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835节
何远东默默的听着,陆政东还真是够有气魄,也够有远见,这些去锻炼回到安新的人将来无疑就是安新重要的中坚力量。
何远东也觉得这样的锻炼确实非常必要,就像他现在也未尝不是如此,他实际上也是处于一种非常复杂的局面之下。
或许说得确切一点就是在走钢丝,一方面要考虑周书记,一方面要考虑陆政东,这种锻炼机会何尝不是极为难得?
夹在中间很辛苦,很累,不是体力上的累,而是心里,而且这还是他自找的,不过听得陆政东这么一说,他倒是越发的觉得自己这样做太值得了。
他从陆政东所讲的不由就想到了省里即将进行的地市领导班子新一轮微调,陆政东正讲的这些人并不在这之列,而是基本集中在副处正科级这一个较低的层次,这并不能看出陆政东在重要的干部人事上是一个什么态度。
而省里之前那些比较重要的人事任命并不能看出什么,比如就是刚刚任命的马英华,这实际上是两个人目标一致的结果。
而这一轮微调不一样,是周书记和陆省长搭班子以来最敏感的一次常委会,因为即将召开的常委会将会讨论省内一批地市的领导的微调问题,有人上去了,空出来的位子就要有人上,而原来岗位被调整的干部同样要安排,涉及的岗位及人员不在少数。虽然调整的不是党政一把手,但既然是领导班子,那至少也是常委级别,能够在一地有一定的发言权,同样是牵一动全身。
很多人也都想看一看周书记和陆省长的之间为人事布局又是怎么一个博弈法,两人的牌面和底牌又都有着怎样的玄机?
陆政东这一趟安新之行,除了协调安新市与周边地市的合作拉动经济,促进财政增收之外,有没有在即将到来的这一轮地市领导班子人事微调布局上的考虑?
出成绩往往就出干部,安新发展得不错,如果陆政东提出一些人选,恐怕周书明也不好太拒绝,至于到底结果,何远东也无法判断,这一切都有待观察……
对于这一点,陆政东当然是有所考虑的,不管是谁当领导,都希望用自己知根知底的人,这样使起来很顺手,不过陆政东眼下倒也没有想在这方面有什么大动作。
因为他明白操之过急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从安新提拔的干部太多,不但会引起周书明的警惕,也会引起其他地方的反感,得不偿失。
但他也不能不有所作为,该争取的他也会当仁不让……
陆政东从安新回到省城就参加了周书记召开的书记碰头会,主要是为几天后的常委会做准备。
詹继东放下茶,默默翻看着组织部提供的这些要调整的干部候选名单,有几个地市的副书记人选,自然是亲近他的干部,自然党群副书记马新忠也圈定了一些人选,比如双湖市这次领导班子是变化比较大的。
双湖市委书记李景福到点了,市委书记出缺,不过这谁都不会有想法,市委书记的位置得周书记点头才行,至于市长则留任,而一名分管党群的副书记要调整,詹继东打算让他比较欣赏的温碧忠上,而宣传部长则是马新忠圈定的,至于邱承云,陆政东去双湖的时候和他见过面。对他印象不错。加上省委常委、副省长周若山一再推举。
陆政东就和金道申提了提,金道申也就将他列入了常委名单,照顾陆政东的情绪破格提拔进入市委常委班子。
这样的调整,如果能够实现他也是斩获不少,当然他也少不得和马新忠、金道申进行了一些沟通,也做出了一些允诺……
第51章鹤蚌相争
当然詹继东知道这次省里的人事调整一定会给全省干部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省长在敏感人事变动上终究有没有什么影响力,因此这个名单怕是会遭到陆政东激烈的反对,不过这次陆政东就是有啥也不能冲他来,应该也不会冲周书记去,而是会冲分管党群人事的马新忠和组织部长金道申。
马新忠和周书记之间的关系很是有些微妙,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分管党群人事的副书记和省委书记关系不十分融洽这意味着什么,马新忠是十分清楚,马新忠也需要寻找盟友,陆政东无疑是最为有力的盟友,没有之一。
可是周书记对于马新忠采取的策略就是又打又拉,而这一次周书记虽然没有出面,但实际上却是拉了大大的拉了马新忠一把。
其目的就是希望马新忠和陆政东在人事问题上再一次产生矛盾。
这是周书记最为乐意见到的局面,之所以周书记会如此考虑,原因有好几个。
首先是张新文在常委选举中的意外失利不但让周书明威信受损,更为重要的是打乱了周书记的精心布局,苏明经过组织上严格的调查并没有在选举中有什么问题,选举也就有效,苏明也就在接下来出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
詹继东也不得不说苏明这是撞上大运了,而且苏明也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这种事搁在以前,虽然苏明只是被动的承受这个结果,但从组织上看也是违背组织原则的产物,这个位置也就是他仕途的顶峰。
而时代在发展,很多东西也就不一样了,苏明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当选,说不定还引起高层重视,而且这样的一步登天,年纪也就是优势。
当然,苏明是不是还能够往前走,还要取决于很多方面,一是苏明自身的能力是不是能够展现出来,二来是不是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有得力的人提携等等。
