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荡皇帝秘史 第537节
北条晴政胸口骤然一酸,一直以来的愧疚全涌了上来,眼眸中泪光闪烁,“美奈子,别说了!都是父亲对不起你……”
北条夫人抿嘴轻轻一笑,道:“父亲大人您知道么?昨晚皇上与女儿单独出营,就是为了去拜访您,皇上还说这样子就像带女人回娘家,他可尊重您呢……就可惜了父亲不在大营,只碰上了下田福和一个魔教狗贼。”
北条晴政扑通一声,又朝皇帝猛地跪倒,连连叩首不已,呜咽道:“皇上对我们父女地大恩大德,罪臣粉身难报!罪臣和我们整个北条家,今后愿为皇上赴汤蹈火,肝脑涂地……”
其余大名顿时一阵骚动,人人面色为之一变。北条晴政乃当今扶桑国公认的第二号实力派人物,仅次于幕府将军,北条家的实力在扶桑诸藩中首屈一指,甚至一家可以当寻常大名家七八家。别的大名出兵一两千到七八千不等,而北条家一家就出兵两万八,实力之雄厚,由此可见一斑。
北条家背离幕府倒向天朝,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若说此前双方维持一个平衡的话,那么从北条家投效天朝皇帝的这一刻开始,力量平衡已被打破。
其余大名犹豫一下,然后一个一个相继跪倒于地,表示从此向天朝效忠。只剩了最后两个亲幕府地大名,兀自下不决心。
周围数千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们身上。
这两个大名对视了一眼,肚子里暗骂北条晴政真是个老狐狸,他女儿深受皇帝宠爱,他本人也就是天朝的皇亲国戚了,投靠过去自然好处大大的有,前途不可限量。而他们跟皇帝非亲非故的,倒是跟幕府有些关系,就不知道皇帝会怎样对待他们。
萧若淡淡道:“不管你们以前跟幕府有何瓜葛,只要从此洗心革面,弃暗投明,朕一律既往不咎;要是你们执迷不悟,唉……”
后面的话皇帝没说出口,不过在场所有人都知道他地意思。皇帝对归顺的扶桑人,完全当子民爱护,而对于反抗者,也毫不留情的狠狠将之粉碎。
这两大名暗暗心惊,终于下定决心,跪倒于地拼命磕头,宣誓效忠。
事后,萧若命众位掌门派手下高手随各大名回营,助他们铲除魔教地人,以使各家摆脱魔教的控制。
萧若率众人返回大营。下午就传来消息,北条晴政当先宣布北条家投靠天朝,为表示诚意与决心,他亲率家族兵马偷袭了离得最近的一家大名,一举将其部全歼,该大名的人头送到天朝军营。
随后,萧若救出的其余九位大名也相继响应,宣布脱离幕府,归顺天朝。
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在京都附近的各扶桑大名中引起强烈地震。扶桑数十家大名突然意识到,战争的天平已向天朝那方倾斜,平衡彻底打破。
京都城内的幕府将军得到消息,气得当场口吐鲜血,京都每一个守军都嗅到了死亡的气息。
以伊达家为首的几家早就与天朝军接好了线的大名,也公然宣称与幕府划清界线,准备投靠天朝。而其余的大名则惶惶不可终日。
当天晚上,扶桑诸藩之间发生了几场小规模火并。原因是诸藩相互猜忌,相互防范,严重不信任导致的意外冲突。一夜数惊,人心惶惶。
扶桑众大名的团结彻底破裂,各家有各家的小算盘,谁都拿不准哪家是盟友,哪家是敌人。各自为政,成了一盘散沙。
到第二日,后方九州已基本上宣告平定,秦义率一支军队来增援,九州由另一员大将南昱率两三万兵镇守。
至此,从界港到京都一带天朝兵力达到八九万之多,加上北条家和归顺的十几家大名的六七万人马,兵力已十分充足,发动总攻的时机业已成熟。
摆在天朝军面前有两条路,一是集中兵力猛攻京都,京都一下,附近人心涣散的大名们一定会投降;另一种策略是先打击摇摆不定的各家大名,逼他们作出最后的抉择,待降服了附近所有大名之后,再进攻京都。
御帐中,主要将领就这两种策略各抒己见,讨论得十分热烈。最后,萧若考虑到扶桑京都不比别的地方,打起巷战来,一定得付出惨重的伤亡,他决定先对付京都附近的各家大名,那些家伙当墙头草两头倒够久了,是时候跟他们来个了结了,要么投降,要么灭亡,没有第三条路。
