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226节

  “就算是赌徒的豪赌,那也应该下注的依据吧?问题是这些赌徒的依据是什么?到底是什么诱因,让他们下注了一百亿美金元!”

  “你们别忘了,我们是卖了一百亿,还有其他投资银行呢?花旗、高盛、雷曼兄弟,他们又卖了多少?真实数字肯定比一百亿多的多。”

  “是啊,这么大笔的投资,总有个依据吧?最起码需要一个理由。来说服投资人。”

  这个问题,立刻让会议室内陷入了沉默。

  “先生,或许我知道他们投资的理由。”一个声音响起,众人顺着声音望去,说话的是会议室里负责给大家倒咖啡的助理。

  能在这个场合倒咖啡,也不是一般人,最起码也得是TOP级名校商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再加上多年的工作经验。

  为首的老者冲他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那你说说,他们投资的理由是什么?”

  “先生,我的一个同学,现在恰好就在其中一家信托工作,据他所说,最近一段时间,华尔街正在流行一本书,书里面说,房地产市场即将崩盘,到时候房地产有关的债券也将大面积违约,如果现在做空的话,能赚一大笔!”

  “什么书?是哪位经济学家的著作?”立刻有人开口问。

  “不是经济学著作,而是一本小说。”助理开口答道。

  “小说?”众人脸上纷纷露出了古怪的表情。

  “你的意思是,那些投资者根据一本小说里的内容,就决定做空房地产市场?你在开玩笑么?”

  “你的那位同学,应该是跟你有仇吧?这种谎言也说得出口?而且你还真信了?”

  一片讥讽的目光,瞬间从四面八方而来。

  助理赶紧解释道:“最开始,我也是不信的,但是后来我也买了一本,发现小说里写的好像很有道理。”

  “是吗?那小说叫什么名字,回头我也买本看看。”其中一人笑盈盈的说,语气中却满是调侃,显然他并不打算去买书,而只是想嘲讽眼前这个助理。

  助理仿佛没听出来,他一脸诚实的答道:“小说好像叫《大空头》,作者是一个畅销书作家,之前写过一本叫《饥渴游戏》的书,卖的很不错,几乎全美的书店里都能买到。”

  “《饥渴游戏》,也是本小说嘛?”又有人开口问。

  “是的,先生,那是一本青少年小说,我女儿很喜欢看。”

  “你女儿?多大年纪?”

  “十岁。”

  “十岁?”说话这人忍不住大笑起来:“我还以为是什么经济学家,原来是个写童话故事的!安徒生告诉我们,美国房地产要崩盘,然后华尔街竟然相信了?哈哈哈……”

  其他人也跟着笑了起来,十岁不正是该看童话故事的年纪么?

  那么这个作者,就是类似于安徒生那种的童话作者啊!

  一个童话作者,判断美国房地产要崩盘,还专门写了一本书,然后华尔街还真有投资者相信?跟着书里面的内容,花上百亿美元做空房地产市场?

  哪怕你是童话作者,你都不敢这么写童话!

  受到一众大佬的嘲讽后,助理不敢再言语,小心翼翼的退到了一边,低着头如同检讨一般。

  而其他人则继续在讨论财报的事情。

  “诸位,既然大家都看好房地产市场,那么这些信用违约互换合同,就等于是给我们送钱。我建议,不如我们多推出几款这类型的产品,相信我们今年的财报,一定非常好看!”

  “我赞同,有钱,我们没有理由不赚的。若是我们现在停下来的话,只会便宜花旗、高盛他们。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如果被我们错过,整个华尔街都会嘲笑我们愚蠢的。”

  很快的,众人便达成了共识,既然有这么多人愿意去赌房地产崩盘,那不如把赌盘坐的大一些,摩根大通这位庄家,也能大赚一笔!

  于是乎,摩根大通在作死的路上,开启了一路狂飙的模式。

第256章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历史上次贷危机时卖出最多信用违约互换合同的,便是摩根大通,《大空头》里的原型人物之一,就是从摩根大通买的信用违约互换。

  按说摩根大通卖了这么多信用违约互换合同,最终肯定会大亏特亏,但是在次贷危机后,经济学家进行复盘时,却发现摩根大通竟然是最终的受益方!

