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 第279节
他倒是也不怕这些郑芝龙旧部翻起什么波澜。等水师学堂开始运作,定少不得锦衣卫在其中暗行监视,以防建虏及荷兰人的细作,捎带这“照顾”一下这些人便是。
“回殿下,属下倒与其中数人算是旧识,不过他们因郑逆之事多已避至乡野,属下随后便去寻访,定不会误了大事。”
“这便好,”朱琳渼又吩咐道,“那招募水兵的事情就交给施琅吧。
“水兵招来之后可先去建安步军学堂训练基本队列和纪律,待其返回永北里之前你能将人找来即可。”
“是!”
朱琳渼又问了招募水兵的情况。
福京沿海百姓大多以船为生,想招些水手倒是极为容易。
这段时间宣教府一直在福京沿海进行“好男儿当投军报国”、“从军光荣”之类的宣传,军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前已大为提高。
加上朱琳渼开出的军饷相当丰厚,又有对军人的各种优惠政策,是以仅这三四天工夫便已招到两千多新兵,而且后续报名之人仍络绎不绝。
郑成功这边也是精挑细选,留下的都是熟练的水手,只需教他们驾驭战船,再操练一段时间水战,基本上几个月工夫便能下海作战。
等郑成功将一应事务禀报已毕,便躬身告退,准备去为水师学堂寻找教习。
他走出几步,忽又想起什么,返身道:“殿下,属下还有一事,自觉或当说予殿下知。”
“大木尽管说来。”
“殿下,南安船厂人手众多,加之经您一番改建,仅一年工夫便可造得小号夹板……盖伦战船六七条,另大船两条,加上现有的快船,应付荷兰夷人当绰绰有余。
“便是要预防郑逆水军南下,再加两座船台,多半年时间足矣。”
郑成功转头看了眼永北里船厂数个巨大的船台,继续道:“然属下观永北里场面,直可造两千料往上大船。
“这片板还未入水,已花费二十万两之巨,待开始建船,所需银钱恐百万不止。属下窃以为,或无此必要……”
朱琳渼微笑道:“大木说得没错,五百吨,哦,就是七八千石的盖伦战船只要有十来条,配合数十小船列于闽北一带,足以抵御郑芝龙船队。”
他话锋一转,“但这般对战,我水师将士必伤亡不轻,却非我所愿。
“我所要的,是压倒性的优势!
“令郑芝龙望而生畏的优势。即便他斗胆为敌,也定会在须臾间被我巨舰轰得灰飞烟灭,而我水师毫发无伤。”
“可这花费……”
朱琳渼转身指向大海,“大木可知海的那边是什么?”
第303章 黄金与白银
“海的那边?”郑成功一愣,“是东番……琉球?倭国?”
“是黄金和白银!”朱琳渼高声道,“是铜、铁、粮食、木材、香料、劳力。
“那里有大明所需要的一切。”
他又望向郑成功,“你可知欧罗巴那里,一个面积不到福京一半的小国,凭借大量的海船贸易,其岁入竟已超过大明十数倍!”
明代时分,哪有人了解欧洲国家的贸易情况,郑成功虽知海商获利甚巨,却也是吃了一惊,“竟有这般厚利……”
“南洋、欧罗巴、利未亚、南北亚莫利加,这些地方加起来何止大明十倍百倍,自如此广饶之地取利,其利焉能小矣?”
他说的这几处地方便是现在的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
朱琳渼叹口气道:“只是,欲以海商取利,却必有大船为凭,以巨炮襄护,方可平安驶达各方。
“你不见欧罗巴人以海立国,早已精于坚船利炮,又以商养军,以军卫商,如今大明出海十里,便已是夷人的天下。
“我之货物往来,获利倒被和兰人分去九成以上。大明便是眼看着海上金山银山,却取之不得。若崇祯年间,国库尚有千万白银,又怎有倾覆之祸?
“眼下我泰征朝更是夷族旁伺,内部却贫弱不堪,税赋难继,若再不于海上谋利,或便又步了崇祯朝后尘。”
郑成功若有所思地点头,看了眼永北里船厂的船台,“殿下的意思,仅南安船厂所造战舰竟还难退夷船,护我商队平安往来海上?”
