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371节
当然这段时间他还必须要做一些事情,管诗章所讲到的有些私营企业主因为业务的需要借高利贷连公司都丢掉了,这方面也引起了陆政东的高度重视,这说明绵西的私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当困难。
绵西的国企不多,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得要大力扶持私营经济的发展,而在这方面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私营企业融资就更难,在陆政东看来,绵西已处于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绵西也有几家上规模的企业,但是无论是质地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提并论,就是和省里发达的地方相比也显得薄弱。
而在私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上,内地更是无法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国有银行瞧不上他们,农村合作基金和也因为整顿,基本关闭了对他们敞开的大门或者提高了门槛,除此之外他们能有的渠道就少得可怜,没有办法的时候也就只有借高利贷祈望度过暂时的难关,而这往往又是饮鸩止渴。
中小企业强,则绵西市强,则西河省强,非有公制经济发展快,则绵西发展快,则西河发展快,这一点,陆政东认识得很深刻。
有些东西需要缓一缓,有些事情必须得要抓紧,无论是从商,从军,还是从政,最怕的是什么?
不是失败,不是跌倒,而是心中没有了那种让人为之振奋的激情。绵西越是糜烂,那就越是要有所作为。
绵西市,西河省,乃至整个充满了发展生机的国家,一副波澜壮阔的万里江山图,栩栩如生地浮现在他的眼前。
指点江山,得从脚踏实地开始。
陆政东的想法是筹建融资资信担保企业。
信用担保,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已逐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展壮大了起来,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教训,正显而易见地摆在面前,如果不加以借鉴,实在是一种资源上地浪费要知道,任何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前人的肩膀上的。
这方面现在有三种模式,一是以京城为代表的京城模式,由市政府带头,无论是业务授信,还是与银行间的联系,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是南方模式,与京城截然相反,它是一家完完全全的民营企业,但这注定了其一路行来的坎坷历程,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充满了艰辛与无奈。
若说京城那家资信担保企业的建立有一定政治层面的因素,那南方的那些资信担保企业,则完完全全是由市场因素催生出来的。
但这两样模式。陆政东认为都不适合眼下的绵西,京城的国有担保公司,起步较快,优点在于业务稳定、发展稳定,但缺点是很有可能和银行一样,只会对国有中小企业感兴趣,还有让陆政东更为担忧的是绵西这样的环境,搞不好这样的担保公司就变质了;而南方的那些担保公司,起步实在太低,基本上注册资本金都只有区区数百万,而这样的注册资本金实在是太渺小了。
担保的作用在于提供信用支持,从而让银行给被担保的企业提供贷款,而注册资本与信用额放大倍数则是衡量担保公司是否具备担保能力的两个基准,这直接决定了担保行为的风险级别同时也是监管机构必须监管地重要内容。试想,一家注册资本仅为数百万元,甚至不到百万元的担保企业为其他公司、企业提供担保,那它的信用又由谁来担保?!它又如何来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没有实力,银行凭什么会相信?
所以在后来,担保也逐渐成熟之后,担保企业的起步资金在不少省市规定至少在五千万以上。
在那个金融风险控制得并不严格的年代,或许有其成功运营壮大的土壤,但在现在正在规范金融行业的背景下要完全复制这个模式,几乎没有成功地可能。
陆政东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走中间路线最好,必须由政府层面参与同期的运做,但绝对不能控股,与银行的沟通,研究阶段可以由政府层面进行,等公司完全稳定之后再由市场来决定接下去的发展方向,至于业务的承接、筛选,政府方面尽量不参与看法,不表意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条相当重要。
当然监管也很重要,不能让人钻空子,利用担保公司从银行贷款用于炒股等投机性的东西,甚至是借出来放高利贷。
至于资金方面,陆政东考虑来考虑去,觉得穆先生等人最为合适,穆先生等人是民间资本巨头,而信用担保除了资本金以外,最为重要的是一整套体系化的风险估算、风险控制流程,这方面穆先生等人也有优势。
资本趋利,而担保业属于绝对的朝阳行业,去年才刚刚颁布担保法,只要运做得当,利润方面并不是太大的问题,穆先生等人应该有兴趣。
至于这方面的手续,他原来是挂着省体改副主任的头衔,省体改委通过没什么问题,至于上面的体改委,也有关系。
这件事的可操作性非常大。
而这样的东西在给绵西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又没有触及到绵西地方势力的根本利益。同时也算是到绵西之后带给绵西的一份见面礼。
还有就是必须要在下去了解下面区县真实的发展情况之后,拿出一个全市进一步发展的整体的思路,形成完整切实可行的方案,再提交市委和市政府讨论。
他必须要拿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不然恐怕他在选举中还是有麻烦……
第6章合纵连横
陆政东第一次调研并没有选择微服私访,到市区悄悄走一走看一看这没什么,如果到下面县里去还微服私访,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没办法保密不说,还会让下面的人心里很不舒服。
陆政东选择了明察,他的第一站是绵西开发区,整个开发区街道宽阔,绿化也好,可见陈振龙当年也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不过开发区的企业并不多,和长滩开发区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陆政东先围着开发区转了一圈,然后才到了开发区管委会,管委会主任杨之宝等人早已经在那里迎候着了。
一行人又陪着陆政东在开发区里看了一圈,到园区里的两家企业看了一看,加上原来做的功课。陆政东对于绵西开发区也就有一个很具体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座谈会上,陆政东对开发区的工作鼓励了一番之后,话锋一转,说道:“资本都是逐利的,这是资本的本质,这样的本质也就决定了其必然流向能产生最大价值的地方,比如说,我国的改革开放,正是借助了发达国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将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次发达和不发达国家,我们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市场又广阔。因而也就赢得了这样一个发展的机遇。
