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432节
※※※
傍晚时分,陆政东又一次独自漫步走在滨江路上,由于下午下过一场小雨,沿岸没什么人,雨后空气中飘荡着一丝丝充满青草味道的潮气。
走到快要到岔路口的时候,陆政东下意识的停下了脚步,心里也不由想到,也不知道白妮怎么样了?
白妮这期间并没有联系国他,而他也没有联系过白妮。
陆政东望着江水,不由想到。
两个人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发生了关系,也许这个女人就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吧?
一个很不错的女人,这样一想,心里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失落……
陆政东好一阵才挥去了脑海中的那个倩影,目光从有些浑浊的江面转到了身后的市区上,市区建设现在推进的速度快了很多,周边第一轮要开发的土地也逐渐现彻成型,其地价已经开始上涨,而原先一片根本没有人注意的乱石土堆经过开发公司一番平整之后,也已经显露出一块开发房地产地块的轮廓,这是陆政东最愿意看到的。
现在的土地还处于严重被低估的阶段,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在城市建设上抢先下手,让地价升值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区间,这些土地的溢价部分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这一块原来废弃的地方,更会带来一大笔收入,这样的开发既要为今后城市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块原本废弃无人重视的地方,一点有房地产公司进行开发,也就是筹措到了他主政绵西的第一桶金,这很重要,有了这第一桶金,就能支撑起他下一步对开发区的升级硬件设施的必要资金。
城市化不是简单的搞搞房地产,修几栋房子那么简单,必须要有人来支撑,而要增加城市的人口,一是周边的失地农民直接变成城市人,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要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城市人口的增加,不然城市化就很有可能空心化。
而另一方面,陆政东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房价的问题。
现在稍微有点头脑的干部都已经看到了土地的价值,对于城市建设炒热土地增加财政收入也都兴趣浓厚。
而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人口不断从农村进入城市,无论是通过大学扩招之后大学毕业进入城市的,还是城市经济发展对农村各种能人、人才和劳动力的吸引进入城市的,还有在外地打工的不少人赚了钱也希望在城市里将来有一席之地,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而城市原住人口原来面积很小,也有改善居住条件的刚性需求,一个巨大的住房需求市场形成。
这不能不让陆政东有些担心,虽然眼下即便是再怎么炒,地价和房价都还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陆政东记得房价的飞涨是在零四年的下半年,虽然还有几年的时间,但这个事情他不得不重视。
零四年之后,国内房地产行业才算是真正进入疯狂年代,虽然之前也有西南某沿海城市和共和国最新成立的省疯狂了一把,不过最后都因为泡沫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这一轮却是全国性的,真正是拿地就赚钱,地价差异让地方政府也是想尽办法抬高地价,以充实地方政府的财政。
而这也使得可以获取巨大土地出让金的地方政府对发展房地产行业异常热心支持,甚至把地价的高低用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快慢,所以整个全国都形成了一波近乎于疯狂的房地产热潮,再加上投机风潮盛行,使得国内房价进入了一个飞速攀升的通道。
而普通劳动者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这种态势会越来越明显,像绵西这样的三线城市还好一点,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房价火箭一般蹿升让人瞠目结舌。
房价的高涨不仅会让城市普通劳动者感受到生存的危机,加上上房地产巨大的利润让不少人心里失衡和存在的贪腐愈发的加重不满情绪,就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负面情绪,会让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都呈现出一种容易爆发激怒的不稳定状态,而这一点矛头极易被指向作为承担着房价调控政策的政府,就会极大的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作为一个有着后世记忆的先行者,陆政东不能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绝不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被人戳脊梁骨。
对于这一点陆政东是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的,像绵西这样的三线城市,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想要改变面貌很难很难,他需要通过房地产来进行前期的开发,但是又不能太过依赖存土地,那就需要在其他方面做文章。
