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神/问鼎 第451节
不过又一想,范睿恒毕竟是二把手,他论排名不如他,论实权,更是差了太多,合理的让步是为了更好的进步,崔向自我安慰完毕,才又说道:“就单城市申请专项资金和增设综合三处的事情,上常委会之前,叶书记和我也进行过交流,其实叶书记的意思并不是压下不批单城市的资金,省里也不缺这点钱。叶书记也是出于全局的考虑,就是要压一压,拖后再批。因为如果下面一申请,省里马上批,会给其他地市造成错觉,认为只要想要,省里就拨款,那省里也就没有威信可言了。综合三处的增设也在情理之中,随着领导小组工作的深入开展,随着单城市和宝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大面积推广,只有十几个人的领导小组显然人手不够,而且叶书记和我的意见是,第二批试点城市应该很快提上日程,凡事都宜早做准备,所以成立综合三处是非常有必要的。”
崔向的解释不但没有什么力度,而且还隐隐透露出他和叶石生联合的意思,相当于抬出一把手的权威要压范睿恒一头。
众人都等着看范睿恒如何反驳,范睿恒还没有说话,宋朝度却轻轻一笑,说道:“崔书记说省里不缺钱,我身为副省长,怎么总觉得处处都有资金缺口?好象政府部门,从来就没有资金充足过。”
宋朝度话引来一阵轻笑。
马万正也笑了:“真不缺钱就好了,水恒市申请修复历史古迹,向省里提交了申请两年多了,一直没有批下来,就是资金不足。不知道崔书记所说的不缺钱有什么依据没有?”
三个政府班子的成员,轮番对崔向质问,崔向再镇静再从容,也是满脸通红,吱吱唔唔说出一句:“我,我就是打个比喻……”
“崔书记就是随口一说,谁不知道钱永远不够花的道理?大家就不要揪着一件小事不放了。”马霄跳了出来为崔向解围。今年46岁的马霄是东北人,生得身材魁梧,方脸浓眉,说话的声音也是中气十足,嗡嗡直响,“既然范省长刚才点到了宣传方面出现的问题,我就解释一下,燕省向来是以脚步稳健闻名,虽然说宝市的合资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现在大量宣传的话,会给宝市市委市政府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也会给万里汽车厂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合资只是第一步,合资之后的赢利和扩大市场份额,才是最重要的成功,才是值得大书特写的新闻。”
“宣传会带来负面影响?马部长言过了吧?”钱锦松笑眯眯地说道,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我就不提燕省以前只要引进资金就大肆宣传的先例了,只说说我在京城部委担任司长时,部委一有什么重大活动——请注意是重大活动,不是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就会大量邀请新闻媒体随行,要求新闻媒体及时地全方位地进行宣传报道,为什么?因为各部委都心里清楚,新闻媒体来得多不多,宣传报道是不是全方位,直接就代表了上头的意思。上级领导认可,宣传报道就会铺天盖地。上级领导不满意,宣传肯定就跟不上……马部长以前一直在宣传部门工作,想必也非常清楚宣传就是风向。不瞒你说,我以前也在中宣部工作过一段时间。”
马霄忽然之间觉得钱锦松看似笑眯眯的笑容之下,却隐藏着一寒光凛冽的钢刀——今天他算是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笑里藏刀!
叶石生更是大吃一惊,他一向认为钱锦松和他走得很近,而且一直以来在燕省素以中立著称,向来是哪一方都不得罪的中立派,今天为什么言语柔中有刚、含沙射影地直指马霄?
钱锦松说完之后,还是一副笑模样,又说:“宣传的事情不是今天的议题,就不提了。关于单城市申请专项资金的事情,本着公信、公平的原则,应该批。领导小组增设综合三处的事情,既然马部长都说了,现阶段宝市和单城市的成绩还不到全面宣传的程度,就足以证明领导小组的工作还不是那么繁重,人手够用,也就没有必要再多增加一个部门了。正好省里也缺钱,能省一点是一点,是不是?”