当日,萧若挥兵东攻,与北条家联合进兵,到最后逼降了两家,击溃了一家,全歼了一家,战果相当辉煌。
这场仗又给了其余两头倒的大名不小的冲击,有三家大名震恐之下连忙表示归顺,还有一家连夜逃跑,想离开这个是否之地,逃回自家领地。
不过逃回领地显然不是个好主意,因为这场大战将决定整个扶桑国的归属,逃得再远也逃不出扶桑四岛,到时候不管天朝军胜利还是幕府胜利,都饶不过他。所以京都附近尽管凶险万状,绝大多数大名还得呆着。
次日,萧若率大军进攻京都北边的众大名,以北条家为首的归顺大名协同行动,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将过去,北面六七家大名不战而降。
第十一卷东瀛风云 第41章皇子出世
次日,萧若率大军进攻京都北边的众大名,以北条家为首的归顺大名协同行动,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将过去,北面六七家大名不战而降。
战局大势急转直下,扶桑各地大名纷纷背叛幕府,转而倒向皇帝。此消彼长,扶桑京都已岌岌可危,幕府朝不保夕。
当日晚上宿营时,萧若接到探子传来的情报。
这两日魔教教主负伤逃入京都,魔教临时老巢上下人心惶惶,因没有教主强力弹压,原本就分歧日益加深的魔教内部,矛盾迅速激化,终于在昨晚发生大规模内讧,结果是一部分反对赤焰魔君谋逆作乱的人离开老巢,远走他乡,发誓永不回来;老巢里剩下的,都是支持教主谋逆的死硬分子。
萧若龙颜大悦,赤焰魔君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连内部手下都离他而去,这就叫众叛亲离,看来魔教大势已去。
若说当年天下将乱时,赤焰魔君谋划率众揭竿而起,还有点顺天应人英雄逐鹿的味道,那么后来整个江山社稷迅速归于安定,他再图谋不轨,就纯粹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自取灭亡。赤焰魔君可以为了他的野心一条路走到黑,魔教教众可犯不着陪他一起死。
局势越不利,赤焰魔君越倒行逆施,魔教上下人心就越乱,还因为有他压着局面,才勉勉强强维持到今日,要不然早已分崩离析多时了。
萧若将这一消息知会了五位白道掌门人,他们五人大喜过望。这是将魔教恶势力一举铲除的大好良机,千载难逢,他们主动请缨率领随同来的七派高手直扑魔教老巢,与魔教决一死战。连内伤未愈地少林方丈明藏大师也执意要同去。
江湖上自古正邪不两立,白道领袖七大名门正派,与黑道霸主魔教势不两立,碰上这么好的机会,他们自然说什么也不放过。
萧若略一思量,同意了他们的决定,不过为策万全。派崔玉率五千名精锐骑兵随行,协同围剿魔教老巢。务必交魔教恶徒一网打尽。
崔玉和五大掌门领命,连夜率众出发。马蹄滚滚,离营望东北方向而去。
没过多久,天朝远征海军都统制阮飞龙亲自来大营求见皇帝。
萧若觉得事情不大寻常,立即命传见。阮飞龙统率天朝海军游弋于九州到界港一带的海面,牢牢控制制海权,如没有非常要紧的事,不会上岸来见皇帝。
不多时。阮飞龙进御帐见驾。君臣相互见过礼,阮飞龙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明来意,报告一件紧要之事,请皇帝定夺。
原来,扶桑陆上战况日渐明朗之际。海上孙瀚的海寇大军动向颇为可疑,不仅不再为天朝军海运军队,还隐隐有向朝廷远征海军挑战之举。
“咦?孙瀚哪来的狗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萧若虽早知道海寇不可信,可他们在官兵胜劵在握时翻脸,就有些出人意料了。
阮飞龙满脸气愤之色,道:“回皇上,臣也觉得里面有蹊跷,就不动声色,暗中设法打探。后来在孙瀚海寇军中发现了我们的一个老相识……”
“谁?”萧若讶异问道。
阮飞龙道:“原排帮帮主——何见潮!都是因为他从中挑拨离间,才使得孙瀚对我们的态度迅速转变。”
“哦,原来是他,的确是我们地老相识了!”萧若冷笑道。平定川中叛乱时,何见潮不知所踪,本还以为他死于乱军中了,不料还活在世上,何见潮在中土无处容身,又去海外投靠了孙瀚,当真罪大恶极。