但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吴金泉和他还是存在分歧,从关于如何解决铝镁合金项目谈话之后,陆政东又和吴金泉就绵西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但效果很不理想。
吴金泉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绵西这样的城市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来充实到开发区,这样的投入实际上不会产出期望的结果。吴金泉的想法是绵西的发展还是要立足于平衡,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市里几个效益好的大型企业上,扩大这些企业的规模和产业升级,打造几个巨无霸企业,使之成为市里的拳头企业,少量的部分用来盘活那些还有希望起死回生的困难企业,当然对那些无可救药的企业,吴金泉倒是和他一致——都进行转制。
而在陆政东看来,吴金泉这样的想法已经是落伍了,完全只是吴金泉的一厢情愿,市场就是市场,也是有着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其残酷性已经显现无疑,在越来越市场化的背景下,国企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即使现在看着还风光的企业,在体制、思维方式等等的局限下恐怕到时候也剩不了几家,用财政资金来解决,多半只是肉包子打狗。按照他的看法,远不如打造一个企业发展的大平台,企业生生息息,这个平台始终会发挥作用,这样更为有效和稳妥,真要扶持这些企业,这方面还是应该以市场为调解,一方面是政策上扶持,通过贷款上市或者其他融资渠道来解决,其余大部分干干脆脆转变转制……
这完全是观念上的冲突,陆政东非常清楚很难说服吴金泉,因为即使他暗示他有能力引进一些企业,吴金泉还是不置可否,显然是完全沉浸于他的打造拳头企业的想法之中,这就很难办。
但不管怎么样,绵西作为他政治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新起点,无论是从哪方面,他都希望这座城市能够成为一个典范,为了这个,他必须要想办法克服任何存在的困难和阻力。
第52章人事总是最敏感
周三的时候市委办通知陆政东参加书记碰头会,陆政东走进会场时看到组织部长杜大全也在场的时候,陆政东就知道今天会议最主要的议题是什么了。
书记碰头会并不是只有书记和副书记参加,除了书记副书记还会有分管所要讨论事项的领导参加,书记碰头会是常委会之前的通气会,在这上面讨论的议题就是为常委会定下一个大的方向,而这样的碰头会又以有党群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均参加而格外敏感。
因为有组织部长参加的碰头会无疑要研究人事安排问题,而人事安排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最为敏感和重要的。
毫无疑问,在这之前,吴金泉应该是就需要调整的人事和蒋炳明和杜大全进行过沟通,甚至是和其他的常委也在某种程度上打过招呼。
陆政东很清楚,他之前的担忧变成了现实,吴金泉接纳下了张新普倒下之后的蒋炳明等人,当然这种接纳是有限度的,与其说是接纳或许说是蒋炳明等人无奈之下为求找个靠山更为贴切一些。
对于这一点,陆政东是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的,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吴金泉的动作是这样的,吴金泉会这样突兀的来办这件事,给他的感觉就是突然袭击。
陆政东也不由自主的揣摩着吴金泉这么做的缘由,吴金泉是觉得自己之前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人事任命上有所收获而心里有看法呢?还是因为这些最重要的人事,在吴金泉看来是市委书记必须主导的呢?
陆政东也有些拿不住吴金泉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所以他也就只有看吴金泉在会上会说些什么。
杨忠武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书记碰头会,以前他是常委,只能是以分管领导的身份参加。而现在,他不仅仅代表纪委这条线,他还需要站在市委副书记这个更高的角度上来参与全市重大决策,这样一个新的高度对他来讲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杨忠武也很快就体会到了会议室里气氛的不寻常之处。
当杜大全语气平淡地把此次人事问题研究意图以及重要性介绍完毕时,抬起头的一瞬间,眼神下意识的扫了陆政东一眼。陆政东面带沉思之色,显得很是平静,而吴金泉也是一副老神的样子,古井无波。
杜大全扼要的讲了一讲,轮到蒋炳明发言的时候,蒋炳明不紧不慢的抬起头,道:“现在全省各地市的发展很快,压力是扑面而来,要想不落后于人,那就必须在干部使用上做足文章,鉴于我们绵西最近一些单位和部门因为种种原因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吴书记的意思也就一并在这一次常委会上通过,不然会严重影响市里的工作,所以我和杜部长也就按照这个意图进行了一次调研和筛选,今天这个碰头会也就是要确定人选。下面请杜部长再把情况具体介绍下……”
蒋炳明还是一贯的波澜不惊。
此次调整涉及不少,最引人瞩目的是自然是封桔和杨舟两县县委书记的调整,其后就是檐口区区长的人选,还有其他几个部局的负责人也在此次调整之列。
杜大全介绍完候选人选之后,办公室里就陷入了沉寂,显然都是在考虑掂量三个分量最重的位置的人选。
杨舟县不管怎么样都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封桔县由于有要消除张新普等人负面影响的事情,稍微次之,而檐口区是市区,位置重要,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令人眼红。