不管怎么说,从市委书记直接升任省委常委也算是一步登天了,这对苏明来讲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不过对于周书记而言,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苏明这样上去,就算是完全倒向周书记,也还是太稚嫩了,资历、威信等等都不足,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周书明失去了一个在省政府那边制衡陆政东的棋子。
其次陆政东在经济上是有一套的,对此虽然外界那些怀疑陆政东把摊子扯得太大,但对于更多的干部而言,对陆政东这方面的能力是极为佩服的。
周书记当然也希望陆政东在经济方面是越能干越好,毕竟贝湖发展上去了,他这个一把手不管怎么讲都同样功劳大大的,但前提是陆政东不能盖过书记的风头,周书记和陆政东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又较劲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较劲又是最主要的一面。
因此,陆政东在贝湖干得越好,周书记也就越是会想办法削弱陆政东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特别是人事权。
因此,周书明这一次才在这些地市领导班子的副职书记、常委上如此大方,让马新忠和陆政东去鹤蚌相争,他和金道申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
作为一把手,组织赋予的权力和位置的关系,使其在这方面拥有天然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对当初和陆政东在安新的争斗中落败耿耿于怀。
詹继东又拿起了另一页文件是安新班子的微调。这个名单是完全按照安新市委书记罗浮黎推荐来的,原来的市委副书记将会调任其他地方。新的市长提人选为听说也是一名又红又专地陆派干部。
不过在安新又有哪个干部脑门上不刻个陆字?
看着这份名单,詹继东眼神就有些飘忽,虽然他曾经作为安新的市委书记,可如今的安新对他而言,似乎他就不曾担任过市委书记一般,没有任何的影响力。
有安新人事调整作为妥协,詹继东相信这次地市微调的地市班子人员名单不难获得通过,但看了眼默默翻看文件的陆政东,詹继东心里突然又有些没底。
对于陆政东重新回到贝湖,詹继东是充满着一种复杂的心态的,一方面他自然是希望能有机会复仇,但另一方面,安新的事情始终让他有一种阴影,甚至说有一种说不出的忌惮。
虽然陆政东到任之后,一直忙着抓经济,干净利索的处理好贝化的事情,搞城乡统筹,搞两山三片发展带,着手安楠问题的解决,很快树立起一个经济省长的形象。
而在省委各种敏感会议上出声不多,难得的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提议增加政府方面在常委中的人数和安楠市委书记的人选,但前者毕竟这只是建议不是拟定干部人选,谁进班子,谁不进班子,能够左右这样的决定,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而陆政东提出的增加动经济在决策层的人数,只是一种组织构建,制度设计,而不是真正的人事安排。
金道申一一的介绍着这些人选,詹继东也特别注意着陆政东的表情,可是陆政东的表情显得非常的平静,仿佛今天的书记碰头会并不是讨论人事问题一样,显得万事不萦心。
但陆政东越是这样的神情,詹继东却是眼皮直跳,当年他在安新就领教过了陆政东平静之下的风云变幻的手段,当初陆政东空降安新,虽然有背景,但是也只是孤身一人来到安新,在安新又没有任何的基础,可就是这样,两年时间就让他在安新无法呆下去,三五年时间,安新不但发展日新月异,而且整个干部体系就改天换地。
而且这样的改天换地在他事后看来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等到他发现的时候,依然是大势已去。
这也是陆政东厉害之处,不会一下子就把人一下子逼到墙角,而是通过一步步的逐渐往前推进,集小胜为大胜,从来不会到了某处就将原本的权力体系一下子就推倒,从而搞得天怒人怨,除了会搞经济之外,这或许也是他一直以来被上层看重的原因之一吧。
金道申的介绍很是冗长,不过终于完事了,他也就从这样的思绪中走了出来。
这时候大家都看向了纪委书记单经纬。
纪委书记出席研究人事问题的书记碰头会在近些年已经成为惯例,目的就是保证准备提拔的干部别到时候才提上去就成了纪委的刀下鬼。
这是出席,而不是列席,一字之差,实际的差别却是巨大,出席意味着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利,而列席会议只有旁听权没有发言权。一般来讲都只是提供该项议题的参考而无建议以及表决权的。
何远东也觉得这样的锻炼确实非常必要,就像他现在也未尝不是如此,他实际上也是处于一种非常复杂的局面之下。
或许说得确切一点就是在走钢丝,一方面要考虑周书记,一方面要考虑陆政东,这种锻炼机会何尝不是极为难得?