北条夫人抿嘴轻轻一笑,道:“父亲大人您知道么?昨晚皇上与女儿单独出营,就是为了去拜访您,皇上还说这样子就像带女人回娘家,他可尊重您呢……就可惜了父亲不在大营,只碰上了下田福和一个魔教狗贼。”
北条晴政扑通一声,又朝皇帝猛地跪倒,连连叩首不已,呜咽道:“皇上对我们父女地大恩大德,罪臣粉身难报!罪臣和我们整个北条家,今后愿为皇上赴汤蹈火,肝脑涂地……”
其余大名顿时一阵骚动,人人面色为之一变。北条晴政乃当今扶桑国公认的第二号实力派人物,仅次于幕府将军,北条家的实力在扶桑诸藩中首屈一指,甚至一家可以当寻常大名家七八家。别的大名出兵一两千到七八千不等,而北条家一家就出兵两万八,实力之雄厚,由此可见一斑。
北条家背离幕府倒向天朝,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若说此前双方维持一个平衡的话,那么从北条家投效天朝皇帝的这一刻开始,力量平衡已被打破。
其余大名犹豫一下,然后一个一个相继跪倒于地,表示从此向天朝效忠。只剩了最后两个亲幕府地大名,兀自下不决心。
周围数千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们身上。
这两个大名对视了一眼,肚子里暗骂北条晴政真是个老狐狸,他女儿深受皇帝宠爱,他本人也就是天朝的皇亲国戚了,投靠过去自然好处大大的有,前途不可限量。而他们跟皇帝非亲非故的,倒是跟幕府有些关系,就不知道皇帝会怎样对待他们。
萧若淡淡道:“不管你们以前跟幕府有何瓜葛,只要从此洗心革面,弃暗投明,朕一律既往不咎;要是你们执迷不悟,唉……”
后面的话皇帝没说出口,不过在场所有人都知道他地意思。皇帝对归顺的扶桑人,完全当子民爱护,而对于反抗者,也毫不留情的狠狠将之粉碎。
这两大名暗暗心惊,终于下定决心,跪倒于地拼命磕头,宣誓效忠。
事后,萧若命众位掌门派手下高手随各大名回营,助他们铲除魔教地人,以使各家摆脱魔教的控制。
萧若率众人返回大营。下午就传来消息,北条晴政当先宣布北条家投靠天朝,为表示诚意与决心,他亲率家族兵马偷袭了离得最近的一家大名,一举将其部全歼,该大名的人头送到天朝军营。
随后,萧若救出的其余九位大名也相继响应,宣布脱离幕府,归顺天朝。
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在京都附近的各扶桑大名中引起强烈地震。扶桑数十家大名突然意识到,战争的天平已向天朝那方倾斜,平衡彻底打破。
京都城内的幕府将军得到消息,气得当场口吐鲜血,京都每一个守军都嗅到了死亡的气息。
以伊达家为首的几家早就与天朝军接好了线的大名,也公然宣称与幕府划清界线,准备投靠天朝。而其余的大名则惶惶不可终日。
当天晚上,扶桑诸藩之间发生了几场小规模火并。原因是诸藩相互猜忌,相互防范,严重不信任导致的意外冲突。一夜数惊,人心惶惶。
扶桑众大名的团结彻底破裂,各家有各家的小算盘,谁都拿不准哪家是盟友,哪家是敌人。各自为政,成了一盘散沙。
到第二日,后方九州已基本上宣告平定,秦义率一支军队来增援,九州由另一员大将南昱率两三万兵镇守。
至此,从界港到京都一带天朝兵力达到八九万之多,加上北条家和归顺的十几家大名的六七万人马,兵力已十分充足,发动总攻的时机业已成熟。
摆在天朝军面前有两条路,一是集中兵力猛攻京都,京都一下,附近人心涣散的大名们一定会投降;另一种策略是先打击摇摆不定的各家大名,逼他们作出最后的抉择,待降服了附近所有大名之后,再进攻京都。
御帐中,主要将领就这两种策略各抒己见,讨论得十分热烈。最后,萧若考虑到扶桑京都不比别的地方,打起巷战来,一定得付出惨重的伤亡,他决定先对付京都附近的各家大名,那些家伙当墙头草两头倒够久了,是时候跟他们来个了结了,要么投降,要么灭亡,没有第三条路。
当日,萧若挥兵东攻,与北条家联合进兵,到最后逼降了两家,击溃了一家,全歼了一家,战果相当辉煌。
这场仗又给了其余两头倒的大名不小的冲击,有三家大名震恐之下连忙表示归顺,还有一家连夜逃跑,想离开这个是否之地,逃回自家领地。
