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101节
赵桓自己都快被自己这句经常挂在嘴边忽悠人的话恶心吐了,不过就算再恶心,他还是要说,要办事,就要拉拢人心,这是一个帝王最基础的修养。
石子明虽然对自己写的东西很自信,但却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得到了皇帝高度认可,他显得非常激动,一连跟皇帝再次说了一大堆。
从儒学如何破坏华夏人的思想开始,到从民间寻找百家学说,对百家学说有经世之功的人重赏,最好授予爵位,能入朝为官,同时对曲阜孔府进行全面调查,废掉衍圣公爵位,在大宋大兴法家与墨家。
赵桓一顿停下来,对石子明的观点非常赞同,两人已经不需要再多沟通了,石子明的所想,与赵桓一般无二,赵桓现在只是缺一个人来帮他执行而已。
年轻气盛的石子明就非常适合,他就是要给那些腐儒扔一头狮子过去,看他们如何招架。
翰林院今天一脸懵逼,皇帝居然扔了一个二十七岁的翰林学士到翰林院来了,不仅如此,第一天进来,就跟翰林院的大佬杨时对喷了起来,差点没将杨时气得中风。
这事捅到皇帝那里,皇帝派人来斥责了一下石子明,就没有然后了。
不仅如此,第二天,翰林院得到消息,进奏院以后归属翰林院所管,并且由石子明直辖。
赵桓将大宋的第一舆论窗口给了石子明,接下来怎么搞,就看石子明的了。
唯恐天下不乱的皇帝现在坐在宫中开开心心吃着水果,和朱皇后翻云覆雨,和韩晨晨赏花赏月。
但这外面的世界因为邸报最近一篇《百家大世疏》的文章,而卷起了惊涛巨浪。
那日一位仕子跪在皇宫门前请求皇帝恢复百家言论一事,如同烈火将儒生们汤勺,现在还隐隐作痛,不了痛感稍微有些消除,烈火居然倏然腾起来,在大宋邸报上发布了这样一篇文章。
顿时上到政事堂的奏章如雪花片,政事堂的宰相们刚刚要消化皇帝的新政,却又不得不抽排出人手来应付下面的官员的愤怒。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痛骂这一期的邸报,如此祸国殃民之言论,进奏院竟然敢登上去,这是对圣人的诋毁,是对社稷的诋毁,其心当诛!
宰相们也很无辜啊,现在进奏院又不归东府管,而是在皇帝那里,听说最近皇帝又将进奏院并到了翰林院下面,由一个叫石子明的年轻人在管。
徐处仁连忙带着奏章打算进宫面圣,却被唐恪拉了下来。
“徐相公,你这是要作甚?”
“当然是禀明天子,停止邸报这种祸国殃民之论。”
“徐相公怎如此糊涂!”
徐处仁微微一怔,不明白唐恪所言。
“当今天子既然将进奏院从东府拿了回去,焉有不看邸报之理由,为何会有这种言论,你我心中明了。”
“你是说是天子授意的?
“自然是了。”
“必然是有小人在一边唆使。”
唐恪又道:“徐相公,非在下说你,东府现在最大的任务是什么?”
“赚钱。”
“若是没有赚到钱,我们大家都等着流落街头,届时徐相公再如何对邸报不满,又能做什么?”
徐处仁不由得点头,唐恪说得好像还挺有道理,现在政事堂被皇帝的任务压得踹不过气来了,他这个太宰哪还有时间去关注学术争论,就交给下面的人去喷吧。
第九十五章暗流涌动
后世有一位居住在杭州非常有名的财经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任何制度的革新,都不是一厢情愿的,而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是,革新的制度不是某一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最后能够推动下去的,一定是多方激烈对撞,最后各方势力妥协后的结果。
赵桓也充分认识到了这句话的正确性,例如他要一刀切的废徭役,庙堂尚未正式发文公布全国,南方士族们已经按捺不住。
这件事若立刻执行下去的后果便是南方失火,新军南下灭火。
新军战斗力肯定牛逼,但是南方可是大宋的粮仓,江浙路和荆湖路都是大宋税收最高的两个地方,一旦王军与这两个地方开战,蜀地的士族们保不准也会伺机而动。
这些地方离京师相对遥远,不好控制,仅凭新军战斗力强,即便是最后打赢了,也是大宋自己的损失。
北方刚刚经历了战事,南方一定不能再直接动刀子了。
赵桓一天一夜未眠,终于在六月初的清晨,雨露未干的时候,喝完一杯安神茶,舒缓了情绪,缓缓睡过去,这一觉睡到下午。
赵桓刚用完膳,翰林大学士杨时便带着一群翰林院的老头子急匆匆跑来面圣,赵桓想了一下,从后门开溜了,他可不想被一群老头子围着跟他大谈圣人之道。
翰林院的学士们等了半天,小太监以皇帝陛下不在宫中为由,将这些怒火焚烧的人打发走了。
翰林院现在是哀鸿一片,用翰林院老学究们的话来形容便是,石洵小儿在翰林院横行霸道,目无尊长,每一日在大宋邸报刊登的言论都在指着圣人的鼻子大骂。
这些邸报分发到了东京城,在城内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
因为邸报平民化了,这些平民可并不都是儒学的信徒,他们看见这类文章大呼过瘾,尤其是有手工艺人,看见邸报上骂儒生,赞扬公输机关学,简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国朝这是要复兴百家?