钱锦松说话从来都是不徐不疾的腔调,而且脸上一直笑容不减,给人的感觉很坦然很随和,但钱锦松的话落在崔向和马霄的耳中,二人感觉如同被人当面打了一个耳光,不但格外响亮,还火辣辣地疼。
崔向更是火冒三丈,却又被钱锦松的话说得哑口无言,想不出更好的话来反驳钱锦松。因为钱锦松确实说得在理,直接攻击了他话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崔向的如意算盘是,他想借此次常委会,树立起叶石生的权威,同时也展示一下他和同盟者的力量,达到他增设综合三处,完全安插自己人的目的。他的本意是借宣传一事当成筹码来换取对单城市专项资金的延后下拨,就是说以后可以在宣传上面放开限制,但对单城市的专项资金,必须现在不能下发,要等他的人进入综合小组之后,再考虑下拨资金的问题,才能显示出他的权威,并且一举树立起他在领导小组中的威望,进而逐步获得主导权。
崔向甚至还想如果范睿恒反对的意见不强烈,他还想再增设一个常设副组长,也要安插自己人上任,也好加大对领导小组的掌控力度。他相信凭借他的政治智慧,用表面上的退让来换取实际利益,可以肯定在一盘散沙的常委会一举获得通过,况且叶书记都发话了,谁还敢有反对意见?
只要范睿恒不明目张胆地反对,只要二把手不挑战一把手的权威,其他常委在书记面前,还是要退让三分的。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如意盘算第一回合就遭到了猛烈地反击,正是范睿恒出其不意地大声发出了置疑的声音,才让崔向第一次感到无力感。
如果说省委里面只有一人敢公开和叶石生叫板的话,就只有范睿恒一人而已。范睿恒是政府一把手,他的意见直接代表了省政府一块儿的态度,可以说分量极重,叶石生再是一把手,有一个不和的二把手,他也只能想办法化解矛盾,而不是对抗。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尤其是一二把手之间如果矛盾公开化的话,就看谁的支持者最多了。书记是一把手不假,但如果常委中一多半都支持省长,书记也会有束手束脚的感觉,工作也难开展。
书记说一不二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尤其到了省级层次,没有平衡的政治手段,没有掌控大局的布局,每个常委的背后都涉及到最高层的支持,书记的权力也就有了很大的约束,不可能是一言堂。当年高成松性格如此强势,而且有京中高层的力挺,他在燕省表面上看是一手遮天,其实也始终有不同的声音发出,他也没有完全掌控常委会,都是靠强势强行压下了反对声音。
现在的问题是,叶石生根本就不是强硬性格的人,他也没有高成松一样至高的强硬后台,更让崔向担心的是,本来各自为政的常委们,突然之间就又有了联合的趋势,怎能不让他心慌意乱?
连一向最为中立的钱锦松也突然站了出来,旗帜鲜明地站在范睿恒一边,最让崔向气急败坏的是,钱锦松指摘别人言语之中的漏洞的本事一流,直接就将他设想的计策完全破解,相当于他的说法自相矛盾,尽管钱锦松的话不犀利,言词也不激烈,但杀伤力之大,也是一针见血。
崔向知道此时他再说什么也没有力度了,就将目光看向了叶石生……
第427章 意义深远的结局
叶石生心中已经由一开始时的震怒,变成了现在的一丝惶恐和不安。
如果是别人强势说出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论,叶石生或许不会震怒,因为他自信凭借书记的权威,可以压下反对的声音,同时,崔向一直对他事事顺从,也让他隐隐有了掌控一切的感觉,认为在常委会上只要是他决定的事情,就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即便不同意,也顶多是弃权而已,没想到呀没想到,范睿恒给了他迎头一击。
范睿恒是省长,是仅次于他的燕省第二号实权人物,有足够和他叫板的实力和政治资本。如果不是一段时间以来,范睿恒始终低调行事,基本上走的是稳定大于一切的路线,再加上崔向一直向他灌输范睿恒根基不稳的论调,说范睿恒不敢和书记矛盾公开化,更不会在常委会上和书记唱反调,否则传了出来,会让京城以为燕省一二把手不和,对范睿恒下一步的仕途大大的不利。而且范睿恒因为以前毕竟和高成松有过来往,担心给上层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凡事能忍则忍,能让则让,正是趁此时机确定书记权威的时候,不能错过大好机会。
