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第268节
站在她旁边的张涵宇和刘火华也是同样的感受,这个片场和其他电影的片场很不一样,整个摄影棚里就只有那个造型奇怪的灯箱,再加上几台摄影设备,然后就没有了。
景恬或许拍摄经历少,但张涵宇二人也算是待过不少剧组了,像这样的剧组还真没见过。
以前电影片场需要的那些大卡车和大件道具都不用了,在这里,他们只需要演员、灯箱、主创、还有一群拿著笔记本电脑的技术人员。
“等你们走进片场,特别是走进那个‘光球’里,就会发现新时代的电影制作在设计上有多巧妙了。”
王皓笑著说道,言语间充满了得意与骄傲。
“这个‘光球’里的面板,每一个像素都是一盏LED灯,全都是独立且受控制的,大概有180万个,其明暗与颜色都由外面的电脑调控。”
他伸手指了指那些在“光球”边走动,手里拿著笔记本电脑的工作人员。
“他们将拍摄现场的场景画面投射到‘光球’内部的LED荧幕上,这样能协助摄影机打光。
像是一会儿景恬有一个戏份是在太空中旋转,画面中会出现地球,而地球的光会照在景恬身上。
这种光源是复杂的,若是采用过去传统的绿幕模式,拍摄过程中这种光源很难控制,到时候就只能寄希望于后期制作了。
而现在有了这个,无论是想要调整这里或是那里的灯光明暗,还是要变一下颜色,我们都不用像以前一样去把灯搬来搬去了,直接在大屏幕上控制就行了。”
王皓正说著,“光球”内部的那些LED屏幕上,适时出现了地球的影像,配合著其他黑色的屏幕,让站在这个小球内部的人,仿佛真的身处于宇宙太空中一样。
“这东西只怕是不便宜吧?”刘火华在一旁有些好奇地问道。
王皓摇了摇头。
“相比于整部电影的成本来说,制作这玩意的物料费用其实不高。
毕竟这就是个LED屏幕而已,很成熟的技术了,也就LED灯的数量多点。
前年魔都的世博会,我们华夏馆里面不是有个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吗?这技术其实和那个也没啥差别。
不过物料成本不贵,不代表这玩意没有技术含量,它最重要的,还是技术人员对于其光线的模拟调控,和后台画面素材的合成,这个才是真正要紧的。
当然啦,你们是察觉不到这一点的,这是摄影、灯光和后期特效处理部门需要关心的事情。
对于你们这些使用这个设备的演员来说,它还有另一个更实用的功能。”
王皓将景恬几位主演领到了“光球”的近处,让他们能够更清楚地观察这个设备。
“除了更好地打光以外,这个设备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能够让演员更加容易入戏。
过去拍摄有著大量特效的科幻电影,一般都是采用绿幕的模式。
演员待在全是绿色幕布,或者是绿色道具的拍摄现场,想要把戏拍好,往往就需要有著强大的无实物表演能力。
毕竟没有外部环境,甚至是对手演员的配合,你得在脑海里想像那一画面,然后将自己带入进去,对著空气说话或是做动作。
这对于很多经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都是很难的,更何况是那些没经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
听闻这话的刘火华忍不住点了点头,他毕业于央戏表演系,也算是科班出身,无实物表演,那是他们平时上表演课的主要内容,对这个的困难之处自然是极为了解。
“而如今有了这个就不同了,‘光球’的面板能显示出诸如太空、宇宙飞船内舱等画面,演员在光盒里表演时无需面对绿幕想像画面,更有身临其境感。
剧本里面不是有靠近太空站的戏份吗?