夹在中间很辛苦,很累,不是体力上的累,而是心里,而且这还是他自找的,不过听得陆政东这么一说,他倒是越发的觉得自己这样做太值得了。
他从陆政东所讲的不由就想到了省里即将进行的地市领导班子新一轮微调,陆政东正讲的这些人并不在这之列,而是基本集中在副处正科级这一个较低的层次,这并不能看出陆政东在重要的干部人事上是一个什么态度。
而省里之前那些比较重要的人事任命并不能看出什么,比如就是刚刚任命的马英华,这实际上是两个人目标一致的结果。
而这一轮微调不一样,是周书记和陆省长搭班子以来最敏感的一次常委会,因为即将召开的常委会将会讨论省内一批地市的领导的微调问题,有人上去了,空出来的位子就要有人上,而原来岗位被调整的干部同样要安排,涉及的岗位及人员不在少数。虽然调整的不是党政一把手,但既然是领导班子,那至少也是常委级别,能够在一地有一定的发言权,同样是牵一动全身。
很多人也都想看一看周书记和陆省长的之间为人事布局又是怎么一个博弈法,两人的牌面和底牌又都有着怎样的玄机?
陆政东这一趟安新之行,除了协调安新市与周边地市的合作拉动经济,促进财政增收之外,有没有在即将到来的这一轮地市领导班子人事微调布局上的考虑?
出成绩往往就出干部,安新发展得不错,如果陆政东提出一些人选,恐怕周书明也不好太拒绝,至于到底结果,何远东也无法判断,这一切都有待观察……
对于这一点,陆政东当然是有所考虑的,不管是谁当领导,都希望用自己知根知底的人,这样使起来很顺手,不过陆政东眼下倒也没有想在这方面有什么大动作。
因为他明白操之过急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从安新提拔的干部太多,不但会引起周书明的警惕,也会引起其他地方的反感,得不偿失。
但他也不能不有所作为,该争取的他也会当仁不让……
陆政东从安新回到省城就参加了周书记召开的书记碰头会,主要是为几天后的常委会做准备。
詹继东放下茶,默默翻看着组织部提供的这些要调整的干部候选名单,有几个地市的副书记人选,自然是亲近他的干部,自然党群副书记马新忠也圈定了一些人选,比如双湖市这次领导班子是变化比较大的。
双湖市委书记李景福到点了,市委书记出缺,不过这谁都不会有想法,市委书记的位置得周书记点头才行,至于市长则留任,而一名分管党群的副书记要调整,詹继东打算让他比较欣赏的温碧忠上,而宣传部长则是马新忠圈定的,至于邱承云,陆政东去双湖的时候和他见过面。对他印象不错。加上省委常委、副省长周若山一再推举。
陆政东就和金道申提了提,金道申也就将他列入了常委名单,照顾陆政东的情绪破格提拔进入市委常委班子。
这样的调整,如果能够实现他也是斩获不少,当然他也少不得和马新忠、金道申进行了一些沟通,也做出了一些允诺……
第51章鹤蚌相争
当然詹继东知道这次省里的人事调整一定会给全省干部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省长在敏感人事变动上终究有没有什么影响力,因此这个名单怕是会遭到陆政东激烈的反对,不过这次陆政东就是有啥也不能冲他来,应该也不会冲周书记去,而是会冲分管党群人事的马新忠和组织部长金道申。
马新忠和周书记之间的关系很是有些微妙,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分管党群人事的副书记和省委书记关系不十分融洽这意味着什么,马新忠是十分清楚,马新忠也需要寻找盟友,陆政东无疑是最为有力的盟友,没有之一。
可是周书记对于马新忠采取的策略就是又打又拉,而这一次周书记虽然没有出面,但实际上却是拉了大大的拉了马新忠一把。
其目的就是希望马新忠和陆政东在人事问题上再一次产生矛盾。
这是周书记最为乐意见到的局面,之所以周书记会如此考虑,原因有好几个。
首先是张新文在常委选举中的意外失利不但让周书明威信受损,更为重要的是打乱了周书记的精心布局,苏明经过组织上严格的调查并没有在选举中有什么问题,选举也就有效,苏明也就在接下来出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
詹继东也不得不说苏明这是撞上大运了,而且苏明也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这种事搁在以前,虽然苏明只是被动的承受这个结果,但从组织上看也是违背组织原则的产物,这个位置也就是他仕途的顶峰。
而时代在发展,很多东西也就不一样了,苏明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当选,说不定还引起高层重视,而且这样的一步登天,年纪也就是优势。
当然,苏明是不是还能够往前走,还要取决于很多方面,一是苏明自身的能力是不是能够展现出来,二来是不是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有得力的人提携等等。
