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帝国 第631节
“我的元首,我们预计在斯大林格勒损失超过20万人,可是目前来看,这个数字可能远远不够。有可能伤亡会超过30万人,甚至是40万。这种情况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的,请您是否考虑一下总参谋部的备选计划,勒令n集团军停止进攻?”勃劳希契合上了手里的资料,对微微眯着眼睛听着他念文件的阿卡多问道。
任何聪明人都不会让自己被同一个石头绊倒两次,更何况是一直以聪明绝顶自诩的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他们对任何失败的记忆都深恶痛绝,对略微有一点儿问题苗头的事情,都倾注十二万分的关心——这些固执严谨的日耳曼人总结归纳数据,反复的研究和推演,生怕再出现一次他们计划外的麻烦。
而对于德军的总参谋部来说,无疑凡尔登和索姆河,是他们心中阴影面积比较大的两块区域。伴随着阿卡多一路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让他们更加矫情起来,现在的德军上千兵力的损失足以让人大惊小怪,大家似乎越来越无法承受损失带来的伤痛。
“我的元帅!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这还是你们劝说我的时候,对我说的话。”阿卡多睁开了眯着的眼睛,开口对勃劳希契说道:“一路走来,走到了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这一万人的损失,就让身为元帅的你……怕了?”
勃劳希契元帅苦笑了一声,作为帝国的元帅,他当然不会因为这1万人的损失就如此失态,可是如果联想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这才是他如此纠结的原因。
于是他向前走了一步,更靠近阿卡多一些,开口说道:“我的元首,我惧怕的不是现在损失的这1万名士兵,而是害怕这种伤亡一直持续下去……”
“你说的没错,这一次的伤亡一定会持续下去。”阿卡多打断了他的话,然后用一双眼睛盯着勃劳希契,盯得对方浑身不舒服的时候,才开口继续说道:“而且这种伤亡会在斯大林格勒达到巅峰,十万,二十万,都不是尽头!”
他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就这么站在了勃劳希契元帅的面前:“屈希勒尔将军就比你看得清楚,你自己看看他的进攻计划吧!这才是帝国的军人,这才是我值得将前线托付给他的将军!”
阿卡多捡起了茶几上放着的一份报告,将这份报告递给了勃劳希契,勃劳希契接过了这份文件一看,是来自东线南部战区n集团军的司令部的,署名是集团军司令屈希勒尔。
这份文件的内容写的东西,让勃劳希契皱起了眉头,上面竟然写着,第一阶段准备用5万士兵的伤亡作为代价,来扫清斯大林格勒的外围防御阵地。看到这里勃劳希契都要忍不住骂起屈希勒尔来了,一般肃清城市边缘德军都会使用装甲部队,这种情况下伤亡会被压制到很少。
可是即便是这样,报告里德军的伤亡预估依旧会达到可怕的5万人,这就很难想象究竟真正的城市攻坚战一旦展开,德军要付出怎样惨重的代价了。屈希勒尔拿着文件继续往下看去,果不其然,屈希勒尔在进攻计划的第二阶段,也明确指出了可能损失的兵力——整整二十五万人。
没有人怀疑过城市作战的艰难和血腥,可是一个几十万大军的指挥官,信誓旦旦的说出打一个城市,还并非是完全占领这座城市的代价,竟然是整整三十万人的时候,这就不免让人觉得有些过于残酷了。
“我的元首。”看完了整个报告之后,勃劳希契觉得自己仿佛挣扎在斯大林格勒的尸山血海之中,他觉得血液已经湿透了他的衣衫,让他整个人都变得黏黏糊糊,非常的不舒服。
但是他还是依旧艰难的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屈希勒尔将军的这种打法,虽然节约了很多资源,可是牺牲的部队,未免……未免有点儿太多了一些。”
他缓了一口气,似乎觉得自己的身体略微舒服了一些,才继续对面前的阿卡多说道:“我知道进攻计划是尽快攻占斯大林格勒,可是这个尽快有可能是一个月,有可能是两个月,如此急着将兵力投入到城市里厮杀,是不是太过急躁了一些呢?”
