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 第171节
朱家弟看了眼身后顶盔掼甲队列齐整的手下,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追敌并不是重骑兵的长项。
这次他的骑兵一营在建安干等了两天,好容易等到了虏军,竟然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敌人便已被一阵吼声吓得溃散了。
……
戌时。
月上枝头。
天兴府城南。
内阁大学士兼礼部右侍郎林欲楫近来右眼皮总是不住地跳,令他颇为烦闷。
他正于花厅中小酌,便闻管家前来禀,说有个自称是“老爷北方故交”的人前来拜会,却未得他递帖。
“故交?”林欲楫眉头微皱,正思忖是哪位故人,眼角余光便见一名身着青色长衫之人兀然出现在他身侧,吓得他猛地站起身来,“谁?!”酒杯都失手掉在了地上。
他正要高声呼叫护院家丁,就听到青衫人沉声道:“林大人别来无恙啊?”
林欲楫闻言瞬间将刚提到嗓子眼的“来人”二字吞入肚中,待看到那人样貌,立刻如同被蝎子蛰到一般瞪大了双眼,抬起颤抖的右手指着他道:“你、你怎么……”
他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把拉过老管家沉声问道:“刚才还有谁看到过这位……先生的?”
那管家想了想,道:“回老爷,只有小人和那两个门子。”
林欲楫立刻吩咐:“连夜送他们俩去乡下。记住,今晚没有任何人来过我的府上!”
管家也是见过些世面的,闻言心中一惊,忙凛然拱手,“小的谨记。”
林欲楫待管家走远,将青衫访客带至密室,关好了门,转身急道:“黄大人怎么来这儿了?太后正扩充锦衣卫,万一被他们查到,我这颗人头便要搬家!”
“呵呵。”那青衫客将帽子脱下放于一旁,却见他头顶剃得光亮,仅脑后留着一根细长辫子,正是清福建招抚使黄熙胤。
他微微一笑,不以为然道:“当初林大人只带了几名随从便敢去寻大将军投书,如何现在却怕了?”
“这、这不一样……”林欲楫擦了把汗,忙又问道,“黄大人所来何事?”
“好说,”黄熙胤拱了拱手,“下官前来送林大人一场富贵。”
“富贵?”
“林大人可知建安城已被上万明军包围?”
林欲楫忙道:“前天刚看到的邸报,陈王部两万大军围城,正日夜攻打。”他说到这里不禁挺直了腰,“东军粮草将尽,定然已时日无多。”
“原来围了建安城的是陈王,所部两万人马。”黄熙胤微微点头,“这些需得禀予大将军知才是。林大人您又立了一功。”
“我……不是,你……”
黄熙胤摆手道:“林大人莫慌,实则下官乃是带了博洛大将军的话来。”
他冲西侧拱了拱手,“正如林大人所言,我大军现已粮草枯竭。大将军恳请林大人帮忙想想办法。但求人马得以抽身退出闽地,便以黄金三万两相谢。”
林欲楫猛地退了一步,摇头道:“我身为明臣,岂能为区区黄白之物便行此不忠不义之举?”
“五万两。”黄熙胤不为所动。
林欲楫展手朝屋门示意,“博洛数万人马已成瓮中之鳖,我一届文官又能有什么办法?黄大人请回吧。”
第188章 被俘的皇帝
“林大人说得好利爽。”黄熙胤闻言不但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反倒在一旁椅上坐下,用眼角瞄着林欲楫,“若大将军的兵马都没在了福建,你林大人还想独善其身?”
林欲楫黑着脸道:“盖因建州人欲壑难填,擅犯大明,方得此败,又与我何干?”