我们西河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又远未饱和,大有潜力可挖,从表面上看在吸引外来资金上应该比东部地区更有优势,但为什么在吸引外资能力上远不如东部地区呢?除了地理位置的关系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陆政东的话并没有人接腔,陆政东便接着道:“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在我们眼中的两点优势,恰恰是劣势,先说劳动力的问题,我们西河是人口大省,劳动力丰富,按照供求关系,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肯定是最低的,可是这些人不是熟练的产业工业和技术工人,高水平的知识人才所占的比例很低,因此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远不及拥有熟练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拥有高水平的人才的地方高,所以中西部劳动力成本不是低而是高,而市场有潜力的同时,也制约着商品销售,人们的收入很低。消费观念落后,导致购买力低下,所以市场潜力也不是优势,加上地理位置的天生不足,这几个原因是中西部地区为什么会被发达地区越拉越大的主要因素。”
绵西管委会主任一听,心里也是一动,说道:“请陆市长给我们指点指点,我们要怎么办才能引来金凤凰?”
陆政东沉吟了一下道:
“虽然我们绵西开发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只要我们思路对头,也肯定能有更大的作为,我们可以换在那些企业和商界人士的角度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他们,我们愿意去什么地方投资。”
杨之宝想了一下道:
“首先就是要搞好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问题,要想富,先修路嘛。”
陆政东点点头,道:
“这话很对,道路不好,原料和产品进出都很不方便,这直接也就导致企业的成本增高,但所谓的基础设施又不单单指路,而是包括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比如通讯、电力、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机构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现在已经逐渐进入信息时代,通畅发达的通讯业是最快掌握第一手资讯的手段,充足的电力是生产的保障,完善合理的金融布局是企业发展的翅膀,充足的培养熟练工人的教育机构是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这些都是一个开发区必不可少的东西,当然这些并不是仅仅依靠开发区就能完善,需要市里个部门通力协作……”
杨之宝得给开发区的一班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宽阔的道路、明亮的路灯、漂亮的绿化基础上,通过陆政东这么一说,他对如何建搞好开发区,有了更深的认识,顿时豁然开朗,于是都凝神听着。
陆政东接着道:“做好这些硬环境,只是第一步,现在省里各地在招商引资的政策上都是基本已经用到极限,在这方面谁也没有优势可言,要真能引来金凤凰,还必须要在软环境上下功夫。在这方面,我们内地差距不小,政策多变,法律、法规不完善,服务意识差等等,这些不但更是那些投资者最为担心的事情,也是阻碍本土企业发展的一些拦路虎……”
杨之宝对此深有体会,他曾经去沿海招商,结果却很不成功,以前很多的企业就是这么搞黄的,本地很多企业对此也是苦不堪言,现在听陆政东提到此事,他精神立刻高度集中,静待下文。
“怎么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陆政东想了一下,自问自答:
“开发区不但要有单独的政府机构和优惠政策,还要有相关的制度,详细规定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出了问题怎么处理,建立制度后,还要有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而作为全市来讲,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全市经济发展、有利于吸引投资等等的大环境。在这方面,历届市委市政府做了不少不少工作,也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但随着发展,有些原本并不急迫的事情现在也摆在了我们面前,比如我们的市区,我们有的同志讲,就像一个大县城,城市原来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城市的面貌比省里不少兄弟地市的要差,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努力改进的方面……”
陆政东在开发区一反他多看少说的常态,这算是他真正第一次正式意义的亮相,虽然很多事情是谈的开发区的工作,实际上是却是谈的他的施政的一些基本思路,那就是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改造旧市区这几条主线来进行。
陆政东讲完,大家讨论着他的指示,居然探讨出来一个全市发展的一个大体的计划。
绵西的国企不多,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得要大力扶持私营经济的发展,而在这方面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私营企业融资就更难,在陆政东看来,绵西已处于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绵西也有几家上规模的企业,但是无论是质地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提并论,就是和省里发达的地方相比也显得薄弱。
而在私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上,内地更是无法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国有银行瞧不上他们,农村合作基金和也因为整顿,基本关闭了对他们敞开的大门或者提高了门槛,除此之外他们能有的渠道就少得可怜,没有办法的时候也就只有借高利贷祈望度过暂时的难关,而这往往又是饮鸩止渴。
中小企业强,则绵西市强,则西河省强,非有公制经济发展快,则绵西发展快,则西河发展快,这一点,陆政东认识得很深刻。
有些东西需要缓一缓,有些事情必须得要抓紧,无论是从商,从军,还是从政,最怕的是什么?