朱琳渼摇了摇头,“不够啊……”
他却没有继续说下去,不提英国人新建的“海上君主”号巨型战舰,以及欧洲荷、英、法倾举国之力打造的庞大海上帝国,便是巴达维亚的荷兰舰队和马尼拉的西班牙舰队就各有十多条五百吨的盖伦战船,外加三四百条的小型武装商船和快船。
是以,他绝不能仅仅简单仿造几艘盖伦船就志得意满,想要大明商通天下,带回国家发展必须的各种物资和财富,他就必须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舰队。
他记得大量后世赫赫有名的战舰结构。像“海上君主”号这种一千五百吨的初代战列舰,也就能在十七世纪中叶逞逞威风。到了十八、十九世纪,各国建造的一级战列舰都在三四千吨之上,收拾它简直如砍瓜切菜一般。
另外朱琳渼还知道很多先进的船体、船帆结构理论,以及何种情况下使用最为合适,即便是同等吨位的战舰,他也有信心在战斗力上压过欧洲人一头。
至于明代还未出现的先进海战战术,他就更是如数家珍了。有强大的战舰,再配合优秀的战术,大明水师的战斗力绝对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翘楚。
然而,现在他空有满脑子理论知识,却没有能让他实施的平台。
船匠需要时间熟悉技艺,造船更需要大量的硬件,就比如这船台,时下泱泱大明,竟连一座能建造五百吨以上大船的船台都没有。
是以朱琳渼决定弯道超车,南安那边立主满足眼前的需要,以及锻炼工匠们的手艺,而永北里这边则一步到位,直接面向未来。
现在正在施工的船台共有四座。最大的那个设计用来建造长达十七丈的重型战舰,尺寸已略超过了现在全世界最强大的“海上君主”号,估计能造出一千七八百吨的战舰。
倒不是朱琳渼不想上更大的,便是三千吨的战舰结构他也记得不少。然而造船却是项系统工程,不是有了图纸就能一帆风顺地将船建成下海。
就如船的主体龙骨加工工艺,没有大量工匠反复摸索,想要增加一米的长度都难于登天。像船壳、甲板、桅杆等部件的建造技术也是如此,需要工匠们长时间积累之后,方能取得突破。
是以,朱琳渼计划短期内达到的最大尺寸暂时就定在十七丈,等工匠们有把握制造更大的战船时,再搭建巨型船台也不迟。
其实,就明代亚洲海域各舰队的战斗力来说,一千五百吨的战船,搭载近百门大炮,足够秒杀他们所有了。
“回殿下,属下倒与其中数人算是旧识,不过他们因郑逆之事多已避至乡野,属下随后便去寻访,定不会误了大事。”
“这便好,”朱琳渼又吩咐道,“那招募水兵的事情就交给施琅吧。
“水兵招来之后可先去建安步军学堂训练基本队列和纪律,待其返回永北里之前你能将人找来即可。”
“是!”
朱琳渼又问了招募水兵的情况。
福京沿海百姓大多以船为生,想招些水手倒是极为容易。
这段时间宣教府一直在福京沿海进行“好男儿当投军报国”、“从军光荣”之类的宣传,军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前已大为提高。
加上朱琳渼开出的军饷相当丰厚,又有对军人的各种优惠政策,是以仅这三四天工夫便已招到两千多新兵,而且后续报名之人仍络绎不绝。
郑成功这边也是精挑细选,留下的都是熟练的水手,只需教他们驾驭战船,再操练一段时间水战,基本上几个月工夫便能下海作战。
等郑成功将一应事务禀报已毕,便躬身告退,准备去为水师学堂寻找教习。
他走出几步,忽又想起什么,返身道:“殿下,属下还有一事,自觉或当说予殿下知。”
“大木尽管说来。”
“殿下,南安船厂人手众多,加之经您一番改建,仅一年工夫便可造得小号夹板……盖伦战船六七条,另大船两条,加上现有的快船,应付荷兰夷人当绰绰有余。
“便是要预防郑逆水军南下,再加两座船台,多半年时间足矣。”
郑成功转头看了眼永北里船厂数个巨大的船台,继续道:“然属下观永北里场面,直可造两千料往上大船。
“这片板还未入水,已花费二十万两之巨,待开始建船,所需银钱恐百万不止。属下窃以为,或无此必要……”
朱琳渼微笑道:“大木说得没错,五百吨,哦,就是七八千石的盖伦战船只要有十来条,配合数十小船列于闽北一带,足以抵御郑芝龙船队。”
他话锋一转,“但这般对战,我水师将士必伤亡不轻,却非我所愿。
“我所要的,是压倒性的优势!
