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 第534节
朱琳渼熬夜制定了预算,次日朝会便拿出来让众臣讨论——说是讨论,这群十七世纪的文官们又有谁懂这些飞剪船、四分仪、平炉炼钢之类的?加上银子又是朱琳渼搞来的“意外横财”,与国库没有半点关系,朝臣们自然是在一片“辅政王殿下英明”的呼声中全体通过,并交付各部具体执行。
待散朝回到了应天府衙,朱琳渼正准备睡个回笼觉,却见石霖神色纠结地在院门外打转,于是唤来他问道:“可是有什么事儿?”
“回大人,是太王妃遣了十几名内侍正在偏厅待见。”石霖忙道,“属下担心扰了您休息……”
内侍?太监?朱琳渼无奈又打起了精神,吩咐一声,“就带他们来这儿吧。”
一众太监见是辅政王寝宫,便在屋外的院中跪了一地,高声道:“奴婢拜见辅政王爷,辅政王爷万福。”
“都起来吧。”朱琳渼挑帘而出,一眼望去仅有一个认识的,便是立于最前排的两人之一,名唤冯康的太监。此人乃是太王妃推荐给他来主持“皇庄承包制”的心腹太监。
如今距冯康受命处理“皇庄”事宜已有一个半月了,此次当是来复命的。
而最先说话的却是冯康左侧一名白面眯眼的中年太监,“王爷爷,奴婢马文晟,以前是太王妃的掌膳太监。
“太王妃说您一直在军伍中,身边连个知冷暖的大丫鬟都没有,服侍您的皆是冲锋陷阵的军爷,怕难伺候周全……”说着他转头向石霖歉意一笑,又道,“由着太王妃便吩咐奴婢挑了些机灵的小子,一起在您身边侍候,便是行军作战时也能进了军帐,不耽搁事儿。她也能放心些。”
朱琳渼微微皱了皱眉,由于后世带来的一些对太监不太好的感觉,他一直都没设贴身太监,却不料太王妃给送了一群来。
马文晟见他神色,忙又补了一句,“王爷爷,咱这都是原来陈王府的人,保证不会有外心。”
朱琳渼闻言愣了愣,却想起明代太监这个特殊的群体,其实对上位者来说,往往最能信任的还只有这些宦官。手里有些个这种人,有时候倒也能派上用场,譬如先前要用太监暂管皇庄,还得从陈王府现调来冯康。
加上这些又是太王妃送来的,退回去也不是个事儿,于是他终是点头道:“那就留下听用吧,不过平日待在府中便是,军营里就不用去了。”
“奴婢遵命。”
一众太监随马文晟去分派职责,冯康这才上前禀道:“启禀殿下,奴婢已将浙、赣、闽、粤四地皇庄丈量、造册完毕,桂、黔、滇、蜀因距离远些,还有些地尚未归拢。”
第591章 国家稳定的基础
这么快!朱琳渼闻言倒是有些吃惊。
要知道,眼下可没什么现代化的激光测距仪,几十里见方的地都是用结绳丈量,查找地契档案等也全靠人的一双眼睛,其效率可想而知。
他原以为冯康仅理完了一省之地便来请功,没想竟已量完了大半南方土地。这速度,绝对让朝堂上那些正经科举出身的大员们汗颜啊。
“做得不错。”他先点头赞了一句,忽又疑惑皱眉道,“如此之快便整聚了四个布政使司,可曾仔细用心,未有什么遗漏吧?”
冯康慌忙跪地,“王爷爷,奴婢前后使了九万多人,光是管田册、算尺寸的就六百余人,数十天来日夜不息,方才有这般速度,断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万人?”朱琳渼眯眼看着太监,“我一共拨了三万两用于皇庄田亩清点,如何够雇来这么多人?”