拍那个戏份,你们人待在‘光球’里面,就能看到太空站离自己越来越近,这个时候需要看著太空站的某一处,或者是伸手去抓一个门把手。
过去用绿幕时,这个镜头就只能靠演员自己想像面前有一个空间站,有一个门把手,而现在尽管拍摄现场也没有这个门把手,但起码你们作为演员能看到它的样子了。
另外特效电影的拍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导演在现场的时候,因为绿幕的原因,实际上也是不知道演员表演所呈现的最终效果是什么样的。
毕竟这电影画面后期还要再加上特效,有时候即便演员的表演和特效并不怎么协调,电影都已经拍好了,再重新返工也很麻烦,就只能看得过去就可以了,这就让国产电影有特效画面的部分看起来很假。
如今有了这个,我们导演坐在监视器里面,借助屏幕播放的事先处理好的特效素材,也能更准确地判断你们的表演十分合适了。”
王皓对于“光球”的解释,实际上也只是简略地说出了它的一部分优点。
真正在拍摄制作电影的过程中,在景恬等人的实际体验中,才能感觉到这个专门为《地心引力》研发的设备,究竟是有多么优秀。
果然科技是生产的第一推动力,过去国产电影的拍摄制作,哪里有这么高大上的现代化设备。
有了“光球”,星河影业的电影制作部门,也算是鸟枪换炮了。
当然,有优点,自然也就有缺点。
“光球”内壁显示出来的画面还是比较粗糙的,这其实也是LED灯本身的缺陷,像素过低,噪点过多。
并且它们会根据角度的不同而突然改变颜色,在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的改变还都不一样,产生的效果还是蛮奇怪的。
相比于传统的打光模式,有几次剧组的幕后都必须给LED灯光加柔化才行。
不过剧组的灯光指导和摄影也发现了,很多时候这种奇怪也并非是坏事。
相反,因为灯一多,混在一起,这些LED灯有时候也会呈现更好看的画面效果,是过往的打光模式所无法做的,这也算是一种意外之喜吧。
反正身为导演的王皓能在监视器上看到演员和太空背景的融合,演员们也因为这个高科技道具更容易入戏。
至于那些问题,“光球”只是辅助,等到电影进行后期制作时,那些LED屏幕所播放的背景,都会通过CG渲染来调整,好让观众看起来会更真实,更像是在太空之中。
第370章 上映的《飓风2》
《地心引力》的拍摄制作在国产电影领域,当真可以说是前无来者。
“纯”国产阵容的太空科幻电影就不说了,最多的特效画面,最好的台前幕后剧组成员,最高的成本投入,最大的电影场面,最先进的拍摄制作技术……
就在前不久,上面宣传口和电影局还专门安排官方媒体过来对剧组和王皓这位导演进行了采访。
按照领导的说法,《地心引力》是要被做成国产科幻电影的标杆,宣传口、工业口、航天航天等多个部门都将会联合发力,助推王皓的这个项目。
这种待遇,就连张国师也不曾享受过,因为现如今有且只有王皓,能够拍出在全球卖座,同时还能展现我国现代化发展成绩和大城市新面貌的科幻电影。
据魔都市政府统计,就因为一部《盗梦空间》在他们那里取景,这个春节魔都所接纳的海外游客,就多了30%。
《盗梦空间》中小李子和舒畅坐过的街头咖啡厅,以及展现城市折迭的那个魔都街头,也都成为了各地游客抵达魔都的重要打卡地点。
些许游客的增加,当然不至于让领导们重视万分,他们在意的,还是王皓身为国际大导演,已经有著足以帮助华夏文化出海的能力。
而且他和星河集团的存在,对于华夏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也有著极大的作用。
“这次《地心引力》的拍摄制作,和我们过往所参与的其他影视项目,有著许多大不一样的东西。”
《地心引力》剧组年轻的特效指导赵东面对来自央视的记者,回忆著说道:
“每当有个人加进来了,不管是加进了什么部门,不一定是说特效部门,他们都得需要大概两周来理解整个过程以及整个电影的拍摄思路。
这和以前的电影是完全不同的,不骗你,很多人都用了很久才懂我们是在说些什么,因为为我们的拍摄模式在国内,不,应该说是在全世界,都是极少有剧组会采用。
这是一个全新的电影制作领域,它将数码化、信息化、电子化融入到了电影的拍摄制作中,对传统的制作方式产生了颠覆。”
赵东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显得既兴奋又骄傲。
“对于里面的很多场戏,特效团队需要通过最先进的数字模拟引擎,提前做好视觉预览,不然他们就不知道光应该是从哪边来,或者就不知道这个时候该用什么样的特效画面。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进行模拟制作,这完全得益于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
