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补克星,你问我光刻机能修吗 第265节
“所以,胜利防务的第一眼要务,是创新!”
龚鞠和其他副手有些无语了。
不是,魏总。
您老是这么翻小肠不行啊。
前段时间收购那些公司的时候,您一口一个要赚钱。
当时我们还有些不服气。
后来好不容易适应了这个任务。
现在您小嘴一翻,说第一要务是创新?
“不带你这样的,组训更新的版本比我手机更新还快。”
魏修笑着安抚道:“此一时彼一时,当时咱不是没钱吗?”
你以为我一上来就不想搞主线?
条件不允许啊。
临阳产业群通过外贸赚了很多外汇。
低端无人机也慢慢的在抢占市场。
最令人惊喜的是,无心插柳的碳纤维像是印钞机一样。
钱有了,创新的事迹也就对了。
沉下心来,有权力的高管们也能理解魏总的苦衷。
毕竟胜利防务这么大的摊子,除了刚起步的时候有点扶持之外。
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力更生。
如果魏总一上来,就说咱们要创新巴拉巴拉的。
那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企业建立阶段,魏总没有搞虚头巴脑的东西。
而是利用直属央企体量大屁股大的优势广撒网,投资了一些有利可图的产业。
为企业的运营打下了良好的运行基础。
有现金流,才是创新的基础。
毕竟魏总都说了。
首长交代的任务是国家某战略性项目的攻坚。
想到这儿,秦熙突然认真了一些:“所以今天开的是立项大会?”
“差不多。”
魏修点点头。
“在项目立项之前,我们需要解决一些筹备的问题。”
“首当其冲,就是人员。”
“目前我们集团的研发力量还是太薄弱。”
即便有统子哥在手。
魏修得到的也不过是一张蓝图而已。
要想将这张蓝图真正变成实物,还需要高端生产力的介入。
毕竟他自己不能事无巨细的制导每一个分支项目的工作。
他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将蓝图上上亿个节点一一实现。
背靠着人类文明史伤害最大的工业克苏鲁,魏修心里有底。
但凡统子哥绑定在外国人的身上。
以他们拉胯的生产力,也是白搭。
“这件事由龚总牵头。”
“联系各级科研院所和兄弟单位。”
“我不管是挖也好,抢也好,要给我筹备一批人才出来。”
“具体的领域如下。”
“1、混合动力,2、相控阵雷达,3、全景光电,4、AR,5、无人信控,6、空气动力学……23、卫星链路。”
“以上每个领域,都需要至少成立一个设计室。”
龚鞠本来还在认真听讲和记录。
但听到第十个领域的时候,他不想干了。
我了个龟龟!
按照魏总的说法,胜利防务需要原地成立23个设计室。
这是多大的项目啊?
而且这每一个设计室,规模都不小。
就拿混合动力来说,一个设计室可能都不够。
毕竟这是一个大的科学分支了。
按这个算法,自己需要去找至少二百名以上的专家。
质量还不能低。
毕竟这23个领域,能玩明白的肯定都不是麻瓜。
“魏总,我建议你杀了我。”
龚鞠猛敲退堂鼓。
“一下子搞这么多科学家,你当我是阿拉丁神灯?”
魏修微微一笑:“你要相信自己,你有这个人脉。”
“我是有人脉,我没有龙脉我的哥!”
魏修也知道担子有些重,但他有尚方宝剑。
“别怕,老总跟我说了会支援人才,你尽管干就是了。”
当初胜利防务成立的时候,老总开过空头支票。
全国范围内的人才随便挑。
老总也许当初只是说说而已。
但魏修是认真的。
有了魏修的保证,龚鞠勉强觉得自己能干,但难度很大。
秦熙也觉得找这么大规模的人才有点难度。
但术业有专攻,她没有过分焦虑。
他只是好奇,这么大的摊子,到底是什么项目?
“又是混动,又是相控阵,还有无人飞控啥的。”
“如果这些技术给集于一身……”
“难道说我们要搞盾舰?”
第214章 新能源相控阵坦克
上级交代的任务肯定是具象化的项目研究,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研究。
因此胜利防务的使命是有实物参考的。
放眼军备界。
能够全部涵盖这23个技术领域的装备,真的不多。
飞机什么的,用不到混动系统。
火炮什么的,用不到相控阵。
单兵装备就更不用说了。
算来算去,秦熙觉得也只有海军的武器比较贴谱。
毕竟舰船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集合体。
这其中,以盾舰和航母最为突出。
航母肯定是要排除的。
如果胜利防务能独立造出航母,那他们真的可以拥兵自重了。
那剩下的,只有盾舰,也就是驱逐舰了。
可听到秦熙的疑问。
魏修一副地铁老人手机脸。
“我们胜利防务连个水池都没有。”
“造盾舰?”
秦熙嘟着嘴:“那不然嘞,还有啥项目能用到这么多的设计室?”
“陆战,坦克。”
魏修说的掷地有声。
可听的人全都迷糊了。
不少人都在用手指抠自己的耳朵,怀疑自己的听觉有问题。
上一篇:重生:开局遇到高冷校花武馆按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