这三个位置很多人都在钻营,而在他面前试探的主要是檐口区区长的位置,因为区长毕竟是政府方面的,他这个副书记市长还有一定的发言权,而县委书记的位置大家估计他发言权不大,吴金泉的意见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这些位置都不止一个候选人,但陆政东也很清楚,很多人都是陪衬,在这些人选中,杨舟县县委书记的人选恐怕吴金泉早就有了人选,现在凌达县的县长刘忠诚和吴金泉关系不错,而且和市政府的秘书长张蒙性格上也有些类似,擅长于和方方面面处理好关系,能够为他和蒋炳明都能接受,何况刘忠诚工作能力也还行,估摸着刘忠诚这位置跑不掉。
而封桔县县委书记的主要候选人是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主任杨明林,杨明林资格较老,年纪偏大,这个人选虽然多少有点让陆政东意外,但一想想吴金泉谨小慎微的性格,力求稳健的风格,陆政东倒也觉得释然,吴金泉在封桔求平稳过渡,而杨明林一来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在政策研究室主任的位置上表现兢兢业业,表现也还算中规中矩,也有过在县里担做县长的履历,当县委书记也算正常,只是在陆政东看来杨明林还是平庸了一些,何况陆政东担心杨明林在政策研究室主任这个很清闲轻松的位置上一下到有繁琐事务和责任重大的县委书记的位置上能否胜任。
但这个人选看样子是得到了蒋炳明等人的力挺和吴金泉的支持,几个中立的常委估计也不会反对,想来也没多大悬念。
陆政东对杨明林出任封桔县县委书记并不满意,但是有些东西却不是以他这个市长一厢情愿就能办到的。
他的目标是檐口区的区长和凌达县的县长人选,特别是檐口区区长人选他尤为看重。
陆政东也清楚,在两个县委书记的人选上,陆政东知道可以作为副书记、常委中的一员谈一谈担忧,但不能表示强烈的反对——在这些区县的一把手问题上,他的发言权有限。
即使是下面区县的区长和县长,他的发言权同样也有限,充其量也是从政府事务层面发表一些看法,但最终的决定权却是握在吴金泉手里的,所以他一直在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图,他打算在县委书记人选甚至几个无关痛痒的部局负责人人选上做出配合姿态的,以求得在这两个人选上让合适的人选出任。
傍晚时分,陆政东又一次独自漫步走在滨江路上,由于下午下过一场小雨,沿岸没什么人,雨后空气中飘荡着一丝丝充满青草味道的潮气。
走到快要到岔路口的时候,陆政东下意识的停下了脚步,心里也不由想到,也不知道白妮怎么样了?
白妮这期间并没有联系国他,而他也没有联系过白妮。
陆政东望着江水,不由想到。
两个人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发生了关系,也许这个女人就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吧?
一个很不错的女人,这样一想,心里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失落……
陆政东好一阵才挥去了脑海中的那个倩影,目光从有些浑浊的江面转到了身后的市区上,市区建设现在推进的速度快了很多,周边第一轮要开发的土地也逐渐现彻成型,其地价已经开始上涨,而原先一片根本没有人注意的乱石土堆经过开发公司一番平整之后,也已经显露出一块开发房地产地块的轮廓,这是陆政东最愿意看到的。
现在的土地还处于严重被低估的阶段,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在城市建设上抢先下手,让地价升值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区间,这些土地的溢价部分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这一块原来废弃的地方,更会带来一大笔收入,这样的开发既要为今后城市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块原本废弃无人重视的地方,一点有房地产公司进行开发,也就是筹措到了他主政绵西的第一桶金,这很重要,有了这第一桶金,就能支撑起他下一步对开发区的升级硬件设施的必要资金。
城市化不是简单的搞搞房地产,修几栋房子那么简单,必须要有人来支撑,而要增加城市的人口,一是周边的失地农民直接变成城市人,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要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城市人口的增加,不然城市化就很有可能空心化。
而另一方面,陆政东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房价的问题。
现在稍微有点头脑的干部都已经看到了土地的价值,对于城市建设炒热土地增加财政收入也都兴趣浓厚。
而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人口不断从农村进入城市,无论是通过大学扩招之后大学毕业进入城市的,还是城市经济发展对农村各种能人、人才和劳动力的吸引进入城市的,还有在外地打工的不少人赚了钱也希望在城市里将来有一席之地,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而城市原住人口原来面积很小,也有改善居住条件的刚性需求,一个巨大的住房需求市场形成。
这不能不让陆政东有些担心,虽然眼下即便是再怎么炒,地价和房价都还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陆政东记得房价的飞涨是在零四年的下半年,虽然还有几年的时间,但这个事情他不得不重视。
零四年之后,国内房地产行业才算是真正进入疯狂年代,虽然之前也有西南某沿海城市和共和国最新成立的省疯狂了一把,不过最后都因为泡沫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这一轮却是全国性的,真正是拿地就赚钱,地价差异让地方政府也是想尽办法抬高地价,以充实地方政府的财政。