不过逃回领地显然不是个好主意,因为这场大战将决定整个扶桑国的归属,逃得再远也逃不出扶桑四岛,到时候不管天朝军胜利还是幕府胜利,都饶不过他。所以京都附近尽管凶险万状,绝大多数大名还得呆着。
次日,萧若率大军进攻京都北边的众大名,以北条家为首的归顺大名协同行动,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将过去,北面六七家大名不战而降。
第十一卷东瀛风云 第41章皇子出世
次日,萧若率大军进攻京都北边的众大名,以北条家为首的归顺大名协同行动,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将过去,北面六七家大名不战而降。
战局大势急转直下,扶桑各地大名纷纷背叛幕府,转而倒向皇帝。此消彼长,扶桑京都已岌岌可危,幕府朝不保夕。
当日晚上宿营时,萧若接到探子传来的情报。
这两日魔教教主负伤逃入京都,魔教临时老巢上下人心惶惶,因没有教主强力弹压,原本就分歧日益加深的魔教内部,矛盾迅速激化,终于在昨晚发生大规模内讧,结果是一部分反对赤焰魔君谋逆作乱的人离开老巢,远走他乡,发誓永不回来;老巢里剩下的,都是支持教主谋逆的死硬分子。
萧若龙颜大悦,赤焰魔君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连内部手下都离他而去,这就叫众叛亲离,看来魔教大势已去。
若说当年天下将乱时,赤焰魔君谋划率众揭竿而起,还有点顺天应人英雄逐鹿的味道,那么后来整个江山社稷迅速归于安定,他再图谋不轨,就纯粹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自取灭亡。赤焰魔君可以为了他的野心一条路走到黑,魔教教众可犯不着陪他一起死。
局势越不利,赤焰魔君越倒行逆施,魔教上下人心就越乱,还因为有他压着局面,才勉勉强强维持到今日,要不然早已分崩离析多时了。
萧若将这一消息知会了五位白道掌门人,他们五人大喜过望。这是将魔教恶势力一举铲除的大好良机,千载难逢,他们主动请缨率领随同来的七派高手直扑魔教老巢,与魔教决一死战。连内伤未愈地少林方丈明藏大师也执意要同去。
江湖上自古正邪不两立,白道领袖七大名门正派,与黑道霸主魔教势不两立,碰上这么好的机会,他们自然说什么也不放过。
萧若略一思量,同意了他们的决定,不过为策万全。派崔玉率五千名精锐骑兵随行,协同围剿魔教老巢。务必交魔教恶徒一网打尽。
崔玉和五大掌门领命,连夜率众出发。马蹄滚滚,离营望东北方向而去。
没过多久,天朝远征海军都统制阮飞龙亲自来大营求见皇帝。
萧若觉得事情不大寻常,立即命传见。阮飞龙统率天朝海军游弋于九州到界港一带的海面,牢牢控制制海权,如没有非常要紧的事,不会上岸来见皇帝。
不多时。阮飞龙进御帐见驾。君臣相互见过礼,阮飞龙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明来意,报告一件紧要之事,请皇帝定夺。
原来,扶桑陆上战况日渐明朗之际。海上孙瀚的海寇大军动向颇为可疑,不仅不再为天朝军海运军队,还隐隐有向朝廷远征海军挑战之举。
“咦?孙瀚哪来的狗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萧若虽早知道海寇不可信,可他们在官兵胜劵在握时翻脸,就有些出人意料了。
阮飞龙满脸气愤之色,道:“回皇上,臣也觉得里面有蹊跷,就不动声色,暗中设法打探。后来在孙瀚海寇军中发现了我们的一个老相识……”
“谁?”萧若讶异问道。
阮飞龙道:“原排帮帮主——何见潮!都是因为他从中挑拨离间,才使得孙瀚对我们的态度迅速转变。”
“哦,原来是他,的确是我们地老相识了!”萧若冷笑道。平定川中叛乱时,何见潮不知所踪,本还以为他死于乱军中了,不料还活在世上,何见潮在中土无处容身,又去海外投靠了孙瀚,当真罪大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