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第19节
2005年5月7日,星期六,晴,【宜】:开工。
上京青年电影制片厂的某个中等摄影棚里,导演王皓、主演黄垒、道具兼副导演张扬、摄影李魁……甚至就连王皓的小舅陆国涛这位制片人,都已经陆续到齐了。
为了《活埋》这部电影的第一场戏,各组人员都按照分配好的任务,匆匆忙碌了起来。
道具组根据分镜头脚本和制片计划卡开始布景,摄影、灯光和录音组将自己的设备开箱搬出来,化妆师给主演上装……
因为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影厂员工的缘故,这些人行动起来熟门熟路,倒是节省了不少时间。
至于那些新人,在边上搭把手,同时跟著学习,也同样没闲著。
一切准备就位,就等演员上场了。
黄垒当然早已经到了,毕竟是老演员,这点敬业精神他还是有的。
不过即便他来了,也不能立刻就拍。
正规电影的拍摄制作,都是有标准流程的,这也是电影工业化的一部分。
依照这种标准流程,电影的拍摄大致可以分为五步,分别是走位、调光、试音、排练,然后才是正式的拍摄。
光是这其中的第一步走位,就十分重要。
为什么?
因为王皓他们如今拍电影,用的还都是胶片机,更方便的数字摄影机此刻根本就没有普及开来。
而使用胶片机拍摄时,虽然也有数码监视器,但那个影像,和最终在银幕上所呈现出来的影像相比,清晰度估计只有百分之一不到,颜色的准确度更是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大致的黑白二色。
在这种情况下,构图、定焦、光效这些,完全就是未知的。
无论是摄影、灯光这些工作人员,还是演员、导演,都所知甚少。
主创们只知道自己负责的那部分效果:摄影知道构图运动,灯光能大致预测光效,导演也知道表演的效果如何。
但所有人都不知道,胶片在冲洗之后,最终所呈现出来的完整影像,究竟是什么样的。
所有的成果完全都得仰仗于工作人员和导演的技术,像后世那种牵条狗就能坐在监视器前当导演的情况,如今是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富裕到舍得浪费胶片和精力,不然就得在拍摄之前,尽量把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位。
这也就是为啥走位、排练这些步骤在胶片摄影时代会至关重要的原因。
只有演员在摄影、灯光等工作人员的面前,大致把这场戏粗略地过一遍,确定了移动范围和路线、方向,摄影师才能拉著卷尺,根据表演区域来确定机位、景别和运镜方法。
也只有确定了镜头的焦点、焦距和高低位置等参数,灯光师才好确定表演区域的光位摆放,精确地控制光量和光比。
以上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稍微有点不对,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灾难性的。
所以早期的演员,要比很多新时代的演员更加敬业和努力,同时也更加专业。
因为在没有数字摄影机,无法实时观看拍摄效果,反复回放的时代。
演员的每一次失误,那就是在实打实的浪费金钱,其所带来的压力自然就可想而知,非逼著演员提高业务能力不可。
除非你大牌到能够无视这些浪费的金钱,或者是豪气到带资进组,否则就得被导演骂个狗血淋头。
好在王皓的这个剧组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黄垒本身就是老演员了,现场的工作人员也十分专业,即便是张扬和李魁这种生手,在青影厂老员工的帮助下,也干得有模有样。
而随著演员的就位,灯光、摄影、美术和收音的吊杆员自然也都围了过来。
得益于《活埋》场景简单到只有一个棺材的地步,表演区域的确定还是十分简单的。
简单到摄影助理都不需要根据演员的走位在地上贴上胶布做记号。
当然啦,就算是这方面省略了,该完成的工作也不能少。
王皓以最高标准要求著在场的所有人。
他知道,自己等人的身上,寄托著华夏科幻电影的未来,这个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第31章 顺利的开始
黑暗、寂静、无声……
短暂压抑之后,是一点点由微弱到急催的呼吸声。
这呼吸声越来越大,且越来越急促,仿佛浓重的黑暗化为了沉重的幕布,压在人的胸口,让人喘不过气来。
最终,伴随著一个深呼吸,以及突然响起的剧烈咳嗽和干呕声,一道火光在黑暗中一闪而逝……
“不错,这个收音效果还可以!”
摄影棚里,王皓放下头上的耳机,对著不远处正高举著话筒吊杆的录音师点了点头。
作为对演员台词功底的绝对信任,王皓他们自然是决定在拍摄过程中现场收音。
因此刚刚他们也试著录了一段,而这一幕,也正是电影开头的那一小段。
“黄老师,感觉如何?”
王皓又关心地冲着主演问了一句,黄垒躺在棺材里,刚从剧情中抽离出来,此刻点了点头,表示完全没有问题。
本来这一段画面全黑,镜头里漆黑一片,完全没有演员出境,但黄垒还是主动要求躺进了棺材里,配合著收音员一起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检查。
演员能有这种自觉性,身为导演的王皓自然是大为赞赏。
“既然录音没问题,那就准备开始吧,化妆组,过来给演员补补妆!”
