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鬼话悬疑 > 逢凶化吉,从九龙夺嫡开始

逢凶化吉,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227节

  “为何?”

  澹台明委婉劝道:“伱现在这样,已经够了,若是再出手,恐怕会得罪陆云卿,更是会得罪其背后的朱子。”

  清烛殿内。

  恐怖的狂风将一切飞石吹起,显得寂灭可怕,而陈恪身上的衣衫更是被风吹的猎猎作响。

  “心,人得之则生,失之则死。”

  “吾心自足,则吾性自足,亦吾理自足。”

  陈恪阖眼盘坐,整个人静止不动,已然是进入了顿悟状态。

  恐怖的天象之下,陆鸣渊面色平静,没有惊讶,也没有慌张,反而是前所未有的平静。

  他暗自思索起来。

  王阳明先生的心学,乃是儒家学派的又一高峰,也是最后一座高峰。

  他某种程度上,结束了千年难题,善恶论的争吵。

  人本善,还是人本恶,全凭每个人自己的看法,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会有不同答案,所以善恶自在心中。

  心学教会了人们明善恶、知是非,让每个读书人都有成为圣贤的资格。

  天理就存在于每个人内心中,人们要做的就是让内心的天理发扬光大,抑制、祛除那些邪理、歪理。

  能引起这般大的动静,并不奇怪。

  “有生之年,能见新学,老夫也算死而无悔了。”

  皇宫的门口,身为大炎宰相的王和甫,正在前往内阁的路上,他坐在轿子里面,攥紧着拳头,透过窗户,望着天上的金莲异象,语气颇为感慨,即便这一生经历无数大风大浪,在这一刻他忍不住震撼。

  无上新学。

  意味着儒道将会出现一条崭新之路,而这条路注定要使得儒道昌盛万年。

  这乃是生生不息的回响。

  为后世人,开辟辉煌圣路。

  王和甫看向浩然正气激荡的源头,眸中浮现诧异之色:“只是这个方向,很是熟悉,难不成是.”

  似乎是想到什么,他掀开车帘,对着仆人吩咐道:“先不去内阁了,前往清烛殿。”

  轰隆隆!

  天上动静愈发大了起来,儒道金莲,在这一刻与陈恪共鸣,一束束金芒自儒道金莲爆发而出。

  恐怖的光芒从儒道金莲爆发而出,第一道儒道印记,照射在陈恪身上,让他的气息暴涨了一截。

  时隔一年,修为直接从第七境君子,跻身为第八境文宫,体内的浩然正气在气海位置,形成了一座座金碧辉煌的殿阙,背负金色宫宇异象,文宫正是第八境之象征。

  跻身文宫者,可为父母官,担任朝堂正五品大员,坐镇一府。

  第二道金光再次照耀而下。

  修为再次暴涨,陈恪的修为从第八境,跻身为第九境生庙。

  气海的金色殿宇中,孕育出了一座石像,赫然就是陈恪自己的模样,这表明文宫生庙,为官地方,造福百姓,可接收世间百姓的香火,教书育人,得桃李之情,反哺一身文气。

  跻身生庙者,可称国士,有资格担任朝堂正三品大员,或出任大炎镇守使,掌一州大权。

  正当陆鸣渊以为差不多要结束的时候。

  又是一道刺眼金光落下,注入陈恪体内。

  境界骤然攀升至第十境,大贤。

  冥冥之中,文气汇聚,诞生了一个金灿的儒道真言,没入陈恪体内。

  陆鸣渊看的仔细,与齐暮雪朝夕相处,对儒道也有基本认识,当即明白,那是因为陈恪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儒道本命字——“心”。

  创立自己的学说,凝聚本命字,若广为流传,可开宗立派。

  十境大贤,本命字不碎,法身不灭。

  同时,踏入第十境,可在各大王朝登堂拜相,位于天子左右。

  直到此刻。

  金芒才黯淡下去。

  陆鸣渊思忖暗道。

  不是心学不够厉害,而是还没有得到大家的认识。

  如今心学刚刚诞生,就已经展现出如此气象,假以时日,心学散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那影响力还要再上几个台阶。

  陆鸣渊不敢想象,一个完全体系的心学,将会有多恐怖?