整个燕省,叶石生最担心的就是范睿恒和他公开唱反调。崔向说的不假,范睿恒根基未稳,但他也心里清楚,他的根基也比范睿恒强不到哪里去,也是在常委中没有坚定的同盟,同时,他也相信上层对他信心不足,之所以让他接任燕省省委书记,也是为了燕省的平衡过度考虑。但也正是因此,他也想站稳根基,也想有所作为,给上层留下一个能干肯干的不负众望的书记形象。崔向的主动靠拢也正合他的心意,他也想趁范睿恒求稳心切之际,尽快地树立起书记的权威,从而奠定下燕省名正言顺的第一人的威望。
有崔向可用,有钱锦松辅助,有陈风也和他关系也算说得过去,再加上范睿恒也没有形成巩固的同盟,大事可成。
此次常委会,也是叶石生投石问路之举,所以他才故意没有召开碰头会,没有事先就单城市的申请资金一事征询范睿恒的意见。他压下来之后,范睿恒好象忘了此事,问也没问,就更让他心中笃定范睿恒在大小问题上,一般不驳他的意见,只要他提了出来,范睿恒基本就是默认的态度。
如果此次常委会完成达成他的目的,叶石生就相当于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会给所有人造成一个既成事实,就是叶书记定下来的事情,基本上在常委会上已经没有了反对的声音,相当于叶石生奠定权威的至关重要的第一局。
书记的权威一般情况上无人侵犯,当然有一般情况就有特殊情况,况且省长反对书记的议题在国内的政治生活之中,不但算不上特殊情况,还是常事。也只有省长挑头,其他常委才敢附和发出反对的声音。
叶石生在猝不及防之下,被范睿恒发出的强有力的反对声音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要不是后面几名常委唇枪舌剑争论一番给他争取了时间,他甚至会有短暂的失神,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范睿恒怎么就突然之间意气风发了?
好在叶石生毕竟是老官场了,在高成松的高压之下,也委屈求全了许多年,性格不强势,能力不高,但政治智慧还是有的,片刻之后他就冷静下来,得出了结论:而对他的步步紧逼,范睿恒已经退到了底线,身为省长,燕省大权在握的第二号人物,不可能被他压得死死的,况且在高成松时代,范睿恒表现出来的政治手腕也是非同一般,否则怎么可能在高成松时代就游刃有余,同时高成松倒台之后,还依然屹立不倒?
叶石生明白过来了,他在崔向的鼓动之下,在最近几次小胜之下,在沾沾自喜之余,有点轻敌了——本来范睿恒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示弱也好,保守也好,是做过上层看的,而不是因为他好欺负!更不是因为他畏惧自己的书记权威!
当了几年的憋屈省长,叶石生的软弱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一当上书记就想翻身把歌唱?没那么容易!政治人物,所处的位置带来的权威只是表面现象,真正让别人畏惧和敬畏的,是政治智慧和过人的手段。叶石生自认相比范睿恒,他欠缺的东西太多,比如城府,比如周旋的手段,再比如审时度势的眼光,他唯一比范睿恒占据优势的就是职务,就是书记手中要行使的最后的王牌:一票否决权。
只是现在不比从前,以前政府班子在常委会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最早的时候甚至只有省长一个人。但在经济先行的今天,政府班子在常委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往往任何事情一涉及到经济增长,其他问题必须为经济让路。相对来说,政府班子的发言权越来越重,况且在中央越来越强调要集中更要民主的大方针政策之下,书记的一票否决权,越来越少见有人使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动用一票否决权,只能是书记掌控不了大局的无能表现。
以叶石生的性格,更是不可能强势地大手一挥,将包括范睿恒在内的反对声音全部否决,强行通过他的提议——他既没有勇往直前的气势,也没有和范睿恒矛盾激化的勇气,更主要的是,在以上两件小事上,也根本没有必要翻脸!
叶石生告诫自己,如果因为单城市申请资金和增设综合三处的两件小事而和范睿恒再争论不休,是没有政治智慧的表现,是得不偿失的举动。他也知道崔向被辩驳得无话可说,而且他也仔细想过了,范睿恒一方说得也确实有道理,他压下专项资金的事情,是有点做得过了。
主要还是轻信了崔向之话,叶石生忽然心中闪过一丝疑惑,会不会是崔向故意为之,就是要让自己和范睿恒产生矛盾,从而让他坐收渔人之利?