“回王爷爷,奴婢临行前太王妃担心奴婢愚笨,会误了大事,便从自己房中拿出七千两给奴婢用。咱们几个办事儿的奴婢又自己兑了些银子,所用之人也多是奴婢们从老家旧族召来,给口饭吃便是,这便对付着把事儿办下来了。”
朱琳渼上前将冯康扶起,心中竟不禁有些动容。明末那些整日将“存天理灭人欲”挂在嘴边的官员们无不大把朝自己兜里捞银子,而这些个太监竟拿出私钱来办公事儿……
他又想起当年崇祯煤山上吊时,满朝文武都去恭迎新主子李自成,倒是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陪他殉死。
难怪终明一朝宦官掌权的情况始终不绝,大概也是因朝臣皆不可以,皇帝的无可奈何之举吧。
朱琳渼拍了拍冯康,道:“回头把花用的账目交给户部,让杨廷麟把你们几个出的银子报了。朝廷是不宽裕,但你们攒点儿钱也不容易,不能开这个先例。”
冯康当即感激地连连摆手,“这都是奴婢们的一点忠心,王爷爷不必……”
“好了,就这么定了。”朱琳渼打断他道,“说说各处皇庄都归拢了多少土地吧。”
“这,是。”冯康忙从身上取出厚厚一本册子翻开,“浙江十八万七千倾。江西十五万倾。福京十万八千倾。广东十一万五千倾。
“另桂、黔、滇、蜀只丈量四五成地面,分别有田亩四万四千倾、三万倾、两万六千倾、八万七千倾。
“眼下归拢已毕的皇庄,统共有七十四万零七千余倾。”
朱琳渼欣然点头,还有四省没量完,无主地、犯官土地加上各种进献一共七十多万倾基本和他预料出入不大。这比户部曾樱当时统计的三十二万倾几乎增加了一倍半!看来这些太监还真是尽了心的。
按照朱琳渼估算,整个长江以南的无主地至少应在百万倾以上,考虑到南直隶还未统计,届时应稳稳超过这个数字。要知道,南直隶可是包括了后世的安徽、江苏两省,可都是耕地大户,少说也能划拉出三十万倾以上。
也就是说,光是南方就能设置超过一百万倾以上的“承包田”。按土地肥沃程度,每户承包二十到二十五亩计算——这足够四到五口之家吃用了——这些地能支撑四五百万户耕种!目前整个大明南方应该也就不到七百万户,整个大明的底层百姓的生存情况将得到极大改善。
这还只是南方的情况,北方经过建虏彻底侵略一番之后,各种无主地肯定更多。
封建时代所有的社会矛盾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土地分配上。以往的王朝打下疆土之后,大多封赏或分予个人,完成土地分配,暂时达到社会平衡状态。但经过数百年的土地兼并之后,耕地便会大量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占人口多数的百姓失去生活来源,社会不平等加剧,最终导致各种起义、暴动。
而朱琳渼从后世带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却将耕地握在国家手中,由国家机构分给百姓耕种,从根源上杜绝了土地兼并的可能。
等到大明的工业化完成,耕地的重要性大幅下降之后,就更加不会因土地分配问题使国家陷入动荡了。
冯康接着禀道:“王爷爷,只是因今年兵灾,这些土地多有荒芜,或水利废弛,怕是还得投不少精力才能恢复产出。这其中尤以江西、福京、浙江为甚。”
是了,这前期怕还得一大笔投入才行。朱琳渼心道,看来要彻底解决底层百姓的生活问题,也不是能简单一蹴而就的事情。
他又问冯康到:“这些入册的耕地已有多少承包了出去?”
“这个……”冯康脸上笑意敛去,低头道,“回王爷爷,眼下仅有不足八万户签了承包契,共包下一万七千倾多一点儿。”
“这么少?!”朱琳渼不由大感意外。
按照他的预想,皇庄每亩仅缴十到十五斤的收成,剩下的产出都是承包户自己的,如此优厚的条件,应是众人哄抢一空的局面。为何眼下却仅有这么点儿人承包?
“禀王爷爷。”冯康支吾道,“实则眼下无地百姓甚多,想要承包皇庄的大有人在。只是……”
“只是什么?”
“咱们这皇庄每亩所收‘皇粮’还不到各地佃户田租的三成。”冯康瞄了他一眼,“若百姓都承包了皇庄的地,那旁的拥地大户必寻不到人手耕种,是以……这承包之事在各地都受到极多掣肘。”
“掣肘?”朱琳渼皱眉道,“如何掣肘?何人胆敢掣肘?!”