  说是立地成圣,也不为过。

  想到这,陆鸣渊不禁开始羡慕陈恪这种顿悟类型的天才。

  儒道和练气士体系,修行速度,全靠个人悟性和天赋,尤其是儒道,这一点更为明显。

  只要有足够的悟性,就能很快修炼到极高的境界。

  武道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想要跨境飞跃,简直不可能。

  当然修炼的快,同样有弊端,道心很容易出问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儒道学问终究是有尽头的。

  这个尽头,便是至圣先师,天地第一位圣人,仁圣。

  就像练气士的尽头是道祖一样。

  而武道的尽头是什么呢?

  没有人知道。

  哪怕是典籍之中,都没有相关的记载,上三品第一境,为武圣,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记录。

  陈恪也是从顿悟之中,恢复了意识。

  后知后觉,他看向陆鸣渊,双目炯炯有神:

  “殿下,我居然顿悟出一种新的学说。”

  “恭喜,不仅跻身中五品,还连破三境,跻身大贤,今后在大炎之中,没有人敢看不起你。”陆鸣渊朝陈恪笑道。

  陈恪郑重抱拳道:“一切都是殿下的功劳,我不过是受了殿下的恩惠。除此之外,在一年前,我还受到过王执宰的指点,跟王家颇有渊源。”

  他十分清楚,如果不是陆鸣渊点了他一下,恐怕还在寻找问题的答案,不撞南墙不回头。

  没有王和甫当初那一句“善恶即在我心”,劝告他淮安王是被人陷害,自己也思考不出答案。

  “这个新生的学说还没有名字,你觉得叫什么名字比较好?”陆鸣渊笑问。

  陈恪想了一会儿道:“不如就叫心学吧。”

  “我的本命字就是‘心’,心亦为新,有昂扬万事万物之意。”

  “如此甚好。”

  陆鸣渊心中暗笑。

  王阳明心学终究还是出现在这个世界。

  而且颇为巧合的是。

  陈恪,他是在加入王家之后参悟的。

  文渊阁悟道,亦如龙场悟道。

  陆鸣渊心中默默道:“既然没有圣人支持,那我就自己直接造一个圣人出来。”

  与此同时,各方大儒来京,来见识新学的途中。

  天地之间,有一道宏伟,带有磁性的声音响起。

  “陈恪今后,就是我文圣一脉的真传弟子。”

  此言让各大书院大儒露出了诧异的眼神。

  当初陈恪立命,凝聚文运玄鸟。

  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跻身君子。

  难道如今,他又参悟了新学,文气鸣动一国,得到了儒道金莲入体?

  “难不成,就是陈恪参悟了新学?”

  “此子先是立命凝玄鸟,如今再得大道金莲,天资当真如此恐怖如斯?”

  “真传弟子,真的假的?!”

  不少儒士大儒皆倒吸一口凉气。

  一位儒家圣人的真传弟子,从记名弟子到真传弟子,虽只有两字之差,却是天差地别!

  圣人弟子,这含金量,无异于一教继承人一样的存在。

  文圣的弟子虽多,达到数百,可大部分是普通弟子,只有听经,得圣人讲学的资格,可论成就,还得看真传弟子。

  真传弟子,乃是衣钵相传的弟子。

  文圣这辈子只有三个真传弟子,大弟子以词成圣,号称词圣,在五百年前,死在了与妖族的大战之中。

  另一个则是成了一代圣贤,镇守在浩然洲北部,据守一城,望北关。

  最差的一个,都是南离王朝观水书院的水镜先生,人称醇儒,提出过“修身齐家”的理论。

  如今第四名真传弟子,居然是陈恪。

  人们听说这个消息后,更加好奇,陈恪到底参悟了什么新学,居然能得到大道的认可,降下气运。

  “敢问陈大贤。”

  “何谓我心即是理?”

  此时,岳阳书院的山长出声,他恭敬无比站在清烛殿之外,朝着陈恪虚心一拜。

  听到对方之声。

  陈恪不假思索对答道:“我辈读书人应当以本心明辨善恶,洞是非,不为天理所拘。”

首节 上一节 227/4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谁家好人怪谈里用桃木剑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