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第14节
全都是各大手机厂商GG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也就只有张卫邦背靠著央视这个大平台,才能轻松将其弄到手,换成王皓,他都不知道这些人的大门往哪儿开。
也正是看到了这个,他才终于明白,自家小舅刚刚为啥不说话了。
“这些厂家你选一下吧,看是哪家合适,我再托人联系。”
张卫邦看著王皓瞪大的双眼,心中很是得意。
王皓则迅速地回过神来,仔细地思考了起来。
“其实我推荐伱选择熊猫手机,他们家的手机业务较为成熟,也舍得打GG,而且关键他们是国产品牌,比诺基亚那几个更好接触。”
张卫邦见王皓还在犹豫,于是建议道。
然而听了他的话之后,王皓反倒是将手指放到了另一个名字上面。
步步高!
“这是个小品牌,”张卫邦说了一句。
“这我知道,不过小也有小的好处,毕竟我这电影也不是什么大制作不是。”
王皓嘴上解释著,其实还有个理由没说,那就是他拥有著未来的记忆,知道张卫邦给他的几个手机厂家名字里,未来发展得更加长久的,反倒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步步高。
当然,那时候它已经改头换面,成为著名的蓝、绿两个大厂了。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就它吧,到时候我打个电话和人家约一下,你再去谈?”
“没问题,那我就等张叔叔您的消息了。”
两人明智的都没有说好处费的事情,这种东西,讲究的就是一个心照不宣。
离开了电影频道的办公大楼后,外面的天色早已变得昏黄而阴暗。
王皓在校外吃了一碗羊汤粉,又打包了两份,加上几张烤饼,这才提溜著返回了宿舍。
空荡荡的宿舍里,张扬和李魁还在忙碌著他们各自的工作,一看到王皓回来了,立马开心地站起身来,接过他手中的羊汤粉,大口吃了起来。
“老大,这次收获如何?”
李魁一口喝掉半碗羊汤,含糊著问道。
“收获倒是不小,”王皓走到他座位前,随手翻了翻对方这几日的劳动成果,“青影厂那边的设备、场地和人员都已经谈妥了,与电影频道的合同也签了,甚至连电影赞助都有了苗头。”
“那可真是太好了。”
张扬惊喜地说著,手上的动作也没停,一张饼子被其掰成了大大小小的碎块,扔进了羊汤里。
“接下来我们是不是就要开始准备拍摄了?”
“那当然,我这还急著交作业呢。”
王皓哈哈一笑,
“不过拍摄之前,这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得做好。
都说有备无患,我们毕竟是新手拍片,课堂上学的,和实际拍摄中遇到的情况,不一定完全一样。”
“那是当然,”张扬肯定了他的看法,同时幸灾乐祸地笑道:“据我打探的消息,马博那边就出了好几个问题,现场闹得很不愉快,这点我们得引以为戒。”
“这点倒还好,我们剧组小,人也少,倒是比那些大剧组更容易管理。
好啦,不说了,你们两个快点吃,接下来还有一堆任务要做呢。”
张扬与李魁听到王皓的催促,立马就加快了吃饭的速度,然后再次热情洋溢地投入到工作中。
电影的筹备,是一个缜密而又需要讲究技巧的过程。
就像搞工程一样,从前期的立项、勘探、测量到出设计图、施工,最终验收,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
拍电影也是一样,在正式开机之前,必须要做到考虑周全,每个镜头,每个道具,乃至是每个人的管理,都需要纳入到计划之中,否则在拍摄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这其中的种种关键,远不像许多文娱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两个章节就能说得清楚的。
好在王皓他们都是科班出身,在京影这座娱乐界的最高学府里整整学习了四年,耳濡目染之下,对于拍电影这种事情,不能说经验丰富,但也算得上是大致熟悉。
如今他们所正在干的,就是电影拍摄前期的筹备工作。
这工作和王皓之前忙碌的找主演、拉投资、拉赞助可不一样,也算是正规班子和草台班子之间的真正区别了。
一般而言,一部电影的前期筹备工作共分为六项,从前往后,依次是:剧本拆解、制作预算、确定日程表、组建团队、制定计划、选角和排练。
当然,现实拍摄中,这个步骤安排也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其中不少工作,也可以同时,甚至是提前进行。
例如选角,不少项目还没开始,这个就已经由投资人决定了,甚至在流量时代,围绕著明星来打造项目,将选角作为电影制作的重点,也都成为了一种常态。
当然,无论环境怎么改变,剧本拆解这一项工作,那都是位于首列绕不开的。
所谓的剧本拆解,就是当一个项目被批准,剧本定稿以后,由专人对剧本进行梳理,把剧本中的内容按照场景、人员、道具等基本元素一一进行拆解。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像他们的《活埋》电影中就有这么一幕:
“随著打火机被点亮,主角张伟疯狂地敲击著木板。”
这句话的字数非常少,但却包含著不少需要准备的信息。
火机是什么款式的?点亮的话,亮度是多少?现场需不需补光?