“回王爷爷,自是各地地主豪绅所为。他们皆是各地方上豪强,只消使人对承包户威胁、恐吓,那些老实本分之人哪儿还敢再提承包皇庄之事。更有甚者,私下传流言,说种了皇庄便是卖身皇家为奴,往后缴纳收成年年涨,少交半分立时斩全家埋入地中充肥……”
待散朝回到了应天府衙,朱琳渼正准备睡个回笼觉,却见石霖神色纠结地在院门外打转,于是唤来他问道:“可是有什么事儿?”
“回大人,是太王妃遣了十几名内侍正在偏厅待见。”石霖忙道,“属下担心扰了您休息……”
内侍?太监?朱琳渼无奈又打起了精神,吩咐一声,“就带他们来这儿吧。”
一众太监见是辅政王寝宫,便在屋外的院中跪了一地,高声道:“奴婢拜见辅政王爷,辅政王爷万福。”
“都起来吧。”朱琳渼挑帘而出,一眼望去仅有一个认识的,便是立于最前排的两人之一,名唤冯康的太监。此人乃是太王妃推荐给他来主持“皇庄承包制”的心腹太监。
如今距冯康受命处理“皇庄”事宜已有一个半月了,此次当是来复命的。
而最先说话的却是冯康左侧一名白面眯眼的中年太监,“王爷爷,奴婢马文晟,以前是太王妃的掌膳太监。
“太王妃说您一直在军伍中,身边连个知冷暖的大丫鬟都没有,服侍您的皆是冲锋陷阵的军爷,怕难伺候周全……”说着他转头向石霖歉意一笑,又道,“由着太王妃便吩咐奴婢挑了些机灵的小子,一起在您身边侍候,便是行军作战时也能进了军帐,不耽搁事儿。她也能放心些。”
朱琳渼微微皱了皱眉,由于后世带来的一些对太监不太好的感觉,他一直都没设贴身太监,却不料太王妃给送了一群来。
马文晟见他神色,忙又补了一句,“王爷爷,咱这都是原来陈王府的人,保证不会有外心。”
朱琳渼闻言愣了愣,却想起明代太监这个特殊的群体,其实对上位者来说,往往最能信任的还只有这些宦官。手里有些个这种人,有时候倒也能派上用场,譬如先前要用太监暂管皇庄,还得从陈王府现调来冯康。
加上这些又是太王妃送来的,退回去也不是个事儿,于是他终是点头道:“那就留下听用吧,不过平日待在府中便是,军营里就不用去了。”
“奴婢遵命。”
一众太监随马文晟去分派职责,冯康这才上前禀道:“启禀殿下,奴婢已将浙、赣、闽、粤四地皇庄丈量、造册完毕,桂、黔、滇、蜀因距离远些,还有些地尚未归拢。”
第591章 国家稳定的基础
这么快!朱琳渼闻言倒是有些吃惊。
要知道,眼下可没什么现代化的激光测距仪,几十里见方的地都是用结绳丈量,查找地契档案等也全靠人的一双眼睛,其效率可想而知。
他原以为冯康仅理完了一省之地便来请功,没想竟已量完了大半南方土地。这速度,绝对让朝堂上那些正经科举出身的大员们汗颜啊。
“做得不错。”他先点头赞了一句,忽又疑惑皱眉道,“如此之快便整聚了四个布政使司,可曾仔细用心,未有什么遗漏吧?”
冯康慌忙跪地,“王爷爷,奴婢前后使了九万多人,光是管田册、算尺寸的就六百余人,数十天来日夜不息,方才有这般速度,断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万人?”朱琳渼眯眼看着太监,“我一共拨了三万两用于皇庄田亩清点,如何够雇来这么多人?”