叶石生的念头一闪而过,现在的形式之下不容他有心思多想其他方面,因为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常委会就是让大家畅所欲言的地方,有争论是好事,证明大家都在充分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叶石生想了一想,还是决定尽可能让语气温和一些,政治从来都是平衡和妥协的产物,争吵也好,心平气和地商量也好,最终还是大家都退让一步才行。
叶石生话一出口,崔向就一脸失望之色。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叶石生在省长位置上时就以软弱著称,现在当上了一把手,刚刚遇到了范睿恒的反击,就立刻退缩了,性子太面了,不够强势,难成大事……
和崔向一样面露失望之色的还有马霄,他也想借此机会,在正副书记的力挺下,树立起一个强有力的宣传部长形象,没想到,一个回合下来就全面溃败,而且身为一把手的叶石生,立刻就软化了立场,真是让人痛惜。现在的情况还没有呈现一面倒的趋势,还有一战之力,但叶石生的立场不再坚定,别人还怎么反击?
梅升平的目光从天花板上收了回来,狐疑地看了钱锦松一眼,又落在了叶石生身上,眼中闪过浓浓的不屑之色。
“通海铁路应该是没有异议了,直接由省政府出面,提交到交通部就可以了。单城市申请专项资金的事情,我认为此事可以缓一缓,具体批多少,何时批,等范省长散会后和我再碰个头。增设综合三处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凡事宜早做准备,不要临时抱佛脚就被动了……”叶石生脸色沉静,只不过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气势,表面上看虽然只是做出了微小的退让,但从口气中已经可以明显得听出来,他动摇了。
崔向脸上的失望之色更浓了。
“增设一个综合三处也是好事,我倒是赞成。不过现阶段才两个试点城市,不宜再在领导小组增加组长了,如果设立综合三处的话,就让一处代管就可以了。”梅升平抓住时机,果断出击,不遗余力地为夏想争取好处。
梅升平算是看明白了一点,崔向全力推动成立综合三处,无非是要安插自己人进去。不管安插谁,只要让夏想当领导就成。他对燕省的政治纠葛和利益分配不感兴趣,他只对夏想有好感,所以在有好处可得的时候,就直接给了夏想就行,也可以借发言的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宋朝度赞许地点点头:“梅部长说得对,我附议。如果要成立综合三处的话,就不设组长了,直接由一处代管。”
崔向的解释不但没有什么力度,而且还隐隐透露出他和叶石生联合的意思,相当于抬出一把手的权威要压范睿恒一头。
众人都等着看范睿恒如何反驳,范睿恒还没有说话,宋朝度却轻轻一笑,说道:“崔书记说省里不缺钱,我身为副省长,怎么总觉得处处都有资金缺口?好象政府部门,从来就没有资金充足过。”
宋朝度话引来一阵轻笑。
马万正也笑了:“真不缺钱就好了,水恒市申请修复历史古迹,向省里提交了申请两年多了,一直没有批下来,就是资金不足。不知道崔书记所说的不缺钱有什么依据没有?”
三个政府班子的成员,轮番对崔向质问,崔向再镇静再从容,也是满脸通红,吱吱唔唔说出一句:“我,我就是打个比喻……”
“崔书记就是随口一说,谁不知道钱永远不够花的道理?大家就不要揪着一件小事不放了。”马霄跳了出来为崔向解围。今年46岁的马霄是东北人,生得身材魁梧,方脸浓眉,说话的声音也是中气十足,嗡嗡直响,“既然范省长刚才点到了宣传方面出现的问题,我就解释一下,燕省向来是以脚步稳健闻名,虽然说宝市的合资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现在大量宣传的话,会给宝市市委市政府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也会给万里汽车厂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合资只是第一步,合资之后的赢利和扩大市场份额,才是最重要的成功,才是值得大书特写的新闻。”
“宣传会带来负面影响?马部长言过了吧?”钱锦松笑眯眯地说道,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我就不提燕省以前只要引进资金就大肆宣传的先例了,只说说我在京城部委担任司长时,部委一有什么重大活动——请注意是重大活动,不是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就会大量邀请新闻媒体随行,要求新闻媒体及时地全方位地进行宣传报道,为什么?因为各部委都心里清楚,新闻媒体来得多不多,宣传报道是不是全方位,直接就代表了上头的意思。上级领导认可,宣传报道就会铺天盖地。上级领导不满意,宣传肯定就跟不上……马部长以前一直在宣传部门工作,想必也非常清楚宣传就是风向。不瞒你说,我以前也在中宣部工作过一段时间。”
马霄忽然之间觉得钱锦松看似笑眯眯的笑容之下,却隐藏着一寒光凛冽的钢刀——今天他算是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笑里藏刀!
