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 第521节
“况且这远洋商队还是今后朝廷重要进项,为了眼下能抠点儿银子出来就拖延此事,实乃杀鸡取卵。我可以告诉诸位,这远洋商队建好之后,仅出海一次赚的银子,就够我们此时渡江北伐只用!”
他最后极为坚定道:“此事不用再议了,我对北伐事宜早有成策。还有谁有其他事情要奏?”
待散了朝,张家玉忙自后快步追上了朱琳渼,似对朝堂所说之事还不放心,揖道:“大人,朝中文臣所言多有欠妥。属下以为,时下绝非北伐良机。
“此番新兵初抵南直,与所部尚需磨合,殿下吩咐增制的新型猎兵铳还未造出三成,水师战船更是所缺良多。此外,先前连胜之后士气虽旺,却已渐有轻敌之意蔓延,而虏却多聚哀兵,此时北上,绝难一击破敌。
“鉴古知今,历来由北征南皆无往不利,由南讨北却千难万难。若我军未有万全胜算,数击不中之下,极易形成隔江对峙的旷日历久之局,反令中兴大业遥遥无期。”
还是我们龙卫军总参谋明白事儿。朱琳渼欣然点头,“元子所言极是。其实就算国库充盈,大军已妥为备战,我也要等谋划的几处要害都有了结果,才会放手北伐。”
他看张家玉满脸不解之色,索性对他和盘托出,“这首重要害乃是塞外。数日前腾继思已基本聚拢了察哈尔各部,随后我便会让他东进科尔沁,甚至兵抵辽东,搅乱建虏后方,令其首尾不能兼顾。
“其次便是湖广。长江沿线只有此处为何腾蛟弱兵所镇,一旦建虏腾出手来猛攻湖广,很可能深入大明腹地,并由此侵江西、广西等地。而朝廷收复湖广,不论人口、赋税皆可大增,并可由此调兵北出河南、陕西,使虏防不胜防。
“最后一处在于四川。虏豪格部近五万人马在此,若被其得脱,我江北压力立增……”
张家玉闻言恭敬一揖,“原来大人早有深谋远虑,远比属下所思周全。既如此,属下便放心了。”
待张家玉离去,朱琳渼不禁望向西面,心中暗道,漠南和湖广的布局都已见成效,就连朝鲜都有意外之喜,现在唯独不见四川有动静,难道是计划不够周密?还是另有波折……
翁茂揉了揉酸疼的腰背,吩咐车夫稍停一会儿,便欲下车舒活一下筋骨——从北京一路赶到陕西,每日车马六七个时辰,简直要将他颠散了架。
“些许都忍耐不下吗?”对面的老者眼望窗外,沉声道,“还想成什么大事儿?”
翁茂刚离开座位三寸的屁股立刻又落了回去,无奈招呼车夫,“老李,继续赶路。”
他又瞥了那老者一眼,抱怨道:“大伯,其实要我说,也不差这一两日。您看,在京里,陈部堂、钱大人光是召集一应大人们商议,便耗去了半个月,这会子却要我们在路上挤时间……”
“凡事成败皆在庙算,没有诸位大人谋定,哪儿有今日之事?”老者仍望着窗外,“你跑跑腿就能得一份大功,竟还不知足。”
“哪里是跑腿这般容易,”翁茂哼了一声,“要说服肃亲王,还不得靠我三寸不烂之舌?”
“你还真瞧得起自己,”老者笑道,“没有诸位大人联署密信,你当肃亲王会听你聒噪?没有赵御史先前传讯,怕是你连正主的面都见不到。”
翁茂撇了撇嘴,不在此事上继续争辩,却道:“大伯,侄儿有些不明白,时下南兵连胜,朝廷已失江南大片,正是根基动摇之际,为何陈部堂、钱侍郎、龚侍郎他们却选在此时发动?若由此导致朝堂震动,前方便更难打赢了……”
第575章 豪格的“血海深仇”
“你太高看南明了。”翁茂这位伯父乃是原弘光朝通政司左通政翁亦堂,闻言立刻不屑道,“崇祯朝,松山十三万明军被先皇三万人马杀得丢盔弃甲。弘光朝,史可法统江北四镇二十万兵马,几乎一触即溃。南京八丈坚城,未发一炮便降。
“如今南明小朝廷至多不过五六万兵,而置于长江一线的更是仅不到六成。只要朝廷谨慎以对,莫如博洛、勒克德浑那般轻敌冒进,以建州兵之善战,明军败绩乃早晚之事。”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转望向翁茂,声音低了几分,“况且,如今朝局,多铎大军若是败了,对我们却不一定是坏事儿。反倒是他在江南大捷的话,你想想谁人得利?”