“我想,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已经不用我和元帅您强调什么了,对么?”阿卡多轻声的反问道:“所以我命令屈希勒尔尽快攻占这座城市,这并没有什么不妥。而且你是知道的,斯大林格勒巷战中,我军的损失比例不会高于七分之一。这是计划好的,没有什么值得反复说了。”
是的,那些阵亡的部队,很多都是只训练了二十几天的苏联大清洗运动留下的犯人,还有一部分来自乌克兰的志愿兵。用这些人去填斯大林格勒的坑,这是德军高层已经心照不宣的共识了。
想到了这个之后,勃劳希契的心情略微的好了一些,毕竟牺牲的是外国人,还是一群年轻的德国小伙子,这对于一名德国高级将领来说,其实是有着本质性区别的。至少在勃劳希契看来,德国的部队都是精锐,是不能轻易挥霍消耗的资源。
“但是,我的元首。”他想了想才略带疑惑的开口,语气已经不如刚刚那么强硬:“即便是盟友们的兵力,我们如此挥霍,也并非是有必要的……”
“削弱盟友,才能维持我们的统治。”涉及到这方面,阿卡多就比勃劳希契专业的多了。他将屈希勒尔的报告交给勃劳希契看,主要是让元帅看看,基本战术有什么问题,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夺取斯大林格勒!”
屈希勒尔的战术无非就是一个街区一个街区的肃清斯大林格勒。如果硬要评价这个战术安排的话,唯一准确的形容词就是呆板。中国满清末期有一个叫曾国藩的湘军创立者,他针对太平天国拟定的基本战术就是“结硬寨、打呆仗”,结果这套战术被80年后的屈希勒尔几乎全盘山寨下来,写成了报告交给了阿卡多。
屈希勒尔将整个斯大林格勒划分成了无数个小块,然后每一个每一个小方块肃清争夺。以重兵扼守前线地区,与敌军反复争夺。他的计划甚至连一个区域争夺几次,最能消灭对手的兵力,都精确的推算出来了。
他还大胆的劝说阿卡多启用特种部队,在肃清敌军的小区域内进行反复清剿,避免敌军利用下水道等设施渗透破坏。为了对付苏军的这种战术,他建议使用小股精锐部队拖住对手,然后用大部队合围歼灭。
另一方面,屈希勒尔不在乎罗科索夫斯基反扑,他甚至觉得反扑会给苏军造成更大的伤亡,所以他大胆的推测,罗科索夫斯基一个月之内就会放弃大规模的反击这种手段。这位德国将军笃定德军稳扎稳打逐步推进,进而全面占领斯大林格勒,是最节约兵力也最快的作战方式。
他预言,苏军会拼死防守斯大林格勒,并且企图在这里坚守至少半年以上。为此苏军投入的兵力应该超过100万。但是当整个城市已经化为废墟的时候,苏军的优势就将彻底失去,那里将变成德军历练出来的30万步兵精锐,纵横驰骋的地方。
而在他的报告中,为了在斯大林格勒锤炼出这30万精锐步兵,即便是损失30万人,也是值得的。至少他觉得,3个月打出一个百战精锐的n集团军,帮助德军稳住南部战区的最前沿,是非常值得的。
“抱怨损失,这是无济于事的。”阿卡多对这个在陆军中声望颇高的勃劳希契元帅说道:“你仔细研究一下屈希勒尔将军的前线作战报告,如果没有问题,我就让他按照这个计划继续进攻了。”
“计划本事没有什么问题,屈希勒尔是我和很多陆军高层看好的将领,所以作为前线指挥官,他拟定的作战计划无疑是没有漏洞的。”勃劳希契自信的直接回答了阿卡多的问话:“我只是担心,损失会让前线的士兵陷入恐慌,增加国内的厌战情绪。”
“趁早结束斯大林格勒,长痛不如短痛啊。”阿卡多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有选择的余地,他也不想正面进攻打最没有效率的城市攻坚战。可是现在的情况是,一切,都由不得他了。
第872章873比盟友
勃劳希契也承认,阿卡多说的长痛不如短痛,是非常有道理的事情。德军讲求的是速战速决,即便是损失大一些,可是只要战斗可以尽快结束,那么德军相对来说付出的代价就会小得多。
而对于阿卡多来说,现在的烦心事可不仅仅只有斯大林格勒这么一个。还有一件让他心烦意乱的,还有德国与土耳其之间的盟约问题。当年德国急于拉土耳其入伙,开出了很多优越的条件,现在土耳其的势力在巴尔干地区渗透着,一度让巴尔干的治安乱成了一锅粥。
德国外交部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召见土耳其的大使,希望土耳其收敛在巴尔干地区的所作所为,至少采用比较温和的民族政策,来应付已经快要崩溃的巴尔干社会体系。
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国际关系中复杂、多事的地区,素有“欧洲火药库”之称。在这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种族*问题、宗教冲突、文化差异、边界纠纷、政治分歧等棘手的问题既相互影响,盘根错节,又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势。
而土耳其将自己的管辖区域渗透到巴尔干,也让这个地区更加的混乱。原本在巴尔干半岛之中,南斯拉夫地区更是矛盾与冲突最为集中和激烈的区域,现在因为土耳其的极端移民政策,土耳其的巴尔干占领区已经变成了整个巴尔干最混乱的地方。