不是失败,不是跌倒,而是心中没有了那种让人为之振奋的激情。绵西越是糜烂,那就越是要有所作为。
绵西市,西河省,乃至整个充满了发展生机的国家,一副波澜壮阔的万里江山图,栩栩如生地浮现在他的眼前。
指点江山,得从脚踏实地开始。
陆政东的想法是筹建融资资信担保企业。
信用担保,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已逐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展壮大了起来,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教训,正显而易见地摆在面前,如果不加以借鉴,实在是一种资源上地浪费要知道,任何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前人的肩膀上的。
这方面现在有三种模式,一是以京城为代表的京城模式,由市政府带头,无论是业务授信,还是与银行间的联系,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是南方模式,与京城截然相反,它是一家完完全全的民营企业,但这注定了其一路行来的坎坷历程,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充满了艰辛与无奈。
若说京城那家资信担保企业的建立有一定政治层面的因素,那南方的那些资信担保企业,则完完全全是由市场因素催生出来的。
但这两样模式。陆政东认为都不适合眼下的绵西,京城的国有担保公司,起步较快,优点在于业务稳定、发展稳定,但缺点是很有可能和银行一样,只会对国有中小企业感兴趣,还有让陆政东更为担忧的是绵西这样的环境,搞不好这样的担保公司就变质了;而南方的那些担保公司,起步实在太低,基本上注册资本金都只有区区数百万,而这样的注册资本金实在是太渺小了。
担保的作用在于提供信用支持,从而让银行给被担保的企业提供贷款,而注册资本与信用额放大倍数则是衡量担保公司是否具备担保能力的两个基准,这直接决定了担保行为的风险级别同时也是监管机构必须监管地重要内容。试想,一家注册资本仅为数百万元,甚至不到百万元的担保企业为其他公司、企业提供担保,那它的信用又由谁来担保?!它又如何来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没有实力,银行凭什么会相信?
所以在后来,担保也逐渐成熟之后,担保企业的起步资金在不少省市规定至少在五千万以上。
在那个金融风险控制得并不严格的年代,或许有其成功运营壮大的土壤,但在现在正在规范金融行业的背景下要完全复制这个模式,几乎没有成功地可能。
陆政东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走中间路线最好,必须由政府层面参与同期的运做,但绝对不能控股,与银行的沟通,研究阶段可以由政府层面进行,等公司完全稳定之后再由市场来决定接下去的发展方向,至于业务的承接、筛选,政府方面尽量不参与看法,不表意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条相当重要。
当然监管也很重要,不能让人钻空子,利用担保公司从银行贷款用于炒股等投机性的东西,甚至是借出来放高利贷。
至于资金方面,陆政东考虑来考虑去,觉得穆先生等人最为合适,穆先生等人是民间资本巨头,而信用担保除了资本金以外,最为重要的是一整套体系化的风险估算、风险控制流程,这方面穆先生等人也有优势。
资本趋利,而担保业属于绝对的朝阳行业,去年才刚刚颁布担保法,只要运做得当,利润方面并不是太大的问题,穆先生等人应该有兴趣。
至于这方面的手续,他原来是挂着省体改副主任的头衔,省体改委通过没什么问题,至于上面的体改委,也有关系。
这件事的可操作性非常大。
而这样的东西在给绵西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又没有触及到绵西地方势力的根本利益。同时也算是到绵西之后带给绵西的一份见面礼。
还有就是必须要在下去了解下面区县真实的发展情况之后,拿出一个全市进一步发展的整体的思路,形成完整切实可行的方案,再提交市委和市政府讨论。
他必须要拿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不然恐怕他在选举中还是有麻烦……
第6章合纵连横
陆政东第一次调研并没有选择微服私访,到市区悄悄走一走看一看这没什么,如果到下面县里去还微服私访,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没办法保密不说,还会让下面的人心里很不舒服。
陆政东选择了明察,他的第一站是绵西开发区,整个开发区街道宽阔,绿化也好,可见陈振龙当年也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不过开发区的企业并不多,和长滩开发区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陆政东先围着开发区转了一圈,然后才到了开发区管委会,管委会主任杨之宝等人早已经在那里迎候着了。
一行人又陪着陆政东在开发区里看了一圈,到园区里的两家企业看了一看,加上原来做的功课。陆政东对于绵西开发区也就有一个很具体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座谈会上,陆政东对开发区的工作鼓励了一番之后,话锋一转,说道:“资本都是逐利的,这是资本的本质,这样的本质也就决定了其必然流向能产生最大价值的地方,比如说,我国的改革开放,正是借助了发达国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将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次发达和不发达国家,我们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市场又广阔。因而也就赢得了这样一个发展的机遇。