翁茂倒是一点即透,“豫亲王乃摄政王最大依仗,他若得胜,首先摄政王权势必将更稳。
“而摄政王宠信冯铨、刘正宗等北党奸佞,任其对我们这些原江南籍朝臣肆意打压……”
他皱眉说出结论,“故而此时江南告捷,却是最助北党气焰。”
一年前,南党御史吴达、李森先,太常寺少卿龚鼎孳等弹劾北党首脑冯铨贪污、放纵子弟行凶等罪。结果多尔衮却枉顾证据,公开支持冯铨,将李森先革职并申饬了龚鼎孳等人。从此之后,北党便与南党结下死仇,开始疯狂反噬,并一直稳稳处在上风。
翁亦堂欣然颔首,心说三弟这个儿子不愧是翁家最有资质的后辈,此番自己用尽了人情并花费近半家财为他讨来这个差事果然没错!只盼这次能助肃亲王得势,翁茂便是进谏大功。自己现已卸任,往后翁家门厅就要靠翁茂来撑了。
“我们南方朝臣之所以斗不过北党那些奸宦余孽,皆因仰仗的靠山谭拜太弱。”翁亦堂继续道,“只要多尔衮还在高位一天,我们就很难扳倒北党奸贼。而眼下的良机正可扶多尔衮最大的政敌肃亲王上位。
“我们在肃亲王尚未得势之际投效,又为他出谋划策击败多尔衮这个死对头,日后他定能助我们扫灭北党。”
他说着微微一笑,其中意味不言自明,北党即灭,朝廷那还不是我们南党的天下?
又两日后,翁氏叔侄已至西安府境。翁亦堂未到西安城便叫停了车马,吩咐翁茂继续南下,而自己却换了车子欲转往凤翔府而去。
凤翔府在西安西偏北方向,后世更名为宝鸡。
“大伯难道不与我同去汉中?”翁茂诧异道,“有您坐镇,我这心里才更踏实啊。”
“此处距四川不过百余里了。”翁亦堂默然摇头,“该嘱咐的都已嘱咐多次,后面就看你自己的了。”
“这,却是为何?”
“万一大事未成,多尔衮必凶猛反扑。老夫乃是翁家族长,若牵涉此事,翁家举族都难逃干系。而你此去汉中,乃是“肆意擅为”,与翁家无半点关联……”翁亦堂叹口气,拍了拍翁茂的肩膀,“肃亲王为人优柔寡断,此次事关重大,你须多做打算,切不可心急。”
“大伯放心,侄儿绝不会令您和在京的诸位大人失望!”
……
汉中清军大营。
豪格听说是北京来“议大事”之人,立刻便屏退左右,请他进账,而此刻却望着这名三十多岁的微胖男子,半天也没想起是谁。
“下官通政司经历翁茂,拜见肃亲王殿下。”
“起来吧。”豪格皱了皱眉,“陈名夏、钱谦益呢?怎遣了个七品小吏前来?”
翁茂却面不改色道:“无名小卒方不会打草惊蛇。”
豪格愣了愣,点头道:“陈名夏令赵诚来信说有要事,究竟何事?”
翁茂忙将一只木匣呈给豪格。后者从里面取出一方锦缎展开,刚扫了一眼,登时便露出喜色——锦布上话语不多,大概就是一个意思,众臣皆认为如今只有肃亲王主持朝政,才有止住颓势的可能,大家都盼着肃亲王回京。而后面的签名足有近四十个,其中包括吏部尚书陈名夏、礼部侍郎钱谦益、刑部侍郎龚鼎孳等朝廷大员以及数名带兵武将。
而陈名夏等人带头签署,这就意味着庞大的南党对自己的支持!豪格按下激动之情,故作淡然道:“摄政王主政多时,朝局稳定,颇有建树,你们这是何意?”
“肃亲王此言差矣。”翁茂立刻表情沉痛道,“多尔衮连番大举用兵,却落得四处皆败!
“南边,博洛、勒克德浑先后被南明击败,损失近二十万大军!浙江、江南等要地尽失,就连南京都重陷南明手中。朝廷因此锐减四成以上赋税,并丢了江南粮仓!