叶石生更是大吃一惊,他一向认为钱锦松和他走得很近,而且一直以来在燕省素以中立著称,向来是哪一方都不得罪的中立派,今天为什么言语柔中有刚、含沙射影地直指马霄?
钱锦松说完之后,还是一副笑模样,又说:“宣传的事情不是今天的议题,就不提了。关于单城市申请专项资金的事情,本着公信、公平的原则,应该批。领导小组增设综合三处的事情,既然马部长都说了,现阶段宝市和单城市的成绩还不到全面宣传的程度,就足以证明领导小组的工作还不是那么繁重,人手够用,也就没有必要再多增加一个部门了。正好省里也缺钱,能省一点是一点,是不是?”
钱锦松说话从来都是不徐不疾的腔调,而且脸上一直笑容不减,给人的感觉很坦然很随和,但钱锦松的话落在崔向和马霄的耳中,二人感觉如同被人当面打了一个耳光,不但格外响亮,还火辣辣地疼。
崔向更是火冒三丈,却又被钱锦松的话说得哑口无言,想不出更好的话来反驳钱锦松。因为钱锦松确实说得在理,直接攻击了他话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崔向的如意算盘是,他想借此次常委会,树立起叶石生的权威,同时也展示一下他和同盟者的力量,达到他增设综合三处,完全安插自己人的目的。他的本意是借宣传一事当成筹码来换取对单城市专项资金的延后下拨,就是说以后可以在宣传上面放开限制,但对单城市的专项资金,必须现在不能下发,要等他的人进入综合小组之后,再考虑下拨资金的问题,才能显示出他的权威,并且一举树立起他在领导小组中的威望,进而逐步获得主导权。
崔向甚至还想如果范睿恒反对的意见不强烈,他还想再增设一个常设副组长,也要安插自己人上任,也好加大对领导小组的掌控力度。他相信凭借他的政治智慧,用表面上的退让来换取实际利益,可以肯定在一盘散沙的常委会一举获得通过,况且叶书记都发话了,谁还敢有反对意见?
只要范睿恒不明目张胆地反对,只要二把手不挑战一把手的权威,其他常委在书记面前,还是要退让三分的。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如意盘算第一回合就遭到了猛烈地反击,正是范睿恒出其不意地大声发出了置疑的声音,才让崔向第一次感到无力感。
如果说省委里面只有一人敢公开和叶石生叫板的话,就只有范睿恒一人而已。范睿恒是政府一把手,他的意见直接代表了省政府一块儿的态度,可以说分量极重,叶石生再是一把手,有一个不和的二把手,他也只能想办法化解矛盾,而不是对抗。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尤其是一二把手之间如果矛盾公开化的话,就看谁的支持者最多了。书记是一把手不假,但如果常委中一多半都支持省长,书记也会有束手束脚的感觉,工作也难开展。
书记说一不二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尤其到了省级层次,没有平衡的政治手段,没有掌控大局的布局,每个常委的背后都涉及到最高层的支持,书记的权力也就有了很大的约束,不可能是一言堂。当年高成松性格如此强势,而且有京中高层的力挺,他在燕省表面上看是一手遮天,其实也始终有不同的声音发出,他也没有完全掌控常委会,都是靠强势强行压下了反对声音。
现在的问题是,叶石生根本就不是强硬性格的人,他也没有高成松一样至高的强硬后台,更让崔向担心的是,本来各自为政的常委们,突然之间就又有了联合的趋势,怎能不让他心慌意乱?