而这也使得可以获取巨大土地出让金的地方政府对发展房地产行业异常热心支持,甚至把地价的高低用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快慢,所以整个全国都形成了一波近乎于疯狂的房地产热潮,再加上投机风潮盛行,使得国内房价进入了一个飞速攀升的通道。
而普通劳动者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这种态势会越来越明显,像绵西这样的三线城市还好一点,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房价火箭一般蹿升让人瞠目结舌。
房价的高涨不仅会让城市普通劳动者感受到生存的危机,加上上房地产巨大的利润让不少人心里失衡和存在的贪腐愈发的加重不满情绪,就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负面情绪,会让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都呈现出一种容易爆发激怒的不稳定状态,而这一点矛头极易被指向作为承担着房价调控政策的政府,就会极大的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作为一个有着后世记忆的先行者,陆政东不能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绝不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被人戳脊梁骨。
对于这一点陆政东是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的,像绵西这样的三线城市,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想要改变面貌很难很难,他需要通过房地产来进行前期的开发,但是又不能太过依赖存土地,那就需要在其他方面做文章。
但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吴金泉和他还是存在分歧,从关于如何解决铝镁合金项目谈话之后,陆政东又和吴金泉就绵西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但效果很不理想。
吴金泉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绵西这样的城市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来充实到开发区,这样的投入实际上不会产出期望的结果。吴金泉的想法是绵西的发展还是要立足于平衡,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市里几个效益好的大型企业上,扩大这些企业的规模和产业升级,打造几个巨无霸企业,使之成为市里的拳头企业,少量的部分用来盘活那些还有希望起死回生的困难企业,当然对那些无可救药的企业,吴金泉倒是和他一致——都进行转制。
而在陆政东看来,吴金泉这样的想法已经是落伍了,完全只是吴金泉的一厢情愿,市场就是市场,也是有着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其残酷性已经显现无疑,在越来越市场化的背景下,国企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即使现在看着还风光的企业,在体制、思维方式等等的局限下恐怕到时候也剩不了几家,用财政资金来解决,多半只是肉包子打狗。按照他的看法,远不如打造一个企业发展的大平台,企业生生息息,这个平台始终会发挥作用,这样更为有效和稳妥,真要扶持这些企业,这方面还是应该以市场为调解,一方面是政策上扶持,通过贷款上市或者其他融资渠道来解决,其余大部分干干脆脆转变转制……
这完全是观念上的冲突,陆政东非常清楚很难说服吴金泉,因为即使他暗示他有能力引进一些企业,吴金泉还是不置可否,显然是完全沉浸于他的打造拳头企业的想法之中,这就很难办。
但不管怎么样,绵西作为他政治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新起点,无论是从哪方面,他都希望这座城市能够成为一个典范,为了这个,他必须要想办法克服任何存在的困难和阻力。
第52章人事总是最敏感
周三的时候市委办通知陆政东参加书记碰头会,陆政东走进会场时看到组织部长杜大全也在场的时候,陆政东就知道今天会议最主要的议题是什么了。
书记碰头会并不是只有书记和副书记参加,除了书记副书记还会有分管所要讨论事项的领导参加,书记碰头会是常委会之前的通气会,在这上面讨论的议题就是为常委会定下一个大的方向,而这样的碰头会又以有党群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均参加而格外敏感。
因为有组织部长参加的碰头会无疑要研究人事安排问题,而人事安排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最为敏感和重要的。
毫无疑问,在这之前,吴金泉应该是就需要调整的人事和蒋炳明和杜大全进行过沟通,甚至是和其他的常委也在某种程度上打过招呼。
陆政东很清楚,他之前的担忧变成了现实,吴金泉接纳下了张新普倒下之后的蒋炳明等人,当然这种接纳是有限度的,与其说是接纳或许说是蒋炳明等人无奈之下为求找个靠山更为贴切一些。
对于这一点,陆政东是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的,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吴金泉的动作是这样的,吴金泉会这样突兀的来办这件事,给他的感觉就是突然袭击。
陆政东也不由自主的揣摩着吴金泉这么做的缘由,吴金泉是觉得自己之前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人事任命上有所收获而心里有看法呢?还是因为这些最重要的人事,在吴金泉看来是市委书记必须主导的呢?