“漠北,多尔衮诈称击败苏尼特部及喀尔喀联军,实则多铎在草原上死伤近三万人马。他不得不承认喀尔喀部乃是蒙古之主,并割土默特北上百里,这才稳住了喀尔喀人,撤回多铎残部。
他最后极为坚定道:“此事不用再议了,我对北伐事宜早有成策。还有谁有其他事情要奏?”
待散了朝,张家玉忙自后快步追上了朱琳渼,似对朝堂所说之事还不放心,揖道:“大人,朝中文臣所言多有欠妥。属下以为,时下绝非北伐良机。
“此番新兵初抵南直,与所部尚需磨合,殿下吩咐增制的新型猎兵铳还未造出三成,水师战船更是所缺良多。此外,先前连胜之后士气虽旺,却已渐有轻敌之意蔓延,而虏却多聚哀兵,此时北上,绝难一击破敌。
“鉴古知今,历来由北征南皆无往不利,由南讨北却千难万难。若我军未有万全胜算,数击不中之下,极易形成隔江对峙的旷日历久之局,反令中兴大业遥遥无期。”
还是我们龙卫军总参谋明白事儿。朱琳渼欣然点头,“元子所言极是。其实就算国库充盈,大军已妥为备战,我也要等谋划的几处要害都有了结果,才会放手北伐。”
他看张家玉满脸不解之色,索性对他和盘托出,“这首重要害乃是塞外。数日前腾继思已基本聚拢了察哈尔各部,随后我便会让他东进科尔沁,甚至兵抵辽东,搅乱建虏后方,令其首尾不能兼顾。
“其次便是湖广。长江沿线只有此处为何腾蛟弱兵所镇,一旦建虏腾出手来猛攻湖广,很可能深入大明腹地,并由此侵江西、广西等地。而朝廷收复湖广,不论人口、赋税皆可大增,并可由此调兵北出河南、陕西,使虏防不胜防。
“最后一处在于四川。虏豪格部近五万人马在此,若被其得脱,我江北压力立增……”
张家玉闻言恭敬一揖,“原来大人早有深谋远虑,远比属下所思周全。既如此,属下便放心了。”
待张家玉离去,朱琳渼不禁望向西面,心中暗道,漠南和湖广的布局都已见成效,就连朝鲜都有意外之喜,现在唯独不见四川有动静,难道是计划不够周密?还是另有波折……
翁茂揉了揉酸疼的腰背,吩咐车夫稍停一会儿,便欲下车舒活一下筋骨——从北京一路赶到陕西,每日车马六七个时辰,简直要将他颠散了架。
“些许都忍耐不下吗?”对面的老者眼望窗外,沉声道,“还想成什么大事儿?”
翁茂刚离开座位三寸的屁股立刻又落了回去,无奈招呼车夫,“老李,继续赶路。”
他又瞥了那老者一眼,抱怨道:“大伯,其实要我说,也不差这一两日。您看,在京里,陈部堂、钱大人光是召集一应大人们商议,便耗去了半个月,这会子却要我们在路上挤时间……”
“凡事成败皆在庙算,没有诸位大人谋定,哪儿有今日之事?”老者仍望着窗外,“你跑跑腿就能得一份大功,竟还不知足。”
“哪里是跑腿这般容易,”翁茂哼了一声,“要说服肃亲王,还不得靠我三寸不烂之舌?”
“你还真瞧得起自己,”老者笑道,“没有诸位大人联署密信,你当肃亲王会听你聒噪?没有赵御史先前传讯,怕是你连正主的面都见不到。”
翁茂撇了撇嘴,不在此事上继续争辩,却道:“大伯,侄儿有些不明白,时下南兵连胜,朝廷已失江南大片,正是根基动摇之际,为何陈部堂、钱侍郎、龚侍郎他们却选在此时发动?若由此导致朝堂震动,前方便更难打赢了……”
第575章 豪格的“血海深仇”
“你太高看南明了。”翁茂这位伯父乃是原弘光朝通政司左通政翁亦堂,闻言立刻不屑道,“崇祯朝,松山十三万明军被先皇三万人马杀得丢盔弃甲。弘光朝,史可法统江北四镇二十万兵马,几乎一触即溃。南京八丈坚城,未发一炮便降。
“如今南明小朝廷至多不过五六万兵,而置于长江一线的更是仅不到六成。只要朝廷谨慎以对,莫如博洛、勒克德浑那般轻敌冒进,以建州兵之善战,明军败绩乃早晚之事。”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转望向翁茂,声音低了几分,“况且,如今朝局,多铎大军若是败了,对我们却不一定是坏事儿。反倒是他在江南大捷的话,你想想谁人得利?”