连一向最为中立的钱锦松也突然站了出来,旗帜鲜明地站在范睿恒一边,最让崔向气急败坏的是,钱锦松指摘别人言语之中的漏洞的本事一流,直接就将他设想的计策完全破解,相当于他的说法自相矛盾,尽管钱锦松的话不犀利,言词也不激烈,但杀伤力之大,也是一针见血。
崔向知道此时他再说什么也没有力度了,就将目光看向了叶石生……
第427章 意义深远的结局
叶石生心中已经由一开始时的震怒,变成了现在的一丝惶恐和不安。
如果是别人强势说出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论,叶石生或许不会震怒,因为他自信凭借书记的权威,可以压下反对的声音,同时,崔向一直对他事事顺从,也让他隐隐有了掌控一切的感觉,认为在常委会上只要是他决定的事情,就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即便不同意,也顶多是弃权而已,没想到呀没想到,范睿恒给了他迎头一击。
范睿恒是省长,是仅次于他的燕省第二号实权人物,有足够和他叫板的实力和政治资本。如果不是一段时间以来,范睿恒始终低调行事,基本上走的是稳定大于一切的路线,再加上崔向一直向他灌输范睿恒根基不稳的论调,说范睿恒不敢和书记矛盾公开化,更不会在常委会上和书记唱反调,否则传了出来,会让京城以为燕省一二把手不和,对范睿恒下一步的仕途大大的不利。而且范睿恒因为以前毕竟和高成松有过来往,担心给上层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凡事能忍则忍,能让则让,正是趁此时机确定书记权威的时候,不能错过大好机会。
整个燕省,叶石生最担心的就是范睿恒和他公开唱反调。崔向说的不假,范睿恒根基未稳,但他也心里清楚,他的根基也比范睿恒强不到哪里去,也是在常委中没有坚定的同盟,同时,他也相信上层对他信心不足,之所以让他接任燕省省委书记,也是为了燕省的平衡过度考虑。但也正是因此,他也想站稳根基,也想有所作为,给上层留下一个能干肯干的不负众望的书记形象。崔向的主动靠拢也正合他的心意,他也想趁范睿恒求稳心切之际,尽快地树立起书记的权威,从而奠定下燕省名正言顺的第一人的威望。
有崔向可用,有钱锦松辅助,有陈风也和他关系也算说得过去,再加上范睿恒也没有形成巩固的同盟,大事可成。
此次常委会,也是叶石生投石问路之举,所以他才故意没有召开碰头会,没有事先就单城市的申请资金一事征询范睿恒的意见。他压下来之后,范睿恒好象忘了此事,问也没问,就更让他心中笃定范睿恒在大小问题上,一般不驳他的意见,只要他提了出来,范睿恒基本就是默认的态度。
如果此次常委会完成达成他的目的,叶石生就相当于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会给所有人造成一个既成事实,就是叶书记定下来的事情,基本上在常委会上已经没有了反对的声音,相当于叶石生奠定权威的至关重要的第一局。
书记的权威一般情况上无人侵犯,当然有一般情况就有特殊情况,况且省长反对书记的议题在国内的政治生活之中,不但算不上特殊情况,还是常事。也只有省长挑头,其他常委才敢附和发出反对的声音。
叶石生在猝不及防之下,被范睿恒发出的强有力的反对声音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要不是后面几名常委唇枪舌剑争论一番给他争取了时间,他甚至会有短暂的失神,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范睿恒怎么就突然之间意气风发了?
好在叶石生毕竟是老官场了,在高成松的高压之下,也委屈求全了许多年,性格不强势,能力不高,但政治智慧还是有的,片刻之后他就冷静下来,得出了结论:而对他的步步紧逼,范睿恒已经退到了底线,身为省长,燕省大权在握的第二号人物,不可能被他压得死死的,况且在高成松时代,范睿恒表现出来的政治手腕也是非同一般,否则怎么可能在高成松时代就游刃有余,同时高成松倒台之后,还依然屹立不倒?
叶石生明白过来了,他在崔向的鼓动之下,在最近几次小胜之下,在沾沾自喜之余,有点轻敌了——本来范睿恒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示弱也好,保守也好,是做过上层看的,而不是因为他好欺负!更不是因为他畏惧自己的书记权威!