因为巴尔干地区地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欧洲各大国出于私利,一向关注这里的动态和变化,并积极插足各种矛盾与冲突。这些原因让巴尔干的民族问题成了非常敏感的地区问题,德国与意大利都小心翼翼的处理,唯有土耳其在大刀阔斧的制造麻烦。
如果有人想要知道巴尔干地区到底有多乱套,就要先从巴尔干地区的民族数量说起——这个地区人口多于50万的一共就有8个民族,而且似乎每一个民族都对统治这一地区有着浓厚的兴趣。土耳其的到来让这里多了一个分蛋糕的人,却少了很多蛋糕可以分,于是后果就变得非常糟糕了。
现在巴尔干地区的反抗势力的基本形成顺序是这样的:一般反抗军诞生在土耳其占领的巴尔干区域,然后流窜到巴尔干内的意大利占领区发展壮大,再杀回到土耳其占领区去兴风作浪。
至于说德占区,那些反抗军是不敢轻易去挑衅的,毕竟霍特将军手下的部队可不是吃闲饭的,那些早先到德国巴尔干占领区与保加利亚境内打秋风的反抗军,无一例外都被歼灭了。霍特将军对于土耳其的所作所为倒是乐见其成,因为有了对比之后,他辖区内的巴尔干原住民倒是老实了不少,因为他们的邻居生活比他们苦的多。
“土耳其在巴尔干胡作非为这件事我也听说了。”既然提起了这个话题,勃劳希契元帅也就只好接这这个话题聊下去。他叹了一口气之后,才无奈的对阿卡多说道:“不过那里是土耳其的占领区,我们只能略微提提意见,无法干涉土军的行动。”
“意大利、土耳其……不把他们拉入伙,他们就会被英国人拉入伙。可是把他们拉进来,却只能给我们自己添麻烦。”阿卡多觉得自己的盟友实在是让人觉得恼火。提起这些个盟友的时候,他总是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个带着一群小朋友玩耍的幼儿园老师。
意大利在北非打打酱油,土耳其也只是出工不出力,北部英国到现在都只能活在重建的阴影里,维希法国只能卖力的站在德国身后摇旗呐喊,再算上弗朗哥的西班牙……想想都觉得浑身难受——所以阿卡多甚至在私下里和手下把罗马尼亚当成了德国最有用的盟友,没有之一。
这些国家除了会向德国要好处之外,比较拿手的技能还有请求派出军队来帮他们争夺地盘;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轴心国集团内部互相指责;在德军需要帮助的时候推三阻四……
“勃劳希契元帅,你说,我们怎么就不能有一些像样一点儿的盟友么。”阿卡多想起这些个轴心国的盟友们,就觉得自己牢骚满腹。
“我的元首,有的时候,盟友不是我们可以随意选择的。至少,对于德国来说,是这样的。”勃劳希契也跟着无奈的撇了撇嘴,如果换成是北非的隆美尔元帅来吐槽的话,估计元首和元帅两个人能蹲在一起骂一整天的意大利。
……
就在阿卡多抱怨他的盟友不怎么靠谱的时候,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正在自己的轮椅上,与他的幕僚马歇尔还有艾森豪威尔一起,抱怨美国的盟友实在是不怎么样。
“这个月英国人提出的物资补给清单,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他们以为自己是谁?我们美国还是他们的殖民地吗?皇帝陛下打个喷嚏,我们就要乖乖把所有东西双手送上?”一名主管生产的官员在罗斯福的左手边向罗斯福抱怨道。
这个月美国与英国被德军击沉了整整114艘舰船,其中有驱逐舰,但是更多的是物资补给舰。运往冰岛和中东地区的物资,差不多有三分之二被德军击沉,美国再是财大气粗,也不禁对自己的损失颇为头痛。
中东地区还好,因为美国开辟了一条非常远的航道,纵然损失大一些,但是中东的美军一不缺粮食,二不缺弹药,只是需要从美国运输坦克等重工业产品罢了。即便是如此,美国也已经被德军的潜艇“击沉”了整整500辆谢尔曼坦克了。
任何聪明人都不会让自己被同一个石头绊倒两次,更何况是一直以聪明绝顶自诩的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他们对任何失败的记忆都深恶痛绝,对略微有一点儿问题苗头的事情,都倾注十二万分的关心——这些固执严谨的日耳曼人总结归纳数据,反复的研究和推演,生怕再出现一次他们计划外的麻烦。
而对于德军的总参谋部来说,无疑凡尔登和索姆河,是他们心中阴影面积比较大的两块区域。伴随着阿卡多一路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让他们更加矫情起来,现在的德军上千兵力的损失足以让人大惊小怪,大家似乎越来越无法承受损失带来的伤痛。
“我的元帅!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这还是你们劝说我的时候,对我说的话。”阿卡多睁开了眯着的眼睛,开口对勃劳希契说道:“一路走来,走到了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这一万人的损失,就让身为元帅的你……怕了?”