主角敲击木板,其状态是什么样的?
既然棺材被埋在地下,那么敲击木板的时候,需不需要有尘土从缝隙间落下来?
以上这些,都需要考虑到位,而这,还只是最简单的一场戏。
第23章 分工与基础
相比于简单场景,那些大项目在拆解剧本时,需要考虑的东西就更多了。
时间、地点、人物、特技、特效、道具、车辆、动物、音效、服装,乃至是天气。
这些信息,都要记录在一张张场景卡片上,分门别类标上数字。
也只有分解出所有的场景后,制片组才能把各种变量都整合到一起,制定出一张合适的总制片表,把拍摄计划安排好。
否则的话,没有总制片表,没有详细的计划,制片人又如何才能制作出详细的预算方案呢?
道具要采购哪一些?采购多少?
外景场地有哪些?需要租多少天?
群演需要多少人?主要演员有几个?要满足什么要求?
拍摄的设备需要借几台?用多久?
如此林林总总的问题,都能在总制片表和制片计划中找到答案。
了解清楚了这些,做好了项目预算,王皓和张扬他们才好分头行动,做道具的做道具,弄置景的弄置景,该去借机器的借机器。
至于画分镜头脚本这件事情,那还得等到勘景之后才能进行。
老实来说,如果是依照正常的制片流程来推进项目,王皓他们之前先画出分镜头脚本的行为,其实是错误且不专业的。
因为在画分镜头脚本之前,除了需要拆解剧本以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堪景。
王皓他们之所以错了,就是因为如果这一步没做就先写分镜头脚本,那么当导演到达现场后,就会发现。
那些分镜头脚本上所给出的机位,有些根本就取不到,因为是在悬崖之外。
那些想像得很完美的场景,实际上却是却并没有那么惊艳,因为季节没到。
那些你设计的角度,演员站在那里,结果却没有光亮……
最终,画得再好的分镜头脚本也都有可能成为一堆垃圾,所有的工作又得从头再来。
由此可见,勘景这一道工序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勘景完成了以后,导演才能开始写分镜头脚本,画故事板。
当然,王皓他们的这部《活埋》属于特事特办。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电影场景十分简单,简单到了极致,就只有一口棺材,属于室内造景,机位角度任意可选,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堪景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王皓那堪称变态的记忆回溯能力。
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个金手指,他才能在脑海里将《活埋》原片一帧一帧的反复播放,参考著做出自己的分镜头脚本。
光是这一点,就为他们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如今他们的分镜头脚本基本已经制作完毕,王皓在检查过一遍,发现没什么大的问题后,立刻就借此开始反推著制作总制片表和制片计划,顺带著也把项目预算给做出来。
本来这个工作应该是由掌管钱袋子的制片人负责的,然而《活埋》的制片人正是陆国涛。
王皓只是心中一想,就猜到这工作即便是递上去,最终也还是会落到自己身上,与其这样,倒不如一起完成算了。
当然,他在忙著,另外两位舍友同样也没闲下来。
“喂,阿乐啊,在忙呢?找你个事,最近有活没?
没啥,就是我这边有个项目……
有事要忙呢?
那你同学里面有技术好点的灯光师没,要听话的,最好是能长久干的,我这有兄弟要大干一场,起码是三个项目……
哎呀,伱放心,到时候绝对会想到你。
好的,好的,我记一下,到时候和他联系。”
“喂,牛哥,是我,魁子,有个事想麻烦你……”
“喂,是冯笑笑是吧,我是马老师介绍的……”
李魁的电话接连不断,电话那头,则是他关系网里或许能够加入到《活埋》剧组里的人员。
在这方面,虽然青影厂里各个门类齐全,无论是灯光还是摄影,都有现成的,且经验丰富十分丰富,但王皓还是想趁此机会,再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制片团队。
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科幻电影宇宙”的计划那么宏大,其中更是涉及到了电影工业体系中的方方面面,这不是一个人,一点钱能够解决的。
如今,甚至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华夏电影圈,在科幻电影这方面的人才,依旧都是极其稀缺。
王皓甚至记得,前世郭导在拍摄《流浪地球1》的时候,已经是2017年了,结果却还是需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组建团队,在拍摄中学习进步,根本就没有成熟的经验和项目可以参考、借鉴。
由此可以相像,未来“科幻电影宇宙”若是发展到了大片阶段,由低成本的软科幻转到高成本的硬科幻,到时候又得多么困难。
所以与其到时候焦头烂额,不如现在就开始未雨绸缪,早早培养人才,利用软科幻电影、轻科幻电影积累经验,未来才会有更多与他志同道合的电影工作者。
至于这件事究竟能不能成,王皓心里其实也不怎么清楚。
上一篇:震惊!我竟觉醒了空间异能
下一篇:都市纯阳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