  首先是因为摩根大通在次贷危机中的直接经济损失其实并不大,其资金损失主要用在各种金融产品的平仓,只要平了仓,就算是及时止损了,这部分大概花费了摩根大通一百亿美元的资金。

  摩根大通毕竟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银行,一百亿美金的资金,还是能拿得出来的,不至于资金流断裂。

  银行这个行业,只要资金流不断,哪怕是巨额亏损加巨额负债,依旧能活的很滋润。

  更何况摩根大通日常业务本来就会进行大量的金融风险投资,他们原本就要准备很多资金随时用来平仓。因此充足的资金流,是摩根大通能扛过次贷危机的第一要素。

  至于信用违约互换合同所带来的损失,以摩根大通的体量而言,也不算什么大钱。

  还是以《大空头》的原型人物为例,主角所运营的基金,通过信用违约互换合同,获得了260%的高回报,对于基金经理而言,这么高的回报率,所获得的分成已经够他财富自由了。

  但主角所运营的基金,只有两亿多美元的规模,也就是说对于摩根大通而言,撑死赔5.2亿美金,更何况这两亿美元的本金,还被主角拿来分散投资,分布在摩根大通、花旗、高盛、瑞银、德意志联邦储蓄等多家投资银行,均摊起来的话,摩根大通也就赔了一个亿。

  而260%已经是最顶级的回报率了,其他评级高一些的信用违约互换,是到不了这种回报率的。也就是说摩根大通在信用违约互换上的实际亏损,并没有达到一个很夸张的数字,完全在合理盈亏范畴之内。

  摩根大通也持有的次级贷款债券产品,这些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全都出现了违约风险,但是摩根大通很精明的为这些产品都找到了下家,也就是都卖掉了。

  摩根大通一直在宣传,这些次级贷款的金融产品收益很高,而且也很安全,特别是在2007年下半年,次级贷款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违约,摩根大通却故意隐瞒消息,同时联合信用评级机构,保持产品的高评级,将大量已经出现债务违约的债券,卖给投资者。

  只要把这些债券都卖出去,那么亏的就是别人,就不是我摩根大通。

  说完亏损,再来谈谈收益,次贷危机中,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顿破产,摩根大通以2美元一股的白菜价,收购了贝尔斯顿,获得了贝尔斯顿的全部资产。

  至于贝尔斯顿高达数百亿美金的债务,摩根大通只承担了十亿美金,其他的全都由美国政府承担。光是这一笔收购,摩根大通就赚翻了。

  而美国政府的钱,都是量化宽松印出来的,最后还是转嫁给了全世界,就等于是全世界掏钱,帮摩根大通承担的贝尔斯登的债务。

  其他的投资银行可没有摩根大通这么好运。花旗接受了美联储的注资才挺了过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由银行变成了公司,需要接受美联储的监管;贝尔斯登和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直接倒闭。

  此时不仅仅是摩根大通,其他大的投资银行也注意到,信用违约互换合同热卖的情况,进而知道了最近一段时间,华尔街正在流行一本《大空头》的小说。

  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觉得小说里面的内容完全是在胡诌八扯,只有白痴才会相信里面所说,然后做出小说里同样的操作。

  有人则觉得《大空头》简直是华尔街致富宝典,发财的方法已经告诉你了,还不照做的话,岂不是白痴!

  总之就是两边都觉得,对方是白痴,我才是大聪明。

  而在那些大的投资银行里,也不是没有精明的人士发现了房地产市场所存在的危机,然而这并没有卵用。

  这里可是华尔街,从不缺少赌徒。普通人看到危机时,是第一反应是躲的远远的,而华尔街的赌徒们看到危机时,第一反应能从中捞到多少好处。

  就比如次级贷款崩盘这件事情,华尔街能看透这件事情的不在少数,那些投资机构花钱养了那么多的分析师,没有一个是傻子,他们都是名校毕业,個顶个的聪明。

  聪明人都很自负,这些聪明人都认为,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最后的接盘侠肯定不是自己。次级贷款市场迟早会崩盘,但那个时候自己已经脱身了。

  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都觉得自己是从中获利的那个人,而不是最后接盘的倒霉蛋儿。

  于是乎整个华尔街都在装傻,都假装看不到堆积的炸弹当量,已经越来越大,大到足以摧毁整个世界的经济。

  ……

  在次贷危机引爆点的贝尔斯登公司,市场部主管的桌子正中,便摆着一本《大空头》。

  这位主管刚刚看完整本书,脸上的表情却非常的难堪。

  “这本小说,竟然在影射我们贝尔斯登会破产?简直是笑话,我们可是全美第五大投资银行!”主管冷着脸,望着面前几个手下,努力的压制着心中的愤怒。

  在小说里,张伟使用了“Bear Stearms Cos.”这个单词,来表示贝尔斯登,但实际上贝尔斯登的英文单词是 Bear Stearns Cos,里面的字母是N,而不是M。

  历史上《大空头》问世的时候,次贷危机已经爆发,摩根大通都开始收购贝尔斯登了,这时候用真名,就是基于已经发生的现实事件,这是没有问题的,你总不能说现实事件是假的吧?