当了几年的憋屈省长,叶石生的软弱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一当上书记就想翻身把歌唱?没那么容易!政治人物,所处的位置带来的权威只是表面现象,真正让别人畏惧和敬畏的,是政治智慧和过人的手段。叶石生自认相比范睿恒,他欠缺的东西太多,比如城府,比如周旋的手段,再比如审时度势的眼光,他唯一比范睿恒占据优势的就是职务,就是书记手中要行使的最后的王牌:一票否决权。
只是现在不比从前,以前政府班子在常委会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最早的时候甚至只有省长一个人。但在经济先行的今天,政府班子在常委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往往任何事情一涉及到经济增长,其他问题必须为经济让路。相对来说,政府班子的发言权越来越重,况且在中央越来越强调要集中更要民主的大方针政策之下,书记的一票否决权,越来越少见有人使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动用一票否决权,只能是书记掌控不了大局的无能表现。
以叶石生的性格,更是不可能强势地大手一挥,将包括范睿恒在内的反对声音全部否决,强行通过他的提议——他既没有勇往直前的气势,也没有和范睿恒矛盾激化的勇气,更主要的是,在以上两件小事上,也根本没有必要翻脸!
叶石生告诫自己,如果因为单城市申请资金和增设综合三处的两件小事而和范睿恒再争论不休,是没有政治智慧的表现,是得不偿失的举动。他也知道崔向被辩驳得无话可说,而且他也仔细想过了,范睿恒一方说得也确实有道理,他压下专项资金的事情,是有点做得过了。
主要还是轻信了崔向之话,叶石生忽然心中闪过一丝疑惑,会不会是崔向故意为之,就是要让自己和范睿恒产生矛盾,从而让他坐收渔人之利?
叶石生的念头一闪而过,现在的形式之下不容他有心思多想其他方面,因为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常委会就是让大家畅所欲言的地方,有争论是好事,证明大家都在充分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叶石生想了一想,还是决定尽可能让语气温和一些,政治从来都是平衡和妥协的产物,争吵也好,心平气和地商量也好,最终还是大家都退让一步才行。
叶石生话一出口,崔向就一脸失望之色。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叶石生在省长位置上时就以软弱著称,现在当上了一把手,刚刚遇到了范睿恒的反击,就立刻退缩了,性子太面了,不够强势,难成大事……
和崔向一样面露失望之色的还有马霄,他也想借此机会,在正副书记的力挺下,树立起一个强有力的宣传部长形象,没想到,一个回合下来就全面溃败,而且身为一把手的叶石生,立刻就软化了立场,真是让人痛惜。现在的情况还没有呈现一面倒的趋势,还有一战之力,但叶石生的立场不再坚定,别人还怎么反击?
梅升平的目光从天花板上收了回来,狐疑地看了钱锦松一眼,又落在了叶石生身上,眼中闪过浓浓的不屑之色。
“通海铁路应该是没有异议了,直接由省政府出面,提交到交通部就可以了。单城市申请专项资金的事情,我认为此事可以缓一缓,具体批多少,何时批,等范省长散会后和我再碰个头。增设综合三处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凡事宜早做准备,不要临时抱佛脚就被动了……”叶石生脸色沉静,只不过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气势,表面上看虽然只是做出了微小的退让,但从口气中已经可以明显得听出来,他动摇了。
崔向脸上的失望之色更浓了。
“增设一个综合三处也是好事,我倒是赞成。不过现阶段才两个试点城市,不宜再在领导小组增加组长了,如果设立综合三处的话,就让一处代管就可以了。”梅升平抓住时机,果断出击,不遗余力地为夏想争取好处。
梅升平算是看明白了一点,崔向全力推动成立综合三处,无非是要安插自己人进去。不管安插谁,只要让夏想当领导就成。他对燕省的政治纠葛和利益分配不感兴趣,他只对夏想有好感,所以在有好处可得的时候,就直接给了夏想就行,也可以借发言的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宋朝度赞许地点点头:“梅部长说得对,我附议。如果要成立综合三处的话,就不设组长了,直接由一处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