翁茂倒是一点即透,“豫亲王乃摄政王最大依仗,他若得胜,首先摄政王权势必将更稳。
“而摄政王宠信冯铨、刘正宗等北党奸佞,任其对我们这些原江南籍朝臣肆意打压……”
他皱眉说出结论,“故而此时江南告捷,却是最助北党气焰。”
一年前,南党御史吴达、李森先,太常寺少卿龚鼎孳等弹劾北党首脑冯铨贪污、放纵子弟行凶等罪。结果多尔衮却枉顾证据,公开支持冯铨,将李森先革职并申饬了龚鼎孳等人。从此之后,北党便与南党结下死仇,开始疯狂反噬,并一直稳稳处在上风。
翁亦堂欣然颔首,心说三弟这个儿子不愧是翁家最有资质的后辈,此番自己用尽了人情并花费近半家财为他讨来这个差事果然没错!只盼这次能助肃亲王得势,翁茂便是进谏大功。自己现已卸任,往后翁家门厅就要靠翁茂来撑了。
“我们南方朝臣之所以斗不过北党那些奸宦余孽,皆因仰仗的靠山谭拜太弱。”翁亦堂继续道,“只要多尔衮还在高位一天,我们就很难扳倒北党奸贼。而眼下的良机正可扶多尔衮最大的政敌肃亲王上位。
“我们在肃亲王尚未得势之际投效,又为他出谋划策击败多尔衮这个死对头,日后他定能助我们扫灭北党。”
他说着微微一笑,其中意味不言自明,北党即灭,朝廷那还不是我们南党的天下?
又两日后,翁氏叔侄已至西安府境。翁亦堂未到西安城便叫停了车马,吩咐翁茂继续南下,而自己却换了车子欲转往凤翔府而去。
凤翔府在西安西偏北方向,后世更名为宝鸡。
“大伯难道不与我同去汉中?”翁茂诧异道,“有您坐镇,我这心里才更踏实啊。”
“此处距四川不过百余里了。”翁亦堂默然摇头,“该嘱咐的都已嘱咐多次,后面就看你自己的了。”
“这,却是为何?”
“万一大事未成,多尔衮必凶猛反扑。老夫乃是翁家族长,若牵涉此事,翁家举族都难逃干系。而你此去汉中,乃是“肆意擅为”,与翁家无半点关联……”翁亦堂叹口气,拍了拍翁茂的肩膀,“肃亲王为人优柔寡断,此次事关重大,你须多做打算,切不可心急。”
“大伯放心,侄儿绝不会令您和在京的诸位大人失望!”
……
汉中清军大营。
豪格听说是北京来“议大事”之人,立刻便屏退左右,请他进账,而此刻却望着这名三十多岁的微胖男子,半天也没想起是谁。
“下官通政司经历翁茂,拜见肃亲王殿下。”
“起来吧。”豪格皱了皱眉,“陈名夏、钱谦益呢?怎遣了个七品小吏前来?”
翁茂却面不改色道:“无名小卒方不会打草惊蛇。”
豪格愣了愣,点头道:“陈名夏令赵诚来信说有要事,究竟何事?”
翁茂忙将一只木匣呈给豪格。后者从里面取出一方锦缎展开,刚扫了一眼,登时便露出喜色——锦布上话语不多,大概就是一个意思,众臣皆认为如今只有肃亲王主持朝政,才有止住颓势的可能,大家都盼着肃亲王回京。而后面的签名足有近四十个,其中包括吏部尚书陈名夏、礼部侍郎钱谦益、刑部侍郎龚鼎孳等朝廷大员以及数名带兵武将。
而陈名夏等人带头签署,这就意味着庞大的南党对自己的支持!豪格按下激动之情,故作淡然道:“摄政王主政多时,朝局稳定,颇有建树,你们这是何意?”
“肃亲王此言差矣。”翁茂立刻表情沉痛道,“多尔衮连番大举用兵,却落得四处皆败!
“南边,博洛、勒克德浑先后被南明击败,损失近二十万大军!浙江、江南等要地尽失,就连南京都重陷南明手中。朝廷因此锐减四成以上赋税,并丢了江南粮仓!
“漠北,多尔衮诈称击败苏尼特部及喀尔喀联军,实则多铎在草原上死伤近三万人马。他不得不承认喀尔喀部乃是蒙古之主,并割土默特北上百里,这才稳住了喀尔喀人,撤回多铎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