“令郑芝龙望而生畏的优势。即便他斗胆为敌,也定会在须臾间被我巨舰轰得灰飞烟灭,而我水师毫发无伤。”
“可这花费……”
朱琳渼转身指向大海,“大木可知海的那边是什么?”
第303章 黄金与白银
“海的那边?”郑成功一愣,“是东番……琉球?倭国?”
“是黄金和白银!”朱琳渼高声道,“是铜、铁、粮食、木材、香料、劳力。
“那里有大明所需要的一切。”
他又望向郑成功,“你可知欧罗巴那里,一个面积不到福京一半的小国,凭借大量的海船贸易,其岁入竟已超过大明十数倍!”
明代时分,哪有人了解欧洲国家的贸易情况,郑成功虽知海商获利甚巨,却也是吃了一惊,“竟有这般厚利……”
“南洋、欧罗巴、利未亚、南北亚莫利加,这些地方加起来何止大明十倍百倍,自如此广饶之地取利,其利焉能小矣?”
他说的这几处地方便是现在的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
朱琳渼叹口气道:“只是,欲以海商取利,却必有大船为凭,以巨炮襄护,方可平安驶达各方。
“你不见欧罗巴人以海立国,早已精于坚船利炮,又以商养军,以军卫商,如今大明出海十里,便已是夷人的天下。
“我之货物往来,获利倒被和兰人分去九成以上。大明便是眼看着海上金山银山,却取之不得。若崇祯年间,国库尚有千万白银,又怎有倾覆之祸?
“眼下我泰征朝更是夷族旁伺,内部却贫弱不堪,税赋难继,若再不于海上谋利,或便又步了崇祯朝后尘。”
郑成功若有所思地点头,看了眼永北里船厂的船台,“殿下的意思,仅南安船厂所造战舰竟还难退夷船,护我商队平安往来海上?”
朱琳渼摇了摇头,“不够啊……”
他却没有继续说下去,不提英国人新建的“海上君主”号巨型战舰,以及欧洲荷、英、法倾举国之力打造的庞大海上帝国,便是巴达维亚的荷兰舰队和马尼拉的西班牙舰队就各有十多条五百吨的盖伦战船,外加三四百条的小型武装商船和快船。
是以,他绝不能仅仅简单仿造几艘盖伦船就志得意满,想要大明商通天下,带回国家发展必须的各种物资和财富,他就必须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舰队。
他记得大量后世赫赫有名的战舰结构。像“海上君主”号这种一千五百吨的初代战列舰,也就能在十七世纪中叶逞逞威风。到了十八、十九世纪,各国建造的一级战列舰都在三四千吨之上,收拾它简直如砍瓜切菜一般。
另外朱琳渼还知道很多先进的船体、船帆结构理论,以及何种情况下使用最为合适,即便是同等吨位的战舰,他也有信心在战斗力上压过欧洲人一头。
至于明代还未出现的先进海战战术,他就更是如数家珍了。有强大的战舰,再配合优秀的战术,大明水师的战斗力绝对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翘楚。
然而,现在他空有满脑子理论知识,却没有能让他实施的平台。
船匠需要时间熟悉技艺,造船更需要大量的硬件,就比如这船台,时下泱泱大明,竟连一座能建造五百吨以上大船的船台都没有。
是以朱琳渼决定弯道超车,南安那边立主满足眼前的需要,以及锻炼工匠们的手艺,而永北里这边则一步到位,直接面向未来。
现在正在施工的船台共有四座。最大的那个设计用来建造长达十七丈的重型战舰,尺寸已略超过了现在全世界最强大的“海上君主”号,估计能造出一千七八百吨的战舰。
倒不是朱琳渼不想上更大的,便是三千吨的战舰结构他也记得不少。然而造船却是项系统工程,不是有了图纸就能一帆风顺地将船建成下海。
就如船的主体龙骨加工工艺,没有大量工匠反复摸索,想要增加一米的长度都难于登天。像船壳、甲板、桅杆等部件的建造技术也是如此,需要工匠们长时间积累之后,方能取得突破。
是以,朱琳渼计划短期内达到的最大尺寸暂时就定在十七丈,等工匠们有把握制造更大的战船时,再搭建巨型船台也不迟。
其实,就明代亚洲海域各舰队的战斗力来说,一千五百吨的战船,搭载近百门大炮,足够秒杀他们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