“哦?欲壑难填?”黄熙胤笑道,“下官记得上个月林大人秘密拜见大将军的时候,说得好像是:‘惟皇帝陛下,应名世而肇兴,八荒咸歌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共永……’”
林欲楫脸色更加难看了。上个月博洛七万大军兵分两路南下,郑芝龙献出仙霞关,眼看五万虏军入闽,竟未遇丝毫抵抗。
其时不光是他林欲楫,几乎整个天兴府的大小官员都认为大明要亡了。正好他那时去往延平府公干,为保一家老小平安,也为保自己今后的前程,他便带了几个心腹偷偷去向博洛输诚。
黄熙胤所言正是他那天对博洛讲的恭维之辞,再后面便要说到“待天军入天兴府之日,下官定跪伏相迎。”
他慌忙打断了黄熙胤,“你、你莫要乱说……”
“哦?不记得没关系,”黄熙胤接道,“林大人的顺表以及献给大将军的那只玉麒麟大将军可都好好收着。对了,大将军说过,若他走不出福建,这些东西怕便会被明军搜了去。”
林欲楫闻言浑身一颤,那玉麒麟倒还好说,但他写给清廷的顺表上可是有自己落款的。这东西要是被人看到,他便是叛国投敌大罪,九族难保!
而现在陈王大军将建虏困于延平一带并绝其粮草,眼见虏军已翻不起什么浪花了,此时他林欲楫可是个大明官员,与虏毫无瓜葛才对。
但黄熙胤竟拿这些破事要挟自己。林欲楫把心一横,今天绝不能让这个姓黄的活着离开!
黄熙胤见他向屋门缓缓退去,眼中杀意尽显,却好整以暇道:“还请林大人早想办法为妙,待天亮之后下官若还未出城,林大人对我大清之向往便会天下皆知了。”
“你……”林欲楫顿时愣在原地,半晌,他似根蔫黄瓜般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没精打采道,“就这一次,事毕,我要拿回那张东西。”
“好说。”
“说吧,要我做什么?”
“便如下官先前所言,大将军想要全部兵马平安退出福建。”
林欲楫眯眼思索一阵,颓然摇头,“这不可能,便是杀了我也绝做不到。”
黄熙胤点头道:“大将军也不欲为难林大人,只要你能撮合明廷与我大清摄政王特使议和罢兵,便是大人之功。”
林欲楫又凝神苦思,仍道:“难,难啊!想当年土木堡之败,英宗被俘,群臣皆反对议和。萨尔浒时,杨镐说要议和,被言官骂得狗血淋头。大明立朝至今,从未有过议和之论……”
这次他的骑兵一营在建安干等了两天,好容易等到了虏军,竟然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敌人便已被一阵吼声吓得溃散了。
……
戌时。
月上枝头。
天兴府城南。
内阁大学士兼礼部右侍郎林欲楫近来右眼皮总是不住地跳,令他颇为烦闷。
他正于花厅中小酌,便闻管家前来禀,说有个自称是“老爷北方故交”的人前来拜会,却未得他递帖。
“故交?”林欲楫眉头微皱,正思忖是哪位故人,眼角余光便见一名身着青色长衫之人兀然出现在他身侧,吓得他猛地站起身来,“谁?!”酒杯都失手掉在了地上。
他正要高声呼叫护院家丁,就听到青衫人沉声道:“林大人别来无恙啊?”
林欲楫闻言瞬间将刚提到嗓子眼的“来人”二字吞入肚中,待看到那人样貌,立刻如同被蝎子蛰到一般瞪大了双眼,抬起颤抖的右手指着他道:“你、你怎么……”
他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把拉过老管家沉声问道:“刚才还有谁看到过这位……先生的?”
那管家想了想,道:“回老爷,只有小人和那两个门子。”
林欲楫立刻吩咐:“连夜送他们俩去乡下。记住,今晚没有任何人来过我的府上!”
管家也是见过些世面的,闻言心中一惊,忙凛然拱手,“小的谨记。”
林欲楫待管家走远,将青衫访客带至密室,关好了门,转身急道:“黄大人怎么来这儿了?太后正扩充锦衣卫,万一被他们查到,我这颗人头便要搬家!”
“呵呵。”那青衫客将帽子脱下放于一旁,却见他头顶剃得光亮,仅脑后留着一根细长辫子,正是清福建招抚使黄熙胤。
他微微一笑,不以为然道:“当初林大人只带了几名随从便敢去寻大将军投书,如何现在却怕了?”
“这、这不一样……”林欲楫擦了把汗,忙又问道,“黄大人所来何事?”