在新的数码化制作模式面前,特效和摄影的界线变得模糊了,三者有交叉,但并没有严格的界线。
作为一个摄影师,他要处理的特效的问题比任何摄影师都多。
对于我,我要处理的摄影的问题比任何特效总监都要多。
在这样一部电影里,这两者是不需要分的那么清楚的。
而这就要求未来参与到现代化影视制作中的幕后人员,懂更多的技术,拥有更全面的技能。
甚至于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能力,还有沟通交流上的能力,国际化的视野。
因为我们正走在国际影视行业的最前沿,我们公司的特效部门也和全球许多有名的特效影视公司有著技术上的沟通、探讨与交流。
在这方面,全能型的人才稀缺,将会是拖延我们发展的最大问题。”
……
“这是我们剧组除了‘光球’以外的另一大黑科技,由我们星河集团所独立研发的动态摄影器材IRIS系统。
这是一种将大型机械臂和定制软件相结合,可用于电影、建筑、数码化制造以及娱乐设施的智能控制系统。”
王皓带领著来自央视的记者团队,行走在和一般电影剧组完全不同的摄影棚里,指著那些特殊的拍摄器材介绍道。
他的说法倒也没错,这个动态摄影器材IRIS系统,乃是星河集团前不久刚刚收购的旧金山Bot & Dolly工作室所设计的。
他们在2010年成立,专注于自动化、机器人技术以及电影制作,本来应该是在三年之后被Google收购,如今却是被星河集团的海外分公司先一步纳入了麾下。
所以说这个系统是由星河集团独立研发的,倒也没错。
“动态摄影器材IRIS系统以工业级的手臂式机器人为主体,拥有七轴自由轴向,可追踪拍摄长达10.8米,每秒移动速度4米,以及静止距离可到0.08毫米精准。
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电影《地心引力》太空戏份的拍摄。
演员被固定在那个架子上……”
王皓伸手指了指“光球”内部,那里面景恬正穿著半身式的太空衣,被一个形似篮子的框架控制著悬在半空。
而她面前,正有一台机械臂控制著摄影机正在拍摄。
“IRIS系统可以精准地控制著摄影机运动,造成演员在太空翻滚的假象,这点是过去的摄影师所无法办到的。
准确地说,《地心引力》中男女主演掉向或是砸向镜头的效果,演员基本上是不动的,其实只有摄影机在动。
这种拍摄方式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工作人员需要注意,摄影机和打光设备是在同时运动,不然演员脸部的光线会出现问题。”
“王导,我们有注意到演员身上的太空衣似乎是有些……简单了,这是因为需要保密吗?”记者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
王皓笑著摆了摆手,“不是的。”
“这是因为我们已经提前扫描并制作了数字太空衣,所以在拍摄时演员就并不需要穿好整套太空衣了。
这个技术在好莱坞很常见,演员拍摄时无需穿上又沉又笨重的演出服。
拍摄过程中,他们只有脸部表情是真实的,其他包括透明头盔、太空衣、手臂,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都是后期通过CG特效做出以假乱真的效果。”
王皓的一番解释,让那记者大为震撼,在摄像机前对《地心引力》剧组先进的拍摄制作方式连连夸赞。
而在四天以后,有关《地心引力》剧组的专题报导,就登上了央视的新闻频道。
同时在当天7点的新闻联播里,王皓和剧组也出现了约莫半分钟。
【新人新技术索尼量,助力国产科幻大片扬帆远航!】
“近日,由我国知名导演王皓所执导的国产航天题材科幻电影,正在紧锣密鼓的拍摄制作中。
作为一名80后的年轻人,王皓导演一直专注于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同时也在国际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次王皓导演将目光聚焦于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尝试著用光与影的艺术,以及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展现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所取得的众多成绩。
上一篇:震惊!我竟觉醒了空间异能
下一篇:都市纯阳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