“回王爷爷,奴婢临行前太王妃担心奴婢愚笨,会误了大事,便从自己房中拿出七千两给奴婢用。咱们几个办事儿的奴婢又自己兑了些银子,所用之人也多是奴婢们从老家旧族召来,给口饭吃便是,这便对付着把事儿办下来了。”
朱琳渼上前将冯康扶起,心中竟不禁有些动容。明末那些整日将“存天理灭人欲”挂在嘴边的官员们无不大把朝自己兜里捞银子,而这些个太监竟拿出私钱来办公事儿……
他又想起当年崇祯煤山上吊时,满朝文武都去恭迎新主子李自成,倒是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陪他殉死。
难怪终明一朝宦官掌权的情况始终不绝,大概也是因朝臣皆不可以,皇帝的无可奈何之举吧。
朱琳渼拍了拍冯康,道:“回头把花用的账目交给户部,让杨廷麟把你们几个出的银子报了。朝廷是不宽裕,但你们攒点儿钱也不容易,不能开这个先例。”
冯康当即感激地连连摆手,“这都是奴婢们的一点忠心,王爷爷不必……”
“好了,就这么定了。”朱琳渼打断他道,“说说各处皇庄都归拢了多少土地吧。”
“这,是。”冯康忙从身上取出厚厚一本册子翻开,“浙江十八万七千倾。江西十五万倾。福京十万八千倾。广东十一万五千倾。
“另桂、黔、滇、蜀只丈量四五成地面,分别有田亩四万四千倾、三万倾、两万六千倾、八万七千倾。
“眼下归拢已毕的皇庄,统共有七十四万零七千余倾。”
朱琳渼欣然点头,还有四省没量完,无主地、犯官土地加上各种进献一共七十多万倾基本和他预料出入不大。这比户部曾樱当时统计的三十二万倾几乎增加了一倍半!看来这些太监还真是尽了心的。
按照朱琳渼估算,整个长江以南的无主地至少应在百万倾以上,考虑到南直隶还未统计,届时应稳稳超过这个数字。要知道,南直隶可是包括了后世的安徽、江苏两省,可都是耕地大户,少说也能划拉出三十万倾以上。
也就是说,光是南方就能设置超过一百万倾以上的“承包田”。按土地肥沃程度,每户承包二十到二十五亩计算——这足够四到五口之家吃用了——这些地能支撑四五百万户耕种!目前整个大明南方应该也就不到七百万户,整个大明的底层百姓的生存情况将得到极大改善。
这还只是南方的情况,北方经过建虏彻底侵略一番之后,各种无主地肯定更多。
封建时代所有的社会矛盾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土地分配上。以往的王朝打下疆土之后,大多封赏或分予个人,完成土地分配,暂时达到社会平衡状态。但经过数百年的土地兼并之后,耕地便会大量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占人口多数的百姓失去生活来源,社会不平等加剧,最终导致各种起义、暴动。
而朱琳渼从后世带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却将耕地握在国家手中,由国家机构分给百姓耕种,从根源上杜绝了土地兼并的可能。
等到大明的工业化完成,耕地的重要性大幅下降之后,就更加不会因土地分配问题使国家陷入动荡了。
冯康接着禀道:“王爷爷,只是因今年兵灾,这些土地多有荒芜,或水利废弛,怕是还得投不少精力才能恢复产出。这其中尤以江西、福京、浙江为甚。”
是了,这前期怕还得一大笔投入才行。朱琳渼心道,看来要彻底解决底层百姓的生活问题,也不是能简单一蹴而就的事情。
他又问冯康到:“这些入册的耕地已有多少承包了出去?”
“这个……”冯康脸上笑意敛去,低头道,“回王爷爷,眼下仅有不足八万户签了承包契,共包下一万七千倾多一点儿。”
“这么少?!”朱琳渼不由大感意外。
按照他的预想,皇庄每亩仅缴十到十五斤的收成,剩下的产出都是承包户自己的,如此优厚的条件,应是众人哄抢一空的局面。为何眼下却仅有这么点儿人承包?
“禀王爷爷。”冯康支吾道,“实则眼下无地百姓甚多,想要承包皇庄的大有人在。只是……”
“只是什么?”
“咱们这皇庄每亩所收‘皇粮’还不到各地佃户田租的三成。”冯康瞄了他一眼,“若百姓都承包了皇庄的地,那旁的拥地大户必寻不到人手耕种,是以……这承包之事在各地都受到极多掣肘。”
“掣肘?”朱琳渼皱眉道,“如何掣肘?何人胆敢掣肘?!”
“回王爷爷,自是各地地主豪绅所为。他们皆是各地方上豪强,只消使人对承包户威胁、恐吓,那些老实本分之人哪儿还敢再提承包皇庄之事。更有甚者,私下传流言,说种了皇庄便是卖身皇家为奴,往后缴纳收成年年涨,少交半分立时斩全家埋入地中充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