勃劳希契元帅苦笑了一声,作为帝国的元帅,他当然不会因为这1万人的损失就如此失态,可是如果联想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这才是他如此纠结的原因。
于是他向前走了一步,更靠近阿卡多一些,开口说道:“我的元首,我惧怕的不是现在损失的这1万名士兵,而是害怕这种伤亡一直持续下去……”
“你说的没错,这一次的伤亡一定会持续下去。”阿卡多打断了他的话,然后用一双眼睛盯着勃劳希契,盯得对方浑身不舒服的时候,才开口继续说道:“而且这种伤亡会在斯大林格勒达到巅峰,十万,二十万,都不是尽头!”
他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就这么站在了勃劳希契元帅的面前:“屈希勒尔将军就比你看得清楚,你自己看看他的进攻计划吧!这才是帝国的军人,这才是我值得将前线托付给他的将军!”
阿卡多捡起了茶几上放着的一份报告,将这份报告递给了勃劳希契,勃劳希契接过了这份文件一看,是来自东线南部战区n集团军的司令部的,署名是集团军司令屈希勒尔。
这份文件的内容写的东西,让勃劳希契皱起了眉头,上面竟然写着,第一阶段准备用5万士兵的伤亡作为代价,来扫清斯大林格勒的外围防御阵地。看到这里勃劳希契都要忍不住骂起屈希勒尔来了,一般肃清城市边缘德军都会使用装甲部队,这种情况下伤亡会被压制到很少。
可是即便是这样,报告里德军的伤亡预估依旧会达到可怕的5万人,这就很难想象究竟真正的城市攻坚战一旦展开,德军要付出怎样惨重的代价了。屈希勒尔拿着文件继续往下看去,果不其然,屈希勒尔在进攻计划的第二阶段,也明确指出了可能损失的兵力——整整二十五万人。
没有人怀疑过城市作战的艰难和血腥,可是一个几十万大军的指挥官,信誓旦旦的说出打一个城市,还并非是完全占领这座城市的代价,竟然是整整三十万人的时候,这就不免让人觉得有些过于残酷了。
“我的元首。”看完了整个报告之后,勃劳希契觉得自己仿佛挣扎在斯大林格勒的尸山血海之中,他觉得血液已经湿透了他的衣衫,让他整个人都变得黏黏糊糊,非常的不舒服。
但是他还是依旧艰难的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屈希勒尔将军的这种打法,虽然节约了很多资源,可是牺牲的部队,未免……未免有点儿太多了一些。”
他缓了一口气,似乎觉得自己的身体略微舒服了一些,才继续对面前的阿卡多说道:“我知道进攻计划是尽快攻占斯大林格勒,可是这个尽快有可能是一个月,有可能是两个月,如此急着将兵力投入到城市里厮杀,是不是太过急躁了一些呢?”