“好说,”黄熙胤拱了拱手,“下官前来送林大人一场富贵。”
“富贵?”
“林大人可知建安城已被上万明军包围?”
林欲楫忙道:“前天刚看到的邸报,陈王部两万大军围城,正日夜攻打。”他说到这里不禁挺直了腰,“东军粮草将尽,定然已时日无多。”
“原来围了建安城的是陈王,所部两万人马。”黄熙胤微微点头,“这些需得禀予大将军知才是。林大人您又立了一功。”
“我……不是,你……”
黄熙胤摆手道:“林大人莫慌,实则下官乃是带了博洛大将军的话来。”
他冲西侧拱了拱手,“正如林大人所言,我大军现已粮草枯竭。大将军恳请林大人帮忙想想办法。但求人马得以抽身退出闽地,便以黄金三万两相谢。”
林欲楫猛地退了一步,摇头道:“我身为明臣,岂能为区区黄白之物便行此不忠不义之举?”
“五万两。”黄熙胤不为所动。
林欲楫展手朝屋门示意,“博洛数万人马已成瓮中之鳖,我一届文官又能有什么办法?黄大人请回吧。”
第188章 被俘的皇帝
“林大人说得好利爽。”黄熙胤闻言不但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反倒在一旁椅上坐下,用眼角瞄着林欲楫,“若大将军的兵马都没在了福建,你林大人还想独善其身?”
林欲楫黑着脸道:“盖因建州人欲壑难填,擅犯大明,方得此败,又与我何干?”
“哦?欲壑难填?”黄熙胤笑道,“下官记得上个月林大人秘密拜见大将军的时候,说得好像是:‘惟皇帝陛下,应名世而肇兴,八荒咸歌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共永……’”
林欲楫脸色更加难看了。上个月博洛七万大军兵分两路南下,郑芝龙献出仙霞关,眼看五万虏军入闽,竟未遇丝毫抵抗。
其时不光是他林欲楫,几乎整个天兴府的大小官员都认为大明要亡了。正好他那时去往延平府公干,为保一家老小平安,也为保自己今后的前程,他便带了几个心腹偷偷去向博洛输诚。
黄熙胤所言正是他那天对博洛讲的恭维之辞,再后面便要说到“待天军入天兴府之日,下官定跪伏相迎。”
他慌忙打断了黄熙胤,“你、你莫要乱说……”
“哦?不记得没关系,”黄熙胤接道,“林大人的顺表以及献给大将军的那只玉麒麟大将军可都好好收着。对了,大将军说过,若他走不出福建,这些东西怕便会被明军搜了去。”
林欲楫闻言浑身一颤,那玉麒麟倒还好说,但他写给清廷的顺表上可是有自己落款的。这东西要是被人看到,他便是叛国投敌大罪,九族难保!
而现在陈王大军将建虏困于延平一带并绝其粮草,眼见虏军已翻不起什么浪花了,此时他林欲楫可是个大明官员,与虏毫无瓜葛才对。
但黄熙胤竟拿这些破事要挟自己。林欲楫把心一横,今天绝不能让这个姓黄的活着离开!
黄熙胤见他向屋门缓缓退去,眼中杀意尽显,却好整以暇道:“还请林大人早想办法为妙,待天亮之后下官若还未出城,林大人对我大清之向往便会天下皆知了。”
“你……”林欲楫顿时愣在原地,半晌,他似根蔫黄瓜般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没精打采道,“就这一次,事毕,我要拿回那张东西。”
“好说。”
“说吧,要我做什么?”
“便如下官先前所言,大将军想要全部兵马平安退出福建。”
林欲楫眯眼思索一阵,颓然摇头,“这不可能,便是杀了我也绝做不到。”
黄熙胤点头道:“大将军也不欲为难林大人,只要你能撮合明廷与我大清摄政王特使议和罢兵,便是大人之功。”
林欲楫又凝神苦思,仍道:“难,难啊!想当年土木堡之败,英宗被俘,群臣皆反对议和。萨尔浒时,杨镐说要议和,被言官骂得狗血淋头。大明立朝至今,从未有过议和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