不知为何,就连酒楼里的说书先生们也都隐约有偏向反儒的趋势,不过,有极少一部分有心人会留意到,这些说书先生都被皇城司请到衙门里喝过茶,喝茶的当天,有一个年轻人也进了皇城司的衙门,皇城司里的事都是绝密,一般的细作无法打听出来,便也只能乱做猜想。
这不做猜想还好,一猜想,各方实力便是又坐立不住了,新政一事刚刚出台,学术又起了争辩。
并且,邸报的发展势头相当猛,才短短几天,京西路和京东路,陆陆续续有邸报的报社开张,进奏院原本的官员据说皆因有贪污之事,被督察院查了出来,投进牢狱。
新组建的班子从东京,到京东西两路,迅速占领各个府、州、县,下一步甚至深入到了村里,村里的邸报全部免费。
下一步,邸报开始向河北、河东和燕云渗透。
与此同时,两府也出现了微妙的人事调动,因军政改制的复杂,皇帝借口将礼部尚书张叔夜掉到了枢密院,任签书枢密院事,与种师道、李纲一起改制军部。
张叔夜被调走的第二天,皇城司便在东京的妓院里抓住了礼部侍郎刘同知,以侵占良田、偷税贪污的罪名打入了天牢,在同一天,因“言盐铁利”而被贬谪的前任礼部侍郎陈旸已经抵达京师,接任了礼部侍郎的位置,暂管礼部。
石子明虽然对自己写的东西很自信,但却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得到了皇帝高度认可,他显得非常激动,一连跟皇帝再次说了一大堆。
从儒学如何破坏华夏人的思想开始,到从民间寻找百家学说,对百家学说有经世之功的人重赏,最好授予爵位,能入朝为官,同时对曲阜孔府进行全面调查,废掉衍圣公爵位,在大宋大兴法家与墨家。
赵桓一顿停下来,对石子明的观点非常赞同,两人已经不需要再多沟通了,石子明的所想,与赵桓一般无二,赵桓现在只是缺一个人来帮他执行而已。
年轻气盛的石子明就非常适合,他就是要给那些腐儒扔一头狮子过去,看他们如何招架。
翰林院今天一脸懵逼,皇帝居然扔了一个二十七岁的翰林学士到翰林院来了,不仅如此,第一天进来,就跟翰林院的大佬杨时对喷了起来,差点没将杨时气得中风。
这事捅到皇帝那里,皇帝派人来斥责了一下石子明,就没有然后了。
不仅如此,第二天,翰林院得到消息,进奏院以后归属翰林院所管,并且由石子明直辖。
赵桓将大宋的第一舆论窗口给了石子明,接下来怎么搞,就看石子明的了。
唯恐天下不乱的皇帝现在坐在宫中开开心心吃着水果,和朱皇后翻云覆雨,和韩晨晨赏花赏月。
但这外面的世界因为邸报最近一篇《百家大世疏》的文章,而卷起了惊涛巨浪。
那日一位仕子跪在皇宫门前请求皇帝恢复百家言论一事,如同烈火将儒生们汤勺,现在还隐隐作痛,不了痛感稍微有些消除,烈火居然倏然腾起来,在大宋邸报上发布了这样一篇文章。
顿时上到政事堂的奏章如雪花片,政事堂的宰相们刚刚要消化皇帝的新政,却又不得不抽排出人手来应付下面的官员的愤怒。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痛骂这一期的邸报,如此祸国殃民之言论,进奏院竟然敢登上去,这是对圣人的诋毁,是对社稷的诋毁,其心当诛!