我们西河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又远未饱和,大有潜力可挖,从表面上看在吸引外来资金上应该比东部地区更有优势,但为什么在吸引外资能力上远不如东部地区呢?除了地理位置的关系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陆政东的话并没有人接腔,陆政东便接着道:“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在我们眼中的两点优势,恰恰是劣势,先说劳动力的问题,我们西河是人口大省,劳动力丰富,按照供求关系,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肯定是最低的,可是这些人不是熟练的产业工业和技术工人,高水平的知识人才所占的比例很低,因此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远不及拥有熟练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拥有高水平的人才的地方高,所以中西部劳动力成本不是低而是高,而市场有潜力的同时,也制约着商品销售,人们的收入很低。消费观念落后,导致购买力低下,所以市场潜力也不是优势,加上地理位置的天生不足,这几个原因是中西部地区为什么会被发达地区越拉越大的主要因素。”
绵西管委会主任一听,心里也是一动,说道:“请陆市长给我们指点指点,我们要怎么办才能引来金凤凰?”
陆政东沉吟了一下道:
“虽然我们绵西开发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只要我们思路对头,也肯定能有更大的作为,我们可以换在那些企业和商界人士的角度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他们,我们愿意去什么地方投资。”
杨之宝想了一下道:
“首先就是要搞好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问题,要想富,先修路嘛。”
陆政东点点头,道:
“这话很对,道路不好,原料和产品进出都很不方便,这直接也就导致企业的成本增高,但所谓的基础设施又不单单指路,而是包括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比如通讯、电力、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机构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现在已经逐渐进入信息时代,通畅发达的通讯业是最快掌握第一手资讯的手段,充足的电力是生产的保障,完善合理的金融布局是企业发展的翅膀,充足的培养熟练工人的教育机构是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这些都是一个开发区必不可少的东西,当然这些并不是仅仅依靠开发区就能完善,需要市里个部门通力协作……”
杨之宝得给开发区的一班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宽阔的道路、明亮的路灯、漂亮的绿化基础上,通过陆政东这么一说,他对如何建搞好开发区,有了更深的认识,顿时豁然开朗,于是都凝神听着。
陆政东接着道:“做好这些硬环境,只是第一步,现在省里各地在招商引资的政策上都是基本已经用到极限,在这方面谁也没有优势可言,要真能引来金凤凰,还必须要在软环境上下功夫。在这方面,我们内地差距不小,政策多变,法律、法规不完善,服务意识差等等,这些不但更是那些投资者最为担心的事情,也是阻碍本土企业发展的一些拦路虎……”
杨之宝对此深有体会,他曾经去沿海招商,结果却很不成功,以前很多的企业就是这么搞黄的,本地很多企业对此也是苦不堪言,现在听陆政东提到此事,他精神立刻高度集中,静待下文。
“怎么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陆政东想了一下,自问自答:
“开发区不但要有单独的政府机构和优惠政策,还要有相关的制度,详细规定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出了问题怎么处理,建立制度后,还要有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而作为全市来讲,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全市经济发展、有利于吸引投资等等的大环境。在这方面,历届市委市政府做了不少不少工作,也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但随着发展,有些原本并不急迫的事情现在也摆在了我们面前,比如我们的市区,我们有的同志讲,就像一个大县城,城市原来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城市的面貌比省里不少兄弟地市的要差,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努力改进的方面……”
陆政东在开发区一反他多看少说的常态,这算是他真正第一次正式意义的亮相,虽然很多事情是谈的开发区的工作,实际上是却是谈的他的施政的一些基本思路,那就是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改造旧市区这几条主线来进行。
陆政东讲完,大家讨论着他的指示,居然探讨出来一个全市发展的一个大体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