  而张伟拿出《大空头》的时候,次贷危机还没有发生。如果用贝尔斯登的真名,说不定会产生一些法律纠纷。你无缘故意说人家投资银行要破产,人家不找你麻烦才怪呢!

  可即张伟便是改了个字母,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小说里说的是贝尔斯登。

  敢映射我贝尔斯登要凉,是可忍孰不可忍呐!

  见到领导发怒,手下的马屁精赶紧劝解道:“这只是一本小说,小说内容都是虚构的,您不必当真。”

  “但这本书最近在华尔街很流行,书里的描述,也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投资者看了这本书以后,对我们的产生了怀疑,进而不购买我们的产品,那我们将会遭受到重大的损失!”主管接着道。

  “先生,您说的有道理,这本《大空头》,我也看了部分内容,里面在唱衰房地产和次级贷款市场,而我们最近推出的几个产品,也都是与房地产次级贷款有关的金融衍生品。”马屁精开口道。

  “不仅如此,我听说对冲基金部门,最近也买入了大量的担保债务凭证,房地产的次级贷款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这跟小说里说的一致!”另一人开口道。

  “所以我才会说,这本小说会影响我们的产品销量,给我们造成损失!”主管说着,脸色一沉:“我要控告这个作者和出版商,这本书不能继续再卖下去了,必须下架!”

  几个手下对视一眼,最终还是马屁精开口道:“这本小说里,并没有用真实名称来称呼我们,这个作者很狡猾,他修改了一个单词。这种情况下,官司可能需要打很久。”

  “我们有法务部门,不怕官司打的久!最起码也要向法院申请一个禁止令,让这本小说暂时下架!绝对不能影响我们近期正在推销的几款产品!”主管斩钉截铁的说。

  此时的贝尔斯登,正在进行一项骚操作,贝尔斯登旗下的几支对冲基金,投资了大量了次级贷款抵押债券,以及由抵押债券构成的担保债务凭证。

  然后贝尔斯登用这些债券作为抵押,发行了新的债券,新的债券又组合成了新的担保债务凭证,再一次拿到市场上去销售。

  这等于是用债券作为债券的抵押,来发行债券,属于无限套娃的节奏。

  这种操作有点像房地产公司囤地,拍下一块地以后,用这块地做抵押,从银行贷款,然后拿着贷款再去拍新的土地,再抵押贷款,再拍地,周而复始,不知不觉的就搞了价值几万亿的土地,同时也背了几万亿的债务。

  只不过在贝尔斯登的操作中,他自己就是银行,可以绕过中间商自己发行债券募集资金,这显然要比房地产公司囤地更加可怕。

  房地产公司想要贷款,还得经过银行的审批,可银行自己这么操作,岂不是放开了手脚随便搞!

  这种操作,每进行一轮套娃,就是加一层杠杆,套娃越多,涉及到的资产就越多,杠杆也就越大,如果有一天杠杆撑不住了,结果可想而知。

  玩金融的,但凡是加了杠杆,那就是一念富贵,一念跳楼,生死就在一瞬间。

  这恰恰是贝尔斯登的取死之道。

  贝尔斯顿好歹是美国第五大投行,体量摆在那里,近百年的历史,哪怕是暂时亏了一些钱,也不至于一夕崩溃。

  坏就坏在贝尔斯顿加了杠杆,你以为亏了十几个亿,在杠杆的作用下,那是几百个亿。

  你以为只是几百个亿的坏账,放在整个金融体系里,就撬动了千亿级别的金融衍生品。

  套娃嘛,即便里面最小的那个烧起来,也会一层层的往外烧,最终烧到最大的那个娃身上。

  也正是因为杠杆加的太狠了,所以贝尔斯登才是次贷危机中第一个倒下的大型投行。

  此时的贝尔斯登,显然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在杠杆上,资本的贪婪,让他们无视了杠杆的风险,套娃玩的正嗨皮。

  《大空头》里面的内容,显然是影响到贝尔斯登套娃了。

  都说你要破产了,谁还敢买你的产品?

  对于华尔街而言,伱可以说我心黑,可以说我面丑,甚至可以说我不举,但绝对不能影响我赚钱!只要影响到我赚钱,我就敢跟你拼命!

  ……

  亚马逊出版部,托马斯放下了手中《仨体》的书稿,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整个人都处于震撼当中。

  “神作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震撼的科幻小说!对世界的展现,对人性的刻画,我甚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绝对是一部殿堂级的作品,若干年后肯定会成为世界名著,跟那些大文豪的著作摆在一起!”

  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的确很符合欧美人的口味,也难怪托马斯看完小说后,便有一种惊若天人的感觉。

  惊叹了十几分钟,托马斯的内心才渐渐的平静下来,他开始从商业角度上,分析这部作品。

首节 上一节 226/2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