宰相们也很无辜啊,现在进奏院又不归东府管,而是在皇帝那里,听说最近皇帝又将进奏院并到了翰林院下面,由一个叫石子明的年轻人在管。
徐处仁连忙带着奏章打算进宫面圣,却被唐恪拉了下来。
“徐相公,你这是要作甚?”
“当然是禀明天子,停止邸报这种祸国殃民之论。”
“徐相公怎如此糊涂!”
徐处仁微微一怔,不明白唐恪所言。
“当今天子既然将进奏院从东府拿了回去,焉有不看邸报之理由,为何会有这种言论,你我心中明了。”
“你是说是天子授意的?
“自然是了。”
“必然是有小人在一边唆使。”
唐恪又道:“徐相公,非在下说你,东府现在最大的任务是什么?”
“赚钱。”
“若是没有赚到钱,我们大家都等着流落街头,届时徐相公再如何对邸报不满,又能做什么?”
徐处仁不由得点头,唐恪说得好像还挺有道理,现在政事堂被皇帝的任务压得踹不过气来了,他这个太宰哪还有时间去关注学术争论,就交给下面的人去喷吧。
第九十五章暗流涌动
后世有一位居住在杭州非常有名的财经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任何制度的革新,都不是一厢情愿的,而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是,革新的制度不是某一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最后能够推动下去的,一定是多方激烈对撞,最后各方势力妥协后的结果。
赵桓也充分认识到了这句话的正确性,例如他要一刀切的废徭役,庙堂尚未正式发文公布全国,南方士族们已经按捺不住。
这件事若立刻执行下去的后果便是南方失火,新军南下灭火。
新军战斗力肯定牛逼,但是南方可是大宋的粮仓,江浙路和荆湖路都是大宋税收最高的两个地方,一旦王军与这两个地方开战,蜀地的士族们保不准也会伺机而动。
这些地方离京师相对遥远,不好控制,仅凭新军战斗力强,即便是最后打赢了,也是大宋自己的损失。
北方刚刚经历了战事,南方一定不能再直接动刀子了。
赵桓一天一夜未眠,终于在六月初的清晨,雨露未干的时候,喝完一杯安神茶,舒缓了情绪,缓缓睡过去,这一觉睡到下午。
赵桓刚用完膳,翰林大学士杨时便带着一群翰林院的老头子急匆匆跑来面圣,赵桓想了一下,从后门开溜了,他可不想被一群老头子围着跟他大谈圣人之道。
翰林院的学士们等了半天,小太监以皇帝陛下不在宫中为由,将这些怒火焚烧的人打发走了。
翰林院现在是哀鸿一片,用翰林院老学究们的话来形容便是,石洵小儿在翰林院横行霸道,目无尊长,每一日在大宋邸报刊登的言论都在指着圣人的鼻子大骂。
这些邸报分发到了东京城,在城内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
因为邸报平民化了,这些平民可并不都是儒学的信徒,他们看见这类文章大呼过瘾,尤其是有手工艺人,看见邸报上骂儒生,赞扬公输机关学,简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国朝这是要复兴百家?
不知为何,就连酒楼里的说书先生们也都隐约有偏向反儒的趋势,不过,有极少一部分有心人会留意到,这些说书先生都被皇城司请到衙门里喝过茶,喝茶的当天,有一个年轻人也进了皇城司的衙门,皇城司里的事都是绝密,一般的细作无法打听出来,便也只能乱做猜想。
这不做猜想还好,一猜想,各方实力便是又坐立不住了,新政一事刚刚出台,学术又起了争辩。
并且,邸报的发展势头相当猛,才短短几天,京西路和京东路,陆陆续续有邸报的报社开张,进奏院原本的官员据说皆因有贪污之事,被督察院查了出来,投进牢狱。
新组建的班子从东京,到京东西两路,迅速占领各个府、州、县,下一步甚至深入到了村里,村里的邸报全部免费。
下一步,邸报开始向河北、河东和燕云渗透。
与此同时,两府也出现了微妙的人事调动,因军政改制的复杂,皇帝借口将礼部尚书张叔夜掉到了枢密院,任签书枢密院事,与种师道、李纲一起改制军部。
张叔夜被调走的第二天,皇城司便在东京的妓院里抓住了礼部侍郎刘同知,以侵占良田、偷税贪污的罪名打入了天牢,在同一天,因“言盐铁利”而被贬谪的前任礼部侍郎陈旸已经抵达京师,接任了礼部侍郎的位置,暂管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