陆政东也有些拿不住吴金泉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所以他也就只有看吴金泉在会上会说些什么。
杨忠武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书记碰头会,以前他是常委,只能是以分管领导的身份参加。而现在,他不仅仅代表纪委这条线,他还需要站在市委副书记这个更高的角度上来参与全市重大决策,这样一个新的高度对他来讲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杨忠武也很快就体会到了会议室里气氛的不寻常之处。
当杜大全语气平淡地把此次人事问题研究意图以及重要性介绍完毕时,抬起头的一瞬间,眼神下意识的扫了陆政东一眼。陆政东面带沉思之色,显得很是平静,而吴金泉也是一副老神的样子,古井无波。
杜大全扼要的讲了一讲,轮到蒋炳明发言的时候,蒋炳明不紧不慢的抬起头,道:“现在全省各地市的发展很快,压力是扑面而来,要想不落后于人,那就必须在干部使用上做足文章,鉴于我们绵西最近一些单位和部门因为种种原因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吴书记的意思也就一并在这一次常委会上通过,不然会严重影响市里的工作,所以我和杜部长也就按照这个意图进行了一次调研和筛选,今天这个碰头会也就是要确定人选。下面请杜部长再把情况具体介绍下……”
蒋炳明还是一贯的波澜不惊。
此次调整涉及不少,最引人瞩目的是自然是封桔和杨舟两县县委书记的调整,其后就是檐口区区长的人选,还有其他几个部局的负责人也在此次调整之列。
杜大全介绍完候选人选之后,办公室里就陷入了沉寂,显然都是在考虑掂量三个分量最重的位置的人选。
杨舟县不管怎么样都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封桔县由于有要消除张新普等人负面影响的事情,稍微次之,而檐口区是市区,位置重要,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令人眼红。
这三个位置很多人都在钻营,而在他面前试探的主要是檐口区区长的位置,因为区长毕竟是政府方面的,他这个副书记市长还有一定的发言权,而县委书记的位置大家估计他发言权不大,吴金泉的意见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这些位置都不止一个候选人,但陆政东也很清楚,很多人都是陪衬,在这些人选中,杨舟县县委书记的人选恐怕吴金泉早就有了人选,现在凌达县的县长刘忠诚和吴金泉关系不错,而且和市政府的秘书长张蒙性格上也有些类似,擅长于和方方面面处理好关系,能够为他和蒋炳明都能接受,何况刘忠诚工作能力也还行,估摸着刘忠诚这位置跑不掉。
而封桔县县委书记的主要候选人是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主任杨明林,杨明林资格较老,年纪偏大,这个人选虽然多少有点让陆政东意外,但一想想吴金泉谨小慎微的性格,力求稳健的风格,陆政东倒也觉得释然,吴金泉在封桔求平稳过渡,而杨明林一来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在政策研究室主任的位置上表现兢兢业业,表现也还算中规中矩,也有过在县里担做县长的履历,当县委书记也算正常,只是在陆政东看来杨明林还是平庸了一些,何况陆政东担心杨明林在政策研究室主任这个很清闲轻松的位置上一下到有繁琐事务和责任重大的县委书记的位置上能否胜任。
但这个人选看样子是得到了蒋炳明等人的力挺和吴金泉的支持,几个中立的常委估计也不会反对,想来也没多大悬念。
陆政东对杨明林出任封桔县县委书记并不满意,但是有些东西却不是以他这个市长一厢情愿就能办到的。
他的目标是檐口区的区长和凌达县的县长人选,特别是檐口区区长人选他尤为看重。
陆政东也清楚,在两个县委书记的人选上,陆政东知道可以作为副书记、常委中的一员谈一谈担忧,但不能表示强烈的反对——在这些区县的一把手问题上,他的发言权有限。
即使是下面区县的区长和县长,他的发言权同样也有限,充其量也是从政府事务层面发表一些看法,但最终的决定权却是握在吴金泉手里的,所以他一直在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图,他打算在县委书记人选甚至几个无关痛痒的部局负责人人选上做出配合姿态的,以求得在这两个人选上让合适的人选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