“我想,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已经不用我和元帅您强调什么了,对么?”阿卡多轻声的反问道:“所以我命令屈希勒尔尽快攻占这座城市,这并没有什么不妥。而且你是知道的,斯大林格勒巷战中,我军的损失比例不会高于七分之一。这是计划好的,没有什么值得反复说了。”
是的,那些阵亡的部队,很多都是只训练了二十几天的苏联大清洗运动留下的犯人,还有一部分来自乌克兰的志愿兵。用这些人去填斯大林格勒的坑,这是德军高层已经心照不宣的共识了。
想到了这个之后,勃劳希契的心情略微的好了一些,毕竟牺牲的是外国人,还是一群年轻的德国小伙子,这对于一名德国高级将领来说,其实是有着本质性区别的。至少在勃劳希契看来,德国的部队都是精锐,是不能轻易挥霍消耗的资源。
“但是,我的元首。”他想了想才略带疑惑的开口,语气已经不如刚刚那么强硬:“即便是盟友们的兵力,我们如此挥霍,也并非是有必要的……”
“削弱盟友,才能维持我们的统治。”涉及到这方面,阿卡多就比勃劳希契专业的多了。他将屈希勒尔的报告交给勃劳希契看,主要是让元帅看看,基本战术有什么问题,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夺取斯大林格勒!”
屈希勒尔的战术无非就是一个街区一个街区的肃清斯大林格勒。如果硬要评价这个战术安排的话,唯一准确的形容词就是呆板。中国满清末期有一个叫曾国藩的湘军创立者,他针对太平天国拟定的基本战术就是“结硬寨、打呆仗”,结果这套战术被80年后的屈希勒尔几乎全盘山寨下来,写成了报告交给了阿卡多。
屈希勒尔将整个斯大林格勒划分成了无数个小块,然后每一个每一个小方块肃清争夺。以重兵扼守前线地区,与敌军反复争夺。他的计划甚至连一个区域争夺几次,最能消灭对手的兵力,都精确的推算出来了。
他还大胆的劝说阿卡多启用特种部队,在肃清敌军的小区域内进行反复清剿,避免敌军利用下水道等设施渗透破坏。为了对付苏军的这种战术,他建议使用小股精锐部队拖住对手,然后用大部队合围歼灭。
另一方面,屈希勒尔不在乎罗科索夫斯基反扑,他甚至觉得反扑会给苏军造成更大的伤亡,所以他大胆的推测,罗科索夫斯基一个月之内就会放弃大规模的反击这种手段。这位德国将军笃定德军稳扎稳打逐步推进,进而全面占领斯大林格勒,是最节约兵力也最快的作战方式。
他预言,苏军会拼死防守斯大林格勒,并且企图在这里坚守至少半年以上。为此苏军投入的兵力应该超过100万。但是当整个城市已经化为废墟的时候,苏军的优势就将彻底失去,那里将变成德军历练出来的30万步兵精锐,纵横驰骋的地方。
而在他的报告中,为了在斯大林格勒锤炼出这30万精锐步兵,即便是损失30万人,也是值得的。至少他觉得,3个月打出一个百战精锐的n集团军,帮助德军稳住南部战区的最前沿,是非常值得的。
“抱怨损失,这是无济于事的。”阿卡多对这个在陆军中声望颇高的勃劳希契元帅说道:“你仔细研究一下屈希勒尔将军的前线作战报告,如果没有问题,我就让他按照这个计划继续进攻了。”
“计划本事没有什么问题,屈希勒尔是我和很多陆军高层看好的将领,所以作为前线指挥官,他拟定的作战计划无疑是没有漏洞的。”勃劳希契自信的直接回答了阿卡多的问话:“我只是担心,损失会让前线的士兵陷入恐慌,增加国内的厌战情绪。”
“趁早结束斯大林格勒,长痛不如短痛啊。”阿卡多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有选择的余地,他也不想正面进攻打最没有效率的城市攻坚战。可是现在的情况是,一切,都由不得他了。
第872章873比盟友
勃劳希契也承认,阿卡多说的长痛不如短痛,是非常有道理的事情。德军讲求的是速战速决,即便是损失大一些,可是只要战斗可以尽快结束,那么德军相对来说付出的代价就会小得多。
而对于阿卡多来说,现在的烦心事可不仅仅只有斯大林格勒这么一个。还有一件让他心烦意乱的,还有德国与土耳其之间的盟约问题。当年德国急于拉土耳其入伙,开出了很多优越的条件,现在土耳其的势力在巴尔干地区渗透着,一度让巴尔干的治安乱成了一锅粥。
德国外交部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召见土耳其的大使,希望土耳其收敛在巴尔干地区的所作所为,至少采用比较温和的民族政策,来应付已经快要崩溃的巴尔干社会体系。
