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1013节
薛东来走进来,行礼道:“草民参拜陛下万安。”
“无须多礼,薛官人,快说说,你给朕带回了什么好消息?”
薛东来将一份书呈递给赵桓,上面是用突厥字和汉字书写的一份盟约,有桑贾尔的印。
“桑贾尔统一与我们结盟,不过以草民的此番经历来看,塞尔柱人狂妄自大,不可能与我们真正结盟,桑贾尔佯装与我们结盟,等我军与契丹人两败俱伤的时候,必然会大军东进。”
赵桓道:“无妨,朕本身就不是派你去求桑贾尔出兵的,朕就是想看看桑贾尔在卡万特之战后,是不是成了一只被拔掉牙的狼,现在看来,此人还是野心勃勃,不久的将来,必然出兵。”
只要桑贾尔敢出兵,赵桓攻打塞尔柱就师出有名了。
以此鼓励士兵们,才能全军一心!
薛东来微微一怔,他本以为皇帝是派自己去求桑贾尔出兵的。
毕竟若桑贾尔愿意出兵,宋军获胜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没想到皇帝根本就没指望桑贾尔出兵。
一想到这里,薛东来心中顿时升起了一股豪情。
这是只有强大的武力的前提下,才有的底气啊!
便在此时,营帐外面传来段之介的声音:“陛下,臣有要事求见。”
薛东来连忙道:“草民先告退。”
“好,你先下去休息,朕抽时间在跟你详细聊聊西域的人土风情。”
“草民告退。”
段之介迎入营帐,道:“臣参拜陛下万安。”
“什么事?”
段之介压低声音道:“陛下,臣今晚去巡查军粮的时候,发现这两次运过来的军粮少了一半!”
第六百六十九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赵桓皱起眉头来:“怎么会少了一半?陈俊卿呢,让他来见朕!”
“他在外面。”
赵桓扫了一眼旁边的王奎安,王奎安心中一凛,他感受到了皇帝目光中的怒意。
连忙行礼,转身便小跑出去。
出去后,见转运官陈俊卿便在外面侯着。
他给陈俊卿使了一个眼神,后者心知肚明。
这陈俊卿是靖康十二年的进士,可是正儿八经的学霸,皇帝一直十分赏识他的才能。
否则怎么可能以他二十九岁的年龄,就让他负责了御林军西征的转运官。
陈俊卿走进来,行礼道:“臣参拜陛下万安。”
赵桓心中有怒火,但语气却是如常:“陈卿,粮草为何减了一半?”
陈俊卿不敢辩驳,他从袖口掏出一封信,呈递给赵桓。
这信正是高昌经略使李光写的。
宋军此次西征有两条粮草线,一是高昌,二是北府。
高昌由李光负责,北府则由陆宰负责。
这两地的粮草,都是从河套运过去的。
河套本身是粮食生产旺盛的地方,但也需要从中原和南方调派。
不过,按照这几年朝廷的规划。
早在几年前,就有大批粮食被源源不断运输到河套路。
在河套路建立了大型屯粮仓库有百余座。
再加上从中原到河套路的公路已经完成了,要运输粮食轻而易举。
按理说,不会出现粮草短缺的问题。
赵桓看完李光的信,剑眉已经锁起来。
按照李光的说法,从河套路调来的粮食突然减少。
这一半的粮食已经是高昌的极限,如果再增加,高昌的民生会崩溃。
唐恪在搞什么?
这个时候掉链子?
不可能!唐恪办事一项以沉稳著称,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差错。
除非是发生了别的事?
赵桓心头一沉,预感到后方肯定出事了。
赵桓渐渐舒展开眉头,语气平和问道:“现在的粮草,还够多久?”
“无须多礼,薛官人,快说说,你给朕带回了什么好消息?”
薛东来将一份书呈递给赵桓,上面是用突厥字和汉字书写的一份盟约,有桑贾尔的印。
“桑贾尔统一与我们结盟,不过以草民的此番经历来看,塞尔柱人狂妄自大,不可能与我们真正结盟,桑贾尔佯装与我们结盟,等我军与契丹人两败俱伤的时候,必然会大军东进。”
赵桓道:“无妨,朕本身就不是派你去求桑贾尔出兵的,朕就是想看看桑贾尔在卡万特之战后,是不是成了一只被拔掉牙的狼,现在看来,此人还是野心勃勃,不久的将来,必然出兵。”
只要桑贾尔敢出兵,赵桓攻打塞尔柱就师出有名了。
以此鼓励士兵们,才能全军一心!
薛东来微微一怔,他本以为皇帝是派自己去求桑贾尔出兵的。
毕竟若桑贾尔愿意出兵,宋军获胜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没想到皇帝根本就没指望桑贾尔出兵。
一想到这里,薛东来心中顿时升起了一股豪情。
这是只有强大的武力的前提下,才有的底气啊!
便在此时,营帐外面传来段之介的声音:“陛下,臣有要事求见。”
薛东来连忙道:“草民先告退。”
“好,你先下去休息,朕抽时间在跟你详细聊聊西域的人土风情。”
“草民告退。”
段之介迎入营帐,道:“臣参拜陛下万安。”
“什么事?”
段之介压低声音道:“陛下,臣今晚去巡查军粮的时候,发现这两次运过来的军粮少了一半!”
第六百六十九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赵桓皱起眉头来:“怎么会少了一半?陈俊卿呢,让他来见朕!”
“他在外面。”
赵桓扫了一眼旁边的王奎安,王奎安心中一凛,他感受到了皇帝目光中的怒意。
连忙行礼,转身便小跑出去。
出去后,见转运官陈俊卿便在外面侯着。
他给陈俊卿使了一个眼神,后者心知肚明。
这陈俊卿是靖康十二年的进士,可是正儿八经的学霸,皇帝一直十分赏识他的才能。
否则怎么可能以他二十九岁的年龄,就让他负责了御林军西征的转运官。
陈俊卿走进来,行礼道:“臣参拜陛下万安。”
赵桓心中有怒火,但语气却是如常:“陈卿,粮草为何减了一半?”
陈俊卿不敢辩驳,他从袖口掏出一封信,呈递给赵桓。
这信正是高昌经略使李光写的。
宋军此次西征有两条粮草线,一是高昌,二是北府。
高昌由李光负责,北府则由陆宰负责。
这两地的粮草,都是从河套运过去的。
河套本身是粮食生产旺盛的地方,但也需要从中原和南方调派。
不过,按照这几年朝廷的规划。
早在几年前,就有大批粮食被源源不断运输到河套路。
在河套路建立了大型屯粮仓库有百余座。
再加上从中原到河套路的公路已经完成了,要运输粮食轻而易举。
按理说,不会出现粮草短缺的问题。
赵桓看完李光的信,剑眉已经锁起来。
按照李光的说法,从河套路调来的粮食突然减少。
这一半的粮食已经是高昌的极限,如果再增加,高昌的民生会崩溃。
唐恪在搞什么?
这个时候掉链子?
不可能!唐恪办事一项以沉稳著称,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差错。
除非是发生了别的事?
赵桓心头一沉,预感到后方肯定出事了。
赵桓渐渐舒展开眉头,语气平和问道:“现在的粮草,还够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