青影厂分配的化妆师赶紧过来为黄垒擦去头顶因为流汗而糊掉的妆容,然后重新打上粉底,涂抹上灰尘,同时整理著他嘴中的布条。
而跟焦员也是立刻跑过来,最后一次拉起皮尺测量演员与镜头的距离,确保焦距的正确无误,以防止摄影机的焦点在运动中不能及时对准,导致画面模糊不清。
一切都是那么的有条不紊,仿佛演练过无数遍一样。
“好了好了,人员清场!”副导演一声大喊:“各组准备!”
长长的话筒支到了演员的头顶,摄影师抗著摄影机趴在了黄垒的腿上,镜头直接抵向了他的那张大脸。
场记走了过来,将场记板放在镜头面前,板子上写著《心迷宫——活埋》第一场,第一镜,第一条。
伴随著王皓的一声“打板!”,只听得“啪”的一声轻响,摄影机缓缓转动了起来。
一切的开始依旧还是黑暗、寂静与沉闷……
而在这种沉闷中,又仿佛蕴藏著某种特殊地鬼怪,隐匿于黑暗里,发出微弱的动静,偷偷窥探著镜头外的人们,让人忍不住产生一种名为“恐惧”的情绪,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直到“咔嚓,咔嚓”的钢轮摩擦声响起,打火机亮起了忽明忽暗的火光,一双惊恐的眼睛出现在镜头里,所有人才齐齐松了一口气。
火焰在他被紧紧捆绑的双手中摇曳,肮脏的布条让他无法高声呼喊,剧烈的挣扎所导致的,也只是沉闷的木板敲击声。
随著镜头的后撤拉远,这一切的一切都勾勒出了一个具体的场景,那就是这个倒霉的男人,似乎是正被关在某个密闭的狭小空间里。
“卡!”
导演的喊声适时响起,王皓从为了防止反光而罩著监视器的黑布下面探出头来,对著场地中央的摄影和录音喊道:
“表演没问题,摄影和声音怎么样?”
“导演,摄影没问题!”
“导演,声音没问题!”
王皓闻言站起身来,沉默了片刻,在所有人紧张的注视下,最终咧嘴一笑,大声喊道:“好,这个镜头过了,下一条!”
所有人都鼓起了掌,这几分钟的一个长镜头,能够一次就过,无不说明他们之前的那么长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就是属于劳动的喜悦。
而且即便是不迷信,能够第一条就顺顺利利,大家也都认为这是个好兆头。
可惜这种喜悦也只是极为短暂的,开机后的每一秒,他们都是在与时间赛跑。
王皓的命令在继续,依照著分镜头脚本,摄影组的人开始搬动摄影机,调整机位。
李魁亲自掌机,两条从大裤衩子里伸出的大毛腿,叉在黄垒的身边,控制著镜头,和收音的话筒一齐俯视著他。
“《活埋》第一场,第一镜,第二条,开始!”
“啪!”
胶片继续缓慢地转动著,王皓坐在监视器后面,表情依旧严肃著,双眼也一眨不眨地盯著监视器,内心却并不像刚刚那么紧张了。
都说一回生二回熟,最艰难的第一步都已经跨过去了,接下来他也只能撒著欢地狂奔向前,无法回头了。
现场在王皓的监视下,就这样以极其丝滑的程度向前推进著,所有人都像是上满了润滑油的齿轮,待在自己该待的位置上,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切都是那么流畅,这也给予了所有人不一样的感受。
演员顺著剧情,演得酣畅淋漓,一遍就过,仿佛深深陷入了进去。
工作人员也都很是轻松,对于自己的任务成竹在胸,现在该做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完全无需他人提醒。
都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一刻他们才终于明白,一个剧组能够拥有一个好的导演,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幸运。
是的,《活埋》剧组能够以这种效率运转下去,完全就得益于导演王皓那做到极致的准备工作。
他和李魁所做的那册分镜头脚本当中,已经都明确标注了需要的布光效果,摄影机的摆放位置,以及具体的运镜方式。
而且关键是这些东西言之而有物,都是王皓利用金手指,在大量参考了《活埋》和《箱子》这两部原作的拍摄手法后设计出来的,并非是凭空臆想。
因此现场的工作人员在初期的尝试后,就发现他们完全可以相信导演的分镜头脚本,根本就不需要现场再进行分析。
如此一来,只要作为主演的黄垒不出问题,他们一天的拍摄进度,就抵得上其他剧组的三、四天。
如此快的速度,即便是那些青影厂借调过来的技术人员,也不禁对王皓的导演水平赞叹不已。
要知道,他们曾经合作过的知名导演也有不少,可是像王皓这样,高效到仿佛像是一台机器的,那也是绝无仅有。
或许也就只有一向以速度而闻名的香江剧组,才能和他比一比了。
第32章 问题隐现
对于剧组成员的心态转变,还有他们对于自己的看法,王皓心中是毫不在意的。
不,应该说是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分心关注这些了。
只有真正坐到他这个位置上,才会明白,一个负责任的导演压力究竟是有多大。
毕竟是上百万的项目压在自己身上,即便这部电影已经卖给了电影频道,自己又有金手指在身,可王皓依旧每天大杯大杯地喝著咖啡,睡眠都不到三、四个小时。
没办法,就算是拥有了详细的分镜头脚本,也提前做足了准备,作为新人导演的他,也依旧是面临著无数的问题。
上一篇:震惊!我竟觉醒了空间异能
下一篇:都市纯阳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