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国际关系中复杂、多事的地区,素有“欧洲火药库”之称。在这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种族*问题、宗教冲突、文化差异、边界纠纷、政治分歧等棘手的问题既相互影响,盘根错节,又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势。
而土耳其将自己的管辖区域渗透到巴尔干,也让这个地区更加的混乱。原本在巴尔干半岛之中,南斯拉夫地区更是矛盾与冲突最为集中和激烈的区域,现在因为土耳其的极端移民政策,土耳其的巴尔干占领区已经变成了整个巴尔干最混乱的地方。
因为巴尔干地区地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欧洲各大国出于私利,一向关注这里的动态和变化,并积极插足各种矛盾与冲突。这些原因让巴尔干的民族问题成了非常敏感的地区问题,德国与意大利都小心翼翼的处理,唯有土耳其在大刀阔斧的制造麻烦。
如果有人想要知道巴尔干地区到底有多乱套,就要先从巴尔干地区的民族数量说起——这个地区人口多于50万的一共就有8个民族,而且似乎每一个民族都对统治这一地区有着浓厚的兴趣。土耳其的到来让这里多了一个分蛋糕的人,却少了很多蛋糕可以分,于是后果就变得非常糟糕了。
现在巴尔干地区的反抗势力的基本形成顺序是这样的:一般反抗军诞生在土耳其占领的巴尔干区域,然后流窜到巴尔干内的意大利占领区发展壮大,再杀回到土耳其占领区去兴风作浪。
至于说德占区,那些反抗军是不敢轻易去挑衅的,毕竟霍特将军手下的部队可不是吃闲饭的,那些早先到德国巴尔干占领区与保加利亚境内打秋风的反抗军,无一例外都被歼灭了。霍特将军对于土耳其的所作所为倒是乐见其成,因为有了对比之后,他辖区内的巴尔干原住民倒是老实了不少,因为他们的邻居生活比他们苦的多。
“土耳其在巴尔干胡作非为这件事我也听说了。”既然提起了这个话题,勃劳希契元帅也就只好接这这个话题聊下去。他叹了一口气之后,才无奈的对阿卡多说道:“不过那里是土耳其的占领区,我们只能略微提提意见,无法干涉土军的行动。”
“意大利、土耳其……不把他们拉入伙,他们就会被英国人拉入伙。可是把他们拉进来,却只能给我们自己添麻烦。”阿卡多觉得自己的盟友实在是让人觉得恼火。提起这些个盟友的时候,他总是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个带着一群小朋友玩耍的幼儿园老师。
意大利在北非打打酱油,土耳其也只是出工不出力,北部英国到现在都只能活在重建的阴影里,维希法国只能卖力的站在德国身后摇旗呐喊,再算上弗朗哥的西班牙……想想都觉得浑身难受——所以阿卡多甚至在私下里和手下把罗马尼亚当成了德国最有用的盟友,没有之一。
这些国家除了会向德国要好处之外,比较拿手的技能还有请求派出军队来帮他们争夺地盘;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轴心国集团内部互相指责;在德军需要帮助的时候推三阻四……
“勃劳希契元帅,你说,我们怎么就不能有一些像样一点儿的盟友么。”阿卡多想起这些个轴心国的盟友们,就觉得自己牢骚满腹。
“我的元首,有的时候,盟友不是我们可以随意选择的。至少,对于德国来说,是这样的。”勃劳希契也跟着无奈的撇了撇嘴,如果换成是北非的隆美尔元帅来吐槽的话,估计元首和元帅两个人能蹲在一起骂一整天的意大利。
……
就在阿卡多抱怨他的盟友不怎么靠谱的时候,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正在自己的轮椅上,与他的幕僚马歇尔还有艾森豪威尔一起,抱怨美国的盟友实在是不怎么样。
“这个月英国人提出的物资补给清单,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他们以为自己是谁?我们美国还是他们的殖民地吗?皇帝陛下打个喷嚏,我们就要乖乖把所有东西双手送上?”一名主管生产的官员在罗斯福的左手边向罗斯福抱怨道。
这个月美国与英国被德军击沉了整整114艘舰船,其中有驱逐舰,但是更多的是物资补给舰。运往冰岛和中东地区的物资,差不多有三分之二被德军击沉,美国再是财大气粗,也不禁对自己的损失颇为头痛。
中东地区还好,因为美国开辟了一条非常远的航道,纵然损失大一些,但是中东的美军一不缺粮食,二不缺弹药,只是需要从美国运输坦克等重工业产品罢了。即便是如此,美国也已经被德军的潜艇“击沉”了整整500辆谢尔曼坦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