不管怎么说,从市委书记直接升任省委常委也算是一步登天了,这对苏明来讲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不过对于周书记而言,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苏明这样上去,就算是完全倒向周书记,也还是太稚嫩了,资历、威信等等都不足,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周书明失去了一个在省政府那边制衡陆政东的棋子。
其次陆政东在经济上是有一套的,对此虽然外界那些怀疑陆政东把摊子扯得太大,但对于更多的干部而言,对陆政东这方面的能力是极为佩服的。
周书记当然也希望陆政东在经济方面是越能干越好,毕竟贝湖发展上去了,他这个一把手不管怎么讲都同样功劳大大的,但前提是陆政东不能盖过书记的风头,周书记和陆政东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又较劲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较劲又是最主要的一面。
因此,陆政东在贝湖干得越好,周书记也就越是会想办法削弱陆政东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特别是人事权。
因此,周书明这一次才在这些地市领导班子的副职书记、常委上如此大方,让马新忠和陆政东去鹤蚌相争,他和金道申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
作为一把手,组织赋予的权力和位置的关系,使其在这方面拥有天然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对当初和陆政东在安新的争斗中落败耿耿于怀。
詹继东又拿起了另一页文件是安新班子的微调。这个名单是完全按照安新市委书记罗浮黎推荐来的,原来的市委副书记将会调任其他地方。新的市长提人选为听说也是一名又红又专地陆派干部。
不过在安新又有哪个干部脑门上不刻个陆字?
看着这份名单,詹继东眼神就有些飘忽,虽然他曾经作为安新的市委书记,可如今的安新对他而言,似乎他就不曾担任过市委书记一般,没有任何的影响力。
有安新人事调整作为妥协,詹继东相信这次地市微调的地市班子人员名单不难获得通过,但看了眼默默翻看文件的陆政东,詹继东心里突然又有些没底。
对于陆政东重新回到贝湖,詹继东是充满着一种复杂的心态的,一方面他自然是希望能有机会复仇,但另一方面,安新的事情始终让他有一种阴影,甚至说有一种说不出的忌惮。
虽然陆政东到任之后,一直忙着抓经济,干净利索的处理好贝化的事情,搞城乡统筹,搞两山三片发展带,着手安楠问题的解决,很快树立起一个经济省长的形象。
而在省委各种敏感会议上出声不多,难得的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提议增加政府方面在常委中的人数和安楠市委书记的人选,但前者毕竟这只是建议不是拟定干部人选,谁进班子,谁不进班子,能够左右这样的决定,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而陆政东提出的增加动经济在决策层的人数,只是一种组织构建,制度设计,而不是真正的人事安排。
金道申一一的介绍着这些人选,詹继东也特别注意着陆政东的表情,可是陆政东的表情显得非常的平静,仿佛今天的书记碰头会并不是讨论人事问题一样,显得万事不萦心。
但陆政东越是这样的神情,詹继东却是眼皮直跳,当年他在安新就领教过了陆政东平静之下的风云变幻的手段,当初陆政东空降安新,虽然有背景,但是也只是孤身一人来到安新,在安新又没有任何的基础,可就是这样,两年时间就让他在安新无法呆下去,三五年时间,安新不但发展日新月异,而且整个干部体系就改天换地。
而且这样的改天换地在他事后看来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等到他发现的时候,依然是大势已去。
这也是陆政东厉害之处,不会一下子就把人一下子逼到墙角,而是通过一步步的逐渐往前推进,集小胜为大胜,从来不会到了某处就将原本的权力体系一下子就推倒,从而搞得天怒人怨,除了会搞经济之外,这或许也是他一直以来被上层看重的原因之一吧。
金道申的介绍很是冗长,不过终于完事了,他也就从这样的思绪中走了出来。
这时候大家都看向了纪委书记单经纬。
纪委书记出席研究人事问题的书记碰头会在近些年已经成为惯例,目的就是保证准备提拔的干部别到时候才提上去就成了纪委的刀下鬼。
这是出席,而不是列席,一字之差,实际的差别却是巨大,出席意味着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利,而列席会议只有旁听权没有发言权。一般来讲都只是提供该项议题的参考而无建议以及表决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