个华兴纺车,同样的一匹布,只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
她的出货量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了。
不过张记布行能做大,还有别的原因,因为量足够大,供货商给的价格也低,最主要的是,因为朝廷背景,在运输方面也占尽了优势。
李秋娥站起来,好奇地观察华兴纺车,她对织布很在行,当场就看出了它的与众不同,不由得暗暗称奇。
李秋娥忍不住问道:“创造出它的人是何方神圣?”
“是一位高人,我们先不必追问是谁创造的它,有了它,能保证出货量。”
过去因为百姓们都很穷,就算有商品,也不一定买得起,但是最近几年,许多人也都渐渐有了钱,但是商品的生产供应其实是跟不上的。
主要还是生产的速度太慢。
有了这个华兴纺车,出货量会大大增加。
一旦出货量跟上了,李秋娥就有底气雇佣更多人了,那时候出货量会越来越大。
裁成一件衣服的布料价格是15文,人工10文,一匹布能裁制30件衣服。
以前一个月只能卖十五件衣服,一件卖50文,李秋娥自己亲自动手,无人工费用。
她一个月也就只能转525文钱,还不如在工地上干活,一个月的月钱有2贯。
不过这是她一个人的时候,以前她也是请了人的,只不过后来都被张记布行高价挖走了。
如果是使用这种织布机,她七天就可以织布一匹,七天可以卖出去30件衣服,每件衣服赚35文钱,她七天就可以赚1150文钱!
织布速度加快,她完全有底气把价格压下来,去和张记布行抢生意了!
看见李秋娥脸上的表情在不停变化,赵桓就知道她在算账。
作为商人,怎么能不算账呢?
同样,赵桓治国就是以经商那一套在治国,他的账也算的清清楚楚。
任何一个人,只要使用他这一款织布机,只有赚的,没有赔的。
他之所以找李秋娥,是因为李秋娥很符合他要找的人选。
一、生意人。
二、快要破产了。
三、出身平民。
四、毫无背景。
赵桓之所以要做布行的买卖,是因为衣服是大宋百姓出了粮食以外,第二重要的。
他要在商业上做一个合格的标杆起来,扶持一个大宋富豪。
将这个富豪的致富故事写成传记,广为流传,去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商业之中,去创造财富。
这个富豪要求是最底层的出生,生活已经很艰难。
而李秋娥就非常符合这个人选。
赵桓继续道:“那500贯,只是我们的见面礼,我会再追加500贯,在李氏布行的股份占比中100抽五十一,李氏布行所有经营权皆在你手中,我不过问,每年告诉我财务状况即可。”
“当然,需要任何帮助,随时可以跟我说。”
100抽51,对于现在艰难的李秋娥来说,完全是赚的。
她在乎的不是占比,而是李氏布行的招牌,这是她夫君为她留下来的,她必须要让李氏布行存活下来。
“为什么选我?”
“我是一个商人,当今天子登基第六年,大宋商贸空前繁华,粮食那是朝廷管控的民生,制约太多,唯有衣着,有大利可图,而我本人,因为家族事业繁忙,并无闲余时间去经营,所以需要找一个人,我之前也说了,张记布行与朝廷官员瓜葛太深,我不想掺和进去,选你,是最好的选择。”
李秋娥看着赵桓,他能从赵桓眼中看出真诚。
当然,要演出这种真诚,对于已经在朝堂上和大臣们玩了六年的皇帝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赵桓补充道:“我已经在城东南买了一块地,那里作为李氏布行的纺织厂,对了,这种华兴纺车,我们是有专利的,属于他,永盛商社麾下第一科学大师叶崇。”
叶崇憨厚老实笑了笑:“其实都是赵官人的点拨。”
李秋娥又是一怔,这个赵官人,全身上下都透露出一种贵不可言的气质,又非常神秘,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一个平民妇人,除了一个小铺,什么都没有,对方又能图自己什么呢?
在《李秋娥传》中,那些写书的作者,只会将李秋娥描述成一个吃苦耐劳,遇到生活的磨难,不服输,迎难而上,从最基层创造一个商业神话的传奇女子。
他们并不会提及李秋娥是受到某位权势人物的帮助,这样才会鼓励那些渴望财富的人前赴后继。
将李氏布行抓到手后,赵桓也没有多少其他事要参与进去了。
毕竟华兴纺车已经被制造出来,就等着大宋纺织业的空前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