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 第55节
这其中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例如跟随龙卫军出征,中国人打仗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劫粮草、烧粮草之类,也就是说一不小心这批物资就会灰飞烟灭。
另外明代可没有什么公路,运输成本相当高,甚至会超过粮草本身的价格数倍。
直到朱琳渼表示,被敌军劫持、损毁的粮草一经查实,费用由龙卫军承担八成。运输费用按军队距离产粮区距离计算,走得越远运费越高,并且会通知沿途州、县给予一定的护送。
最重要的是,龙卫军对后勤承包商以现银结算!物资交付,立刻付钱。
要知道,按照明代的商业交易习惯,这种大宗交易通常要三个月之后才付款,甚至拖半年都是正常的。
能迅速回笼现银,现银便可以再拿去投资赚钱,这对商贾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实际上明代已经有了“开中法”——朝廷让商人将粮草囤于指定地点以换取盐引,商人再持引贩盐赚钱。只不过朱琳渼的办法更彻底,也更能吸引商人。
最终有六家商户投标承包龙卫军后勤。中标的是韶州的赵记和赣州的甄家。
之所以要两家供应商,一是为了保证在一家货源出问题时能有另一家及时补充,二来可以通过多家分散采购来调控价格。
赵记和甄家很快和龙卫军后勤司签订了契约。两家分别承担龙卫营六成和四成的后勤供应。
以后,他们必须按后勤司定的需求量将米、菜、肉、药、碳等运送至距离军营十里之内,送抵时间不得超过一天,遇雨雪地震等情况,可顺延三至五天。
而龙卫军的粮草则只能从他们两家购买。两家的粮草价格可以根据市价波动,但如果超过市价过多,龙卫军有权终止合作。
当然,两家的报价都比市面上的粮草贵了近七成,不过这其中包含有运输费用。即便如此,比起近来龙南奸商出售菜、肉的价格,仍是低了很多。
比起军队自己养一支运输大队,这些专业的商贾能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运送给养。
此外,这样做还能避免押运粮草的官员腐败,运输中出现意外的损失也大部分由商家承担。
其实说起来龙卫军眼下这点粮草、药品等购买量对赵记和甄家来说并不算很大的买卖。
但他们看中的是长期合作,同时也是在赌,赌随着战事发展龙卫军的规模会不断扩大,那时他们便能赚到大钱。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很有长远眼光。
第60章 开源不节流
最终只有军马未能买到预期的数量。
仅韶州赵记有军马一百来匹出售,其他商贾竟无人应标。
后勤司以6000两的价格买下这一百零五匹马,而且俱是较矮的滇马。
好在徽商张家表示他们能搞来军马的货源,且是高大的河套马,但每匹要八十五两,还得至少两个月之后才能运到。
朱琳渼毫不犹豫地定了六百匹。如今长江以北都已被清虏占据,而大明产好马的地方俱在江北,必须趁着有货能多买就多买点。
待一众商户离开,应天祥将今日采买清单交给朱琳渼,后勤司庶务组已经盖了印,就等他最终批示了。
只见清单上一长串的军需品倒都没搞错,但最后合计数额却让朱琳渼眼皮猛跳——白银三万两千七百两!
如果加上预定的河套军马,总额更是达到惊人的八万多两!
虽说大部分货款要到交货时才付清,但这压力依旧非常大。
作为朱琳渼主要收入来源的苏记铁场,如今每月的销售额达到了三万两,纯利也接近两万五千两。
但精钢销售市场暂时已经饱和,也许季良将钢卖到欧洲之后能打开更大的销路,不过从澳门乘船到欧洲就需要近五个月时间。远水难解近渴啊!
现在龙卫军新兵老兵加起来不到三千人,就有这么大开销,等以后部队人数过万,只靠铁场恐怕很难支撑军费开支。
况且一旦部队开始参战,会增加行军、修路、战损、伤员、抚恤等诸多支出,花销肯定要远比训练时高。
想靠朝廷拨银子肯定是不现实的,户部自己都穷得像鬼一样。
朱琳渼发现,眼下的情势必须将计划中的一些赚钱的方案提前实施才行。
他将所有方案仔细过了一遍,最终决定优先建一座水泥厂。
水泥在后世只是一种便宜的建筑原料,但在明代,完全可以将其作为高档装修材料卖。
这东西用石灰石和粘土就能烧制,成本简直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基本上怎么卖都只赚不赔。
此外水泥在战争中也极为有用。朱琳渼脑中有不少经过精妙设计的棱堡。
这东西其实就是一种凹多边形结构的多层城防体系。攻击其任何一个面,都会受到棱堡上至少两处火力点的交叉射击。
同时其墙面多是向内倾斜的,可以有效偏移炮弹的冲击力。
如果用水泥建造棱堡那就更酸爽了,纵然是用清军最强的二十四磅重炮,轰上一个月也不一定能攻破。
还有就是制造水泥的生产工艺虽很简单,但想要仿造却并不容易。光是那1300度的烧制温度,就足够将这个时代的山寨者挡在门外了。
说干就干,朱琳渼一方面派出乔千带数名亲兵去寻找适合建石灰窑的地方——石灰石是烧制水泥的核心原料。另一方面开始教宋应星烧制水泥的原理。
对宋应星他还是很放心的。这位技术控对金钱、升官之类都兴趣不大,唯独喜欢钻研科学技术。让他背叛如今大明最顶尖的人形技术资料库,也就是朱琳渼,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宋应星得知世界上竟然有一种浇水之后晾干,就能坚如磐石的粉末,立刻便兴致盎然地表示,要亲手将这东西制造出来。
中国是世界上石灰石分布最为密集的国家之一,几乎到处都能找到这种岩石。
果然,乔千等人很快便在龙南东部的小山附近找到不少石灰窑。通常石灰窑都是紧邻大量出产石灰石的地方建的。
次日,朱琳渼亲自跑了一趟。
他查看了几处可以修水泥窑的地方,但都有些差强人意。最后他决定干脆买下一座石灰窑算了。
沿着山脚又走出数里,朱琳渼便发现了一处让他甚为满意的石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